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429-201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pdf

  • Q/GDW 1429-2012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4.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背面接线端口应标明端口序号或名称,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 3 底面板应标注交换机制造方名称、设备名称、型号、MAC地址、默认IP地址、产品序列 号、硬件版本号、通过认证标志、产地及其它必要信息; 4)交换机前后均设有按端口序号排列的指示灯。 交换机应进行出厂设置,默认出厂设置参见附录A。

    5. 3. 3 可靠性

    5. 4. 1数据顿过滤

    塔吊标准规范范本交换机应实现基于MAC地址的数据帧过滤功能

    a)应支持网络管理能力,管理信息定义参见附录B,宜支持SNMPv2协议和DL/T860规范, 见附录C和附录D; b 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 网络拓扑发现; 工作状态识别; 装置基本信息; 一端口数据量统计; 一异常告警信息及日志上传: c)为便于工程调试、配置,应支持Web页面配置,配置范围应涵盖本标准规定的所有内容; d)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以报文方式输出装置本身的自检信息: e)应支持配置文件导入导出

    5.4.4WEB管理界面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应具备WEB管理界面。 交换机WEB界面应具有的参数配置包含登录用户名与密码设置、装置IP设置、端口限速设置(应 可设置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端口聚合设置、端口镜像设置、VLAN设 置、QOS设置、SNMP设置、GMRP设置、环网设置及配置文件导入与导出等。 交换机WEB界面应具有的参数查询与显示包含装置基本信息、MAC地址表项查询、日志显示及告 警信息查询等

    5. 4. 5 通信安全

    符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

    5.4.6网络风暴抑制

    交换机应支持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默认设置广播风暴抑制

    网络风暴实际抑制值不宜超过抑制设定值的10%

    5.4.7虚拟局域网VLAN

    5.4.8优先级QoS

    交换机应支持正EEE802.1p流量优先级控制标准,提供流量优先级和动态组播过滤服务,应至少支 持4个优先级队列,具有绝对优先级功能,应能够确保关键应用和时间要求高的信息流优先进行传输。 不应使带有序列标签的数据如:SV、GOOSE等报文产生乱序现象。 默认设置绝对优先级功能开启。

    表3电力部分业务报文优先级

    5.4.9.1单端口镜像

    单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只复制(监视)一个端口数据。 镜像数据速率不大于端口转发速率时,不应出现顿丢失、乱序、复制现象

    5.4.9.2多端口镜像

    多端口镜像指镜像端口同时复制(监视)几个端口数据。 镜像数据速率不大于端口转发速率时,不应出现顿丢失、乱序、复制现象。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用交换机应支持多端口镜像功能。

    交换机春叶量是指交换权 速率能力的总和。 (流控关闭时)

    5.5.2端口转发速率

    5.5.3地址缓存能力

    每个端口/模块/设备能够缓存的不同MAC地址的数量。 交换机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低于4096个,MAC地址老化时间可以配置,默认设置300s。

    5.5.4地址学习速率

    交换机可以学习新的MAC地址的速率 交换机地址学习速率应大于1000个/s。

    5. 5.5存储转发时延

    从输入顿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开始,至在输出端口上检测到输出顿的第一个比 间间隔。 交换机平均时延应小于10us,用于采样值传输交换机最大延时与最小延时之差应小于1

    时延抖动指相邻两顿时延的变化最大值。 交换机时延抖动应小于luS。

    5. 5. 7 顿丢失率

    背靠背顿是指以最小的帧间隔传输而不丢顿的测试。背靠背值就是被测试交换机在无丢失的情况 下,最大能处理的突发帧个数。 本标准对背靠背顿不做指标要求,由厂家在产品标准中定义

    5. 5. 9队头阻塞

    队实阻基是指输人端口试 ,自的地为不拥基端 的帧的丢失或附加时延。 不堵塞端口顿丢失为0

    通信路径上进行,而备份路径只用于链路的侦听,一旦发现通信路径失效,自动将通信切换到备份路径 环网恢复时间通过每个交换机不超过50ms

    5. 5. 11 组播

    5. 5. 11. 1静态组播

    净念组播量通过配管 春报文过滤。

    5.5.11.2GMRP(可

    表4GMRP时间属性参数表

    5.5.11.3IGMPSnooping(可选)

