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032-2021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生存周期过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操作方 operator 操作员 执行系统操作的个人或组织。 注1:操作者和用户的角色可被同时或顺序授予同一个人或组织。 注2:与知识、技能和规程为一体的每个操作者都可以认为是系统的一个元素。 注3:操作者可根据操作指令是否在系统边界内来对系统进行不同操作。 4.1.27 组织 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指定组织的一部分(小到只有一个人)或者指定的组织团体,只要具有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都可以初 织。为了特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部分人也是组织,例如俱乐部、联盟、公司、社团。 [GB/T190002008,定义3.3.1] 4.1.28 当事方party 涉人协定的组织。 注:本标准中,协定的当事方分别称为需方和供方。 4.1.29 问题 problem 需要调查和改正的,难度、不确定性或其他的认识到的非预期的事件、事件集、条件或状况。 4.1.30 过程 process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集合。 [GB/T19000—2008,定义3.4.1] 4.1.31 过程目的 process purpose 执行过程的高层次的目标,过程有效实施的可能输出。 注:执行过程的目的是给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 4.1.32 产品product 过程的结果。 注:有四种被认可的通用产品类别:硬件(例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服务(例如运输 性材料(例如润滑油)。硬件和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的,软件和服务通常是无形的。 [GB/T19000—2008,定义3.4.2] 4.1.33 项目 project 按照确定的开始与结束准则,依据给定的资源和需求创建产品或服务的努力。 注:项目可看作包含协作和受控活动的独特过程,可由本标准中定义的项目过程和技术过程的活动组成。 4.1.34 质量保证 qualityassurance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置信度(统计上的可信程度)。 注:改写GB/T19000—2008,定义3.2.11
操作方operator
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
质量特性qualitycharacteristic 与要求有关的,产品、过程或系统的固有属性。 注1:严格意义上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与健康、安全性、信息安全性、可靠性、可信性、可用性、支持性相关的内容 注2:改写GB/T19000—2008,定义3.5.2。 4.1.36 质量管理 qualitymanagement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GB/T19000—2008,定义3.2.8] 4.1.37 需求 requirement 对需要及其约束和条件的表达。 [ISO/IEC/IEEE29148:2011,定义4.1.17] 4.1.38 资源resource 过程执行期间使用或消耗的资产。 注1:包括不同的实体施工标准规范范本,例如资金、人力、设施、固定设备、工具和公共设施,例如电力、水力、燃料和通信设施。 注2:资源包括可循环使用的、可再生的或者消耗品。
退役retirement
负责运行和维护的组织撤销了对 分或者完全的替代
活动、工作和职责的履行。 注1:服务是自包含的、固有的、离散的,可包含其他服务。 注2:服务一般是无形的产品
活动、工作和职责的履行。 注1:服务是自包含的、固有的、离散的,可包含其他服务。 注2:服务一般是无形的产品。
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阶段stage 与自身描述和认识有关的整个实体的生存周期的节点。 注1:使用本标准,与整个实体生存周期中主要过程和成就转折点有关的阶段。 注2:阶段经常会交迭。 4.1.44 利益相关方 stakeholder 权益相关方 在一个系统或系统特性范围内具有权利、份额或主张,以满足其要求和期望的利益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最终用户、最终用户组织、支持方、开发方、培训方、维护方、部署方、需方、供方组织和监管机构。 注:某些利益相关方可具有相互对立或与系统对立的利益 4.1.45
与需方达成关于产品或服务供应协定的组织或个人。 注1:一般用于供方的其他术语有承包人、生产者、卖家、供应商。 注2:需方和供方有时是同一个组织的一部分
为达到一个或多个规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组合体。 注1:一个系统可被认为是一种产品或者是一种它所提供的服务。 注2:实际中,对系统含义的解释通常通过使用一个联合名词来阐述,例如飞行器系统。有时候“系统”也可简单 由依赖语境的同义词来替代,例如飞行器,虽然这可能会使系统的视角不太明显。 注3:完整的系统包括相关装置、设备、原料、计算机程序、固件、技术文档、服务和运行、支持所必需的人力,在预 的环境中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
