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829-2021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7.1在舞动区,线路导线选择应从充许温升、无线电干扰、电晕噪声等电气性能,结构、强度、阻尼 生等机械性能,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7.2在3级舞动区,当满足输送容量、电磁环境等条件时可选择导线分裂根数少的组合方式或能减轻 爱冰的导线型式。 7.3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根据导线荷载增加情况校验导线安全系数及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8.1在3级舞动区,一般线路宜适当加大瓷或玻璃悬垂绝缘子串的联间距,110(66)~220kV线路应 不小于450mm,330kV~750kV线路应不小于500mm,特高压线路应不小于600mm。 8.2在2级和3级舞动区,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及以上串型时,宜采用水平方式布置, 8.3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跳线及跳线金具应考虑加强设计。采用硬跳线时,软跳线与硬跳线 连接处强度应适当增加。导线耐张线夹引流板宜采用双板结构,多分裂导线跳线间隔棒应采用抗舞性能 较好的产品。 8.4在2级和3级舞动区,一般线路联接金具的安全系数不宜小于2.75,大跨越线路联接金具的安全 系数不宜小于3.3。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悬垂及耐张联塔金具宜采用耳轴挂板或GD型联塔金具。 8.5在2级和3级舞动区,导线悬垂线夹应采用预绞式或加装预绞丝护线条。 8.6在2级和3级舞动区,V型复合绝缘子串绝缘子端部与金具连接宜采用环环联接型式。 8.7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的“三跨”区段连接金具应选用耐磨型材料,并采用磨损率较低的连接方式。 8.8“三跨”跨越档安装相间间隔棒等防舞装置时,安装投影位置应控制在高速铁路路基外10m、高 速公路护栏外。 8.9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防护金具紧固件配套螺栓应采用双螺母防松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Q/GDW10829—2021
1.2在2级和3级舞动区,当校验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杆塔横担部位螺栓孔壁挤压强 宜计入 1.15~1.25的增大系数
9.2.1在3级舞动区,当线路按单回架设时,宜采用导线水平布置的杆塔型式;不应采用紧凑型等相 间距较小的杆塔型式。 9.2.2在3级舞动区,当导线非水平布置时,可参照附录A计算导线舞动幅值,并根据计算幅值适当 增加相间距离,
9.3.1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横担与塔身连接处,宜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节点平面外刚度。 9.3.2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导线横担上平面和地线支架下平面的腹杆应布置成稳定的支撑体 系。 9.3.3在3级舞动区,杆塔横担部位受拉构件设计长细比限值不宜大于320。 9.3.4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钢管塔的节点宜采用法兰连接或U型、C型、十字、槽型等插板连接: 特殊节点可采用球节点。 9.3.5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杆塔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螺栓级别不宜低于6.8级。 9.3.6在2级和3级舞动区,横担受力材的螺栓数量不宜少于2个;耐张塔导地线挂点、横担与塔身 连接处等重要节点的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1~2个
9.4.1在1级舞动区,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重要交义跨越段杆塔,应全塔采用双螺母防松 累栓;2级及以上舞动区杆塔应全塔采用双螺母防松螺栓。双螺母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新建杆塔,两个螺母厚度均应采用标准普通螺母厚度; b)对进行防舞改造的已建杆塔,内螺母厚度应采用标准普通螺母厚度,抗拉螺栓的外螺母厚度应 取标准普通螺母厚度,抗剪螺栓的外螺母厚度可取标准普通螺母厚度的一半; c)标准普通螺母应满足GB/T3098.2的相关规定。 9.4.2螺栓宜采用镀后攻丝工艺。 9.4.3设计时应明确螺栓的紧固扭矩及复紧要求,施工时应逐个紧固杆塔螺栓,工程建成一年后和舞
设计时应明确螺栓的紧固扭矩及复紧要求,施工时应逐个紧固杆塔螺栓,工程建成一 后应复紧杆塔螺栓。
10.1在3级舞动区,应根据舞动校验工况对耐张塔、大跨越塔进行地基及基础的强度校验和稳定性校 验。 10.2在3级舞动区,对于重要交叉跨越和重要区段线路,宜适当提高耐张杆塔基础的设计裕度,增加
基础箍筋的直径或数量。 10.3在2级及以上舞动区,杆塔与基础的连接宜采用地脚螺栓型式。 10.4在2级及以上舞动区,不宜采用装配式基础。 10.5在2级及以上舞动区,地脚螺栓与塔脚板地螺孔之间的空隙宜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
