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4/T 15.2-2021 防雷安全管理要求 第2部分:防雷装置技术要求.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接内器可采用焊接、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等连接工艺,但应确保持久可靠的电气贯 通;条件允许时,宜优先采用焊接。 接闪器上不应悬挂或近距离敷设各类电源线、通信线、信号线;不应在接闪器上安装照明灯 具、电视接收天线、视频监控等用电设施
4. 2. 2检测要求
除应符合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接闪器的布置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求;首次检测时,应根据滚球半径计算接闪器的 保护范围: 对于贴装接闪带,应检查其固定卡扣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检查其敷设位置是否靠近易 受雷击部位的结构安装面外边缘; 对于采用暗装接闪带,应检查其敷设位置是否靠近易受雷击部位的结构外边缘,测量被覆层 厚度绿化标准规范范本,确认建筑物四周显著位置是否设立警示标志; 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是否符合GB50601的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明装引下线采用热镀锌圆钢、镀铜圆钢时直径宜大于等于12mm,采用圆铜、不锈圆钢时直径 宜大于等于10mm。 当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6mm时,应至少利用两根钢筋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每组引下线的各钢筋之间,宜自标高土0.00m处起,每两层并在屋面层处相互焊接连通 形成短路环。 对于金属结构建筑,宜将其所有的金属结构柱直接与接地装置作电气连接
除应符合GB/T21431、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首次检测时,应对暗装引下线的以下隐蔽部位进行检测: 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 引下线各分段之间的连接处; 柱筋引下线的短路环; ·为防侧击接闪器、均压环、幕墙金属结构以及其他防雷等电位连接而设置的预留接地端子 b)测量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墙体或墙体保温层的间距是否符GB50601的要求。 C 测试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是否形成电气通路
4. 4. 1技术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利用建筑物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DB 4404/T 15.22021
宜优先利用建筑物桩基础结构钢筋(预制管桩钢筋直径天于等于8mm,搅拌桩钢筋直径大 于等于12mm)作为垂直接地体。每一引下线处利用作为垂直接地体的桩筋数量宜大于等于2根: 被利用的桩筋宜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桩(单桩承台除外),并通过承台板筋(直径大于等于 12mm)相互焊接连通; ·宜优先利用建筑物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4mm)作为水平接地体,每 组接地体利用钢筋的数量宜大于等于2条;同时,各组水平接地体应相互焊接连通形成接地网 格。 人工垂直接地体当采用热镀锌(铜)圆钢时直径宜大于等于16mm,采用热镀锌角钢时尺寸宜 天于等于50mm×50mm×5mm;人工水平接地体当采用热镀锌(铜)圆钢直径宜天于等于 16mm,热镀锌扁钢尺寸宜大于等于50mm×5mm。 在易出现地基沉降、水主流失等区域,人工接地体的理深应大于等于1m。
除应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首次检测时,应对接地装置的以下隐蔽部位进行检查: ·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处; 水平接地体各分段之间及其与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处; 接地网格的尺寸、位置, b 当采用人工接地体时,宜每隔3年作局部开挖检查其腐蚀情况;当接地体所在区域出现地基沉 降、水土流失时,宜每年作局部开挖检查接地体埋深。 c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从接地装置引出的预留接地端子与防直击雷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是 否符合本文件要求,
4. 5. 1技术要求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GB50343有关规定外,所有电气、电子系统的预留防雷等电位连接 端子不应从防直击雷引下线中直接引出
除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确认防雷等电位连接的预留端子位置符合本文件4.5.1条要求。 当采用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时,应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测试电子系统各金属组件 与接地系统的绝缘状况,其绝缘电阻值宜大于等于50MQ
4.6电涌保护器(SPD)
4. 6. 2检测要求
按GB/T21431和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
431和GB50601规定的万
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防雷装置
DB 4404/T 15.2202
除应符合GB50057、GB50601、GB50343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位置: 尽可能避免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三层,宜优先考虑设置在低楼层: · 尽可能避开建筑物的周边或有防直击雷引下线柱从机房空间穿越,宜优先考虑处于建筑物 的中央位置。 机房应有空间屏蔽措施,按屏蔽方式可分为板型屏蔽或格栅型屏蔽两种。 ·板型屏蔽材料可采用厚度为0.3mm0.5mm的彩钢板,格栅型屏蔽材料可采用金属(钢、铜) 丝筛网; 当屏蔽效能要求较高时,宜选用厚度较天的屏蔽板材或丝径较天、孔径较小的屏蔽筛网
