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258-2014 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pdf

  • Q/GDW 11258-2014  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3附件选型技术原则

    5.3.110kV电缆附件的额定电压应与所连接的10kV电缆额定电压相同。 5.3.210kV电缆附件的载流量应与所连接的10kV电缆载流量相匹配。 5.3.3一般选用冷缩型、热缩型或预制型电缆附件(可分离式连接器) 5.3.4与全绝缘紧凑型开关柜(环网柜)的电缆套管底座连接时,应选用全屏蔽全绝缘可触摸式预制 型电缆终端。10kV电缆与配电变压器直接连接时,宜选用预制型电缆终端。 5.3.5冷缩式电缆附件宜采用液态硅橡胶制作。 5.3.6预制式电缆终端宜选用液态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模铸工艺制作

    5.3.110kV电缆附件的额定电压应与所连接的10kV电缆额定电压相同。

    6.1.1电缆结构应符合GB/T127062008的相关规定

    酒店标准规范范本Q/GDW 112582014

    O/GDW 112582014

    6.1.2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导体应为 圆形并绞合紧压,紧压系数不小于0.9。800mm以下导体应采用紧压圆形导体结构:800mm的导体可 任选紧压导体或分割导体结构,1000mm及以上应采用分割导体结构。 6.1.3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应采用三层共挤工艺,全封闭化学交联。绝缘料采用交联聚乙烯料 半导电屏蔽料采用交联型材料。绝缘料和半导电料从生产之日到使用不应超过半年。 6.1.4导体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10002·m。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 并和绝缘紧密结合,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在剥离导体 屈蔽时半巨由巨不应有上贸无导体股之间的现镜

    a)绝缘标称厚度为4.5mm,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应 称值的90%。任一断面的偏心度应不大于10%; 电缆的绝缘偏心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tmax= tmin) /tmax≤10%

    fmax 一绝缘最大厚度,mm; 一绝缘最小厚度,mm; tn一绝缘标称厚度,mm; 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绝缘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500Q·m。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 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绝缘屏蔽应为可剥离型。三芯电缆各相绝缘屏蔽 星蔽之间应有沿缆芯纵向的相色(黄绿红)标志带,其宽度不小于2mm

    绝缘最大厚度,mm: 绝缘最小厚度,mm; 绝缘标称厚度,mm; t...和t....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添

    tmax和tmin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6.1.6绝缘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500Q*m。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 表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绝缘屏蔽应为可剥离型。三芯电缆各相绝缘屏 与金属屏蔽之间应有沿缆芯纵向的相色(黄绿红)标志带,其宽度不小于2mm。

    6.1.7金属屏蔽要求

    a) 组成。金属屏蔽的截面应满足故障时通过短路电流的要求,不宜小于25mm; 6) 10kV电缆一般选用铜带屏蔽: 标称截面积为500mm及以上电缆的金属屏蔽应采用铜丝屏蔽结构,金属屏蔽中铜丝的电阻应 符合GB/T3956的要求; d) 铜带屏蔽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绕包连续均匀、平整光滑、没有断裂,铜带间的平均 搭盖率应不小于15%,其最小搭盖率应不小于5%。软铜带应符合GB/T11091,铜带标称厚度 为: 1 单芯电缆:≥0.12mm; 2)三芯电缆:≥0.10mm。 铜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6.1.8 内衬层与填充要求: a) 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圆形绝缘线芯电缆只有在绝缘线芯间的间隙被密实填充时,才允许采 用绕包内衬层,挤包内衬层前允许用合适的带子扎紧: 6 挤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应符合GB/T12706一2008的要求,有防水要求时,宜选用PE内衬层: ) 采用与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的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应密实、圆整,并保证在成品电缆段附加老 化试验后不粉化,三芯成缆后外形应圆整,

    6.1.9金属错装要求!

