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807-2012 终端通信接入网工程典型设计规范.pdf

  • Q/GDW 1807-2012  终端通信接入网工程典型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3.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线路数量,设计考虑留有充分余量 每个变电站计算需要带宽范围如表2

    表2变电站接入的配电自动化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变电站接入的配电咱动化通信速率计算公式为: 变电站接入的配电咱动化通信速率=开关站通信速率*开关站数量+环网柜通信速率*环网柜数量+箱 变通信速率*箱变数量+柱上开关通信速率*柱上开关数量+柱上变通信速率*柱上变数量。 6.3.1.2电能质量监测业务 配电线路电能质量监测通信速率需求范围如表3。

    表3配电线路电能质量监测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风电场标准规范范本表4变电站接入的电能质量监测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6.3.1.3配电监控运行业务

    配电监控运行通信速率需求范围如表5

    表5配电监控运行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表6变电站配电监控运行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6.3.1.4 分布式电源控制

    每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上传32个遥测、16个遥信、4个电度量计,按1s上传到主站,计算需要 宽流量为0.592kbps。

    6.3.1.5配电线路视频监控

    表7典型节点通信速率需求范围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如下: a)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设计应贯彻安全、可靠、先进、经济、实用和可扩展的原则。 b) 终端通信接入网探用的通信技术应与当地配用电网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并做到适度超前。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设计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 有效利用已有通信网资源,统筹兼顾中远期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通信组网技术。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同时兼顾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选用的设 备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和在线升级的能力。 e 终端通信接入网采用的通信设备应具备电助系统相关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如有特殊要求的 还应具有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达到上述要求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设计应满足工信部、电监会等国家相关部委及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安全管理 的要求。

    波等通信专网防式就近接入10kV通信接入网 接入用电网的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储能装置站点,可采用光纤、低压电力线载 波、短距离无线等通信方式就近接入0.4kV通信接入网

    光纤通信组网设计原则如下: 新建与改扩建配用电网线路工程,应充分考虑终端通信接入网光缆建设的需求,光缆建设与线 路建设、改造应同步进行。 6 光缆拓扑结构应根据配用电网架结构、承载业务的重要程度以及光缆建设情况进行设计。10kV 通信接入网置采用环形、树形或星形拓扑结构,0.4kV通信接入网置采用总线形、树形或星形 拓扑结构。 光纤通信宜采用EPON(或GPON)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EPON(或GPON)技术适用于 网路规模较大、终端节点众多、业务类型多样、通道容量较大的场景;工业以太网技术适用于 具有较高可靠性需求的业务场景

    7.3.1.2线路设计

    a)终端通信接入网新建的光缆线路宜采用管道方式或架空敷设,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选用管道 方式敷设;光缆类型宜采用ADSS或普通光缆,10kV主干光缆通道的光缆芯数应不少于24芯。 b 城市配用电网电缆管道的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终端通信接入网光缆位置,在管道建设时,应预 留光缆专用管孔或子管。 城市配用电网线路入地改造规划应同步考虑光缆规划建设

    7.3.1.3网络设讯

    1)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路)系统由通信站侧的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光 网路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组成。OLT宜集中安装在变电、开关站、配电率、 充电站中;ONU宜安装在1OkV配电站或配电段施、充电桩、用电计附近:POS(光分 路器)宜安装在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光纤接头盒中,或随ONU集中部署。POS宜 选用星形、链形等接入形式灵活组网采用星形组网防式时分光级数一般不宜超过3级, 采用链形组网防式时分光级数一般不宜超过10级。 2 当需要承载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电咱动化等业务时,ONU设备应具有双PON接口,支持 光路保护方式。 3) 为考虑升级扩容,EPON系统设计时应保留光功率裕量。OLT、ONU设备应预留一定的端 口备用,ODN应根据业务需求预留一定数量的光分路器光纤抽头备用。 4)当EPON系统接入骨干通信网时,网络接口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成熟的技术体制和标准 接口。 5)EPON系统组网方式如图3

    图3EPON系统组网方式

    1)工业以太网网宜采用环形拓扑结构,同一环内节点数目不宜超过20个。 2)工太网统接入骨干通信网时,网络接口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成熟的技术体制和标 准接口。 3)工业以太网组网方式如图4。

