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pdf

  • 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NB/T 10079-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3.0.4调查点位的设置应遵循代表性和控制性原则

    NB/T100792018

    4.3.1应收集工程区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4相关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资

    4.4.1应收集流域综合规划、河流水电规划、渔业发展规划和 水生生态保护规划资料。 4.4.2应收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 护验收和环境影响后评价资料

    文和珍稀保护鱼类成果资料。

    NB/T10079—2018

    4.5.3应收集流域内已采取的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资料

    调查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NB/T100792018

    NB/T100792018

    1应在坝址、重要支流汇口、 水河段,以及特异性生境、鱼类重要生境等处设置调查控制 点位。 2对于水库、湖泊,应根据水域形态特征、面积大小、水 库或湖泊水温分层,以及出入流条件设置调查点位。 3对于改建、扩建和后评价项目,宜沿用历史调查与监测 点位。 扩建和店

    评价项目,宜沿用历史调查与监测时段。

    5.3.3调查方法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域形态结构调查应进行现场观测和收集资料。 2水文情势调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文调查规范》SL 196的规定。 3水体理化性状和水温调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表水 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的规定。

    5.4.1应在生境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水域生境的物 理、化学、生物营养状况。

    5.4.2调查成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河流,应分析其河床稳定性、河道改变程度、河道 弯曲程度、河流纵向连通性;对于水库、湖泊,宜对水体的湖 (库)岸组成、湖滨带底质、湖(库)岸稳定性、湖(库)岸形 态进行评价。 2应分析水量状况、鱼类繁殖期水文过程变化情况及典型

    NB/T100792018

    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对于湖泊和水库,还应调查叶 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6.1.2应根据水体类 型和工程特性制定调查方案并进行调查评 价,满足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6.1.3水生生物调查应与水生生境调查相结合 6.2调查内容 6.2.1浮游植物调查内容应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变化、 分布和生物量。 6.2.2着生藻类调查内容应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变化、 分布和生物量。 6.2.3浮游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及其变化、 分布和生物量。 6.2.4底栖动物调查内容应包括不同底质类型的种类组成、优 势类群及其变化、分布和生物量。 5.2.5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内容应包括植被类型、种类组成、 优势类群及其变化、分布和生物量。

    6.3.1调查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

    1应结合水生生境调查点位及河流、湖泊和水库形态特行 综合考虑调查点位设置。

    NB/T10079—2018

    2对于河流,应在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支流汇口和 工程所在河段,以及特异性生境和鱼类重要生境等处设置点位。 3对于水库,应在库尾、库湾、库中、坝前和坝下不同区 域设置点位。 4对于湖泊,应在湖泊的入口区域、出口区域、水区域、 工程所在地,以及特异性生境和角类重要生境等处设置占位

    段应涵盖鱼类主要繁殖期 2对于典型水域水生生态回顾性评价、后评价研究等特殊 情况,可根据需要增加调查频次。 6.3.3调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L167的规定

    6.4.3应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评价调查水域水生生

    .4.4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

    1 水生生物种类名录表。 2水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表。 3水生生物相似度指数表。

    NB/T100792018

    4 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表。 6.4.5 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价应提出下列成果图: 1 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图。 水生生物密度组成图。 3水生生物生物量组成图。

    NB/T100792018

    .2.3鱼类生物学调查应符合下

    1应调查鱼类栖息、摄食、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 2当存在洄游鱼类时,应调查鱼类洄游方式、时间、路线 及集群规模等。

    7.2.4鱼类重要生境调香应符合

    1产卵场调查应包括位置、面积、水深、水温、透明度、 溶解氧、流速、流量、底质和历史变迁情况。 2索饵场调查应包括位置、面积、水深、水温、透明度、 溶解氧、流速、流量、底质、历史变迁情况、边滩坡度变化和水 生生物资源状况。

    NB/T100792018

    3越冬场调查应包括位置、水深、水温、透明度、溶解 和底质。

    7.2.5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调查早期资源种类、成色和规模。 2对于产漂流性卵鱼类,应调查漂流孵化水域的漂流孵化 条件,主要包括水温、水位、流速和流量过程。 3对于产沉、黏性卵鱼类,应调查产卵水域的环境状况, 主要包括水域形态、水温、水位与流量过程、流速、底质和近岸 植被。