    a)金属铠装分为金属带和金属丝丙

    Q/GDW 112582014

    b)金属带铠装采用双层镀锌钢带或涂漆钢带,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钢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钢带间 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50%,绕包应平整光滑,3×240mm2及以上电缆的钢 带标称厚度为0.8mm,3×240mm2以下电缆的钢带标称厚度为0.5mm; ) 金属丝一般选用钢丝,铠装应紧密,必要时可在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 带,钢丝直径应符合GB/T12706一2008的要求。 6.1.10 外护套要求: a 机械防护性能单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见表2,三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见表3; b) 外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在特殊环境下如有需要可选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防白蚁、鼠啮、真菌侵蚀和化学溶液污染的 特种外护套; d) 采用变电站电缆夹层、电缆竖井、排管、电缆沟、隧道、桥梁及桥架敷设的阻燃电缆的成束阻 燃性能应不低于C级。

    表2单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

    表3三芯电缆外护套标称厚度

    6.1.11电缆不圆度要求:

    电缆不圆度应不大于10%; b) 电缆不圆度的计算公式为: 中微云同座

    时,电缆的阻燃特性和技术参数要求需符合GB/T

    Q/GDW 11258201

    O/GDW 112582014

    6.1.13电缆两端应用防水密封套密封,密封套和电缆的重叠长度应不小于200mm。如有要求安装牵 引头,牵引头应与线芯采用围压的连接方式并与电缆可靠密封,在运输、储存、敷设过程中保证电缆密 封不失效。 6.1.14电缆各相绝缘屏蔽外应设相色带,按黄、绿、红色标记

    6.2电缆附件技术要求

    6.2.1电缆附件性能应符合GB/T12706—2008的规定。 6.2.2电缆附件应配套齐全,并应包括连接金具(端子、对接管等)、接地线、弹性密封胶、绝缘自 粘带特殊安装工器具等配套材料。消耗性材料包括绝缘硅脂、清洁剂、焊料、安装用手套等。弹簧卡子 要求采用非磁性材料制作。 6.2.3铠装电缆所用终端应配备两条接地线,接地线(跨接线)应选用铜编织带或铜绞线,截面应满 足系统要求。接地线长度均不应小于800mm。 6.2.4中间接头铜网套屏蔽截面积应大于40mm。应配备两条跨接线,截面积均大于25mm。宜采用 优质恒力非磁性弹簧固定连接,具有长效接触良好的优点。 6.2.5户外终端所用外绝缘材料应具有抗大气老化、耐电蚀及耐漏电痕性能。 6.2.6冷缩终端和中间接头电场应力控制宜采用应力锥结构,通过一定的过盈量来保证附件和电缆接 触的界面有足够的握紧力。主绝缘部分和应力锥一体注塑成型,两者之间无间隙。 6.2.7冷缩式终端除绝缘主体外,密封直管、三叉分支手套均应采用硅橡胶材料。终端应配备相色管 6.2.8冷缩终端或中间接头芯绳采用搭扣方式编织而成,且每圈芯绳之间应有均匀的焊点连接,以保 证其足够的机强度和安装时的均匀抽取。芯绳应从冷缩附件的一端能够完成抽出,不采用抽管式。 6.2.9内、外屏蔽层应与主体绝缘层采用整体模注成型的工艺,禁止采用喷涂半导电漆结构。

    a) 连接金具的材质应满足GB/T14315一2008标准6.1的规定; b) 金具应镀锡,金具不得使用管材压制而成; C 连接金具的外径应与压接模相配合,保证可靠压缩比: d) 应明确其压接模与连接金具的外径的配合,压接后的连接金具应符合GB/T9327 e) 不同导体材质电缆与设备连接时,应使用铜铝过渡线夹(端子); f 户外终端连接金具宜选用防雨型线夹(端子)。 6.2.12 电缆附件应满足密封防水要求。中间接头的内衬层和外护套防水层需单独恢复。终端防水宜选 用硅橡胶绝缘带缠绕封堵。 6.2.13清洁剂应无毒、易挥发、不与绝缘屏蔽相溶, 6.2.14 在正常的室温环境下储存,最少可以储存2年,在储存期内不得有开裂、松跨等现象。