用户user 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与系统进行交互或从系统中获益的个人或组织。 注:用户和操作者的角色可能同时或依次地归属于同一个个人或组织。 [ISO/IEC25010:2011,定义4.3.16] 4.1.53 确认valid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针对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需求已予满足。 注:系统能够在预期的运行环境下,完成预期的用途、目标和目的(例如: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系统是我需要 的系统。 [GB/T25000.1—2021,定义3.52] 4.1.54 验证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来证实规定的需求已予满足 注:验证是一系列将系统或系统元素与需求的特性相比较的活动集合,包括但不限于规定的需求、设计描述和系统 本身。系统是按照正确的过程造出来的系统。 「GB/T25000.1—2021.定义3.54
5本标准的关键概念和应用
本标准中涉及的系统是人工制造的。创建并使用这些系统的目的是为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 等定环境下的产品和服务。这些系统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元素(以下简称“元素”)配置而成,包括硬 牛、软件、数据、人、过程(例如提供服务给用户的过程)、规程(例如操作指南)、设施、原料和自然存在的 实体。对用户而言,它们被认为是产品或服务, 对于特定系统及其结构、系统元素的理解和定义,取决于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职责。一个利益相关
方的SOI可以当作另一个利益相关方SOI的元素,一个SOI也可以被当作另一利益相关方SOI的环 竞的一部分 以下列举了SOI的重要特性: a) 系统边界封装了重要的需求和实际的解决方案; b) 元素间存在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 SOI中任何层次中的一个实体都可被当作一个系统; d 系统包含集成的、已定义的从属系统元素的集合; e) 人既可以被看作是系统外的用户,也可以认为是系统内的系统元素(例如操作者); f 系统可被孤立地当作一个实体(例如产品),或当作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集合体(例 如服务集合)。 无论选择什么方式定义系统,本标准的概念都是通用的,允许使用者将生存周期中的具体实例与系 统原则进行映射或者改进。
本标准中系统生存周期过程的描述是与系统相关的,见图1。系统是由一组互相作用的系统元素 组成的,每个系统元素能分别实施以完成特定的需求。每个系统元素的实施职责,可以通过协定授权给 其他当事方。
图1系统与系统元素的关系
对于最简单的SOI,系统与其全部系统元素通常可以用一个层级结构图来表示。对于更复杂的 SOI,在系统元素的全集得到定义之前,一个预期的系统元素本身有可能需要被看作一个系统(此系统 又进一步由系统元素组成)。以这种方式,将合适的系统生存周期过程递归地应用于SOI,用以将其结 购分解到可理解的和可管理的系统元素能够实施(制造、购买、重用)的程度。图1、图2表达了其中的 分层关系。实际上,从一个或多个方面看,属于非层级结构的系统数量在不断增加,例如网络和其他分 布式系统。
SOI在其整个生存周期内,需要从并不直接属于SOI的运行环境的系统获得必要的服务,例如,生 产系统、培训系统、维护系统。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具备一定功能,例如,SOI的生存周期中要实施的 某个阶段。这类系统称为“使能系统”,它们促进了SOI在其生存周期内的进展。 SOI为其运行环境提供服务,使能系统为SOI提供服务,这两种服务的关系见图3。使能系统可视 为直接促成了SOI提供的服务。SOI和使能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双向的,也可是单向的。除了 与使能系统交互,SOI也可能和运行环境中的其他系统交互,如图中的系统A、系统B、系统C所示。 SOI与使能系统和运行环境中的其他系统的接口需求应包含在SOI的需求中
图3SOI及其运行环境和使能系统
在系统生存周期的一个阶段中,相关的使能系统和SOI需统一考虑。因为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也可被视为一个系统。当合适的使能系统不存在时,负责SOI的项目也可直接创建和使用使能 创建使能系统可看成是一个单独的项目,也就是另一个SOI。 这些概念更详细的介绍参见ISO/IEC/IEEETR24748
5.3组织和项目的概念
当一个组织作为整体或部分参与到办定申时,就被标作办定方;办定方可以来自回一组织或不日组 织。如果个人被授予了组织的相应责任和职权,那么,这个组织就与单个个人的地位相当。 在非正式场合,负责执行一个过程的组织有时是以那个过程的名字被提及,例如:执行获取过程的 组织有时被称作获取方(需方),其他示例包括供应方(供方)、实现方、维护方和运行方。 本标准跟组织有关的其他术语包括:“用户”是从通过利用产品和服务获得利益的组织,“顾客”指的