11.1防舞装置安装原则
防舞装置安装应满足以下原则: a)土800kV及以上直流、1000kV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宜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线夹回转式间 隔棒加装双摆防舞器的组合防舞方案。 b 330kV~750kV同塔双(多)回常规线路宜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或相应组合 防舞方案。单回常规线路宜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双摆防舞器、或组合防舞方案。紧凑型输 电线路宜采用相间间隔棒。 C 110(66)kV~220kV输电线路相导线垂直或三角排列时宜采用相间间隔棒,
1.2常用防舞装置安装方法
11.2.1相间间隔棒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相间间隔棒应错开安装。 为便于安装,宜采用间距可调节绞式或环式连接金具;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土10m内的子导线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间间隔棒布 置方式见附录B表B.1。处于3级舞动区的110kV~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可对大档距、微 地形微气象区段线路米取适当的加密布置 d) 当档距两侧导线挂点高差较大时,安装方案应依据导线弧垂最低点位置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11.2.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将间隔棒的半数线夹采用回转式,安装时,应使得回转式线夹朝向冬春李节主导风向迎风侧 b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次档距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端次档距控制在25m35m之间,平均次档 距控制在50m~65m之间,采取不等距、不对称的布置方式。 11.2.3 双摆防舞器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档距小于700m时,采用三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1/2L、7/9L处,并分别以这三点为 中心对称布置。档距大于700m时,采用四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7/16L、9/16L、7/9 L处,并分别以这四点为中心对称布置。 b) 双摆总质量应控制在档内导线总质量的7%左右。双摆防舞器布置方式见附录B表B.2。 11.2.4 失谐摆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摆锤总质量不应超过档内导线质量的7%,摆长不应超过600mm, b 安装位置可参考双摆防舞器布置方案。 11.2.5 偏心重锤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偏心重锤的重锤总质量应为档内导线质量的8%左右。 b 重锤安装在间隔棒上,交义布置。布置方式可参考双摆防舞器的布置方式。 11.2.6 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组合防舞装置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2条要求 6 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1条要求,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连接金具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11.2.1相间间隔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相间间隔棒应错开安装。 b) 为便于安装,宜米用间距可调节绞式或环式连接金具: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土10m内的子导线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间间隔棒布 置方式见附录B表B.1。处于3级舞动区的110kV~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可对大档距、微 地形微气象区段线路米取适当的加密布置 当档距两侧导线挂点高差较大时,安装方案应依据导线弧垂最低点位置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1.2.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将间隔棒的半数线夹采用回转式,安装时,应使得回转式线夹朝向冬春李节主导风向迎风侧 b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次档距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端次档距控制在25m35m之间,平均次档 距控制在50m~65m之间,采取不等距、不对称的布置方式。 11.2.3 双摆防舞器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档距小于700m时,采用三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1/2L、7/9L处,并分别以这三点为 中心对称布置。