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150-2021 35kV~750kV变电站地基处理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GDW121502021
5.1.1应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 件、地下水特征、场地条件和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的建(构)筑物及其外部条件、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初步选择几种地基处理方案,包括两种或多 种地基处理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案。 5.1.2对初步选择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应分别从加固机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施工机械、 耗用材料、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结合当地施工经验,选择最佳的地基处 理方案。 5.1.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该地基处理方法在 当地应用的成熟程度,在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验设计
5.1.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该地基处理方法在 当地应用的成熟程度,在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验设计 参数和处理效果,并修改完善地基处理方案。
5.2.1软弱土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振动压实、碾压、 强夯、强置换、振冲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孔内深层强夯桩 处理项目管理、论文,处理方案应结合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土质情况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综合确定。 5.2.2换填垫层宜用于处理厚度不大于3m的浅层软弱土地基及不均匀地基。主控通信楼和GIS设备 基础不宜采用局部换填垫层法处理。 5.2.3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宜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 地基。 5.2.4振动压实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非黏性土或黏粒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填土地基。碾 压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大面积填土地基。 5.2.5强夯宜用于处理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5.2.6 强夯置换宜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以及软塑~流塑的黏性土地基。 5.2.7振冲碎石桩宜用于处理松散砂土、粉质黏土、素填土及杂填土地基。 5.2.8水泥土搅拌桩宜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软塑、可塑)等软土 地基。 5.2.9旋喷桩宜用于处理黏性土(流塑、软塑和可塑)、淤泥土、淤泥质土等地基。 5.2.10挤密桩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厚度为3m15m的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软土地基。 5.2.1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可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 5.2.12孔内深层强夯桩宜用于处理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等地基
5.3.1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强夯、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桩处理,处理方案应根据建筑 类别、场地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备、进度要求、材料来源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5.3.2换填垫层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厚度为1m~3m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5.3.3强夯可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厚度为3m~12m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5.3.4挤密桩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厚度为3m15m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5.3.5孔内深层强夯桩 ,处理厚度不宜大于30m
4.1盐渍土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强夯或强夯置 ,处理方案应根据土的含盐类型、含盐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2换填垫层宜用于处理地下水位较深的浅层盐渍土地基和不均匀盐渍土地基
Q/GDW 121502021
5.4.3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中的淤泥质土、淤泥和吹填土等 饱和软土地基 5.4.4强夯或强夯置换宜用于 黏性士地基
5.1膨胀土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处理,处理方案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质特性、胀缩等级、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结合当地经验和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5.2换填垫层宜用于处理平坦场地上胀缩等级为I级和II级的膨胀土地基。
5.6.1李节性冻主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处理。
李节性冻主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处理。 多年冻土地基处理应符合JGJ118的相关规定。
5.7.1液化地基可采用换填垫层、强夯、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处理,处理方案应根据抗震设 防类别、液化等级、液化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5.7.2换填垫层可用于处理深度不大于3m的液化地基。 5.7.3强夯宜用于处理低饱和度砂土、粉土的液化地基,
6.1.1地基处理应满足建(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应
a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做变形验算且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 变形验算。 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到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构)筑物,应进行处理后的地 基稳定性验算。 d 对水泥土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6.1.2 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6) 基础理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大面积压实填土地基,压实系数大于0.95、黏粒含量不小 于10%的粉主可取1.5,十密度天于2.1×103kg/m3的级配砂石可取2.0;其他处理地基应取1.0 C 设置地下室的配电装置楼,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基础埋置深度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6.1.3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盐渍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冻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应分别符合GB50025、GB/T50942、GB50112、JGJ118中的相关规定。 6.1.4地基处理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检验。当检测表明处理后的地基达不到 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补强措施或修改设计参数。
