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282-2020 无损检测 电磁声换能器(EMAT)技术脉冲回波检测方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检测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挡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 误差在士1dB以内,在任意连续60dB范围内最大 累计误差不超过2dB
应具有连续可调的显示范围,且显示范围应不小
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建筑标准规范范本,垂直线性误差 5%
由于不同电磁超声探头的用途、参数和灵敏度不同,直射检测选用的电磁超声探头宜考虑以下 方面: a) 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磁超声直入射探头。 D 探头频率选择。常用探头频率一般在1MHz~10MHz。基于检测对象和灵敏度要求,选择 合适的探头频率。对于厚度较小的被检件宜选用高频,对于厚度较大的被检件宜选用低频。 c)探头模态选择。可选横波或纵波探头。对于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时,宜选用横波探头。 d)探头线圈类型选择。根据被检材料尺寸结构和检测灵敏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圈类型。不同换 能器线圈产生的辐射声场存在一定差异,需考虑声场的能量分布、扩散性和覆盖范围来选择合 适的线圈;饼形、环形线圈产生的声场周向一致性好,蝶形线圈产生的声场声束较窄。 e 探头磁铁类型选择。换能器磁体可以为永磁体式的,也可以为脉冲磁铁式的 探头接触面选择。常温检测时,选取具有耐磨接触面的探头;高温检测时,选取具有耐高温且 耐磨接触面的探头,必要时探头与工件之间的空气隙高度可调;对于曲率较大的被检构件,应 选取具有柔性前端的探头
检测系统为系统成套产品,电磁超声探头 与检测仪配套使用。 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应满足电磁 测系统能够发现对比试块中规定的平底孔,信噪比不小于6dB
对比试块材质、超声特性、声学性能应与被检构件相同或相似,内部不应存在影响检测的不连续。
应包括: a) 被检构件制造文件资料: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峻工图等,重点了解其类型、结构特征和 材质特性等; b 被检构件运行记录资料:运行参数、工作环境、载荷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C) 被检构件检验资料:历次检验与检测报告; d)被检构件其他资料:维护、保养、修理和改造的文件资料等
现场工况对检测结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现场勘查时应考虑如下 素: a 如有可能,被检构件周围应避免有其他可能产生强烈电磁信号的环境噪声或系统噪声的设备 存在,如存在,应停止这些设备的运行或降低其产生的噪声。 b)对于在役设备的检测,应对被检构件进行现场勘查,找出并设法排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 素。同时,对被检构件进行定位标识。 C 现场确认被检构件检测部位壁厚、部位和检测面状况。现场实测被检构件检测部位壁厚应在 仪器设备的有效检测范围内。被检构件表面应无影响检测的障碍物和干扰检测的异物,如有 影响检测的铁屑或金属颗粒等应予清除,以保证检测正常进行。 d)对于带有粗糙表面、锈蚀表面或镀涂层的被检构件。当被检构件带有防锈涂层时,防锈涂层应 为非导电、非导磁材料组成,厚度不宜超过3mm
9.1.3检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的编制
对于每个检测工程或每个被检构件,应根据使用的仪器和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检测工艺规程来编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确定电磁超声检测的部位和使用条件。检测部位应避免内部或外 的影响,同时对每个被检构件进行测绘,画出被检构件结构示意图。 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9.1.4扫查方式确定
根据电磁超声检测的目的、被检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电磁超声探头声束参数,确定扫查方式,可选 扫查、列线扫查、边缘扫查和格子扫查
9.1.5检测速度确定
手动检测的扫查速度不宜超过150mm/s。 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扫查速度应通过对比 住行确定。
检测系统(探头、导线、仪器及辅助装置)每次实施检测前都应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 均应记录。系统校准包括位置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GB/T39282—2020
宜与用户确定检测时机和条件
具体扫查方式应按9.1.4确定 当发现不连续信号时,移动探头使之能在显示屏上得到最大发射幅度(或波高)
最大的检测速度应按9.1.5确定,
最大的检测速度应按9.1.5确定
检测盲区应根据对比试!
测育区应根据对比试验确定
9.6.1在下列情况下,应对电磁超声检测设备进行复核:
.6.1在下列情况 a 每次检测开始前和结束后; b) 仪器连续工作4h; C 探头或导线更换时; d) 检测材料类型改变时; e) 工作表面温度引起声速明显变化时; 怀疑检测设备工作不正常时; g) 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9.6.2若复核读数偏差超过仪器允许误差,则对检测开始或上次复核以来的全部测量数据予以复测
10检测结果的评价与处理
则厚时具接读取仪器所示厚度值 探伤时应根据检测对象、目的或用户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结果评价
对发现的不可接收信号按合同各方约定进行处理
[11.1检测记录要求
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记录和保存检测数据和有关
11.2不连续记录和定量
11.2.1不连续记录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述情况应记录: a)不连续第一次反射波波高大于或等于荧光屏满刻度的50%; b)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荧光屏满刻度时发电机标准规范范本,不连续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 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 c)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
11.2.2不连续的定位与定量
宜根据检测对象、目的或用户 行不连续评定。
通信标准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a)委托单位、报告编号; b)检测单位; c)被检构件(设备)规格、几何尺寸、材料牌号、公称厚度、涂层厚度、表面状态 d)执行标准、参考标准; e)检测仪器名称、型号; f)探头的类型和频率; g)校准和对比试件的材料、尺寸、人工反射体的形状; h) 仪器检测状态参数的设置值; 用图示标明检测部位:
GB/T39282—2020
检测设置文件名称及数据文件名称(适用时); k)用草图、标记或照相描述并定位超出验收标准的不可接收信号的指示及位置示意图; 1)验收准则及检测结论; m)检测日期、检测人员和审核人签字及资格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