    .1,1:1具有特定电压和导体截面的 一种型式的电绩通过型式试验后,对于其有具他导体截面和 或额定电压的电缆型式批准依然有效,只要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a)绝缘和半导电屏蔽材料以及所采用的制造工艺相同; b)导体截面积不大于已试电缆

    c)额定电压不高于已试电缆 7.1.1.2型式试验顺序及试验要求应符合GB/T12706—2008的要求

    Q/GDW112582014

    出厂试验通常应在每一个电缆制造长度进行。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为: a)导体直流电阻; ) 应对每一根电缆长度所有导体进行测量。成品电缆或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试样,应在保持适当 温度的试验室内至少存放12h后测量。电阻测量值应按GB/T3956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校正至 20下的1km长度的数值。每一根导体20根时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GB/T3956规定的相应的 最大值; 局部放电; d 应按GB/T3048进行局部放电试验,试验灵敏度应为10pC或更优 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应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 f 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2U并保持10s,然后缓慢降到1.73Uo; g) 在1.73U。下,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1 试验频率为工频50Hz,交流电压应为3.5Uo,单相试验电压值为30.5kV(8.7/15kV电缆), 21kV(6/10kV电缆),要求绝缘应无击穿; J 单芯电缆的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持续5min; K) 对分相金属屏蔽的的三芯电缆,应在每一根导体与金属屏蔽层之间施加电压,持续5min。对 不分相金属屏蔽的三芯电缆,应依次在每一根绝缘导体对其他所有导体及统包金属屏蔽层之间 施加试验电压,持续5min。三芯电缆也可采用三相变压器,一次完成试验。

    出厂试验通常应在每一个电缆制造长度进行。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为: 导体直流电阻; 6 应对每一根电缆长度所有导体进行测量。成品电缆或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试样,应在保持适当 温度的试验室内至少存放12h后测量。电阻测量值应按GB/T3956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校正到 20下的1km长度的数值。每一根导体20根时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GB/T3956规定的相应的 最大值; 局部放电; d) 应按GB/T3048进行局部放电试验,试验灵敏度应为10pC或更优 e 三芯电缆的所有绝缘线芯都应试验,电压施加于每一根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 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2U。并保持10s,然后缓慢降到1.73Uo; g 在1.73U。下,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 h)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1 试验频率为工频50Hz,交流电压应为3.5U,单相试验电压值为30.5kV(8.7/15kV电缆), 21kV(6/10kV电缆),要求绝缘应无击穿: 单芯电缆的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持续5min; K 对分相金属屏蔽的的三芯电缆,应在每一根导体与金属屏蔽层之间施加电压,持续5min。对 不分相金属屏蔽的三芯电缆,应依次在每一根绝缘导体对其他所有导体及统包金属屏蔽层之间 施加试验电压,持续5min。三芯电缆也可采用三相变压器,一次完成试验。

    7.1.3.1抽样试验一般包括但不限: a) 导体检查; 6) 尺寸检查; c) 电压试验; d) 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e) 绝缘屏蔽剥离试验, Z.1.3.2抽样试验的频度和试验要求应符合GB/T12706—2008

    1.3.1抽样试验一般包

    交接试验要求: a) 绝缘电阻测量:主绝缘可用2500V或5000V兆欧表测量,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 显变化; b 主绝缘交流电压试验:在导体和金属屏蔽间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a/5min或 2.0Uo/30min或1.7Uo/60min,绝缘不击穿; 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应在电缆的每相金属套(如铠装层)或金属屏蔽与接地之间施加直流电 压10kV/lmin,护套不击穿。

    父接试验要求: a) 绝缘电阻测量:主绝缘可用2500V或5000V兆欧表测量,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 显变化: b)主绝缘交流电压试验:在导体和金属屏蔽间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5min 2.0U/30min或1.7Uo/60min,绝缘不击穿; 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应在电缆的每相金属套(如铠装层)或金属屏蔽与接地之间施加直流 压10kV/1min,护套不击穿。

    7. 2. 1型式试验

    O/GDW112582014

    如供应商已对相同型号的电缆附件按同 标准进行过型式试验,并且符合6.1.1的规定,则可用检 报告代替。如不符合,有权要求供应商到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重做型式试验。重做的型式试验应按GB 12706—2008及7.1.1、7.2.1要求进行。