换填垫层的设计、施工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
Q/GDW121502021
置宜错开0.5m1.0m的距离
6.3.1预压地基按处理工艺可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预压地基的设计、施 工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规定。 6.3.2现场具有用作预压荷载的材料并满足工期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地基处 理。采用堆载预压处理厚度大于4m的软黏土地基时,应设置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 应设置朔料排水带成砂共等排水坚共
6.3.4预压地基进行排水固结的加固施工过程中,应同时采取监测手段监控。当邻近有其他建(构) 筑物时,应对其进行监测,防止发生破坏。 6.3.5竖向排水体的材料和施工质量,应保证排水通道连续,通水断面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当采用
6.4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6.4.1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的设计、施工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规定。夯实地基分为强夯和强夯置换。 6.4.2现场试夯时应根据地基条件、工程要求确定强夯设计参数,包括夯击能级、夯锤参数、单点锤击数、 夯点布置形式与间距、夯击遍数及相邻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地面平均夯沉量等。 5.4.3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等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 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对水敏感的地基土,强夯施工应安排在当地少雨季节进行。 6.4.4强夯地基检测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达不到原定设计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或增加垫层厚 度、适当降低承载力、采取结构措施等。 5.4.5强夯置换加固淤泥质土层,在夯区内宜采取排水措施,如插入排水板、砂石桩、砂井等,区四周 应形成良好的排水渠道。
6.5.1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旋喷桩复合地基、土挤密桩或灰土挤密桩复合 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规定,干振挤密桩复合地基的 设计、施工应符合DL/T5024中的相关规定,孔内深层强夯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应符合CECS197 中的相关规定。 3.5.2振冲碎右桩桩长不宜大于18m,黏性土地基中桩长应按建(构)筑物的充允许沉降量及地基下卧 层承载力验算结果确定。振冲碎石桩的振冲孔中心距变电站已有建(构)筑物及设备基础外缘的安全距 离不宜小于3m。 6.5.3振冲碎石桩施工时造孔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不应大于50mm,成桩后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 差不应大于0.2倍的桩径,造孔深度与设计桩底标高偏差不应大于200mm。 6.5.4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室内配比试验时,制备水泥土的土样可采用风干土样,也可采用原状土样。 水泥主试样的试验项目应包括含水量、质量密度、孔隙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变 形模量、压缩模量及抗冻性能等。经试验水泥土搅拌桩强度满足要求时,可掺加粉煤灰以节省水泥用量。 6.5.5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工程扰动较为敏感的建(构)筑物时,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的施工可采用 微扰动搅拌工法。 6.5.6挤密桩的桩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应确保单桩工程质量,保证桩体材料挤密均匀和桩身连续,
7原体试验、检验与监测
7.1.1330kV~75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中,当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时,宜进行原体试验,获取必要的 设计参数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330kV~750kV变电站扩建及改建工程中,当需要对原地基处理方案 进行优化或工程条件有较大变化时,也宜进行原体试验。 7.1.2原体试验宜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并应满足工程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应选择地基条件具有代表 性且便于开展试验工作的场地进行原体试验。 7.1.3原体试验前资料搜集、试验大纲编制、试验方案设计以及原体试验施工、监测与检测、试验成 果整理应符合DL/T5024中的相关规定。
Q/GDW121502021
7.1.4原体试验测试可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别采用载荷试验、钻探、坑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 试验、物探和室内试验等手段,测试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021中的相关规定
7.2.1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质量检验,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峻工验收检验。 7.2.2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规定,检验项目可参 照附录A确定。孔内深层强夯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CECS197中的相关规定。 7.2.3湿陷性黄土地基、盐渍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冻土地基处理的检验要求尚应分别符合GB50025 GB/T50942、GB50112、JGJ118中的相关规定。 7.2.4各种地基处理方法检验项目的检查方法应符合GB50202中的相关规定,
7.3.1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监测,地基处理的监测应符合JGJ79中的相关规定。 施工过程监测项目可参照附录A确定。 7.3.2孔内深层强夯桩的监测应符合CECS197中的相关规定。 7.3.3湿陷性黄土地基和盐渍土地基处理的监测尚应分别符合GB50025和GB/T50942中的相关规 定。 7.3.4当地基处理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设备基础、地下管线等有影响时,应进行邻近建(构) 筑物竖向及水平位移监测、邻近设备基础和地下管线监测。 7.3.5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GIS设备基础应在其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 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
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
Q/GDW 12150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检验及监测项目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检验及监测项目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检验及监测项目见表A.1。
表A.1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检验及监测项目
Q/GDW121502021
35kV~750kV变电站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Q/GDW12150202
编制背 编制主要原则. 2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Q/GDW121502021