档距大于700m时,采用四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7/16L、9/16L、7/9 L处,并分别以这四点为中心对称布置, b) 双摆总质量应控制在档内导线总质量的7%左右。双摆防舞器布置方式见附录B表B.2。 1.2.4 失谐摆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摆锤总质量不应超过档内导线质量的7%,摆长不应超过600mm, b 安装位置可参考双摆防舞器布置方案。 11.2.5 偏心重锤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偏心重锤的重锤总质量应为档内导线质量的8%左右。 b) 重锤安装在间隔棒上,交义布置。布置方式可参考双摆防舞器的布置方式。 11.2.67 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组合防舞装置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2条要求 6 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1条要求,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连接金具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Q/GDW10829—2021
Q/GDW10829—2021
11.2.7相间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防舞装置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1条要求,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连接金具与子导线阻尼间隔棒 连接。 b) 双摆防舞器的安装应以11.2.3为基础,设计质量可以较11.2.3条要求减少20%。同塔多回线路 双摆防舞器应安装在中相导线;紧凑型线路,双摆防舞器应安装在下相导线。 11.2.8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防舞装置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2条要求。 双摆防舞器的安装应以11.2.3为基础,设计质量可以较11.2.3条要求减少20%,安装双摆防舞 器的间隔棒应是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2.1舞动在线监测装置应结合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心建设需求,分区域选择典型线路,重点对舞动幅 直、频率、半波数,以及风速、风向、气温、覆冰等气象参数,开展在线监测。 2.2监测设备应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应满足Q/GDW10555的要求。 12.3同一走廊多条线路或线路参数、环境气象条件相近地区应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安装。
Q/GDW10829—20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导线舞动椭圆轨迹 一 般情况下,导线舞动呈现椭圆轨迹,轨迹形状可参考图B.1所示,其中A1为椭圆轨迹长轴,即舞 动峰峰值;A2为椭圆轨迹短轴;以导线初始位置为参考原点,A为导线舞动时最大的上升幅值,A4为导 线舞动时最大的下降幅值。 对于导线舞动峰峰值A1可根据式B.1进行估算:
情况下,导线舞动呈现椭圆轨迹,轨迹形状可参考图B.1所示,其中A1为椭圆轨迹长 直;A2为椭圆轨迹短轴;以导线初始位置为参考原点,A3为导线舞动时最大的上升幅值, 最大的下降幅值。 导线舞动峰峰值A1可根据式B.1进行估算:
式中,Ai为舞动峰峰值,m;D为导线直径,m;f为导线弧垂,m。 根据经验统计结果,A2、A3、A4可按式B.2估算, A2=0.4A1:A3=0.7A1:A4=0.3A1
A 8f 100D =80ln 0< <1.1 单导线 D 50D 8f A, 8f =170ln 100D 0< <0.15 分裂导线 500D 8f
图A.1导线舞动椭圆轨迹图
Q/GDW 10829202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防舞装置安装要求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见附表B.1~B.3
表B.1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布置方
表B.3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双回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布置方法
Q/GDW10829—2021
C.1双摆防舞器布置说明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双摆防舞器布置说明和组合防舞器安装示意
双摆防舞器布置方法采取宏观集中、微观分散的方式。示例:按三个集中布置位置,并取微观安装 距离为6m,方案中给出“2+3+2”的布置方式,三个数字从左到右表示从小号到大号双摆防舞器的安装 数量,其中“2”表示这两套双摆分别位于该布置点中心位置左、右3m之处,“3”表示这三套双摆的 分配方式为:该布置点中心位置1个,距该布置点中心位置左、右6m各一个;1+1+1=3的分配方式表 示三套双摆分别位于三个布置点中心位置上;3+4+3=10,其中“4”表示,该布置点中心位置左右3m各 一个,左右9m各一个,一共四个,其它数字依次类推。方案中给出的布置点中心位置距离小号塔的位 置,表示该集中布置点的中心位置,根据该布置点的双摆防舞器个数,以该中心位置为对称中心进行分 散布置。见图C.1所示,