    特点、水文环境差异、干支流关系、水生生物资源特征、鱼类集 聚与迁移洞游等综合因素确定调查水域。调查点位设置应符合下 列要求: 1鱼类资源调查点位设置应与鱼类重要生境调查点位设置 紧密结合。 2对于河流,应在河流的宽阔缓流河段 峡谷瑞急河段, 特异性生境水域、重要支流汇口、重要支流,以及天然和人为形 成阻隔的水域等位置设置调查点位。 3对于水库、湖泊,应在水库和湖泊的开阔水域、干支流 汇人后的缓流水水域、大型库(湖)湾、干流或重要支流流水水 域等位置设置调查点位。 4当调查范围内存在产漂流性卵鱼类时,应在漂流孵化水 域设置鱼类早期资源固定调查点位和多个流动调查点位。 7.3.2调查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7.3.2调查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NB/T100792018

    1鱼类资源调查时间应根据季节变化及鱼类生长、发育、 繁殖时期的特点确定。 2鱼类资源调查时间应包括调查水域大部分鱼类的繁殖盛 期、卵苗发育期等敏感时段。 3对于繁殖期较特殊的鱼类,宜单独进行调查。 4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时间应涵盖鱼类主要繁殖期,并包括 期间主要洪峰过程

    1鱼类区系组成、种群结构调查应以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 相结合。 2渔获物调查应以现场调查为主,在不同河段设置站点 采取捕捞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3鱼类生物学调查宜现场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测定全长 体长、体高、体重等生物学基础数据。必要时现场解剖取脊椎 骨、耳石、鳞片、肠容物、性腺样本,处理待检,测定空壳重 性腺重、肠容物湿重,目测记录摄食饱满度。 4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库渔业 资源调查规范》SL167的规定。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表应符合本 规范附录E的规定。 5渔业资源调查应采取渔获物统计资料分析与现场调查取 样相结合的方法。渔获物检测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1节 的规定。渔获物统计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2节的规定。 6应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和渔获物调查统计资料进行鱼类 名录统计。鱼类名录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3节的规定。 7鱼类重要生境调查宜以走访沿江居民和主要捕捞人员为 主,了解不同季节鱼类主要集中地和鱼类种群组成,结合鱼类生 物学特性和水文学特征,分析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分布 情况,并通过走访或实地捕捞进行验证。鱼类重要生境基本情况 流计表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第F.4节的规定。

    NB/T100792018

    7.4.1应在鱼类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评价鱼类种群、 鱼类重要生境和鱼类资源状况。

    7.4.1应在鱼类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评价鱼类种

    1应分析不同水域主要渔获物变化及其体长、体重、年龄 购成特点。 2应分析评价水域鱼类种类组成、食性类型和分布特点, 主要鱼类生物学特性、适应性特征,主要鱼类种群结构特点及其 动态。 3应对比分析不同水域环境条件下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迁 移和洄游规律。 4应结合水域生境特点,分析评价调查水域鱼类产卵场、 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的分布特征,以及结构、功能的完 整性。 5应评价不同水域鱼类资源状况,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保 护、列入危动物红皮书的珍稀物种和特有物种,以及主要经济 物种的资源状况。结合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船只、捕捞 人员和捕捞网具等捕捞强度资料,评估鱼类资源利用强度;分析 鱼类资源演变趋势。 6应依据水域环境要素的调查结果,结合鱼类种类组成 分布与资源状况,从鱼类摄食、生长、发育、繁殖、栖息和洄游 等方面,分析评价鱼类对水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7应依据渔获物统计结果:分析繁殖群体、补充群体和剩 余群体的种群结构特点,研究主要鱼类繁殖能力、生殖方式、繁 殖习性和受精卵性质等繁殖生物学特性;结合评价水域产卵场、 素饵场等重要生境状况与分布,综合评价调查水域不同生态类型 鱼类繁殖状况与种群动态变动趋势。 8鱼类多样性评价宜采用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法,鱼类多

    NB/T100792018

    样性综合指数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第G.1节的规定。特有性、 指示性鱼类以及珍稀濒危鱼类的物种保护状况评价宜采用鱼类特 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持率评价方法,鱼类特有性及指示性物种保 特率评价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第G.2节的规定。 7.4.3应结合渔获物分析结果,对主要鱼类种群结构特征和种 群生存力进行分析。鱼类种群生存状况评价宜采用鱼类种群生存 力分析方法,鱼类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第 G.3节的规定。

    7.4.4应对鱼类重要栖息水域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估。鱼类机

    NB/T100792018

    8.3.1连通性评价宜根据水生生境调查得出的河流连通性识 结果开展定性评价

    结果开展定性评价。 8.3.2对水生生态系统提供的生境服务功能可定性评价,对水 生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服务功能宜根据水生生物物种多样 性指数和鱼类多样性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开展评价

    生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服务功能宜根据水生生物物种多

    8.3.3水生生态系统状态评价宜采用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方法,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

    8.4.1水生生态系统评价应提出水生生态系统稳定状况判定 结论。 8.4.2水生生态系统评价应提出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图