是全体用户和需方,“利益相关方”指对系统有利害关系的个体或组织。 过程和组织只是功能上相关。本标准并未规定或暗示组织的结构,也没有指定特定组织执行的特 定过程。定义合适的组织结构,给执行过程分派合适的角色,那是实施本标准的组织的职责, 本标准中的过程形成了服务于不同组织的全集。一个组织,无论规模大小,根据其运营目的及运营 策略,选择合适的过程集(以及相关的活动和任务)来达到其业务目标。一个组织可以执行一个或更多 过程。 本标准既可用于一个组织的内部,也可用于两个或更多组织之间的外部。当用于内部时,协定双方 遵守协定条款,此协定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应用于外部时,达成一致的双方遵守 合同条款。本标准使用的术语“协定”,适用于每种情形。 本标准设定认为所有项目都是在组织的内部环境中进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个项目取决 于组织业务过程产生的各种输出,例如:为项目所需职员招聘人员、为项目所需场所而提供设施等。为 此,本标准提供了一组“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这些过程不直接提供经营业务,而是作为一个集合, 用于规定组织对其运行的项目的最基本的支持
5.3.2组织级和项目级采用
现代组织致力于开发一套健壮的生存周期过程集,并将其重复应用于组织的业务项目中。因此,本 示准可在组织级也可在项目级采用并发挥作用。组织采用本标准,并补充以适当的规程、实践、工具 和政策。组织中的项目通常会遵循组织的过程,而不是直接遵循本标准。 在某些情况下,项目可能会由那些没有在组织级别采用适当过程集的组织来执行。此类项目可以 将本标准的规定直接应用于此项且
5.4.1系统生存周期模型
每个系统都有生存周期。可以使用抽象的功能模型描述生存周期,用于表达系统需要的概念、并 发、生产、使用、保障和退役。 作为活动的结果,系统在整个生存周期内逐步发展。这些活动由组织内的人员来执行和管理,人员 使用过程来执行这些活动。生存周期模型的细节通过这些过程及其输出、关系和顺序来描述。本标准 并没有规定任何具体的生存周期模型。相反,它定义了过程集合,被称为生存周期过程,这些过程可用 于定义系统生存周期。本标准也没有在生存周期模型内规定过程的顺序,过程的顺序由项目目标和所 选择的系统生存周期模型来决定
5.4.2系统生存周期阶段
念更详细的介绍参见ISO/IEC/IEEETR24748
本标准基于以下三项基本准则确定生存周期过程: 每个生存周期过程在它的输出、活动和任务之间联系紧密; 将过程间的依赖性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生存周期内,一个过程能由单一组织执行。
本标准的每个过程均由以下属性的形式描述: 标题从整体上概括过程的范围; 目的描述执行过程的目标; 输出表示通过成功执行过程预期可取得的可见结果; 活动是一个过程中一组结合紧密的任务; 任务是需求、建议或许可的用于支持取得输出成果的行动。 关于过程描述形式的额外细节参见ISO/IECTR24774
5.5.3过程的通用特性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它定义了对本标准进行剪裁所需的基本活动。需注意的是,剪裁可能削弱 声明符合本标准的价值。这是因为其他组织难以理解剪裁可能删除所需条款的程度。单方面声称符合 本标准的组织可能会发现,声明对较小规模过程列表的完全符合,比声明对较大规模过程列表的剪裁符 合更具优势,
本标准把在系统生存周期中可执行的活动分成四个过程组。过程组中的每个生存周期过程均使用 其目的、预期输出和为实现输出待执行的活动和任务来进行描述。这四个过程组和每组所包含的过程 如图4所示。每个过程组的描述见5.6.2~5.6.5。本标准所描述的过程并不意味着阻止或阻碍使用其 他对组织有用的过程,
组织是系统的生产者和用户。 个组织(作为需方)可以给另一个组织(作为供方)提出产品或服务 的任务,这通过使用协定实现, 通常,组织同时或依次扮演系统的需方和供方。当需方和供方在同一组织中时,使用协定过程的正 式程度可以低一些;同样,它们可以在组织内就各自的职责、项目和技术功能达成一致。本过程组包含 的过程见图4,
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5.6.3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
图4系统生存周期过程
5.6.4技术管理过程组
成的协定。这些过程与项目的技术工作相关,特别是成本、时间范围和成果的计划,确保与策划和完成 准则一致的行动检查,以及识别和选择纠正措施。它们用于制定和执行项目技术计划、管理跨技术过程 组的信息、根据系统产品或服务计划评估技术进展、控制技术任务直至完成,为决策过程提供帮助。 注1:技术管理是“对技术和管理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工程职能的运用”。(ISO/IEC/IEEE24765:2010) 通常,任何一个组织中可以有多个项目共存。技术管理过程组中的过程可以在同一级别实施以满 足内部需要。本过程组包含的过程见图4。 注2:技术管理过程组中的过程适用于每个技术过程组中的过程执行期间
