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333-2014 架空输电线路岩石基础技术规定.pdf

  • Q/GDW 11333-2014  架空输电线路岩石基础技术规定.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7.1.1根据勘察结果,对采用岩石基础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与判定

    7.1.1根据勘察结果,对采用岩石基础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与判定。 7.1.2岩石基础应考虑外侧边坡的稳定。 7.1.3岩石锚杆基础的承台主柱或地脚螺栓可进行偏心设置,必要时可考虑斜柱。 7.1.4岩石基础的防腐应满足GB50046要求,在有地下水或上层滞水的区段,错筋直径宜加大1~2m 锚筋保护层适当加厚

    式中: 单根锚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的粘结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式(2)的要求

    "):基础附加分项系数,直线塔取1.1,耐张(0o)转角及悬垂转角塔取1.3,转角、终端、大 跨越塔取1.6; d:锚筋直径,m; :锚筋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内的有效锚固长度,1=min(h,)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m; 35d,强风化岩石取45d,m;

    表6锚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T

    式中: D:锚杆直径,即钻孔孔径,m; 取45D,m; Tb:锚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可按表7采用,kPa。

    表7锚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T

    表8岩石等代剪切强度特征值T

    7.2.4在微风化岩石中b≤4D和中等风化至强风化岩石b≤6D时,应进行群锚基础承载力计算, 符合式(5)的要求:

    YT≤元h(a+h)t+O

    式中: 轴线直径加钻孔孔径,m; b:外缘边锚桩的中心距,m; b:锚桩的桩间距,m;

    7.2.5群锚基础的单根锚杆上拔力按式(6)确定:

    图1岩石剪切计算简图

    MY MX n Zy X

    式中: T:基础上拔承载力设计值,kN; n:锚杆数量: 7.2.6岩石锚杆基础承台的受弯、受剪、冲切承载力根据GB50007、GB50010、JGJ94的要求计算 岩石锚杆基础立柱与岩石嵌固式基础柱体的强度根据DL/T5219的要求计算。

    7.3.1锚筋采用地脚螺栓时宜车丝,

    7.3.3锚孔直径D=(2.5~3)d,直径不小于90mm,尚应符合d+50mm的要求。 7.3.4直锚式群锚基础的桩间距b可根据塔座底板间距进行调整;承台式群锚基础的桩间距b在硬岩 中不应小于3D,软岩中不应小于4D 7.3.5地脚螺栓的构造,按照DL/T5219要求进行设计。 7.3.6承台式群锚基础中锚筋锚入承台中的锚固长度按GB50010要求计算,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锚固措 施。 7.3.7承台式群锚基础中承台嵌入岩层中的埋深不宜小于0.5m。 7.3.8机械化钻孔的岩石嵌固式基础应采用掏挖型式,钻孔孔径与旋挖钻机钻具相配套,且不宜大于 1.4m

    8.1.1熟悉设计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地质条件,若发现与勘测资料不 时应及时反馈。 8.1.2根据周围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与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机具和工艺,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 全技术交底。 8.1.3岩石锚杆基础施工中应钻机准确就位、灌浆规范操作、弃土注意环保

    3.1.1熟悉设计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地质条件,若发现与勘测资料不符 时应及时反馈。

    8.2岩石锚杆基础施工要求

    a 施工机具宜选择轻型、易拆卸组装、便于搬运的高效钻机。 b) 钻孔宜采用干钻成孔。 锚孔成型后应及时清孔,孔洞中的石粉、浮土及孔壁松散活石应清除干净。 d) 细石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清孔并对孔壁充分润湿,易风化的岩石应尽量缩短开孔与灌注之 间的时间间隔。 细石混凝土应每300~500mm分层灌注并振捣密实,采用微型振动棒或人工捣固钎进行振捣施 工

    8.3岩石嵌固式基础施工要求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 动爆破进行基坑开挖。 旋挖钻机的机械化成孔要结合岩石强度进行,满足孔径要求、保证施工效率

