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pdf

  • Q/GDW 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7-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O/GDW114132015

    Q/GDW114132015

    5.6.1.2通信模块应支持SMS管理功能,可通过SMS支持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功能。 5.6.1.3通信模块应支持软件完整性校验,在升级失败等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恢复原来的系统,保证 通信模块安全运行。 5.6.2本地维护与升级 5.6.2.1通信模块应具备本地升级的能力。 5.6.2.2通信模块应支持本地维护功能,可通过本地维护接口实现关键参数设置、状态查询、故障诊 断功能。 5.6.2.3通信模块应支持软件完整性校验,在升级失败等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恢复原来的系统,保证 通信模块安全运行。

    铁路图纸5.6.2本地维护与升级

    通信模块正常运行的工作环境应 气压分级要求。

    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湿度和气压分级

    6.2工作电源及功耗要求

    6.2.1.1电源输入和输出应实现电气隔离。

    6.2.2嵌入式通信模块

    嵌入式通信模块在启动及通信过程中瞬时最大功

    Q/GDW 114132015

    表2GSM/CDMA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表33G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表44G工作频率与射频性能要求

    Q/GDW114132015

    Q/GDW114132015

    另一路为RS232或RS485:同时应具备至少1路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应能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可支 持10/100Mbps速率。 6.4.1.2嵌入式通信模块与配电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应提供至少2路串行接口,其中一路为 RS232,另一路为RS232或RS485或UART。 6413通信接口的插拨差盒应≥500次

    7.1外壳及其防护性能

    通信模块的外壳应具有阻燃、密封、防尘、防潮性能,并有一定的强度,由能抗变形、腐蚀、老化 的阻燃、环保材料制成。 安装在户外(含遮蔽场所)的通信模块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55的要求;安装在 户内的通信模块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T4208规定的IP20的要求。 外壳及其防护性能的性能要求仅适用于独立通信模块,嵌入式通信模块作为配电自动化终端整机的一部 分,应符合DL/T721一2013的有关要求。

    客输出电气回路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

    Q/GDW 114132015

    通信模块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表6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 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mA

    通信模块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表7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 极性各10次。试验时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

    7.3.1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

    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试验按照GB/T15153.1的规定进行 其中电源中断持续时间为500ms,电压突降为100%时应能正常工作,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 音的有关要求

    7.3.2静电放电抗扰度

    通信模块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B/T15153.1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在 正常工作条件下,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正负极性放 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在静电放电情况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7.3.3辐射电磁场骚扰

    独立通信模块的外壳端口应能承受GB/T15153.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试 验场强为10V/m(有效值)。

    7.3.4振荡波抗扰度

    7.3.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干扰 7.3.6浪涌抗扰度

    7.3.7工频磁场抗扰度

    7.3.8脉冲磁场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T17626.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Q/GDW114132015

    73.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通信模块应能承受GB/

    产品的电源端口应符合GB/T14598.16一2002中4.1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外壳端口应符合GB/T 14598.162002中4.2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

    通信模块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响应能力。

    7.5.2 耐湿热性能

    通信模块任取简温度为40C, 2h内,用电压等级为500V的测试仪器,测试7.2.1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2,测试7.2.2 定部位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

    通信模块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常温(+25℃)100h或高温(+40℃)72h的连续通 7.7可靠性 通信模块本体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50000h(+25℃);通信模块使用寿命应 10年。

    根据6.1的要求进行检验。 8.2功率消耗 根据6.2的要求,电源输入回路中用伏安法进行测量。 8.3工作温度极限 根据6.1的要求,按照GB/T13729一2002的4.4和4.5规定的方法进 8.4机械性能 根据7.5.1的要求,按GB/T11287—2000中3.2.1规定的方法进行。 8.5绝缘性能 8.5.1绝缘电阻 根据7.2.1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1规定的方法进行。 8.5.2介质强度 根据7.2.2的要求,按GB/T13729一2002中4.7.2规定的方法进行。 8.5.3冲击电压 根据7.2.3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3规定的方法进行。 8.6耐湿热性能 根据7.5.2的要求,按GB/T7261一2008中9.4规定的方法进行。 8.7 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根据7.6的要求进行。