当获取、使用、创建、供应系统时,本标准定义的生存周期过程可用于任何组织。它们可用于系统中 的任何级别和生存周期的任何阶段。 使用特定的目的、输出和组成过程的一组活动与任务的形式定义过程完成的功能。 根据需要,在生存周期的任何时间点都可应用图4中每个生存周期过程。本标准呈现的过程顺序 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应用中的规定顺序。通过定义生存周期模型引人了顺序关系。存在多种因素影响生 存周期中过程的应用目的和应用时机,出于社会、商业、组织、技术等各方面的考虑,都会在系统生存期 间发生变化。因此,一个单独的系统生存周期,是一个由过程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过程通常具有并发、 送代、递归和时间依赖的特性 对过程的并发应用可能存在于某个项目内(例如:当创建系统的设计行动和预备行动同时执行时) 以及项目之间(例如:当元素在不同项目任务下同时被设计)。 当相同的过程或过程集合被重复地应用于相同的系统,此应用称为送代。过程的迭代应用对于过 程输出结果的逐步求精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连续的验证行动和集成行动之间的交互,可逐步地建立对 产品符合性的信心。迭代不但是合适的,而且是所期望的。一个过程或过程集合的应用可产生新的信 息。这些信息通常表现为关于需求、风险分析或机遇的问题。应该在完成一个过程或过程集合的行动 之前解决这些问题。 对过程的递归应用,即在系统层次结构中相邻级别的系统元素上对相同的过程或过程集合的重复 应是应用本标准的一个关键方面。在任何级别上的过程的输出结果,无论是信息、制品还是服务,都是 在较低等级(例如自顶向下设计期间)或较高等级(例如系统实现期间)应用的过程的输入。一个过程应 用的输出结果用于系统结构中下一个更低(或更高)层级的系统的输入,实现更详细或成熟的输出结果 集合。这种方法为连续系统在系统结构方面增加了价值。 对系统的影响不断变化的特性(例如:运行环境的变化、元素实现的新机、组织中结构和责任的更 动),要求对过程应用的选择和时机不断进行评审。生存周期中的过程应用可以是动态的,以应对系统 的外部影响。生存周期的方法也允许为下一阶段的变化留有余地。面对生存周期中的这种复杂性,通 过提供可理解的、可辨识的高层级的目的和结构,在生存周期阶段内帮助生存周期过程的计划、执行和
管理。应用生存周期阶段内一组过程的共同应用目标是:满足此阶段的退出条件,或者满足此阶段内正 式进度评审的准人条件。 本部分讨论的系统生存周期过程的迭代、递归应用,并不是暗示SOI、使能系统、组织或项目的任何 特定级别的、垂直的或水平的结构。 如果产品质量风险合理,也可以创建特定产品环境中的过程实例的详细描述。过程实例化涉及为 每个过程实例确定具体的成功标准,从产品需求导出,确定为实现此成功标准所需的活动和任务,从本 标准所确定的活动和任务导出。建立更详细的过程实例描述,在过程与具体产品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可 以使产品质量风险得到更好管理。 关于这些概念更详细的说明参见ISO/IEC/IEEETR24748
6.1.1.2 输出
获取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 制定了获取策略; b) 选择了一个或多个供方; c) 供需双方之间订立了协定; d)接受了符合协定的产品或服务; e)需方履行了协定所界定的义务
6.1.1.3活动和任务
方应当按照与获取过程有关的组织方针和规程实施下列活动和任务: 1:此过程中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协定通常适用于供应链中的供方,包括分包供方。 准备获取。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为实施获取定义策略: 注2:此策略描述或引用了生存周期模型、风险与缓解、里程碑的时间表,以及选择准则(当供方在组织外部 时)。它还包括获取的关键驱动因素和特性,例如责任和义务、特定模型、方法、过程、关键程度、形式化 和相关权衡因素的优先级。 2)针对所需产品或服务,准备一份包含需求的供应要求。 注3:如果供方是外部的组织,则此请求包括供方预期遵守的业务惯例和选择供方的准则。 注4:将需求定义提供给一个或多个供方。这些需求取决于获取途径的类型,是通过相关的需求定义过程进 行定义的利益相关方的或系统的需求。 注5:需方可以开发相关需求,也可以委托某个供方来开发相关需求。如果需方授权某个供方来开发相关需 求,需方保有对供方所开发出的需求进行批准的权力。 宣传公布本次获取过程,并选择供方。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与潜在的供方沟通产品或服务的要求; 2)选择一个或多个供方。 注6:需方对竞争性谈判中供方的投标书进行评估,并对照选择准则进行比较和排序;宜布对每个投标书的评 级理由,告知供方人选或落选的原因。 订立和维护协定。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注7:通过项目评估与控制过程监控项目的成本、进度和绩效。任何需要修改协定的议题都涉及此活动,通过 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变更管理活动来控制更改系统元素或信息的建议 1)与供方订立包括验收标准在内的协定; 注8:协定不拘形式,严如书面合同,宽如口头约定。协定使用合适的形式来规定了需求/开发/移交的里程 碑、验证/确认/验收的条件、异常处理规程、协定变更管理规程和付款进度,以便于协定双方理解协定 执行的基础。协定中注明了与技术数据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权利和限制。在谈判过程中,双方讨论并修 改细节;供需双方接受协定的条款之后,协定即生效。对于书面合同,在合同签字时生效。 注9:协定需要明确所有对分包商的过程要求,包括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关于风险管理的报告和关于测量及 测量分析的报告等。 2) 明确协定的必要变更; 注10:在请求变更协定时,需方或供方需详细说明变更规格、变更原因和变更相关背景情况。 3)评估协定变更带来的影响; 注11:任何变更都要调查其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技术能力及质量的影响。变更的方式可以是在现有协定 内处理,也可以要求修改现有协定或者签订一份新协定。 4)与供方订立协定; 注12:在供需双方之间对条款进行协商,初步协定和任何所需变更均需通过协商达成。变更后的协定是基于 所需的变更和已识别的影响。 5)必要时更新与供方的协定。 注13:协定变更的结果将纳人项目计划,并与所有受到影响的协定方开展沟通 监控协定。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评估协定的执行情况