    7.3.2电力线载波通信

    图4工业以太网组网方式

    10kV线路上传输的电线载波称为中压电线载波,0.4kV线路上传输的电线载波称为低压电 线载波。 7. 3.2. 1中压电力线载波

    7.3.2.1中压电力线载波

    790。 中压电线载波的通道设计,对于架空线路,耦合方式宜采用电容耦合方式;对于地埋电 力电缆线路,可利用电电缆的屏蔽层传输数据信息,耦合方式有注入式电感耦合和卡接 式电感耦合两种方式。 中压电助线载波组网用一主多从组网防式,一台主载波机可带多台从载波机,组成一个 逻辑网路。主载波机宜安装在变电站或开关站,从载波机宜安装在10kV配电或配电设 施附近。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要通过不同的主载波机传送信号。 4)中压电动线载波组网防式如图5。

    7.3.2.2低压电力线载滤

    图5中压电力线载波组网方式

    7.3. 3.1设计原则

    无线通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电助无线专网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和关馈线等部分组成。基站根据覆盖需要设置在相应的变 电站、开关站、办公场所等地,对附近地区实现无线覆盖,为配用电终端提供无线接入。天馈 线应根据周围环境以及覆盖需要灵活选择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天馈线应可靠接地。 b 电通信专网环能覆盖的少数区域,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C 采用基于公无线的虚拟专网时,应在电侧配置统一、自主的网络鉴权,授权与记账系统 (AAA系统)实现终端接入鉴权

    7.3.3.2网络设计

    230MHz无线专网无线公网微功率无线网设计如下

    230MHz无线专网 1)230MHz专网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高层楼宇较少、地形平坦的郊区或乡村地区,应用前需 要合理评估业务需求及发展预期,应保证通信性能能够保证业务需求,避免工程投资浪费。 2 230MHz无线专网基于国家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电系统的专用频段,常用的有15 对双工频点和10个半双工频点,频谱范围223.025235.000MHz,信道带宽25kHz。 3)230MHz通信系统主要由数字电台构成的点对点网络。电台传输数据和话音业务,可工作 于单工、半双工、时分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采用收发同频或异频中继组网 4)在变电站或主站位置建设无线网络的中心站,部署高性能、高安全、带热备份的中心电

    7.3.4组网方案及典型设计

    a)EPON设备网管系统应具有配置管理、告警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保护管理功能。其中 配置管理应包括设备网管系统配置管理、网元配置管理、设备配置管理、带宽模板配置、拓扑 连接配置、业务配置管理、配置变更同步、配置信息同步等:告警管理功能应包括告警上报、 告警过滤、告警级别表管理、告警同步等;性能管理功能应包括性能采集任务管理、性能数据 上报、当前/历史性能数据同步查询等。 b)工业以太网胶换机设备网管系统应具有配置管理、告警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功能。其中 配置管理应包括设备网管系统配置管理、网元配置管理、端口配置管理、配置变更同步、配置 信息同步等;告警管理功能应包括告警上报、告警过滤、告警级别表管理、告警同步等;性能 管理功能应包括性能采集任务管理、性能数据上报、当前/历史性能数据同步查询等。 中压载波设备网瞻系统应具有配置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功能,宜具有性能管理。其中配 置管理应包括设备网管系统配置管理、网元配置管理、配置变更同步、配置信息同步等;告警 管理功能应包括告警上报、告警过滤、告警级别表管理、告警同步等。 d 设备网管系统应提供北向接口,接口类型宜采用SNMP、CORBA、文件或XML等。接口功能 应具有配置管理接口功能、告警管理接口功能、性能管理接口功能、安全管理接口功能

    麦8配电二次系统安全分

    终端通信接入网中应建设两套物理隔离的通信系统,禁止出现两套通信系统之间的互联。配电二次 系统逻辑结构及通信网络关系如图6。

    各配电二次系统的逻辑接口要求如表9

    配电二次系统逻辑结构图

    表9配电二次系统的逻辑接口

    8.2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

    8.3.2无线公网设备

    9.1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

    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终端通信接入网局端及远端室内的机房平面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 6)应近期、远期结合,既要考虑便于维护又要考虑适于远期的发展。 7)应使设备之间的各种布线距离最短,同时便于走线。 8) 应便于维护、施工和扩容。 9)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 10)适当考虑机房的整齐和美观。 b) 终端通信接入网局端及远端室内的设备排列应满足以下要求: 1)便于抗震加固。

