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近端的共模注入信号与远端的总差分信号的对
表1对称电缆的基本要求
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应满足本条的附加要求。除本部分另有规定外生活垃圾标准规范范本,测试方法应按照YI 2003的规定。
4.2.2.2对称电缆主要机械物理特性
对称电缆的机械性能见表2。
对称电缆的机械性能见表2。
对称电缆主要机械物理特
4.2.2.3特性阻抗
电缆的特性阻抗应符合附录A的A.2.11的要求。
电缆的衰减常数,应符合附录A的A.2.3的要求。 衰减的计算值小于4dB时,其最大要求应取作4dB。
4.2.2.5 ELFEXT和PS ELFEXT
4.2.2.6载流能力
每根导线的最小载流能力应为175mA。 在最高环境温度60℃时应能满足此要求,通过设计应达到合格。
4.2.2.7耦合衰减
试验方法和要求见附录A的A.1.7,屏蔽电缆的耦合衰减应符合附录A的表A.2中ⅡI型的要求。 .2.2.8转移阻抗
4.2.2.8转移阻抗
4.2.3软电缆的附加要求
4.3对称电缆传输多路信号的附加串音要习
对称电缆传输多路信号的附加串音要求
本条包括在同一电缆中可能出现多路信号时的布线系统。 支持多路信号的主干电缆应符合4.3.2节的要求。 在水平布线子系统中,当由单根电缆连接多个信息插座时,多个信息插座一端的电缆元件的近端串 音应符合4.3.3节的要求。4.3.3节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水平布线子系统或主干子系统的混合电缆和多单元 电缆的单元之间
4.3.2主于电缆中的功率和
本条中电缆类型是指用于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一个电缆单元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缆元件的电缆。按 照本条要求的电缆应满足4.2节的相关要求。对整束电缆中PSNEXT的要求不作规定,可在有关详细规 范中规定。
混合电缆、多单位电缆和连接一个以上的信息
本条中电缆类型是指混合电缆、多单元电缆和任何一种连接一个以上的信息插座的电缆。电缆单元 可以是相同的型式或不同的型式,相同的类别或不同的类别。需要满足本条要求的还应满足4.2节中相应 电缆类型的要求。 对于本条所述的电缆,任何对称电缆单元或电缆元件之间的PSNEXT不作规定,可在有关详细规范中 规定。
本条规定支持不同应用等级的四种光纤类型,3种多模光纤(OM1、OM2和OM3)和单模光纤。
4.4.2.1光缆衰减
表3光缆中光纤量大意减
4.4.2.2传播时延
多模光缆的要求分为3部分:光纤要求、光缆传输性能要求和光缆物理性能要求。 a)光纤要求 光纤应为多模、渐变折射率剖面的光纤,纤芯/包层的标称直径为50/125μm或62.5/125μm,数值孔 径应符合GB/T12357.1中规定Ala或A1b光纤。 b)光缆传输性能要求 光缆中每根光纤应符合表3和表4的性能要求。衰减和模式带宽测试方法应分别按GB/T15972.40 和GB/T15972.41进行测试。
表4多模光纤模式带剂
c)光缆物理性能要求 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应分别符合GB/T13993.3和GB/T7424.3规定的机械和环境要求
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应分别符合GB/T13993.3和GB/T7424.3规定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要求。
A.1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性能
20℃时电缴的导体电阻应不超过9.5Q/100m
各类别电缆的介电强度为1kV(直流),1min;或2.5kV(直流),2s。也可用交流 验,试验电压分别为0.7kV(交流),1min;或1.7kV(交流),2s。
各类别电缆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0MQ2
各类别电缆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0M2·km。
屏蔽电缆的转移阻抗分为2个等级,见表A.1
表A.1屏酸电缆的转移阻抗
余非另有规定,电缆所有传输特性的测试长度为
专输速率不作规定,可在有关详细规范中规定。
A.2.2相时延和时延差
乙到最大参考频率范围内,相时延T应不大于式
t = 534 + 30 V
式中: f一频率,单位是兆赫兹(MHz); 一一相时延,单位是纳秒每百米(ns/100m)。 在4MHz到最大参考频率的范围内,(20±1)℃C测量的5e、6和6A类电缆任两线对间的时延差应不 超过45ns/100m,7类和7A类电缆应不超过25ns/100m。
在表A.3中的频率范围内,任何线对的衰减a都应不大于式(A.2)的计算值。衰减公式常数a、b 和c见表A.3。
受温度影响,式2计算出的衰减最大 在温度范围为20℃~40℃的增量应是 0.4%/℃,40℃~60℃的温度范围内是0.6%/℃ 屏蔽电缆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为0.2%/℃。
受温度影响,式2计算出的衰减
不平衡衰减分为两种等级。最小近端不平衡衰减(横向变换损耗TCL)在表A.4给出的频率范 低于以下公式的计算值。等级1的TCL由式(A.3)得出,等级2的TCL由式(A.4)得出。
(A.3) (A.4)