C.2组合防舞器安装示意图
图C.1“2+3+2=7”的双摆布置方式示伤
图C.3相间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示意图
Q/GDW10829—2021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Q/GDW10829—2021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9)191号文)的要求编写。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自2012年颁布以来,通过对处于舞动区的线路开展防舞设计,增强 线路抗舞性能,明显减少了舞动灾害造成的线路损失,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但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大 力发展,线路的走向、地形、地质条件等不可避免会位于一些特殊区域或微气象条件下,并且由于气候 的演化使得灾害性气象条件的频繁出现,近几年架空线路也发生了一些舞动灾害事故。同时公司根据长 期线路运行经验,出台了《舞动区域分级标准和舞动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11006一2013)、《输 电线路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Q/GDW10555一2016)、《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 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等文件,对舞动区域的划分、舞动 装置的技术特点、“三跨”区段的防舞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为了给防舞动设计工作提 共更全面的标准和依据,结合近年舞动灾害及治理经验,需对原《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Q/GDW 829一2012)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结合近年来防舞设计运行经验,补充完善了公司有关防舞最新规定和要求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Q/GDW10829—2021
2013年6月,本标准首次发布。 2019年2月,按照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 2019年2月,成立编写组。 2019年2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 2019年10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邮件等方式广泛、多次在设计院、省电力公司范围 内征求意见。 2019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9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标准化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意 修改后报批。 2019年12月,修改形成标准第一次修订报批稿。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架空输电线路设防舞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 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本标准代替Q/GDW1829一2012,与Q/GDW1829一2012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结构和编辑性重 大调整: 一一删除了附录B舞动分区划分原则,舞动等级划分原则见Q/GDW11006。 一一增加了附录导线舞动椭圆轨迹,参照该附录可计算导线舞动幅值,合理调节相间距离, 一一增加了“三跨”的定义,以及“三跨”的防舞设计原则。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9章:防舞设计基本规定,防舞设计方法,线路路径,导线,金具、绝缘子串, 杆塔,基础,防舞装置,在线监测。其中第4章防舞设计基本规定,将舞动分区划分原则与《舞动区域 分级标准和舞动分布图绘制规则》(Q/GDW11006一2013)保持一致;第8章金具、绝缘子串,在《国 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 号)的基础上,补充“三跨”区段金具的防舞设计要求和防舞装置安装位置的相关要求;第9章杆塔, 根据CIGRE“StateoftheartofconductorGalloping”报告,引入导线舞动椭圆轨迹的概念,提出导线舞 动峰值的计算公式,以便于更准确的计算相间距离:第12章在线监测,将监测设备相关技术和性能等 要求与《输电线路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QGDW10555一2016)保持一致。 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可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辽宁省电力勘察设计院、湖北省电力勘察设计院: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文卫 兵、齐立忠、张子引、李明、李本良、吕军、刘彬、陈大斌、孟华伟、朱宽军、侯中伟、郭咏华、黄连 壮、唐炎、宋志昂、张世杰、谭蓉、卢明、田雷、李显鑫、卢飞。