除应按GB/T21431、GB50601规定的方法检测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位置是否符合本文件要求: b 首次检测时,应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测量屏蔽导体之间以及屏蔽体与等电位预留接地端子 之间的过渡电阻,结果应小于等于0.2Q; C 检测机房内部设备的摆放位置与屏蔽壁(顶)之间的安全距离,判断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 求。
6石油化工场所防雷装置
除应符合GB/T21431、CB50601、GB50650等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检查非金属粉粒料桶仓、通风开放式冷却塔和机械鼓风逆流式冷却塔是否设置接闪网并测量 其网格尺寸。 对利用金属装置本体做接闪器的物体进行检查确认,并应符合GB50650的要求。 检测用作接闪器的金属装置外壳顶部和外侧上部厚度、金属放空管口厚度,并应符合GB 50057、GB15599等有关规范要求。片 确定各类放散管、呼吸阀和排风管等突出物,以及其它不能作为接闪器的突出装置,是否处 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 检测塔体、炉子、金属罐体、金属桶仓、每组钢框架、每组管架等较大金属物的接地点是否 大于等于2处,接地点间距是否小于等于18m。 金属管道等长金属物: ·检测每根金属管道是否与已接地的管架做等电位连接,多根金属管道互相连接后,是否耳 与已接地的管架做等电位连接 · 检查管架上敷设输送可燃性介质的金属管道,在始端、末端及分支处,是否设置防闪电属 应的接地装置,测试其工频接地电阻是否大于30Q:
DB 4404/T 15.2202
检测进、出生产装置的金属管道,在装置的外侧是否接地,是否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 置和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接; · 检测直接埋地管道,是否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各接地一次。 金属物等电位连接 ·检测炉子上的金属构件是否均与炉子的框架做等电位连接; :检测静设备区的平台金属栏杆是否连接成良好的电气通路,是否通过沿柱明敷的引下线或 柱内主钢筋与接地装置相连; 检测机器设备区的机器设备和电动机安装在同一个金属底板上时,是否将金属底板接地: 安装在单独混凝土底座上或位于其他低导电材料制作的单独底板上时,是否将二者用接地线 连接在一起并接地; ·检测冷却塔的钢楼梯、进、出水金属管是否与冷却塔接地装置相连;塔顶平台四周金属栏 杆是否连接成良好电气通路; :检测可燃液体装卸站的露天装卸作业场所是否将金属构架接地;进入装卸站台的可燃液体 金属管道是否在进入点接地: ·检测排放设施及金属附件(如: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阻火器、量油孔、人孔、透光 孔、切水管等)是否做等电位连接; 检测电气、信号线路是否采用铠装屏蔽电缆或穿钢管、桥架敷设,屏蔽层是否接地并与电 气设备的外壳、保护罩相连; · 设专用引下线时,检测钢筋混凝土柱子的钢筋是否在最高层顶和地面附近分别引出接到接 地线(网); ·检测金属物与引下线的空间距离,并应符合GB50650的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确认浮顶(含内浮顶罐)与罐体电气连接的导体材料、规格,并应符合GB 50074的要求; 检查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管道末端的接头、内衬等金属构件是否良好接地。
站防雷装置应符合GB50057、GB50156等有关规
息服务平 7.2.2首次检测时,应检测以下内容: a) 查阅储油、储气设施隐蔽工程记录是否完整。 b 测量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罐体壁厚。 c 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7.2.3 检查以下部位是否接地: a) 加油(气)机、罐体等主要设备是否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数量应大于等于2处 b) 输油、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是否接地。 c 卸车(气)场地是否设卸油或卸气时用的接地端子;首次检测应检查接地端子箱与卸油品口的 距离,要求应大于等于1.5m。 7.2.4 检测以下部位是否做防雷等电位连接,包括:检查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当采用铜质导体时 其截面积应大于等于6mm.测量其两端过渡由阻,要求应小于等于003.0
DB 4404/T 15.22021
a 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放散管、通气管、卸油夹、量油孔、泄油管、油气回收 管、管道法半盘、金属盖板、护套钢管等金属附件与接地端子之间应形成电气通路。 b 加油(气)机金属外壳、内部防爆电源盒、分体泵、油气分离器、真空泵、线路屏蔽层和保护 钢管等金属构件与接地端子的应形成电气通路。 C 加油(气)软管末端金属构件、防撞桩、油(气)管道接头、压缩机等与接地端子之间应形成 电气通路。 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之间应形成电气通路。 e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 金属材料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敷设的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 亦应做跨接。 5配电、信息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 相适应的电涌保护器。 6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加油加气站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不应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检测 、 设备。