    9. 2 辅助设备配置要求

    辅助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a 光网络节点宜配置具有足够配线单元数量的光配线架,光配线架应满足光网络组织、改造及扩 容的需要。 b)MDE、ODE、DDF等配套设备应按工程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9.3局端设备安装设计要求

    9.4远端设备安装设计要

    9.5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

    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要求如下: a)机房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通信线应按不同路由分开布放。 b不 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速率、允许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和耐压等指标的要求,并应有足 够的机械强度。

    9.6.3终端通信接入网设备接地

    9.7.4.3接入网设备防雷击能力

    通信技术应用选择建议参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通信技术应用选择建议

    表A.1通信技术应用选择建议

    B.1.1EPON技术组网

    单链路拓扑如图B.1

    单链路拓扑组网防案说明如下: a)主线是单辐射接线方式,通信网路采用单链路结构,每个信息接入点安放一个1:2不等比分 光器; b)预留光纤与光功率,后期扩容,实现双链路/环形拓扑; 单链路拓扑只作为一过渡拓扑存在,最终形成双链路/环形拓扑。

    B.1.1.1.2双链路拓扑

    双链路拓扑如图B.2。

    双链路拓扑组网方案说明如下: a) 主线选用“手拉手”型结构,通信网路是一个双链型,每个信息接入点放置两个1:2不等比 分光器; b 双PON口保护,实现热备保护; c) 双向保护,网络安全可靠: d)移机/扩容方便,不影响现网其它设备。 1.1.1.3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如图B.3。

    双链路拓扑组网防案说明如下:

    3.1.1.1.3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组网防案说明如下: a)主线是环网结构,通信网深用单环网结构,环网结构光纤在同一个变电站OLT不同的PON口 上进行终结,实现全网自愈保护; b 双PON口保护,实现热备保护: c)双向保护,网络安全可靠; d)移机/扩容方便,不影响现网其它设备。 B.1.1.1.4星型拓扑 星型拓扑如图B4

    B.1.1.1.4星型拓扑

    生尘拓扑组钢防柔玩明如 a)主线是星型结构,通信网路是采用星形网路,每个信息接入点放置一个1:2不等比分光器 d)预留光纤与光功率,后期扩容,实现双链路/环形拓扑; e)移机/扩容方便,不影响现网其它设备。

    B.1.1.2光功率预算

    分路器、光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接头所引入 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无源光分配网路中最远用 户终端的光通道衰减核算,采用最坏值法进行 逍表减核异 。ODN网络链路如图B.5。

    图B.5ODN网络链路

    ODN网络链路的光功率衰减与光分路器的分光比、活动连接数量、光缆线路长度等有关电力弱电图纸、图集,设计时 应控制ODN中最大的衰减值,使其符合系统设备OLT和ONU的PON口光功率预算要求。 光路衰耗P计算公式为: P=LXA+nlXb+n2Xc+n3Xd+e+f(dB) 具体参数说明如表B.1,参数典型值如表B.2。

    工业以太网换机组网防案如图B.7。

    图B.6EPON组网方案

    图B.7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方案

    子网1、子网2、子网3、子网4组成环形结构,环上任意一段光缆中断后,可在50ms内完成以太 网务切换,从另外一个方向传送业务。子网4采用环间耦合技术,可使子网1从两条链路与上行链路 连接,从而增加网路可靠性。子网2和子网3组成相切环,使子网2上的上行链路实现穴余。变电站的 三层交换机支持OSPF、RIP路由协议,对接入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而言,主要起到VLAN间路由和广 播的隔离作用

    B.1.3混合组网方案

    对于需要实现三遥(遥信、遥测、 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技术选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或是工业以太网换机,对于不需要遥控功能的站点 优先采用光纤方式,如果不具备光缆敷设条件, 可以采用无线专网等方式,混合组网防案如图B.8

    B.2用电信息采集典型方案

    垫圈标准图B.8混合组网方案

    ....
  •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 终端通信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