为了在变电站工程地基处理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公司有关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 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 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9)191号文)文件要求编写。 本标准编制的背景是《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发布实施以来,所引用的规范 性文件大部分已经修编,因此驱需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编制的目的是提出符合现行规范规程的地基处理设计技术规定,以规范35kV~750kV变电 站建设中的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及检验与监测
本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以公司变电站地基处理建设经验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规定 b)充分借鉴国内成熟的地基处理工法和实践经验,进行技术规范的编写。 c)适应国内变电站地基处理的建设要求。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月 本标准参考了建筑行业和电力行业等相关设计 准未特别提出的内容,遵照其它相关标准执行。 本标准主要参考文件: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50941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本标准参考了建筑行业和电力行业等相关设计规范,提出了适合变电站地基处理的技术规定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本标 准未特别提出的内容,遵照其它相关标准执行。 本标准主要参考文件: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50941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019年3月,按照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 2019年6月成立编写组,确定时间节点、确定标准编制大纲和边界条件、明确分工,对其他有关地基 处理的技术标准和文献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2019年7~9月,对《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进行适应性分析。 2019年10~12月,在河南、江苏、四川、内蒙古等省实地调研。 2020年1~3月,形成《变电站地基处理设计技术导则》初稿。 2020年4月,形成《变电站地基处理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2020年5月,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变电站地基处理设计技术导则》送审稿
Q/GDW12150202
2020年7月,公司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会议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会议商定将标 准名称修改为《35kV~750kV变电站地基处理技术规程》。编写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形 成报批搞。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4章。第4章对变电站地基处理做了基本规定;第5章根据变电站场地不同的地 基类型,提出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第6章对变电站各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施工提出了技术要求; 第7章对地基处理的原体试验、检验与监测做了规定。
本标准第4.2条中,考虑站内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采用同一种地基处 理方法可显著减少差异沉降,若确需采用两种及以上方法综合处理,应重点检验处理后地基的均匀性。 本标准第4.4条中,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并参考其他电 力行业规范规程,规定了变电站建(构)筑物的安全等级。 本标准第4.5条中,按照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确定变电站工程各类建(构)筑物的地 基基础设计等级,划分时充分考虑了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场地和地基条件的复杂程度;对地基 变形的要求;以及因地基问题对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地基 基础设计等级采用三级划分。 本标准第5.1.1~5.1.3条规定了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时宜采纳的流程。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宜综合 分析各种因素,先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其中包括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组成的综 合处理方案。经验证明,处理岩主工程条件较为复杂的建筑物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采用两种或 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有可能是更优选择。 地基处理工作的经验性很强,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参数时,应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 施工,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止式施工前的试验性施工目的是为了调试机具 设备并验证设备对地基土的适应性,协调具体操作和各项工序的关系,检查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质量 要求,确定施工操作、用料、配比等各项参数,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试验性施工一般在地基处理 场地以外进行,必要时也可以在地基处理场地范围内进行。 本标准第5.5.1条中,膨胀土地基处理应根据场地膨胀土的特性与胀缩等级、当地材料、工况类型与 施工条件,并结合膨胀土理深、厚度、大气影响和上部荷载等因素,从回避或减缓膨胀土的不良特性、 保持膨胀土工程特性的相对稳定性、改良膨胀土的本身性质以克服其湿热敏感性,以及改变基础形式与 埋深以提高地基的适应性四种可行途径,选用有针对性的单一或综合方法处理膨胀土地基。 本标准第5.6.1条中,根据地基处理的实际工程经验,季节性冻土场地可采用非冻胀性材料换填处理, 本标准第6.1.2条中,考虑到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一般采用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条件与建筑物实际情 况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采用电缆进出线的变电站通常设置地下电缆夹层,本条规定了地基 承载力修正时基础理置深度的取值, 本标准第6.2.3条中,考虑到粉质黏土垫层一般承载力不高、水稳定性差,所以一般只用于荷载不大 的建筑物地基处理。
Q/GDW121502021
本标准第6.2.6条中,同一栋建筑下的垫层厚度应尽量保持一致,厚度不同的垫层应防止垫层厚度突 变;在垫层较深部位施工时应注意控制该处的压实系数,以避免或减小由于地基处理厚度不同所导致的 差异变形。 本标准第6.4.2条中,强夯施工一般先初步选定强夯参数,再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最终强夯参数。试夯 设计方案可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组合,以求使用最少的试验方案获得方案的试验成果。进行试夯 效果分析时,应针对加固目的对有关指标进行研究粮油标准,包括干密度、孔隙比、抗剪强度、承载力、变形性 贡、渗透性及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砂土液化判别指标等。 本标准第6.4.3条中,对水敏感的地基土遇雨水浸湿后,含水量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并偏离地基土的 最优含水量,会使强夯施工的质量降低,延误工期。 本标准第6.5.5条中,微扰动搅拌工法具有施工空间小、施工效率高、土体扰动小、成桩质量高等特 点,该工法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 相关专题: 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