DLT 5072-2019 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pdf

  • DLT 5072-2019 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6.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30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7软质保温制品

    soft insulation

    2. 1. 8 最高使用温度

    金属与环境介质间的物理一化学相互作用房地产标准规范范本,其结果使金属的

    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导致金属、环境或由它们组成的作为部分技 术体系的功能受到损伤。

    能相容的各类涂层间在材料选用、结构搭配、涂装工艺等方面 合理组合形成的复合涂层

    通过降低腐蚀电位,使管道的腐蚀速率显著减小而实现电化 学保护的一种方法。阴极保护通常有强制电流保护和牺性阳极保 护两种方法

    2.1.12附属钢结构

    发电厂现场制作的设备及管道的支吊架、平台扶梯、露天防护 等钢结构。

    1L涂料以按规定干膜厚度可以涂布的面积。

    Ad 保温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 A。一介质质系数; A; 内部收益率; C 介质比热容; D1 保温层外径,复合保温内层外径; D2 复合保温外层外径; D; 管道内径; D。 管道外径; Dh 伴热管外径; h 介质比烩; I1 产汽设施总投资; I2 产汽设施年均运行维护费、管理费 记 年利率(复利):

    spreading rate

    te 结点c处的温度; td 露点温度; t: 管道始端介质温度; tfr 介质冻结温度; 伴热保温壳内空气温度; th 伴热管内蒸汽温度; tm 保温材料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 tn 管道终端介质温度; ts 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tw 冷却水温度: △t 介质允许温降; U 介质比容; 产汽设施热效率; W 室外风速; 年运行时间; T Tfr 介质在管道内防止冻结停留时间; α 保温结构外表面传热系数; αc 对流传热系数: αk 伴热保温壳内空气到燃油管道的换热系数; αh 由伴热管到伴热保温壳内空气的换热系数; αn 辐射传热系数; β 伴热保温壳夹角; 0 保温层厚度; 81 复合保温内层厚度; 82 复合保温外层厚度; PL 介质线密度; OLP 管道材料线密度; 入 保温层材料热导率(导热系数); 入 复合保温内层材料热导率(导热系数);

    入2 复合保温外层材料热导率(导热系数) V 空气运动粘度; 涂料的体积固含量; 61 涂料的湿膜厚度; 62 涂料的干膜厚度; Mi 涂料的理论涂布率; M2 涂料的实际涂布率; S 涂料的涂布损耗系数; 2 管道总阻力系数; 保护层材料黑度

    3.0.1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应选用具备国家相应资质的法定检 测机构鉴定的保温材料、油漆和防腐涂料,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产品标准,

    测机构鉴定的保温材料、油漆和防腐涂料,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产品标准。 3.0.2直理供热管道的保温油漆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 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3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CJJ/T104和《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的有关 规定。 3.0.3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按不同要求予 以保温: 1 外表面温度高于50℃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要求防冻、防凝露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文无法 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 3.0.4需要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温: 1 距离地面或工作平台的垂直高度小于2100mm; 2靠近操作平台的水平距离小于750mm。 3.0.5下列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不应保温,但应设置防止烫伤的 措施: 1输送易燃易爆介质时,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 的法兰、人孔等附件; 2工艺要求的不能保温的管道和附件。: 3.0.6燃油管道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燃油特性按现行行业标 准《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5204的有关规定进行伴热 防冻保温。

    1外表面温度高于50℃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要求防冻、防凝露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文天 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伤人员的部位

    2工艺要求的不能保温的管道和附件。

    3.0.6燃油管道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燃油特性按现行行业标 准《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DL/T5204的有关规定进行伴热 防冻保温。

    3.0.7下列设备和管道宜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布置环境设置防 冻保温: 1露天布置的工业水管道、冷却水管道、疏放水管道、补给水 管道、除盐水管道、消防水管道、汽水取样管道、广区压缩空气管 道、氮气管道、氨气和尿素溶液输送管道、输灰管道、煤泥管道、碱 液管道、酸碱废水管道等; 2安全阀管座、控制阀旁路管、一次表管; 3金属煤粉仓、靠近厂房外墙或外露的原煤仓和混凝土煤 粉仓; 4露天布置的钢制箱、罐。 3.0.8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 度不应超过50℃;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 比环境温度高25℃;但不应超过60℃。对于防烫伤保温,保温结 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 00一保泪结均应包妊保泪目和保护目 地沟内保温筛道左保温