    7. 2. 2 出厂试验

    附件抽样试验按每500套或买方要求,做如下电性能试验: a) 1min工频电压试验; c) 局部放电试验: d) 冲击电压试验±10次; e) 工频耐压试验。 抽样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12706—2008

    7. 2. 4 交接试验

    安装后的电缆附件应与电缆一起进行试验。

    7.2.5到货抽检试验

    10kV电力电缆和电缆附件的到货抽检试验工作,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电力电缆抽检作业规 执行。

    3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

    8.1.1成品电缆的护套表面上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额定电压、每米打字和制造年、月的连续标 志,标志应字迹清楚,清晰耐磨。 8.1.2除非另有规定,电缆应卷绕在符合GB4005、JB/T8137的电缆盘上交货,每个电缆盘上只能卷 绕一根电缆。电缆的两端应采用防潮帽密封并牢靠地固定在电缆盘上。 8.1.3在每盘电缆的外侧端应装有经采购方认可的敷设电缆时牵引用的牵引螺栓或牵引头。牵引螺栓 或牵引头与电缆导体的连接,应能满足敷设电缆时的牵引方式和牵引该长度的电缆所需的机械强度。 8.1.4电缆盘的结构应牢固,筒体部分应采用钢结构。电缆卷绕在电缆盘上后,用护板保护,护板可 金属带扎紧,并在护板之下的电缆盘最外层电缆表

    Q/GDW 112582014

    面上覆盖一层硬纸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材料,以防碎石或煤渣等坚硬物体掉落在每匝电缆之间,在运 输或搬运过程中损伤电缆外护套;如用钢板,则宜采用轧边或螺栓与电缆盘固定,而不应采用焊接固定。 8.1.5在运输电缆时,卖方应采取防止电缆盘滚动的措施,例如将电缆盘放在托盘上。卖方应对由于 未将电缆或电缆盘正确地扣紧、密封、包装和固定而造成的电缆损伤负责。 8.1.6电缆盘在装卸时应采用专门的吊装工具以避免损坏电缆。 8.1.7每盘电缆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 8.1.8在电缆盘上应有下列文字和符合标志:

    输或搬运过程中损伤电缆外护套:如用钢板,则宜采用轧边或螺栓与电缆盘固定,而不应采用焊接固定 8.1.5在运输电缆时,卖方应采取防止电缆盘滚动的措施,例如将电缆盘放在托盘上。卖方应对由 未将电缆或电缆盘正确地扣紧、密封、包装和固定而造成的电缆损伤负责。 8.1.6电缆盘在装卸时应采用专门的吊装工具以避免损坏电缆。 8.1.7每盘电缆应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 8.1.8 在电缆盘上应有下列文字和符合标志: a 合同号、电缆盘号; b) 收货单位; 目的口岸或到站; d) 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 e 电缆的额定电压; 电缆长度; 表示搬运电缆盘正确滚动方向的箭头和起吊点的符号: h 必要的警告文字和符号; i 卖方名称和制造日期; j 外形尺寸、毛重和净重。 8.1.9 保管及出厂资料: a) 出广试验报告; 产品质量验收合格证,合格证书应标示出生产该电缆的绝缘挤出机的开机顺序号和绝缘挤出 6 序号; 质量保证书

    合同号、电缆盘号: b) 收货单位; c) 目的口岸或到站; d) 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 e) 电缆的额定电压; f) 电缆长度; g) 表示搬运电缆盘正确滚动方向的箭头和起吊点的符号; h) 必要的警告文字和符号: i) 卖方名称和制造日期; j) 外形尺寸、毛重和净重。 9 保管及出厂资料: a) 出厂试验报告; b) 产品质量验收合格证,合格证书应标示出生产该电缆的绝缘挤 序号; 质量保证书