注14:确认各方都依照协定履行了应尽的职责。 项目评估与控制过程用于评估项目的成本、进度和绩 及不期望的结果对组织的影响。 此信息与对协定执行情况的其他评估相结合。 2)为供方提供需要的数据,及时解决问题。
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e 验收产品和服务。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确认所移交的产品和服务与协定一致; 注15:根据协定中制订的规程解决在协定执行期间发生的或与已移交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异常情况。 2)支付款项或其他议定的报酬; 3)按照协定接受供方或其他当事方的产品或服务; 4)终止协定。 注16:通过项目群管理过程终止项目
应过程的目的是向需方提供满足协定要求的产品 作为本过程的一部分,当供需双方都同意一个变更请求日
供应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 明确了产品或服务的需方; b) 响应了需方的请求; c) 供需双方之间订立了协定; d) 提供了产品或服务; e) 供方履行了协定所界定的义务; f) 依据协定,转移了所获取的产品或服务的责任
6.1.2.3活动和任务
供方应当按照与供应过程有关的组织方针和规程实施下列活动和任务: a)准备供应。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确定需要产品或服务的需方的存在及身份; 注1:通过业务或使命分析过程来确定。对于面向消费者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某个代理(例如供方组织内的某 个职能部门)往往就代表需方。 2)为实施供应定义策略。 注2:此策略描述或引用了生存周期模型、风险与缓解、里程碑的时间表。它还包括获取的关键驱动因素和特 性,例如责任和义务、特定模型、方法、过程、关键程度、形式化和相关权衡因素的优先级。 响应需方的请求。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评估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请求,来决定可行性和如何响应; 2)回应征询。 订立和维护协定。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与需方订立包括验收标准在内的协定; 注3:协定不拘形式,严如书面合同,宽如口头约定。由供方确定需求、移交的时间节点、验收条件,确定异常 处理和协定变更管理的规程、付款进度,确保协定的执行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在谈判过程中,双方讨 论并修改细节;供需双方接受协定的条款之后,协定即生效。对于书面合同,在合同签字时生效。 2)确定协定的必要变更; 注4:在请求变更协定时,需方或供方需详细说明变更的具体规格、合理原因和相关背景。 3)评估协定变更的影响; 注5:任何变更都要调查其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技术能力和质量的影响。变更的方式可以是在现有协定
内处理,也可以要求修改现有协定或者签订一份新协定。 4 与需方订立协定; 注6:任何协定条款的变更均由供需双方之间协商确定,包括因持续变化的市场所带来的变更,协商初步协定 和任何所需变更。变更后的协定是基于所需的变更和已识别的影响的。 5)必要时与需方更新协定。 注7:协定变更的结果纳人项目计划,并与所有受到影响的协定方开展沟通。 d) 执行协定。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根据建立的项目计划执行协定; 注8:供方有时会采用或同意使用需方过程。 2)评估协定的执行情况 注9:确认各方都依照协定履行了应尽的职责。项目评估与控制过程用于评估项目的成本、进度和绩效,以及 不期望的结果对组织的影响。此信息将与对协定执行情况的其他评估相结合。 e) 移交、支持产品或服务。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 根据协议的准则移交产品或服务; 为所移交的产品或服务,向需方提供协助支持; 3) 接受并确认付款或其他议定的报酬; 4) 向需方或协定中指定的其他方移交产品或服务; 5)终止协定。 注10:通过项目群管理过程终止项目
6.2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
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中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启动、支持和控制来管理组织获取和供应产品或服务 的能力。这些过程提供了对项目的支持和确保组织的目标和订立的协定得到满足所必需的资源和基础 设施。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并非要成为一套能够实现组织的业务战略管理的业务过程全集。 组织的项目使能过程组中的过程包括: a) 生存周期模型管理过程; b) 基础设施管理过程; C) 项目群管理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e 质量管理过程; f 知识管理过程