    4.1保温材料性能要求

    4.1.1保温材料应选择具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计算公 式、图或表的产品。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应有在使用密 度下的热导率值、图或表。

    4.1.2保温材料使用状态下的热导率和密度上限值应符合表 4. 1. 2 的规定

    4.1.2保温材料使用状态下的热导率和密度上限值应符合表

    表4.1.2保温材料热导率和密度上限

    1硅酸钙制品应采用无石棉耐高温增强纤维,抗压强度不小 于0.5MPa,抗折强度不小于0.3MPa,质量含水率不大于7.5%, 干燥线收缩率不大于2.0%,在使用温度下不产生贯穿裂缝; 2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硅酸铝棉及其制品和硅酸镁纤维毯 的渣球含量、有机物含量和纤维平均直径等性能应符合有关材料 标准的规定; 3复合硅酸盐制品不应含石棉,用于室外时应采用憎水型, 用于室内时宜采用憎水型,其憎水率不应小于98.0%。 4.1.4.保温材料应选用不燃类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规定

    4.1.5保温材料不应腐蚀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用于奥氏体不

    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保温材料,其氯化物、氟化物、硅酸根、钠离子 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T17393的规定。 4.1.6保温设计采用的保温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检验报告应是 由具备国家相应资质的法定检测机构按国家标准检验而提供的原 始文件,其报告应列出下列性能: 1热导率计算公式、图或表; 2密度,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为使用状态下的 密度; 3最高使用温度; 4 燃烧性; 5硬质保温制品应具有抗压强度、质量含水率、线收缩率和 抗折强度等; 6软质保温材料及半硬质制品应具有渣球含量、纤维平均直 径、有机物含量、加热永久线变化、吸湿率、憎水率等; 7腐蚀性。

    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保温材料,其氯化物、氟化物、硅酸根、钠离子 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T17393的规定。

    4.2.1保温层材料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4.2.1保温层材料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推荐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 设计温度,对于要进行吹扫的管道,应高于吹扫介质温度; 2在保温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 热导率小、密度小、造价合理、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常用保温材料 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满足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4.2.2保温层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350℃时,应选用耐高温保温材料, 也可选择复合保温结构,设计温度小于350℃时,可选择单一的耐 中低温保温材料:

    2阀门、弯头等异型件的保温层材料可选择软质保温材料或 保温涂料,当采用玻璃钢阀门保温套时,保温套内部应填塞软质保 温材料; 3外径小于或等于38mm管道的保温层材料宜选择硅酸铝 纤维绳,也可采用管壳或薄毯; 4多雨地区露天布置或潮湿环境中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 材料宜选择憎水型材料,其憎水率不应小于98.0%,质量吸湿率 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纤维绳,也可采用管壳或薄毯; 4多雨地区露天布置或潮湿环境中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 材料宜选择憎水型材料,其憎水率不应小于98.0%,质量吸湿率 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4.2.3采用硬质保温制品时,设备和管道保温伸缩缝和膨胀间隙 的填塞材料应根据设计温度选用软质纤维状材料,大于或等于 350℃时可选用普通硅酸铝纤维,小于350℃时可选用玻璃棉、岩 棉或矿渣棉等。

    4.2.3采用硬质保温制品时,设备和管道保温伸缩缝和膨胀间隙

    的填塞材料应根据设计温度选用软质纤维状材料,大于或等于 350℃时可选用普通硅酸铝纤维,小于350℃时可选用玻璃棉、岩 棉或矿渣棉等。

    4.2.4玻璃棉、岩棉和矿渣棉制品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米

    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GB/T17430的有关规定进行最高使 用温度评估,且在最高使用温度基础上降低至少100℃作为材料 的推荐使用温度。