    NB/T1007920

    9.1.1按照与水电工程建设、运行的时序关系,水生生态影响 评价应包括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回顾评价和影响后评价。水生生 态影响评价内容应包括水生生境、水生生物、鱼类和水生生态系 统的影响评价。

    进行评价。当上下游河段有梯级水电工程时,应根据水生生态现 状及历史资料,分析水生生态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水电工程 对水生生态的累积性影响

    9.1.3水生生态影响评价应与水文情势、水环境、水温影响分 析等相结合。

    9.2.1水生生境影响评价应在结合水文情势、水温、力

    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评价宜包括下列内容: 1水域上下游、干支流连通性的变化情况。 2水域的长度、宽度、深度、面积,沿岸带特征,河(湖 库)床形态特征,自然或人工阻隔情况等水域形态结构的变化 情况。 3坝址上下游流量、水位、水深、流速和水面宽度的变化 情况,以及坝下在鱼类繁殖期典型日的流量过程和洪峰过程变化 情况。 4坝址上下游溶解氧、水体气体过饱和度、总氮、总磷等 水体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

    NB/T100792018

    5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与天然河流水温的变化情况。 6河流、湖库底质条件的变化情况。 9.2.2水生生物影响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影响水域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类群 及其变化、分布和生物量的影响。 2对影响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植被类型、种类组成、优 势类群及其变化、分布和生物量的影响。 3对影响水域底栖动物不同底质类型的种类组成、优势类 群及其变化、分布和生物量的影响

    9.2.3鱼类影响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名

    1分析大坝阻隔对洞游性鱼类、大坝土 游 鱼类种群遗传 基因交流的影响,分析对洞游性鱼类完成生活更 大坝上下游被 分割种群间产生的景响 2结合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成果,分析水文过程变化对鱼类 的影响。 3结合氮、磷等生源要素输人、输出与累积, 水温、溶解 气体、透明度等时空变化,分析水体理化性质变化对鱼类的 影响。 4根据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的变化,分析 水生生物因子对鱼类种类组成、资源量的影响 5分析影响水域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重要生境 的变化趋势。 6分析影响水域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重要经济鱼类资源 的演变特点。 7分析影响水域鱼类资源量与渔获物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 趋热

    9.2.4水生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1对河流的水文水力学过程、营养物质和能量流、生物群 落结构、信息流的空间连通性的影响。

    NB/T10079—2018

    附录A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 评价报告编制目录

    1.1 任务由来 1.2 工作任务和目标 1.3 工作思路与方法 1.4 工作过程 2工程概况 2. 1 流域概况 2.2 水电规划与开发概况 2. 3 工程概况 水生生境调查与评价 C 3. 1 调查内容 3.2 调查方法 3.3 成果分析与评价 4 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价 4.1 调查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成果分析与评价 5 鱼类调查与评价 5.1 调查内容 5.2 调查方法 5.3 成果分析与评价 6 水生生态系统评价 6.1 评价内容 22

    NB/T100792018

    6.3.1水生生态系统连通性评价 6.3.2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性评价 6.3.3水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7水生生态影响评价 7.1评价内容 7.2 评价方法 7.3 评价成果 7.3.1 水生生境影响评价 7.3.2 水生生物影响评价 7.3.3 鱼类影响评价 7.3.4 水生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8水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建议 8.1 水生生态保护总体思路 8.2 水生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布局 8.2.1 保护对象 8.2.2 保护措施体系 8.3 栖息地保护 8.4 过鱼设施 8.5 人工增殖放流 8.6 其他鱼类保护措施 8.7 水生生态监测计划 9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附表: 1 水生生物名录表 2 鱼类名录表 23

    NB/T10079—2018

    附录B水生生境调查表

    NB/T100792018

    附录C水生生境评价方法

    C.1.1采用闸项数量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C.1.1的规定。

    表 C. 1. 1 闸坝数量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

    注:大型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大于或等于150m3/s;中、小型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小于 150m3/s

    C.1.2采用渠化比例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C.1.2的规定

    C.1.2采用渠化比例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C.1.2的规定。

    化工标准C.1.2采用渠化比例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应符合表

    表C.1.2渠化比例指标评价河流连通性分级标准

    C.2.1采用枯水期径流量占同期多 平均径流量比例指标评价水 量状况,枯水期水量状况评价分级标准应符合表C.2.1的规定。

    NB/T 100792018

    表C.2.1枯水期水量状况评价分级标准

    C.2.2采用平水期水量指标评价水量状况,平水期水量状况评 价分级标准应符合表C.2.2的规定。

    供水标准规范范本表C.2.2平水期水量状况评价分级标准

    C.3湖泊、水库营养状况评价

    ....
  • 相关专题: 水电工程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