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T 11464-2013 电子工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指南.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应急管理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内容包括: 应急管理目标与原则; ? b) 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 C)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d) 应急响应与恢复; e) 应急管理评定与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应急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管接头标准,目标与原则应体现事故预防及损失控制、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
SJ/T114642013
SJ/T114642013
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应急物资与装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对 于生产经营单位内固定场所,应设置应急警报系统;对于外场试验场所,应保障必要的应急通讯设施。 并对应急物资和装备的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生产经营单位在配备应急装备时,应考虑外部可 支援的应急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电子工业的特殊风险场所、生产过程和活动如洁净厂房、表面处理作业、激 光、辐射作业、火工品作业、外场试验活动等结合有关要求配备应急物资与装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SJ/T11443确定外场试验及临时作业场所。
必要时,应与相关单位签订正式的互助协议并 敢好响应的安排,以便在应忘感救援中及时得到外 力量的支持。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制度,用于开展生产安全和应急管理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制度应规定: a)适合单位需要的定性监视和定量测量: b)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改进。 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更或有新的版本公布,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建设,控制措施的变更,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 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应及时组织监视和测量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制度,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根据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制定纠正或改进方案,针对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及时进行治理; b)纠正或改进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责任人、时限和要求, 并与风险的性质和规模相适应。重大事故隐患在纠正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c)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或改进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在其实施后应 进行纠正或改进效果验证和评估
6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AQ/T9002,结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价结果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特点,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6.2.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6.2.2 应急预案编制
SJ/T114642013
SJ/T114642013
a)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 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6 在5.3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开展风险评价,并指出 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在5.3和5.5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单位实际,补充完善应急资源配置; d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 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e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生产经营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预案提交主管部门备案。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将预案提交主管部门
6.3.2 培训与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不同安全意识和应急水平的应急人员开展培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培训和训练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抢险救援程序、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和 自身防护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 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对教育和培训进行策划、实施,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
6. 3. 4应急预案的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应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并应及时 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通报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有下列情形之 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修订: a)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b)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c)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d)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e)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f)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g)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SJ/T1146420137应急响应7.1应急响应分级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生产安全事故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7.2应急处置与救援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针对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依照本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a)评估事故的影响和危害程度,明确应动相应级别的应急程序:必要时提高响应级别;b)组织营救和救治受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c)迅速控制危险源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d)立即抢修被通信供小排水供电、供气执等么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场所和生活公实施医户和卫生防疫其他保障措施,e)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备设施,关团者限制使用有斤,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大的生产营活动以及采服其他保护措施;f)启用本单位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息求救援物资与装备必要时调用其需物资、设备、设施、g)对事故发事件的必要招施h)明确相关门适时准确7.3应急结束生产经营单位应明应志结束的条确保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导致次生一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纳148恢复D8.1后期处置生产经营单位应开展现场清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抢险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的评审和修订等工作。8.2恢复与重建生产经营单位应总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在确保事态得到全面控制,各项纠正措施落实后,组织开展恢复与重建工作。结合生产和财产遭受的损失,制定并实施补偿处理与恢复重建方案。9应急管理体系的评审与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6
SJ/T11464—2013有效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应急管理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报告,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报告应针对应急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锈钢标准,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
....- 电子标准 生产标准 工业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子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