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04-2016 35kV智能变电站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GDW116042016
3.3.4提请在设计评审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是
需要提请在设计评审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包括: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拆迁赔偿、水源、 电源和道路等问题,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主要设备标准及来源问题, 重大技术问题沟通汇报和批复意见等支持性文件,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胶合板标准3.3.5提高变电站设计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
应说明提高变电站设计使用寿命的技 公要时专题论证
3.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提供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表2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推荐方案)
Q/GDW 116042016
闻述与变电站有关的电力系统现 步设计阶段应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规 和设备参数等进行校核,如有重大变化时, 应提出相应的论证报告
说明变电站已建(在建)、本期、远期主变规模。
变电站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方向和分期建设情
4.2.3无功补偿装置
已建(在建)、本期、远期低压侧装设的无功补偿设备(并联电容器及其他型式补偿装置),说 其型式、组数、分组容量和总容量等。
4.3.1主要电气参数的确定应满足通用设备的选用要求,若不满足应重点论述。 4.3.2主变型式及参数选择,包括容量、台数、接线组别、调压方式及阻抗参数等选择。 4.3.3为满足电力系统各种运行方式的需要对主接线提出要求。 4.3.4说明各电压等级母线通流容量,相关电气设备额定通流容量
Q/GDW 116042016
3.5提出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结果 (投产年限)归算到变电站有关电压母线的阻抗: 力系统中期或远景年归算到变电站有关电压母线的阻抗 3.6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及变压器低压侧接地电容电流计算结果
统专业图纸可参考表3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
表3电力系统部分图纸目次
4.4.2电力系统专业的图纸深度要求如下
a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表示现有主要变电站、电网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导 和长度: b)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表示出与本工程设计方案有关的本期及远景变电站和线路等
4.5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4.5.1电力系统计算项目见表4,具体工程可视需要增减。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见 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妥善保存,以备查用。
表4电力系统计算项目目次表
5.2相关设计、计算应给出明确的边界条件,如:变电站各电压侧的负荷、运行方式、线路杆塔参 等。电力系统部分的计算书深度要求如下 a)远期、近期归算至相关母线的系统阻抗: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归算出近期、远期归算至相 关母线的系统阻抗,其中近期系统阻抗主要针对改扩建工程: b)变压器低压侧接地电容电流计 性计算困难时,可提供估算值及估算依据
5.1.1电气主接线需要简述35kV智能变电站本期、远期建设规模。(包括主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出线 回路数及其名称,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台数)。对改扩建工程应分别说明工程规划规模、已建情况和 本期建设规模 5.1.2论述电气主接线方案(包括各级电压远期、本期接线),必要时应分析论证分期建设方案过渡 方式。主接线优化应提出比选方案。电气主接线方案应与通用设计及“两型三新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 导则一致。说明选用的通用设计方案,未采用时说明理由。 13说明级由压山性点拉地方式
5.2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
Q/GDW116042016
5.3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5.3.1论述35kV智能变电站各级电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措施,说明避雷器选型及其 置情况。 5.3.2提出变电站电气设备外绝缘的爬电比距和绝缘子串的型式和片数选择
5.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5.4.3说明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
5.4.4说明各级配电装置型式选择、间隔配置及远近期结合的合理性。
5.5.1说明站用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接线方案。 5.5.2说明站用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选择结果。 5.5.3简要说明站用配电装置的布置及设备选型。 5.5.4说明工作照明、事故照明、检修电源和消防电源等的供电方式,并说明主要场所的照明及其控 制方式。当选用清洁能源为照明电源时,应说明供电方式,论证其必要性及经济合理性
5.6.1说明变电站的防直击雷保护方式
5.6.2提供变电站土壤电阻率和腐蚀性情况,说明接地材料选择、使用年限、接地装置设计技术原 及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计算结果,需要采取的降阻、防腐、隔离措施方案及其方案间的技术经济比转 说明二次设备的接地要求。
5.7.1说明站区光缆、电缆设施型式及尺寸,光缆、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5.7.2应说明电缆设施及其构筑物采取的防火和阻燃措施
业图纸可参考表5所示编制,各工程视具体情况确
Q/GDW 116042016
Q/GDW 116042016
表5电气部分图纸目次
气专业的图纸深度要求如
