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975-2019 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GDW11975201
b)标签不应有可能干扰性能的缺陷和视觉可观察到的损伤或附着物,例如切割碎片、额外的尘埃、 折叠、破损、折痕和凸点等,不能有溢胶现象: 标签正面应印刷或刻印二维条码或一维条码符号,以及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条码符号及编 码信息应与电子标签物品标识区写入的信息保持一致: 标签表面图形与文字应清晰、端正,二维条码或一维条码符号附近不应有干扰识读的暗纹,按 GB/T14258或GB/T23704中规定方法试验后,印刷或刻印的条码综合质量等级应在1.5(含) 以上; e 硬性标签使用寿命应不小于10年,如标签表面印有信息的,表面信息应与标签具有同等寿命。 柔性标签应与附码粘贴的设备资产具有同等寿命,可根据具体使用需求确定,大多数情况下, 建议应不小于5年
电网设备应用的电子标签,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户内标签可采用柔性标签或硬性标签,户外标签宜优先采用硬性标签; 柔性标签宜采用背胶粘贴安装方式,硬性标签宜优先采用背胶粘贴安装方式,以金属螺钉、铆 接、金属扎带抱箍等方式作为辅助防火标准规范范本,户外型硬性标签应设计有螺孔或扎带穿孔,应满足易于粘 贴,防水、防脱落、防破坏的使用要求: 除非另有要求,在同一业务场景中应用的电子标签产品,规格尺寸及外观设计应保持统一,长 度、宽度、厚度及二维条码印刷尺寸误差均不得超过士1m
标签的安装方式主要有粘贴安装和固定件安装两种,安装要求如下: a)标签的安装设计应满足易于粘贴,防水、耐高温、防脱落、防破坏的要求,安装位置应方便运 检人员到位识别,并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粘贴安装方式适用于设备平整表面。采用粘贴安装的标签,其底层应采用高粘度自粘胶粘贴牢 固,不易脱落,自粘胶失效时间应不小于标签使用寿命: 固定件安装方式适用于粘贴方式不易安装的场合。采用固定件安装的标签,其固定件应能够满 足长期使用要求,避免影响电网一次设备安全运行,寿命应不小于标签使用寿命。安装使用卡 具的选择应方便现场安装和更换
在63kPa~106kPa的大气压力下,标签的工作和贮存运输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2的温湿度要求,在 变下限、温度上限、湿热以及温度交变的任一工作状态下,标签应满足连续进行10000次数据写入成 率不低于20%,在经温度下限、温度上限及湿热的任一贮存运输状态并经规定时间恢复后,标签应满 连续进行10000次数据写入成功率不低于80%。
硬性标签应符合GB/T2408中规定的V0等级要求。
6. 2. 2 工作频率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应覆盖920MHz~925MHz
6. 2. 3 读写距离
在读写器经天线发射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35dBm的条件下,电子标签的读写距离应符合 表3的要求。
表3读写距离参数要求
6. 2. 4散射距离
在读写器接收灵敏度为一70dBm,接收天线为定向圆极化天线,增益为8dBic的条件下,电子标签的 散射距离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散射距离参数要求
6. 2. 5 写入时间
签内存区写入一个字(16bits)的写入时间≤20ms
Q/GDW 119752019
方向分别偏转土30°时,电子标签以识别距离表示自
在两个同型号标签间隔0.1米距离时,电子标签以识别距离表示的邻近容限应符合表6的要求。
读写标签可擦写次数应不少于10万次。
6.2.10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4级要求进行试验, 于扰后,结果应符合6.2.3中规定的性能要寸
6.2.11射频电磁场抗扰度
6.2.12工频磁场抗扰度
按GB/T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5级要求进行试验,干扰时和干扰后,结果应符合6.2.3中规定 性能要求。
6.2.13在线电子标签电池组件
D/GDW 119752019
在线电子标签电池组件应符合GB31241一2014/XG1一2017中规定的其他便携式产品中电池组安 及性能要求。
6.2.14在线电子标签通信组件
在线电子标签应支持电力无线 信及网络安全的 相关要求。基础网络无法覆盖地区应用的在线电子标签应优先采用北斗卫星通信,其通信组件应符合BD 420007一2015中第4章的要求
6.2.15在线电子标签定位组件
在线电子标签定位组件应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满足BD420011一2015中4.4.3.1、4.4.4、4.4.5、4.4 规定的要求。
电子标签的内存区应包括保留区 物品标识区(EPC区)、标签标识区(TID区) 和用户数据区(User区)。电子标签的内存区存储容量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电子标签各区域存储容量
保留区(Reserved区)用于存储标签的灭活(Ki11)口令和访问(Access)口令,灭活口令和访 令用于销毁、读写标签时提供安全认证。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可读取、写入保留区数据;不提供 确的访问口令,不可读取、写入保留区数据
物品标识区(EPC区)用于存储统一的设备编码。物品标识区的数据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初始化写 入,永久不可更改。标签可扩展物品标识区(EPC区)空间,保证物品标识区(EPC区)存储空间满足 写入设备识别代码。物品标识区(EPC区)存储的设备识别代码需与标签外观印制的设备识别代码、二 维条码符号中存储内容一致。物品标识区(EPC区)具体要求参照Q/GDW11712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 技术规范执行。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可读取物品标识区数据;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 令,均不可写入物品标识区数据。