    ,1,1对任何一种新型

    9.1.1对任何一种新型 应用经验时,且进行基本试验 9.1.2锚杆基本试验应在施工图设计之前,选择在塔位附近的典型岩体分组进行,试验要求见附录B

    9.2.1为进一步检验锚杆施工质量,必要时宜进行验收试验。 9.2.2验收试验应在锚杆浇筑养护成型后、承台尚未浇筑混凝土前进行,试验要求见附录B。

    表A.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表A.2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划分

    表A.3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表A.4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与定量指标的对应关系

    表A.5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试验

    B.1.1基本试验采用的地质条件、锚筋材料和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

    B.1.3基本试验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并应符合T

    a 加荷等级不小于8极,初始荷载宜取抗拔设计值的0.2倍,以后按照0.1倍抗拔设计值逐级加 荷直至破坏; b 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若锚头 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F 内小于2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1.4 基本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a 锚杆杆体破坏 b) 锚头位移不收敛,出现锚筋抽出、锚固体拔出或岩体剪切破坏; c) 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的位移增量的2倍。 B.1.5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B.1.4条规定的破坏标准 时,锚杆极限承载取最大试验荷载。 3.1.6当每组试验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时,应取最小值作为错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当 最大差值大于30%时,应增加试验错杆数量,且按95%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的极限承载力。

    a) 加荷等级不小于8极,初始荷载宜取抗拔设计值的0.2倍,以后按照0.1倍抗拔设计值逐级 荷直至破坏; 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若锚 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 内小于2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基本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B.2.1验收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得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每基塔不得少于3根, B.2.2验收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单锚上拔力设计值的0.75倍。 B.2.3验收试验采用分级加荷法,初始荷载取设计值的0.1倍,并逐级按10%递增,直至最大试验荷载 B.2.4加载至设计荷载后,若锚头变形稳定,工程锚杆判为合格;若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 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具体处理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

    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技术规定

    1编制背 2编制主要原则. 16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6 4主要工作过程 16 5标准结构和内容.. 16 6条文说明

    2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6条文说明

    本标准的编制立足于工程设计,以试验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参 体现先进性、创新性

    编制立足于工程设计,以试验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参考; 创新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参考了建筑行业、边坡工程、基坑工程等方面的设计规范,提出了适合输电线路岩体地质条 件下的岩石基础技术规定。本标准未特别指出的内容,遵照其他相关标准执行

    2014年1月,项目启动。 2014年3月,成立编写组。 2014年3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 2014年6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编写组内部讨论、发函等方式广泛、多次在电力行 业范围内征求意见。 2014年10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4年11月,公司标准化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修改后报批。 2014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编写要求进行标准编制。 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4符号代号和缩略图等前4章为规范性标准。 5基本规定提出了岩石基础的设计原则、类型与材料要求。 6勘察,规定了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岩石地基应开展的勘察工作,并详细规定了岩石 锚杆基础、岩石嵌固式基础的勘察深度与勘察方法及新型勘察仪器设备的应用。 7设计,规定了岩石基础的上拨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对岩石镭 杆基础的设计参数进行了部分修订,更符合岩石锚杆基础的主要破坏性状。 8施工,原则上规定了岩石锚杆基础、岩石嵌固式基础的施工钻机、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要求等。 9试验,规定了岩石锚杆基础的基本试验与验收试验的数量、加荷等级、破坏荷载判定、数据处理 原则等。

    付录A规定 分类标准、岩右风化程度的分类原则等。 附录B规定了岩石铺 的具体要求等

    表2相关规范中Ta定义与取值范围

    表3相关规范中Tb定义与取值范围

    规定了不应出现锚筋从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中抽

    表4部分现场破坏性试验得到的Ts值

    表5为相关规范中锚入岩层中的最大锚固长度建议,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已表明,锚入岩层的锚固 长度达到一定长度后,再增加锚固长度对提高锚杆的承载力意义不大,因此针对输电线路行业,建议锚 入岩层中的锚筋长度不应小于3m,不宜大于6m。若仍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建议通过增加锚杆数量、适当 降低锚桩间距、增加锚杆直径等措施来提高锚杆的上拔承载力,而不建议采用加深锚筋长度。