    IGMPSnooping是运行在二层网络交换不 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交换机 P Snooping分析收到的IGMP报文,建立和维护MAC 组播地址表

    5. 5. 12 PTP 时间同步 (可选)

    宜支持PTP精确网络同步时钟对时协议,满足GB/T25931标准要求,时间同步精度小于±1μs 持PTP功能的交换机,网络中的任何报文均不应对时间精度产生影响,包括网络负荷、路径延 页、顿乱序、顿复制、CRC错误及伪造攻击报文等。

    交换机应支持以下方式: 时钟模式:应支持透明时钟,边界时钟可选: 同步模式:P2P和E2E模式可选: 传输方式:IEEE802.3

    绝缘试验应在交换机可以运行但未通电情况下进行,经过绝缘试验后,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

    交换机应能承受GB/T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温度(40土2)℃,湿度(93土3) 后各导电回路对外露非带电导电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网 1.5MQ。

    机械性能要求见表6,试验后,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性能符合本标准5.5要求。

    抗电磁于扰能力应满足DL/T860.3的相关要求,并提供型式试验检测报告。抗于扰性能要求见

    Q/GDW 1429

    抗电磁干扰性能试验应在网络交换机通电工作情况下进行,验证线速存储转发等性能是否正确,试 验过程中交换机不应出现丢、重启和死机的现象。 交换机至少应通过表7所包含的电磁兼容类试验。

    表7抗干扰性能要求和试验

    注:评价等级均采用A类判据。

    5.9.2无线电骚扰限值

    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T9254,见表8。

    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T9254,见表8

    8交换机在10m测量距离处的辐射骚扰限值

    6. 1. 1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如下: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 1. 2 仪器仪表

    使用仪表精度和功能应符合相应测试项目要求,并符合国家量值溯源规定 6. 1. 3 被测对象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被测交换机完整性,不应拆除或增加组件。

    在测试环境条件下,按5.1中规定的电源参数允许波动范围改变交换机的供电电压,交换机应 ,性能指标应符合5.5要求。

    按照GB/T2423.1中规定,在低温室温度偏差不大于土2℃条件下,低温室以不超过1° 率降温,待温度达到5.2规定的低温温度并稳定后开始计时,再使交换机连续通电2h,性能 5.5要求。

    按照GB/T2423.2中规定,在高温室温度偏差不大于土2℃条件下,高温室以不超过1℃/min变化率升温, 待温度达到5.2规定的高温温度并稳定后开始计时,再使交换机连续通电2h,性能指标应符合5.5要求。

    按照GB/T2423.21中规定,在低气压室偏差不大于土0.5kPa条件下,气压室以不超过1.0kPa/min 变化,待气压达到5.2规定时,再使交换机连续通电2h,性能指标应符合5.5要求。 6.5以太网光接口测试

    光功率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1光功率测试图连接; b)将光功率计设置到相应波长档位; )流量发生器在交换机任意输入端口发送广播报文; d)把光功率计接到光口输出端进行测量,

    6. 5. 2 接收灵敏度

    接收灵敏度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2光口接收灵敏度测试图连接; b)将光功率计设置到相应波长档位; c)调整光衰减器,使交换机处于丢顿和正常通信的临界状态; d)在A点处断开,接上光功率计测量光功率,记录光功率计读数,读数即为交换机接收灵敏度

    图2光口接收灵敏度测试图

    6. 5. 3 工作波长

    工作波长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3工作波长测试图连接; b)将光谱仪量测范围设置适当波长档位: c)把交换机光输出端口与光谱仪连接; d)测试工作波长

    谱宽测试方法如下: a)按图4谱宽测试图连接; b)将光谱仪量测范围设置适当波长档位; c)把交换机光输出端口与光谱仪连接; d)利用光谱仪谱宽测试功能测出谱宽,

    a 测试顿长设为随机帧长,端口负载为满负载,测试时间30s; b) 交换机分别开启广播风暴抑制、组播风暴抑制和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 测试配置图如图5所示,端口1向端口2发送3条数据流,分别为Stream1(广播顿)、Stream2 (组播顿)、Stream3(IPv4顿),端口2向端口1发送2条数据流,分别为Stream1(组播帧)、 Stream2(未知单播顿); 记录不同数据流的顿丢失率,判断网络风暴抑制功能是否设置成功; e 根据顿丢失率,计算网络风暴抑制比偏差。