    4.2.5保温材料选择应满足环保要求,不应选用含有石棉的材料 及其制品。

    4.2.5保温材料选择应满足环保要求,不应选用含有石棉的材料

    4.3·保护层材料选择

    4.3.1保护层宜采用金属保护层,也可采用非金属保护层。常用

    4.3.1保护层宜采用金属保护层,也可采用非金属保护层。常用 金属保护层可采用彩钢板、铝合金板、镀锌钢板等,非金属保护层 可采用玻璃丝布、无机玻璃钢、抹面等。

    4.3.1保护层宜采用金属保护层,也可采用非金属保护

    2保护层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

    1 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性能好 2 材料本身的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年限长,不易老化变质: 3 强度高,在温度变化及振动情况下不开裂,外形美观; 4燃烧性能应满足不燃类材料的要求。 4.3.3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个质的设备和管道.以及与此类管道

    4.3.3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道,以及与此类

    邻近的管道,必须采用不燃类材料作保护层。4.3.4抹面保护层的密度不得大于800kg/m3,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8MPa,烧失量(包括有机物和可燃物)不得大于12%,抹面干燥后(冷状态下)不得产生裂缝、脱壳等现象,不得对金属产生腐蚀。4.3.5金属保护层厚度应根据设备或管道的尺寸确定,常用金属保护层的型式和厚度宜符合表4.3.5的规定。表4.3.5常用金属保护层型式和厚度表(mm)保温层金属保护层类别外径材料型式厚度《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彩钢板12754平板0.30~0.4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铝合金板平板0.40~0.50<150材》GB/T3880《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镀锌钢板2518、《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平板0.30~0.40层钢板及钢带》GB/T15675《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彩钢板平板0.40~0.6012754圆形《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铝合金板平板150~7600.50~0.75设备材》GB/T3880及管道《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镀锌钢板2518、《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层平板0.40~0.60钢板及钢带》GB/T15675《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彩钢板平板0.60~0.751275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铝合金板平板0.80~1.00≥7.60材》GB/T3880《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镀锌钢板122518、《连续电镀锌、锌镍合金镀平板0.60~0.75层钢板及钢带》GB/T1567512.

    注,当圆形设备及管道的保温层外径大于2000mm时,金属保护层按平壁选用。

    4.3.6彩钢板的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彩色涂层钢板及钢 带》GB/T12754的有关要求,应明确基板的屈服强度和表面镀铝 锌量,公称镀层重量应满足不低于中等腐蚀性等级要求,彩钢板正 面涂层厚度不应小于20μm,反面涂层厚度不应小于12μm。彩钢 板的基板类型可采用热镀锌基板

    4.3.7硅酸钙制品采用抹面保护层时,应选用硅酸钙专用抹面

    4.4.1防潮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防潮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防水性能和防潮 性能,且吸水率不大于1.0%的材料; 2防潮层材料应阻燃,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 并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材料产生腐蚀和溶解作用; 4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和不流尚,且在 低温使用时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的材料; 5涂抹型防潮层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20℃时的 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 4.4.2防潮层的材料可选用沥青类胶泥中间加玻璃纤维布现场 涂抹、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玻璃纤 维布宜选用经纬密度不小于8×8根/cm、厚度为0.10mm~ 0.20mm的中碱粗格平纹布,两边封边

    5.1.1保温计算可根据使用条件选择经济厚度方法、充许散热损 失方法、表面温度方法和热平衡方法等计算方法。 5.1.2对于控制保温结构散热损失且考虑经济性的保温层厚度 应按经济厚度方法计算,且保温结构外表面散热损失不得超过表 5.1.2中给出的允许最大散热损失,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还应符 合本标准第3.0.8条的规定。

    表5.1.2保温结构外表面允许最大散热损失

    5.1.3对于仅控制保温结构外表面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计 宜采用允许散热损失方法,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还应符合本标 第 3. 0. 8 条的规定。

    5:1.6防止空气中湿气在管道外表面凝露的保温层厚度应按表 面温度方法计算。

    5.1.6.防止空气中湿气在管道外表面凝露的保温层厚度应按

    5.1.8介质质系数等于零的设备和管道(如烟道、疏放水管等

    5.1.9在允许温降条件下输送液体或蒸汽的管道保温层厚度应

    5.1.10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热平衡方法计

    5.2.1温度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5.2保温计算数据选取

    1无内衬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其外表面温度取设计温度;有 内衬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应按有保温层存在传热进行计算确定其 外表面温度。 2在经济保温厚度和散热损失计算中,室内布置的设备和管 道的环境温度按不低于20℃取值,并应核算在环境温度27℃下保 温结构外表面温度符合本标准第3.0.8条的规定。在经济保温厚 度和散热损失计算中,室外布置的设备和管道的环境温度,常年运