8市政基础设施防雷装置
8. 1. 1技术要求
8. 1. 2 检测要求
DB 4404/T 15.22021
8. 2. 1技术要求
8. 2. 2检测要求
8.2.2.1首次检测时,应在交通标志杆(架)安装前采用皮尺测量标志杆(架)的长、宽、高以及构 件材料规格等尺寸数据;采用测厚仪测量金属构件的材料厚度,判断其是否符合接闪器、引下线设计或 GB50057要求。 8.2.2.2当杆志杆(架)已安装完毕,应采用测高仪测量杆(架)高度,并通过查阅产品说明书、出
DB 4404/T 15.22021
10建筑物燃气管道系统防雷装置
10.1.1位于建筑物屋面的燃气管道和沿建筑物外墙架设距地高度超过30m的燃气管道,当其不处于 建筑物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时,其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的壁厚应大于等于4mm。 10.1.2建筑物燃气金属管道应在以下部位与建筑物主体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一竖直敷设的燃气金属管道的顶端、底端及中间部分每隔小于等于12m处; 一进出建筑物的燃气金属管道的进出口处、室外燃气金属管道的引入管末端; 燃气计量表箱、阀门箱等设备金属外壳。 10.1.3平行敷设的燃气金属管道,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小于等于30m采用截面积大于等 于6mm的多股铜绞线跨接;对于燃气金属管道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Q或 法兰盘连接螺栓的数量少于5根时,连接处亦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10.1.4建筑物当燃气管道系统设置有突出屋面的放散管时,其保护措施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10.1.5建筑物燃气管道系统防雷应与建筑物主体防雷装置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Q
10.2.1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安装在建筑物屋面的燃气管道和沿外墙架设且高度超过30m的燃气管道 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直接接闪要求。 10.2.2首次检测时,应检测燃气金属管道竖直敷设部分、进出口处、引入管末端及设备箱等需要作防 雷等电位连接部位是否预留接地端子,并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其接地电阻值,要求应小于等于42。 0.2.3燃气管道安装完成后,应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检测燃气管道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气连接状 况,要求过渡电阻应小于等于0.03Q。 10.2.4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检测平行敷设的燃气管道之间以及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两端的 电气连接状况,要求过渡电阻应小于等于0.03Q。
10.2.5检查突出屋面的燃气放散管的保护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求
11建筑物幕墙工程防雷装置
DB 4404/T 15.22021
11.1.1对于建筑物金属幕墙、玻璃幕墙,当幕墙金属结构的材料、规格符合GB50057要求时,应利 用其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当利用屋面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雷部位包覆的幕墙压顶板作为接闪器时,其铝 合金板材厚度应大于等于3mm,单板截面积应大于等于70mm,且各金属板之间应相互连接形成持久可 靠的电气通路 11.1.2对于建筑物石材幕墙,应根据建筑物主体防雷类别采取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并应符合GB 50057的要求。 11.1.3建筑物幕墙应与建筑物主体防雷装置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2。 11.1.4幕墙金属构件的上下边及侧边封口、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应采用柔性导线跨接,铜质导线 截面积应大于等于25mm,铝质导线截面积应大于等于30mm,跨接应采用糖锡端子。 11.1.5当预计建筑物外部将安装幕墙装饰工程时,应在建筑物主体自首层起每层设计均压环。均压环 宜优先采用建筑物主体结构梁主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数量大于等于2条)相互焊接形成闭合的电 气通路;亦可采用两条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热镀锌圆钢或一条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沿建筑物结 构外围敷设形成闭合环路。用作均压环的两条水平钢筋宜每隔小于等于18m作短路跨接,并应与每层 各防雷引下线焊接连通。均压环应在建筑物外围的墙角、拐角、边缘和显著突出部位等处设置预留接地 瑞子,其间距宜小于等于10m;预留接地端子宜优先采用热镀锌扁钢,其材料规格宜大于等于30mm× 11.1.6幕墙所有纵向、横向金属龙骨均应互相连接形成电气通路,并通过各层电气预留接地端子与建 筑物主体防雷装置作多点连接形成有效电气贯通。