    根据6.1的要求进行检验。 8.2功率消耗 根据6.2的要求,电源输入回路中用伏安法进行测量。 8.3工作温度极限 根据6.1的要求,按照GB/T13729一2002的4.4和4.5规定的方法进行。 8.4机械性能 根据7.5.1的要求,按GB/T11287—2000中3.2.1规定的方法进行。 8.5绝缘性能 8.5.1绝缘电阻 根据7.2.1的要求,按GB/T13729一2002中4.7.1规定的方法进行。 8.5.2介质强度 根据7.2.2的要求,按GB/T13729一2002中4.7.2规定的方法进行。 8.5.3冲击电压 根据7.2.3的要求,按GB/T13729—2002中4.7.3规定的方法进行。 8.6耐湿热性能 根据7.5.2的要求,按GB/T7261一2008中9.4规定的方法进行。 8.7 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根据7.6的要求进行。

    根据6.1的要求进行检验

    8.8.1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纹波

    1电源端口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变化和 根据7.3.1的要求,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

    8.8.2静电放电抗扰度

    8.8.3辐射电磁场骚扰

    根据7.3.3的要求,按GB/T1515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4振荡波抗扰度 根据7.3.4的要求,按GB/T17626.1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根据7.3.5的要求,按GB/T17626.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6浪涌抗扰度 根据7.3.6的要求,按GB/T17626.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7工频磁场抗扰度 根据7.3.7的要求,按GB/T17626.8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8脉冲磁场抗扰度 根据7.3.8的要求,按GB/T17626.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根据7.3.9的要求,按GB/T17626.1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8.10电磁发射试验 根据7.4的要求,按GB/T14598.1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Q/GDW114132015

    Q/GDW 114132015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

    Q/GDW114132015

    编制背景 2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及内容 条文说明: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及内容 条文说明

    不锈钢标准Q/GDW 114132015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2014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 64号文)的要求编写。 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使用规模较大。由于相关标准 的缺乏,各配电自动化终端厂家一直按照客户的需求定制无线通信模块,各厂家模块的功能、性能、质 量、安全性均有较大差别,为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通过编制《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标准,对公司在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中无 线公网通信模块的设备功能、技术要求、性能要求、检验方法等要求进行了规范。提升了公司配电自动 化通信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1)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规范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功能要求、技术要求、性能指标等, 为试验检测提供科学方法,服务公司生产。 2) 采用集中讨论会及发函的形式,充分了解目前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应用现状,发现存 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模块的功能、技术、性能需求,研究运维管理要求以及不同地域与环境对 终端的使用要求,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3 继承先进标准,完善标准体系,认真研究国内外现行相关的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4 集中公司内外人才资源优势,吸收公司内外各单位先进的技术经验。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配电自动化无线通信模块技术规范”,因标准主要对配电自动化中无线公 通信模块进行规范,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技术规范”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4年2月,公司下发《关于下达2014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2014年2月底,确立编研工作总体目标,构建编写团队,确定参编人员,开展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2014年3月初开始全面开展调研,与设备生产厂家、运行单位开展技术交流。 2014年3月中旬,开展第一次集中编研。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拟定了标准框架 对编研课题内容和标准大纲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并且完成了标准文本的初稿。 2014年3月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来自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南 瑞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了充分讨论,同时以发函的形式向湖南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进行了征求意见。 2014年4月中旬,根据对标准初稿的讨论意见,开展第二次集中编研。对标准进行深化完善。 2014年4月28日,组织公司内外专家以集中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征求意见稿。 2014年5月根据审查组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形成送审稿。 2014年12月,公司运检部提出本标准主要涉及通信专业内容,建议由信通部对本标准进行审查, 本标准转至信通部。 2015年6月16日,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对标准进行了审查,审查组一致通 过本标准送审稿的评审。 编写组根据审香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报批

    Q/GDW114132015

    15年6月20日,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并形成标准报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4章,由功能要求,技术要求镀铬标准,性能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组成。本标准兼顾了现有 配电自动化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实际状况,本着先进性和实用性、操作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对模块应 具备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规定。并提出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环境、功耗、接口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针对技 术要求对无线通信模块的环境、电源、功耗、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机械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规

    ....
  •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