D/GDW119752019
标签标识区(TID区)用于存储标签自身的编号。该编号应全球唯一,永久不可更改。无论是否 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可读取标签标识区数据;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不可写入标签标识 数据。
User区)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使用,写入该区 过密钥进行访问控制
标签应具备安全防护功能,在必要的应用场合应对物品标识区、用户数据区进行完整性、机密性 避免非授权人的非法写入、篡改和识别,确保标签具备防伪性能: a)安全防护功能应包括访问密码锁定、解锁、灭活等功能; b 应具有挑战应答双向身份鉴别机制,挑战应答双向身份鉴别过程应采用真随机数; C 应利用挑战应答获得的双方随机数进行双向加密密钥的协商,采用双向加密方式保证传输数据 的机密性; d 标签内集成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应采用硬件方式实现,加密算法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算 法,对称加密算法应采用SM7算法,标签所采用的加密芯片应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定机构的 测试,并取得商用密码产品型号; 芯片所用密钥应纳入相关信息密钥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参照IS0/IEC18000—63:2015中6.3.2.1.2或GB/T29768—2013中6.2.4.2的要求,应符合以下 求: a)不提供或提供错误的访问口令,标签各存储区不执行锁定及解锁操作; b)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标签各存储区应执行锁定及解锁操作
参照GM/T0035.2一2014中5.4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系统使用正确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反馈正确的结果; b) 测试系统使用错误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无响应: C 测试系统应能正确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的身份验证数据,并能正确实施鉴别操作; d 双向鉴别成功后,使用测试系统进行电子标签用户数据区的读写操作,操作应成功。
参照GM/T0035.2一2014中5.4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测试系统使用正确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反馈正确的结果; 测试系统使用错误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无响应 测试系统应能正确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的身份验证数据,并能正确实施鉴别操作; d 双向鉴别成功后,使用测试系统进行电子标签用户数据区的读写操作,操作应成功。
6.4.4访问控制安全
电子标签的访问控制应符合GM/T0035.2一2014中5.5的要求。
6.4.5信息机密性及完整性
参照GM/T0035.2一2014中5.1和5.2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敏感数据为密文传输与存储,测试系统解密后,数据能正确还原; b)标签接收和发送数据时支持完整性校验,传输数据出错,应及时发现并反馈错误: C)测试系统能正确对数据进行MAC计算,MAC校验应正确无误。
6. 4. 6 标签唯一标识
标签唯一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标识(TID)和物品标识(EPC)均具备唯一性,同一厂家标签标识(TID)编码长度应一致,编 码规则统一; b)标识(TID)和物品标识(EPC)均不可更改
电子标签应符合GM/T0005一2012中第4章的要求
6.4.8特定信息写入
参照IS0/EC18000—63:2015中6.3.2.1.1或GB/T29768—2013中6.2.4.2的要求,应符合以下 求: a 不提供灭活口令,标签不执行灭活操作; b) 提供正确的灭活口令,标签应执行灭活操作; c)发送灭活后标签不应执行任何命令。
6.5.2射频一致性要求
6.5.2.1工作频率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应覆盖920MHz~925MHz
6.5.2.2解调能力
6. 5. 2.3占空比
电子标签响应信号的占空比应在45%~55%范围内。
6. 5. 2. 4前导码
子标签响应信号的前导码应支持二相空间编码(FMO)和米勒编码(Mi11er)两种
6.5.3协议一致性要求
应符合IS0/IEC18000—63:2015中6.3.1.3.3或GB/T29768—2013中5.3.4的要求。
Q/GDW 119752019
Q/GDW 119752019
6.5.3.4状态跳转
应支持就绪状态、仲裁状态、应答状态、确认状态、并放状态、安全状态和灭活状态,可选支持 别状态,状态跳转机制应符合IS0/IEC18000—63:2015中6.3.2.6或GB/T29768—2013中6.4的要求,
6.5.3.5 命令测试
应能止确识别和响应IS0/IEC1800063:2015中6.3.2.12或GB/T29768一2013中6.5要求的必选