本标准适用范围。对于新建110(66)kV及以上单、双及多回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适用,低电 压等级线路和已有架空输电线路的大修和技改工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大跨越线路较一般线路复杂 杆塔高度较高,易结冰、风速也较大,故大跨越线路的防舞,除遵循本标准原则外,还应作专题论证, 本标准第2章中,本标准中参考引用的标准文件名称及标准号。
Q/GDW10829—2021
本标准第3章中民政标准,为执行本标准条文规定时正确理解特定的名词术语含义,特列入了一些与本标准 相关的名词术语,便于执行条文规定时查找使用。 本标准第3.2条中,舞动区分为4个等级与国家电网公司舞动分区图的绘制原则一致。 本标准第4.1条中,各级舞动区线路发生舞动的几率及强度有差别,应分别采取措施。各级舞动区 特点如下: a)3级区(强),综合气象、地理因素极易发生舞动的区域,例如:冻雨天气频次高的开阔地带 b)2级区(中),综合气象、地理因素易发生舞动的区域,例如:冻雨天气频次较高的开阔地带, c)1级区(弱),综合气象、地理因素不易发生舞动的区域。 d)0级区(非),综合气象、地理因素不会发生舞动的区域。 本标准第4.2条中,统计表明,走向与舞动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线路,覆冰后受风激励强 度较大,发生舞动的几率也较大,夹角小于45°发生舞动的情况也有,发生次数很少,多在山区,属微 地形微气象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检修运行部门统计资料,截至2011年3月全网范围内共发生舞动1299 条次,其中仅有81条次舞动线路走向和风向夹角小于45度,占6%,夹角大于45度占94%。 本标准第4.3条中,舞动在线监测装置可以记录舞动时的气象条件及舞动幅值、张力等数据,安装 在线监测装置对舞动资料的积累有益,但考虑到舞动发生的区域性特点,在线监测设备应该分区域,选 择有代表性的工程安装。 对于加强防舞设计的要求,可按舞动区提高1级加强设计,对于3级舞动区进行专题论证。 本标准第5.1条中,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较大,因此对于舞动多发区,应在选线 价段尽量避让。如果无法避让则应通过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提高线路的防舞、抗舞能力。 本标准第5.2条中,输电线路的舞动区划分应以舞动区域分布图为基础,并结合微气象、微地形的 周查情况确定。对于舞动区域分布图尚未发布的地区,应通过对线路经过地区历年舞动发生情况的调查, 根据舞动分区图绘制原则,结合线路运行经验合理划分舞动等级。 本标准第5.3、5.4条中,根据舞动相关统计资料,跳线金具受损和杆塔螺栓脱落较为常见,在1级 舞动区应考虑跳线金具加强和杆塔防松措施;在2、3级较强舞动区还应考虑导线、绝缘子、金具、杆 塔加强等措施。在1级舞动区,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和线路重要性等因素,通过分析确定是否加装或预 留防舞装置。 本标准第5.5条中,统计资料表明,部分安装了防舞装置的线路,由于安装设计不当,防舞装置未 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防舞装置安装设计是否科学,与其能否达到最佳防舞效果有很大关系,设计时应进 行必要的计算。 本标准第6.1条中,根据对以往舞动事故的分析,线路横穿风口、亚口时更容易发生舞动,因此应 尽量避免。例如,华北电网紧凑型线路活太一线53#~54#和活太二线56~57#为并行大档距,线路处 于高山风口,属典型“两山夹一沟”地形,受微气象影响明显。工程投运后,该两档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线路覆冰舞动,多次造成相间闪络跳闸、相间间隔棒连接金具断裂、子导线间隔棒本体断裂和导线断股 等电气和机械故障,严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本标准第6.2条中,在平原开阔地带,减少线路与覆冰时主导风向的夹角可有效减少风对导线的激 励作用,从而降低发生舞动的概率。由于我国冬春季节风向以北风或偏北风为主,南北走向的线路很少 发生舞动。但由于微地形微气象的影响,南北走向的线路也可能会发生舞动。 本标准第6.3条中,在山区选线时,线路从不易覆冰的地区通过可降低发生舞动的概率。覆冰的产 生与空气湿度有很大的关系,在山区应尽量远离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地方选择线路走廊。如无法 避让,应选择水域的上风区通过。 本标准第6.4条中,在平原地区档距越大、杆塔越高,导线周围更容易形成持续风场,风、冰对线 路影响更大,线路发生舞动的几率相应增大。随着档距的增加,舞动分阶的机率相应增加,将使舞动情 况更加复杂,治理更加困难。在较强舞动区,缩小档距和耐张段长度,降低杆塔高度对抑制舞动有一定
Q/GDW10829—2021
Q/GDW10829—2021