    8.2.1应在电缆附件中的绝缘件上至少标明制造厂标志和生产序列号。 8.2.2电缆附件中的绝缘件应分别密封包装,所有部件包装都有防潮湿、防碰撞保护层。 3.2.3电缆附件外包装注明合同号、收货单位、目的口岸或到站、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质 量、制造商、生成日期和有效期,并有轻放、防雨、不得倒置等警示性标志。 8.2.4电缆附件箱内应附有装箱单。 8.2.5电缆附件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得将包装箱倒置及碰撞。 8.2.6电缆附件应储存在清洁干燥和阴凉处。 8.2.7凡由于卖方包装不当、包装不充分或保管不善致使货物遭到损坏或丢失时,不论在何时何地发 现,一经证实,卖方均应负责及时修理、更换或赔偿。在运输中如发生货物损坏和丢失时,卖方负责与 承运部门及保险公司交涉,同时卖方应尽快向买方补供货物以满足工程建设进度需要,

    承运部门及保险公司交涉,同时 建设进度而要 8.2.8保管及出厂资料: a) 出厂试验报告: b) 产品质量验收合格证; c) 安装工艺说明书; d) 装配总图; e)装箱单。

    8.2.8保管及出厂资料:

    a) 出厂试验报告: b) 产品质量验收合格证; c) 安装工艺说明书; d) 装配总图;

    Q/GDW112582014

    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

    Q/GDW112582014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贝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12 标准结构与内容. 条文说明 13

    Q/GDW 112582014

    为有效指导10kV电力电缆及附 提高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安全运行水平,根据《关 于下达2013年度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增补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3)1247号),国家电网公司 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国网运检部")组织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单位编写了《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 和检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参考了现有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的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总结过去10 电力电缆及附件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标准,遵循全面性、实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进一步细化10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技术和试验检测指标

    3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2013年3月4日,国网运检部印发《关于委托开展公司配网相关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正式启动 了《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确定了标准编写大纲、任务分工和编写计划, 明确了编写原则以及与相关标准的界定和衔接。会议明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作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 立。 2013年4月12日~9月30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组织在上海进行本标准的集中编写工作,形成了本 标准初稿。 2013年10月21~22日,编写组在杭州对《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标准初稿进行修 改和完善。 2013年11月4~5日,由上海市电力公司组织预审,11月11日形成报送稿。

    Q/GDW 112582014

    中讨论。邀请中国电科院及部分省公司代表,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 和检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3年12月18日,国网运检部向公司系统内27家省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广泛征求《10kV电缆及 付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意见,收到反馈11条意见。标准编写组对所有征求意见进行了汇总,并根据 采纳的修改意见,再次对《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进行了修改,形成了送审稿。 2013年12月27日,国网运检部组织了有关专家在上海对《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术规范》 送审稿进行了审查,标准编写组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10kV电缆及附件选型和检测技 术规范》报批稿。

    本标准主题章共分5章: 第4章“正常使用条件和特殊使用条件”,主要对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正常使用条件和特殊使用条 件提出了原则性的规范化要求。 第5章“技术原则”,主要对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提出了原则性的规范化要求。 第6章“技术要求和参数”,主要对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的性能要求与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明确。 第7章试验内容记要求”,主要对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的型式试验项目、例行试验项目、抽样试验 交接试验项目和到货抽检试验项目应进行试验的条件、试验内容、试验方法等进行了规范。 第8章“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主要对10kV电力电缆及附件产品标志、包装、运输、保管 和出厂试验及资料提出了具体规范化要求

    本标准5.1.3条明确规定了10kV电缆及附件寿命不低于40年,以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设备全寿命周 期管理要求。 本标准第5.2.4条明确了排管敷设时可使用无铠装电缆,但鉴于碳素螺纹管的保护性能较差,除特 情况外,一般不推荐使用碳素螺纹管排管敷设无铠装电缆。 本标准第5.2.7条明确规定了阻燃电缆的使用场合,具体阻燃等级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但最低不得低于C级。 本标准7.1.3和7.2.3条分别规定了10kV电缆及附件的到货抽检试验项目、方法和合格判据。到货抽 验是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有效手段之一测绘标准,到货抽检项目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 本标准7.2.5条中,10kV电力电缆和电缆附件的到货抽检试验工作,目前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 电缆抽检作业规范》执行,如公司发布有关标准,按照最新标准执行。

    ....
  • 电缆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电缆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