6. 5. 3. 6防碰撞
本标准中除气候环境试验以外其他试验均在如下环境中进行:温度:25℃土5℃;相对湿度:40%~~ 60%;大气压:86kPa~106kPa;附近周边无较强电磁辐射干扰源;电源环境稳定;测试仪器仪表应进行 必要的计量校准,电气性能测试场地及系统应满足7.5.1、7.5.2中的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被测标签应在测试环境中存放24小时后再进行
且测检查标签的材质。电子标签应符合5.1.2的要
按要求采用分辨力0.1mm以上的工具对标签尺寸进行测量。电子标签应符合5.1.1和5.3中c)的要习
7.3条码印制质量试验
如标签表面有条码印制,依据GB/T14258中规定的方法对一维条码进行试验,依据GB/T23704中规 定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检测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2中c)和d)的要求。
7.4.1耐温湿度试验
7. 4. 1. 1温度下限试验
7.4.1.1.1样品预处理
品用聚乙烯博膜密封后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口 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7. 4. 1. 1. 2 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中规定的“试验Ad”进行试验,严酷程度应符合表2中对工作温度下限值的要求, 标签连续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7.4.1.1.3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中规定的“试验Ab”进行试验,严酷程度应符合表2中对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值的要求 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2h,对标签连续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7.4.1.2温度上限试验
7.4.1.2.1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中规定的“试验Bd”进行试验,严酷程度应符合表2中对工作温度上限值的要求 标签连续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7.4.1.2.2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中规定的“试验Bb* 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2h,对标签连续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7.4.1.3高低温交变试验
按GB/T2423.22中规定的“试验Nb”进行试验,参照表2中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将试验箱中空气温 度以(1±0.2)K/min速率进行变化,循环次数2次,恢复时间为2h。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对标签连续 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7.4.1.4恒定湿热试验
7.4.1.4.1工作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7.4.1.4.2贮存运输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上限值的要习 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恢复时间2h,对标签连续写入数据10000次,结果应满足6.1.1的要求
2423.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1.
Q/GDW119752019
Q/GDW 119752019
按GB/T2423.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1.3的要求。
7. 4. 4 抗弯曲试验
按GB/T17554.1中动态弯曲应力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
按GB/T17554.1中动态弯曲应力规定的方法进行试
7. 4. 6 抗脱落试验
对于柔性标签竣工资料,将标签按HG/T2406一2014中第5章中的相应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6.1 的要求。
按GB42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1
按GB/T2423.1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周期为96h,结果应满足6.1.8的要求。
7.4.9耐太阳辐射试验
7.4.10阻燃性试验
7. 5. 1试验场地
试验场地如图1所示,试验系统在电波暗室或电波暗箱外,通过射频电缆与试验天线连接。电波暗 室或暗箱内部的有效测试距离应不小于1.1m,920MHz~925MHz频段的屏蔽效能应不低于80dB,具备程控 转台和被测件放置支架,转台角度分辨率不超过1°。采用双天线模式,一个右旋圆极化天线用于发射射 锁信号,一个左旋圆极化天线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土建标准规范范本,两个天线之间放置隔离材料,天线夹角不大于25°, 收发隔离度不低于50dB。
....- 电子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