6.2.1生存周期模型管理过程
生存周期模型管理过程的目的是定义、维护和确保组织在本标准范围内的使用的政策、生存周期过 程、生存周期模型和规程的可用性 此过程提供了与组织目标一致的生存周期政策、过程、模型和规程,它们可以经过定义、调整、改进 和维护以满足组织内的各个项且需要,并能利用已被验证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应用
a)建立了用于管理和部署生存周期模型和过程的组织方针与规程; b)定义了生存周期政策、过程、模型、规程中的责任、义务和权限:
c)评估了组织便用的生存周期模型和过程 d)按优先级顺序成功实施了过程、模型和规程的改进
6.2.1.3活动和任务
6.2.2基础设施管理过程
基础设施管理过程的目的是在整个生存周期中为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支持组织和项目的 目标。 这一过程为组织的业务定义、提供和维护了在本标准范围内所需的设施、工具以及通信和信息技术 资产。
基础设施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20
定义了基础设施需求; b) 识别并详述了基础设施元素; c)开发或获取了基础设施元素; d)形成了可供使用的基础设施。
6.2.2.3活动和任务
2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组织应根据与基础设施管理过程有关的组织方针与规程实施下列活动和任务: a 建立基础设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定义项目基础设施需求; 注1:基础设施元素的典型示例包括设施、工具、硬件、软件、服务和标准等 注2:项目的基础设施资源需要结合组织内的其他项目和资源以及组织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考虑。影响和控制 项目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获取的业务约束和时间线也要进行评估。项目计划和未来业务需要有助于理 解所需的资源基础结构。此外还需考虑物理因索(例如设施)、保障需要和人为因素(包括健康和安全方 面)。 注3:ISO/IEC27036为解决外包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指导。 2)识别、获取和提供实施和支持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 注4:通常会对库存资产进行登记,以跟踪基础设施元素并支持复用。 b 维护基础设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评估移交的基础设施资源满足项目需要的程度; 2)随着项目需求的变化.识别并实施基础设施资源的改进或调整
6.2.3项目群管理过程
项目群管理过程的目的是启动和维持必要的 、足量的、合适的项目,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此过程保证投人足够的组织经费和资源, 并批准为建立所选项目所需的权限。此过程对项目进 评估,以确认对该项目或调整后的项目的持续投资的合理性
项目群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对业务的风险机遇、投资或必要性进行了量化与排序; 确定了项目; C 分配了每个项目的资源和预算; d) 定义了项目管理的责任、义务和权限; e 维持了满足协定和利益相关方需求的项目; f) 更改或终止了不满足协定或利益相关方需求的项目; g) 关闭了已完成协定并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的项目,
6.2.3.3活动和任务
组织应根据与项目群管理过程有关的线 1织针与规 下列活动和任务: 定义和授权项目。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识别潜在的新的或变更的能力或任务; 注1:对组织的业务战略、运营观念、差距或机遇分析进行审查,以了解当前的差距、问题或机遇。 通常在业 或使命分析过程中确定新的能力或企业的需要,然后在利益相关方需要和需求定义过程中做进 一步家
6.2.4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并维护其与业务需要相一致的能力。 这一过程提供了有技能和有经验的人员来执行生存周期过程,从而实现组织、项目和利益相关方的 标。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 确定了项目所需的技能; b)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c)开发、维护或提高了人员的技能; d)解决了多项目资源要求冲突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确定了项目所需的技能; b)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c)开发、维护或提高了人员的技能; d)解决了多项目资源要求冲突
6.2.4.3活动和任务
组织应根据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关的组织方针与规程实施下列活动和任务:
2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a)确定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根据当前和预期的项目确定技能需要; 2)确定和记录人员技能。 6) 培育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建立技能培育策略; 注1:此计划包括培训的类型和水平、人员类别、进度、人事资源需求和培训需要。 2)获得或开展培训、教育或指导资源 注2:这些资源包括由组织或外部合作方开发的培训材料,从外部供方获取或基于计算机指导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有计划的技能培育; 4)维护技能培育的记录。 获得并提供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注3:包括招聘和保留具有工作项目所需的经验和技能的人员;对员工的熟练程度、积极性、在团队环境中工 作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再教育、再分配或重新划拨的需要等进行评估和审查。 1 发现存在技能缺陷时,培训或引进合格的人员; 注4:包括使用外包资源。 2)为进行中的项目维护和管理必要的人才库; 3) 根据项目和员工发展的需要进行项目分配; 4 激励人员,例如:通过职业培育和奖励机制; 5 控制多个项目的管理接口以解决进度冲突。 注5:包括正在进行的项目之间在组织基础设施、支持服务及人员资源方面的冲突,或由于项目人员被过多的 指派任务带来的冲突,
a)确定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根据当前和预期的项目确定技能需要; 2)确定和记录人员技能。 b 培育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建立技能培育策略; 注1:此计划包括培训的类型和水平、人员类别、进度、人事资源需求和培训需要。 2 获得或开展培训、教育或指导资源; 注2:这些资源包括由组织或外部合作方开发的培训材料,从外部供方获取或基于计算机指导的培训课程。 3)提供有计划的技能培育; 4 维护技能培育的记录。 获得并提供技能。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注3:包括招聘和保留具有工作项目所需的经验和技能的人员;对员工的熟练程度、积极性、在团队环境中工 作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再教育、再分配或重新划拨的需要等进行评估和审查。 1 发现存在技能缺陷时,培训或引进合格的人员; 注4:包括使用外包资源。 2)为进行中的项目维护和管理必要的人才库; 3)根据项目和员工发展的需要进行项目分配; 4 激励人员,例如:通过职业培育和奖励机制; 5 控制多个项目的管理接口以解决进度冲突。 注5:包括正在进行的项目之间在组织基础设施、支持服务及人员资源方面的冲突,或由于项目人员被过多的 指派任务带来的冲突
6.2.5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管理过程的目的是水电站标准规范范本,确保产品、服务和质量管理过程的实现符合组织及项目的质量目标,并 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a)定义和实现了组织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规程; 定义了质量评价准则和方法; C 为项目提供了资源和信息,以支持项目质量保证活动的运行和监控; 收集和分析了质量保证评价结果; e) 基于项目和组织的评价结果对质量管理方针和规程实施了改进。 注:这些输出根据GB/T19001一2008的4.1“总要求”编写。有关建立完整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参见 GB/T 190012008 的 4.1
质量管理过程成功实施后,结果如下: 定义和实现了组织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规程; 定义了质量评价准则和方法; 为项目提供了资源和信息,以支持项目质量保证活动的运行和监控; 收集和分析了质量保证评价结果; 基于项目和组织的评价结果对质量管理方针和规程实施了改进。 注:这些输出根据GB/T19001一2008的4.1“总要求”编写。有关建立完整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参见 GB/T 19001—2008 的 4.1。
6.2.5.3活动和任务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组织应根据与质量管理过程有关的组续 只方针与规程实施下列活动和任务: 规划质量管理。此活动由以下任务组成: 1)建立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规程; 注1:GB/T19001—2008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GB/T19004—2011包含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改进 指南。
2032—2021/ISO/IEC/IEEE15288:2015
....- 相关专题: 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