表A4近端不平街赛减测试频率范围
在频率范围为1MHz~30MHz,所有等级电缆的等电平远端不平衡衰减(等电平横向变换转移损耗 ELTCTL)应等于或大于式(A.5)的计算值。
A.2.5近端串音衰减
从1.0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频率,电缆内任一线对的近端单音衰减应大于或等于式(A.6) 的值:
NEXT(f)频率下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NEXT(1)具体数值见表A.5,单位是dB 频率,单位是MHz。
表A.5频率范围及NEXT(1)
A.2.6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在表A.6中的频率范围内,最差线对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PSNEXT应大于或等于式(A.7)的
PS NEXT (f) 一频率下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功率和; PS NEXT (1) 一 具体数值见表A.6,单位是dB;
表A.6最差线对PSNEXT
在以上频率范围内,在PSNEXT的计 75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75dB 任意线对组合的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应比任何线对的近端串音功率和至少好3dB。
A.2.7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从1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电缆内任何线对组合间的等电平远端串音 衰减,应大于或等式(A.8)确定的值:
表A.7最差线对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
A.2.8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表A.8最差线对PSELFE
注1:如果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大于70dB,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可以不用测试。 注2:1MHz~4MHz的电缆性能由设计保证,因此无须测试低于4MHz的电缆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性
在以上频率范围内,等电平远端串音衰 率和的计算值大于75dB,以75dB作为要求 最小线对间远端串音衰减至少要好
A.2.9外部近端串音
外部近端串音只对表A.2中ⅡII型进行测试。 I型和II型的屏蔽电缆由设计保证, 当用附录C的方法测试时,电缆的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应不低于表A.9得出的值
麦A.9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
管接头标准A.2.10外部远端串音
外部远端串音只对表A.2中Ⅲ型进行测试。I型和II型的屏蔽电缆由设计保证。 当用YD/T838.1一2003的6.3.7.1中的方法测试时,电缆的外部远端串音功率和应不低于表A.10得 出的值,
A.10外部远端串音功率和
注:计算值大于67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6
注:计算值大于67dB时,对应的最小要求应取作67dB
外部近端串音(ANEXT)由式(C.1)给出: ANEXT=10lg|Pin/P2n 式中: ANEXT一外部近端串音,单位为dB; P1n——主串线对在近端的输入功率,单位为W(瓦); P2n一一被串线对在近端的输出功率,单位为W(瓦)。 外部远端串音(AFEXT)由式(C.2)给出: AFEXT=10lg|Pi./P2.
AFEXT一外部远端串音,单位为dB; Pin——主串线对在近端的输入功率,单位为W(瓦); P2n——被串线对在远端的输出功率,单位为W(瓦)。 近端(远端)外部串音的功率和定义为:
C.3被串电缆的准备与放置
需要测试外部串音的电缆按照6根电缆围绕1根电缆(6包1)的组合的方式安放。7根被测电缆按照 图C.2所示的截面放置成测试电缆束。7根电缆沿整个被测长度保持6包1的平行结构,测试电缆束的长 度应为100m或按有关规范规定。除电缆束两端至少留出1.0m外,测试电缆束沿整个长度用适当的非金 属材料绑扎。绑扎材料可以以连续的螺旋形缠绕或间断绑扎。绑扎不应有明显的压力或使截面变形。间 断绑扎的间隔和连续绑扎的节距不大于200mm,以使电缆间紧密靠近、没有明显的间隙。测试电缆束应 如图C.3所示布放(必要时盘绕成环形),环的放置应使各段之间要保持至少10cm的间隔。非金属的地 面适合于布放测试电缆束。电缆束的两端的所有线对应用共模与差模电阻终端。 应在有关规范指定的频率范围内,从电缆1到电缆6中的每个线对螺丝标准,测量对电缆7的每个线对的串 音。测量被串电缆每个线对的插入损耗。测量被串电缆每个线对与每根主串电缆的每个线对之间的外部 近端串音ANEXT和外部远端串音AFEXT。对于外部近端串音ANEXT和外部远端串音AFEXT各进行96 次测量。
....- 通信标准 电缆标准 布线标准
- 相关专题: 布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