采用组合式防舞装置可能会对线路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开展深入应用研究之前应谨慎使用。 应用在我国330~750kV线路上的防舞装置主要有双摆防舞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相间间隔棒, 其中相间间隔棒主要应用于同塔双(多)回常规线路和紧凑型线路。舞动区内的同塔双回路和两条单回 路,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差异化防舞措施。 舞动时垂直方向的振动幅度要大于水平方向,因此垂直或三角排列较水平排列更容易引起相间闪 络。对于110(66)及220kV线路,由于其相间距离相对较小,垂直或三角排列时采用防舞效果更好的 相间间隔棒从技术上更易实现。而水平排列时更适合在单相导线上加装防舞器。舞动区内的同塔双回路 和两条单回路,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差异化防舞措施。 本标准第11.2条中,防舞装置安装方法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根据设计、运行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 得出。 a)相间间隔棒 相间间隔棒(单导线、分裂导线均可)是在相间或回路之间使用的一种具有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的 间隔棒,它将各导线机械地连接起来,使各导线的运动相互制约,以达到抑制舞动的目的。相间间隔棒 是由玻璃钢芯棒和硅橡胶护套构成的合成绝缘结构。它具有抗拉强度高、重量轻、并有一定柔韧性;抗 撞击性好,不破碎;耐污闪电压高等特点。 相间间隔棒既可抑制舞动,又可防止脱冰跳跃,还可一定程度上防止风偏,其防舞功能是现有各类 方舞器中效果最好的。相间间隔棒已广泛应用于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的防舞工作中,对 于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紧凑型输电线路也已越来越多地采用相间间隔棒进行防舞,相间间隔棒最适 合应用于相导线为垂直排列的同塔多回线路的防舞。当然相间间隔棒存在劣化、抗弯刚度小等问题,其 更用寿命有待检验,相间间隔棒的防舞造价较高。 相间间隔棒的金具联接方式包括两点式联接和四点式联接,根据运行经验,四点式联接方式稳定性 对较好。 b)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适用于分裂导线)是近年来我国新研制的一种防舞装置。其特点是间隔棒部分 线夹可自由(或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回转,部分线夹与普通夹头相同,不能自由转动。活动夹头部分可 以改变覆泳导线的覆冰形状,从而改变了覆冰导线的空气动力系数。因这种防舞装置兼具间隔棒和防舞 器的双重作用,且不会额外增加输电线路上的集中载荷,对线路的运行应力基本没有影响。其布置方式 主要考虑次档距振荡、翻转自恢复等的影响。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比普通间隔棒造价稍高。线夹回转式间 隔棒已经大量应用于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的防舞工作。 c)双摆防舞器 双摆防舞器是基于稳定性机理研制开发的一种具有良好防舞性能的防舞装置,旨在提高导线系统的 动力稳定性,同时也兼具压重防舞的功能。目前双摆防舞器已经大量应用于我国多条分裂导线线路上, 取得了较好的防舞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架空输电线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舞装置。双摆防舞 器属刚性防舞器,从应用经验来看,如果设计合理,则能有效防舞,如果设计不合理(实际冰风条件超 过设防范围),则线路仍可能发生舞动,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双摆防舞器基本能防止或一定程度上抑制 舞动。双摆防舞器还具有造价较低、安装方便等特点。双摆防舞器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必 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经过设计计算而盲目应用或照搬照抄会大大降低其防舞效果,甚至给线路的安 全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d失谐摆 失谐摆(适用于单导线)是在导线下方装一质量为M、臂长为R的重锤的一种机械装置。失谐摆是 基于扭振激发机理,运用失谐摆来调整扭振固有频率,使之与横向振动的高阶固有频率分离,从而防止 其耦合而诱发舞动。失谐摆在防舞方面存在争议,有些地区有效,有些地区则无效。国内有所应用,但 应田范围校小
Q/GDW10829—2021
e)整体式偏心重链 这种防舞装置具有提高动力稳定性、提供扭转反馈控制、扰乱沿档气流分布等综合防舞功能,而造 价比较低廉,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舞装置。 整体式偏心重锤已经应用于我国输电线路的防舞实践中。防舞设计中应注意重锤质量的设计,避免 质量过大,导致线路微风振动超标。 本标准第12章中,在线监测装置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安装的舞动监 测装置、气象监测装置应满足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列标准的要求园林标准规范范本,并通过具有检验资质的权威部门的型 式试验。 本标准第12章中,确定在线监测装置安装位置时,对于同一走廊的多条线路或线路参数、环境气 象条件相近地区应统筹考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设备应选 择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
....- 相关专题: 输电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