a 电气主接线图:电气主接线应反映本期及远景接线(扩建工程还应反映现状接线)。对工程的 现状、本期及远景预留部分应加以区分。应表示主变压器接入各级电压母线的方式。表示各级 电压的电气接线方式以及设备配置情况.表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补偿设备。标注图中设备主要 技术参数和导体的型号。各级电压出线回路应标注名称和导体的型号: b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电气总平面布置图应反映本期及远景平面布置(扩建工程还应反映现状) 现状、本期及远景预留部分应加以区分。应表明主要电气设备、站区建(构)筑物、光缆电缆 设施及道路等的布置。应表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间隔配置及进出线(包括电缆)排列。母线 和出线宜标注相序,同名双回线路应核对两端对应的间隔编号顺序。应表明方位、标注位置尺 寸,并附必要的说明及图例: c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平、断面图:应表示出配电装置的布置(包括设备、构架、母线等各设施的 安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平面布置图应表示进出线排列及间隔配置;表示通道、走廊 等设施。断面图应按不同类型间隔出图,并表明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导线引接方式、 电气距离校验等(常规配电装置可只出代表性断面),且宜有本间隔的接线示意图: d 预制舱式组合设备平、断面图:应表示出预制舱式组合设备的布置(包括预制舱内各设施的安 装布置,以及导线引接方式)。平面布置图应表示进出线排列及间隔配置;表示通道、走廊等 设施。断面图应按不同类型间隔出图,并表明预制舱式组合设备安装位置、尺寸、标高、导线 引接方式、电气距离校验等(常规配电装置可只出代表性断面),且宜有本间隔的接线示意图: e 站用电接线图:应表示站用工作电源的引接方式。应表示站用母线的接线方式。标注开关柜型 号、回路名称、主要设备及元件规范等: f 全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应表示需要进行保护的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并标注其高 度。应表示避雷针(线)的布置位置,并标注其高度。应绘出对不同保护高度的保护范围。宜 将保护范围计算结果列表于图中。
5.9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视需要增减。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 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但必须存档要善保存,以备查用
6电气部分计算项目目
Q/GDW116042016
5.9.2电气部分的计算书深度要求如下:
a)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和条件(包括计算接线、运行方式及 系统容量等),并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 流应进行选择计算和校验,并列出选择结果表。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现行的《导体和 电气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及通用设备的要求。本项计算的成品应包括:短路电流计算阻抗 图、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和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结果表; b 站用电负荷及站用变压器选择:应进行站用电负荷统计和计算,并编制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 容量选择表。导体的电器及力学计算应进行导体的电器及力学计算。应符合现行的《导体和电 器设备选择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 C 配电装置的电气校核计算: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配电装置间隔宽度、架构的高度、宽度、母 线最大弧垂以及各种状态的电气净距进行校验: d 接地计算:应计算接地电阻、接地装置截面、接触电势、跨步电势,并说明需采取的保护措施: e 防雷保护范围计算:计算结果列入防雷保护范围图: 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视方案比较需要进行。宜针对工程所在地区,配电装置合理选型、 节约占地、土方平衡等方面进行技术和经济综合性比较,并列表表示。对重大方案的技术经济 比较,应做到概算深度
6.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简述一次系统的概况和特点。
6.1.2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包括配置、通道使用情况、运行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
6.1.3系统继电保护配置
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特殊要求,论述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提出与本工程相关线路保 护、母线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等的配置方案 对于系统继电保护配置的论述,做如下具体要求: a)对于线路改接(或T接),当对侧保护需要调整时,应提出相应的保护设备配置或改造方案。 应分析本站的保护与对侧变电站保护的适应性: b)应明确各种类型保护采样、跳间等报文传输方式:
Q/GDW 116042016
c)应明确35kV(10kV)出线采用保护测控计量集
6.1.4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根据需要提出各电压等级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6.1.5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系统继电保护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应包括: a 提出保护对通信通道的技术要求,包括通道组织、传输时延、带宽、接口方式等 b) 提出对电流及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 C 提出系统继电保护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接口设计方案,说明继电保护设备通信规约要求,对于 改扩建变电站,新配置继电保护装置规约与原有保护装置不一致时,应提出解决方案。
6.2.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调度端能量管理系统、调度数据网络及安全防护、电能量计量(费)系统等的 状及存在间题
6. 2. 2远动系统
6. 2. 3 电能计量系统
根据各相关电网电能量计量(费)建设要求,提出本工程计费、考核关口计量点及非关口计量点设 置原则,明确关口表、非关口表和电能量采集处理终端配置方案,提出电能量信息传送及通道配置要求。 明确电能表接口类型,提出计量关口点对互感器的要求
6.2.4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
根循相大调度调度数循网给 程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本工程调度 据网络接入设备配置要求、网络接入方 H婴水
6.2.5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根据相关调度端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 分析本工程各应用系统与网络信息交换、信 息传输和安全隔离要求,提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设备配置要求及示意图。
6.2.6相关调度端系统
根据电网二次系统规划及可 完善和改造相关调度端主站系统, 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合同要求 提出设备配置方案和投资概算
叙述与变电站相关的电力系统通信现状,包括传输型式、电路制式、电路容量、组网路由、设备配 置、相关光缆情况等。
D/GDW 11604201
根据调度组织关系、运行管理模式和电力系统接线,提出线路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 相关信息系统对通道的要求,以及变电站至调度、集控中心、运行维护等单位的各类信息通道要求。
6.3.3系统通信方案
很循按人系统及可研结论, 请受化引起通信方案改受时,应用 述其技术经济性。本变电站的建设对现有通信有影响时,应包含临时过渡方案。根据系统总体规划提出 变电站综合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的配置方案