    6. 6. 2虚拟局域网 VLAN

    域网VLAN测试方法如下: 式长度为64字节,测试时间为30s,端口负载

    6. 6. 3 优先级队列

    图6虚拟局域网VLAN测试图

    优先级队列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长度为64字节,测试时间为30s,端口负载设置为100%; b 测试配置图如图6所示,从交换机任意选取3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分别定为端口1、端口 2和端口3; c 在端口1和端口2分别构造4个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 d 端口1和端口2同时以最大负荷向端口3发送数据; e)记录不同数据流的丢失率,判断优先级是否设置成功

    标准测试模型镜像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度为64字节,端口1至端口4双向负载为50%,测试时间30s; ) 测试配置图如图6所示,交换机端口5设置成镜像端口,端口1和端口2设置成被镜像端口; C 端口1向端口2双向发送数据,端口3和端口4双向发送数据: d)记录端口5数据流的顿丢失率,判断镜像功能是否设置成功。

    6. 7. 1整机吞叶量测

    整机吞吐量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60s; b)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所有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见图7整机吞吐量测试图 c)配置流量发生器吞吐量模式为mesh方式; d)选择测试吞吐量。

    6. 7. 2 存储转发速率

    图7整机吞吐量测试图

    存储转发速率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60s; b)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任意两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见图8转发速率测试 图; c)两个端口同时以最大负荷互相发送数据; d)记录不同顿长在不丢顿的情况下的最大转发速率。

    6.7.3地址缓存能力

    地址缓存能力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为64字节; b)按照RFC2889一2000中规定,将交换机三个端口与测试仪连接,分别为端口1(测试端口) 端口2(学习端口),端口3(监视端口),见图9地址缓存能力测试图; c)配置流量发生器,由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顿,端口2接收数据顿: d)增大端口1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顿数,直到端口3接收到数据顿; e)使端口3刚好收不到数据顿时,端口1发送的数据顿数即为地址缓存能力。

    图9地址缓存能力测试图

    6.7.4地址学习速率

    a)学习的地址数目等于地址缓存能力,测试帧长为64字节; b)按照RFC2889一2000中规定,将交换机三个端口与测试仪连接,分别为端口1(测试端口) 端口2(学习端口),端口3(监视端口),测试配置图如图9所示; C 配置流量发生器由端口1以一定速率向端口2发送带有不同MAC地址的数据顿,端口2接收 数据顿; d) 增大端口1向端口2发送数据顿的速率,直到端口3接收到数据顿; e)使端口3刚好收不到数据顿时,端口1发送的数据顿的速率即为地址学习速率

    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6. 7. 5 存储转发时延

    存储转发时延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60s,测 试按轻载10%和重载95%分别测试; b)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任意两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测试配置图如图8所示; c)两个端口同时以相应负荷互相发送数据; d)记录不同恢长的转发时延,记录时延应包含最大时延、最小时延和平均时延。

    6. 7. 6 时延抖动

    a)测试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60s,测 试负载100%: b 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任意两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测试配置图如图8所示; c)两个端口同时以100%负载互相发送数据; d)记录不同顿长的时延抖动,记录时延应包含最大时延抖动、最小时延抖动和平均时延抖动

    顿丢失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120s 负载等于端口线速速率; b 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任意两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测试配置图如图8所 示; a)两个端口同时以端口存储转发速率互相发送数据; b)记录不同顿长时的顿丢失率。

    地基标准规范范本6. 7. 8 背靠背顿

    背靠背帧测试方法如下: a 测试长度分别为(64、65、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测试时间为2s,重 复次数为50次; b 按照RFC2544一1999中规定,将交换机任意两个端口与测试仪相连接,测试配置图如图8所 示; c)两个端口同时以最大负荷互相发送数据; d)记录测试以上背靠背帧数。

    人头阻塞测试方法如下: a)测试顿长度分别为64字节,测试时间30s; b)测试配置图如图10所示,利用流量发生器使端口1与端口2满负载双向发送数据顿,端

    ....
  • 相关专题: 变电站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