    表5相关规范中锚入岩层中锚杆锚固长度取值建议

    本标准第7.2.8条中,提出了承台式群锚基础中上部板柱的弯、剪、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相关规 范,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a)承台底板配筋设计计算: 1)承台下底板配筋计算:

    承台下底板正截面弯矩计算:M=乙N*J M 2)承台上底板配筋计算 承台上底板正截面弯矩计算:M=ZT*y

    3)满足构造要求与最小配筋率要求综合确定承台上、下底板的钢筋。 b)立柱配筋设计计算: 1)满足构造与最小配筋率要求的立柱配筋面积:Asmin=PminA。 2)对立柱拉弯荷载下正截面进行计算:

    A,≥2T A≥27 n+20r +o A,≥2T Yas n,2,

    3)将计算结果与A.min进行比较后综合确定立柱配筋。 本标准7.2条中,未给出岩石错杆基础的下压承载力计算,主要设计计算公式如下

    P

    经演算认为,适用于岩石锚杆基础的地质条件,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较高,计算时基本都 满足,一般情况下下压承载力不作为设计控制条件。 图1为岩石错杆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示意图。

    图1岩石锚杆基础设计计算步骤示意图

    石锚杆基础设计计算步疆

    以某特高压工程的地质条件、荷载条件为前提,进行岩石锚杆基础的设计算例计算分析, a)设计条件: 土800kV灵绍线某铁塔基础荷载设计值: 上拔荷载:TE=1679kN,Tx=247kN,Ty=228kN; 下压荷载:NE=2221kN,Nx=315kN,Ny=280kN。 b)地质参数资料: 中等风化,硬质岩石,T。=3000kPa;T,=500kPa、T,=3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2500kPa。 c)现场地形条件: 锚筋参数:材质HRB400、直径d=40mm; 锚孔参数:锚孔直径D=120mm、锚孔间距b=500mm; 细石混凝土:C30。 根据上覆土层厚度及现场地形条件,底板长×宽×高=1.4m×1.4m×0.8m,立柱长×宽×高=0.8m 0.8mX0.8m 初步确定采用锚杆数量n=9根,正方形布置,锚筋铺入岩体内深度h=4m,布置图如图2所示。

    图2岩石锚杆基础的设计计算步骤

    d)上拔承载力设计计算: 经初步分析可知,图2中的锚杆1与锚杆9承受的上拔承载力最大

    元h(a+h),+9,=3.14*4*( 满足上拔承载力设计要求。 )下压承载力设计计算,

    表6承台下底板X方向的弯矩计算

    燃气标准规范范本锚杆编号 N x, Nert, 1 79 0. 1 7. 9 2 79 0. 1 7. 9 3 79 0. 1 7. 9 1 247 0 0 5 247 0 0 6 247 0 0 7 415 0. 1 41. 5 8 415 0. 1 41. 5 9 415 0. 1 41. 5 148. 2 M,=EN

    2)承台下底板Y方向配筋计算(如表7)

    承台下底板X方向、Y方向建议配筋均为:10×Φ

    承台下底板Y方向的弯知

    锚杆编号 N Ny; yi 1 14 0. 1 1. 4 2 247 0 0 3 480 0. 1 48 4 14 0. 1 1. 4 5 247 0 0 6 480 0. 1 48 7 14 0. 1 1. 4 8 247 0 9 480 0. 1 48 148. 2 M,=ENwy

    5)承台上顶板X方向配筋计算(如表8):

    电力标准表8承台上顶板X方向的弯矩计算

    ....
  • 相关专题: 输电线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