    行的可取历年的年平均温度,采暖管道可取历年采暖期间日平均 温度。地沟内管道环境温度应按表5.2.1取值,

    表5.2.1地沟内管道环境温度(℃)

    在防烫伤保温计算中,环境温度应取历年最热月平均温度。 在防止介质冻结保温计算中,环境温度应取冬季历年极端最 低温度平均值。 在校核有工艺要求的保温层厚度计算中,环境温度应按最 不利的条件取值。当缺乏气象资料时,环境温度按表B.0.1 取值。 3保温材料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对复合保温其内外层材料的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ml (t+th) (th+ts)

    武中:tm 保温材料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 t 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 ts 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复合保温内层的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 tb 复合保温内外层界面处温度(℃); tm2 复合保温外层的内外表面温度平均值(℃)。

    料生产厂家提供,并应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对松散和 可压缩保温材料应取安装密度下的热导率。当缺乏资料时,常用

    保温材料热导率可按本标准附录A取值。 5.2.3热价应按当地实际情况取值。当缺乏资料时,热价可按下 式计算:

    保温材料热导率可按本标准附录A取值。

    5.2.4介质拥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或按表5.2.4取值:

    表5.2.4介质质系数

    5.2.5保温层单位造价、保护层单位造价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5.2.5保温层单位造价、保护层单位造价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层单位造价应计算材料费(包括包装费、运输费)、安 装费(包括辅助材料费、施工管理费及其他费用)和保温材料损耗 附加量及施工余量,可按下式计算

    Pi(或P2)=(1十Aa)Pm十P

    式中:P1、P2 保温层单位造价(元/m); Ad 保温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可按本标准表 5.2.9取值; Pm 保温材料费(包括包装费、运输费、税费)(元/m3); P 保温材料的安装费(包括辅助材料费、施工管理 费及其他费用)(元/m)

    保温材料的材料费和安装费应按工程实际情况取值。 2保护层单位造价应计算保护层材料费、安装费和税费及施 工余量。保护层材料费和安装费应按工程实际情况取值

    5.2.6年运行时间应按工程实际情况取值,

    1:外表面换热系数α应为保护层材料的辐射换热系数αn与 对流换热系数αc之和,αn和αc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辐射换热系数αn应按下式计算:

    5.669 273+ts 273+ta 100 100

    式中:αn 辐射换热系数LW/(m·K)」: ts一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ta一环境温度(℃); ε——保护层材料黑度,参见附录C中表C.0.5。 2)无风时,对流换热系数α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 对流换热系数[W/(m·K)l; 保温层外径,当为双层时,应代人外层绝热层外径 D2的值,对矩形截面的保温结构,应代人其当量直径 (下同)。 3)有风时,对流换热系数α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wD1小于或等于0.8m/s时:

    80 +4.2 ac D (D,/1000)0. 382

    当D,大于0.8m/s时

    当 wD,大于 0. 8m/s时

    200.805 αc=4.53 (D,/1000)0. 195

    Z 防烫伤保温厚度计算时,α可取8.14.W/(m·K)。 9 保温及保护层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可按表5.2.9

    5.3.1由一种保温材料构成的保温层经济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2管道按下列公式计算:

    3.6PhA。(t—ta)1000) (5) PiS

    2 管道按下式计算:

    D2 2000入2 (2)(t—) D, ln 14. 4入ztPhA(t—ta) Do 入2(ts—ta)t 2000入2 D2 aD,

    1)内层厚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2)外层厚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i一一复合保温内层厚度(mm);

    5.3.3保温层厚度按允许散热损失方法的计算应符合下

    暖通空调管理平面单层保温按下式计算:

    1平面单层保温按下式计算:

    2管道单层保温按下列公式计算:

    水库标准规范范本S 平面复合保温按下列公式计算:

    4管道复合保温按下式计算

    [q] 82=1000入2 q.

    ....
  • 相关专题: 发电厂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