除应符合GB/T21431、JGJ/T139规定的检测方法外,还宜符合下列要求: a)当确认建筑物主体外部将安装幕墙工程时,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主体是否从首层起安装 均压环。目测均压环是否焊接形成闭环,同时采用环路电路测试仪或钳型电阻表检测其环路电 阻值。检查均压环与各防雷引下线的连接情况以及预留接地端子的位置,采用长度工具测量均 压环及其预留接地端子的材料规格,并判断预留端子间距是否符合本文件第11.1.5条的要求; b 首次检测时,应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仪检测幕墙纵向、横向龙骨各节点之间以及幕墙金属构件 上下边及侧边封口、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两端的过渡电阻,要求其应小于等于0.22,否 则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C 首次检测时,应检测被利用作为接闪器、引下线的幕墙压顶板、幕墙龙骨以及各跨接导体的材 料、规格是否符合本文件第11.1.1条和第11.1.4条的要求; d)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幕墙金属结构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本文件第11.1.3条的要求; e)检测石材幕墙的防直 施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求
2.1检测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宜在非雨天时进行,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 2.2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雷雨天应停止检测,攀高危险作业应遵守攀高 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防止坠落伤人。
DB 4404/T 15.22021
3.1从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或检测的单位应当在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服务工作 3.2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人员应取 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通过职业能力评价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间隔 半年,其它防雷装置检测间隔时间为一年。
15.1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5.1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被检防雷装置基本信息;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防雷装置示意图; 项目所在地的地闪密度分布图; 项目所在地的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曲线图; 一项目年预计雷击次。 5.2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填写表A.1~表A.3。
附录A (规范性) 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检测后,应根据检测结果填写表A.1~表A.3。
电气设备标准规范范本DB 4404/T 15.2202
表A.1企业基本信息
DB 4404/T 15.22021
DB 4404/T 15.2202
表A.3检测报告(第2页/共5页
DB4404/T15.2—2021表A.3检测报告(第3页/共5页)质量情况天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符备注合合项高度(m)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广告牌接闪能力等电位连接情况(排气管)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2)高度(m)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金属棚接闪能力(架)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2)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LPZOB内通信天线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2)高度(m)接闪能力等电位连接情况龙门吊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导轨实测接地电阻值()塔高(m)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接闪能力铁塔等电位连接情况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2)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LPZOB内太阳能等电位连接情况热水器等电位连接带锈蚀情况或防腐措施实测接地电阻值(2)16
DB 4404/T 15.2202
照明标准表A.3检测报告(第4页/共5页
DB4404/T15.2—2021表A.3检测报告(第5页/共5页)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接闪方式材料、规格(mm)高度(m)金属幕墙幕墙龙骨与主体防雷装置的连接点间距幕墙龙骨节点防雷等电位连接材料、规格幕墙龙骨节点过渡电阻值(2)实测接地电阻值(Q)线缆敷设方式(埋地、架空)线路屏蔽情况保护级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SPD型号接口形式SPD数量电子系统安装位置电涌保护器短路电流(kA)SPD接地线规格(mm)接地线长度实测接地电阻值(Q)符合质量情况不符合低压供电线路入户方式(埋地或架空)低压供电线路屏蔽情况低压供电接地制式保护级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SPD型号保护模式冲击电流Iimp(kA)参数标称放电电流In(kA)低压电源最大放电电流Ima(kA)系统电涌电压保护水平Up(V)保护器工作电压Un(V)SPD安装位置响应时间(ns)SPD两端接线长度(cm)SPD接地线规格(mm")SPD的漏电流(μA)实测接地电阻值(Q)符合质量情况不符合参考项18
....- 相关专题: 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