根据通信现状和方案,进行变电站通道组织。当方案路由与前期发生变化时,应再次核算保护通 传输时延。
6.3.5站内通信方案
论述变电站通信系统的供电方案,并说明通 配置方案。提出通信部分的信息监测范围及 备的组屏和布置方案
6.3.6配套通信工程
6.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4.2监测、监控范围
既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监控范围。
说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配置方案,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网络设 备等,具体如下: a)站控层设备:含监控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数据通信网关机及网络打印机等; b)间隔层设备:含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等; c)网络设备:含站控层/间隔层网络交换机等。
说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及高级应用实施方案和配置要求,需要主站端系统配合实现时,应 提出相应接口要求。
Q/GDW116042016
Q/GDW 116042016
6.4.6与其它设备接口
说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电能量采集处理装置、全站时钟同步系统以及站内其 它智能装置等的接口要求形式和技术要求。对于改扩建工程需改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主要方案应根 据可研结论确定。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合同要求同步开展相关专项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6.5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6.5.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必要时,简述与元件保护相关的一次系统概况和特点;概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元件保护现状,包括配 运行情况,并对存在的间题进行分析
分析一次系统对继电保护配置的要求,论述元件保护 (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等) 配置方案及装置型式,包括: a)需明确元件保护采样、跳闸等报文传输方式: b)明确主变非电量保护、闭锁调压等功能的实现方式: c)明确主变保护、测控装置型式。
6.5.4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包括: a)元件保护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接口方案: b)提出对电流及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直流电源等的技术要求
6.6直流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对于直流系统方案,应做如下描述: a)根据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地理位置和二次设备布置,提出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电压选择、 系统接线方式、配置方案: b) 根据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模式,统计全站负荷,按事故放电时间计算蓄电池组容量,提出直 流蓄电池组、充电设备配置方案。
6.6.2不停电电源系统
根据站内不停电供电的二次设备需求,说明不停电电源系统接线方式、配置方案
6.6.3直流变换电源系统
根据站内通信等其他二次设备需求,说明直流变换电源系统接线方式、配置方案。
6. 7 其他二次系统
6.7.1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Q/GDW116042016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设计方案: 包猪与站内站控片 间隔层的各类设备对时方案和接口要求,对时 案中应包含对时接口数量统计及规格要求。 当采用网络对时方案时,应论述其同步精度要求、对交换 的要求及具体实施方案。说明时钟同步系统设备布置方案和电源要求。
6.7.2辅助控制系统
对于辅助控制系统方案,应做如下描述: 辅助控制系统功能:辅助控制后台系统功能,应论述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报警、主 变消防、采暖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在内的辅助控制后台系统功能,说明各子系统间联动配合 方案、设备配置,需要时说明与远方主站系统传输通道要求,以及对主站端接口要求; b 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子系统:全站图像监视子系统设计方案钢结构标准规范范本,包括功能、监视范围及摄像设备 配置及布点方案。提出视频图像信号远传方案、带宽要求;说明变电站的安全警戒设计方案: c 火灾报警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布线要求及主机、控制模块布置 方案。提出火灾报警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动方案及设备接口方式: 环境监测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监测范围及传感器配置及布点方案
6. 7.3 采暖、通风及空
对于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控制及智能化,应做如下描述: 说明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 对于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方案,做如下说明:采暖、通风及空调设备宜具备自动控 制功能或与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协同联动。采暖、通风及空调设备系统需设置网络接口,实 现网络外传功能,同时具备自动控制功能。通风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除实现温度感应、换气次 数外,应与消防系统连锁。
6.7.4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的选择配置,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相数配置,二次绕组数 量、准确级及容量等参数的选择等。也可以图纸型式表示。
6.7.5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于扰
根据变电站内二次设备的布置方式照度标准,说明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及抗于扰措施。包括控制电缆的 型、敷设与接地方式;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接地方式;二次设备等电位接地网设计方案及设备防雷措施等
6.8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
6.8.1根据二次系统技术方案,按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网络设备、其他二次设备分别论述二次 设备组柜方案。 6.8.2依据变电站管理模式、结合一次设备布置型式,说明二次设备室设置及二次设备布置方案。说 明二次设备室的抗干扰措施。 6.8.3简要说明二次屏柜的柜体基本要求
....- 相关专题: 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