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3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4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5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3.0.5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 目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0.1概述应说明工程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工程主要建筑物相关特性 水库正常蓄水位和库容等内容。 4.0.2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0.3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设计依据、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 4.0.4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开展的工作内容和完成的工作量。
管材标准5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5.0.1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5.0.2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5.0.3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主要结论
5.0.1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5.0.2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5.0.3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主要结论
6.1.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应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结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水库规模等论证确定。 6.1.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2监测系统布局。 3台址初勘。 测震监测区划分 度确定
6.2.1监测系统项目选择应说明选择依据和选择结果 6.2.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应进行测震监测台网设计,说明台网设置的技术要求。 6.2.3水库地震监测区具有强震发生条件且已有强震动监测能力不足时,宜进行 强震动监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6.2.4对坝高大于等于200m或库容大于等于50亿m或附近有核电站、直接威 胁大城市安全的大型水电工程,宜进行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监测设计,提出相应 的技术要求。 6.2.5当工程区5km范围内有活断层分布时,且坝高大于等于200m或库容大于 等于100亿m3大(1)型工程或基本烈度为VI度及VI度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等于
6.2.5当工程区5km范围内有活断层分布时,且坝高大于等于200m或库容大于 等于100亿m3大(1)型工程或基本烈度为VI度及VI度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等于 150m的大(1)型工程,宜进行活断层监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6.3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1应详述水库地震监测区划分,明确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与一般监测区以 及监测精度要求。 2应详述监测台网布设原则。台网布设应根据测震监测区划分及监测精度 要求、测震区实际条件分析确定。
3应详述地震监测台站类型和数量、中继站、台网中心的布置设计。 4初选台址应说明台址的地质、安全、环境、交通、通信及供电条件,并 对台址作出初步评价。 5应论述台网监测能力估算与精度确定。 6.3.2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宜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成果、活断层分布等情况分 析论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宜确定为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 1坝址周围约10km范围。 2预测可能发生大于等于5级的水库诱发地震或震中烈度大于等于VI度的 库段。 3水库地震监测区内活断层通过的区域。 6.3.3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监测精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的监测能力应达到近震震级M0.5级,水平定位误 差应小于1km。 2一般监测区的监测能力应达到近震震级ML1.5级,水平定位误差应小于 3km。 6.3.4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网规模及布置应根据下列条件拟定: 1台网的台站布局和台址应满足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的需要,应具备 交通、供电、建设维护和安全等条件。 2测震台站宜采用均匀网状布设的原则,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台站间距不 宜大于10km,一般监测区台站间距宜在10km~30km范围内。 3测震台站的布设数量和分布应满足监测能力和地震定位误差的要求。水 库地震监测台网应具有4个及以上测震台站。 4使用自组无线传输信道时,当水库地震监测台站至台网中心之间数据传 输质量或能力不能满足台网要求时可在它们之间设置中继站完成数据传输转接, 中继站宜与测震台站结合布置。 5台网中心宜布置于通讯畅通、交通方便及供电有保障的业主营地或省级 地震部门。 6测震监测台网布置应充分利用库区及周边现有或即将建设的国家、地方 与其他专用数字地震监测台,实现数据共享。 7测震台网布置设计宜考虑与上下游梯级水库已有的测震监测台站的衔
6.3.5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址初选应得
1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址初选应实地考察了解测震台站的地质、安全、环 境、交通、通信及供电等实际情况。台址应避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区域及高背景噪声干扰源。监测台基应位于基岩上。 2测震台址可开展1h~2h的台基地噪声的测试工作。 3自组无线传输信道的测震台站可开展传输信道的简单测试工作,绘制通信 信道部面图。采用其他公共信道传输方式时应对传输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应初 拟采用的通信手段。 6.3.6水库测震台网监测能力估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 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
6.3.6水库测震台网监测能力估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
6.4.1强震动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
6.4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1应简述强震动台站的布置设计原则、位置及数量,初步说明主要技术指标 及主要设备。 2提出的强震动台站的布置设计数量和分布应满足最大烈度区及重点区域 的强震动监测和烈度估算的要求;提出的强震动台站布置设计原则和监测内容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 3强震动监测设计可结合测震台站布置,也可利用现有国家强震动监测台 站。 6.4.2地壳形变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简述地壳形变监测必要性、目的、监测项目、监测网布局及规模。 2地壳形变监测可分地应变监测、地倾斜监测、重力监测等项目论述。 3应提出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应在蓄水前建成、并取得相应的本底变形资料 的要求。
6.4.3活断层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
1应简述活断层监测必要性、自的、监测项自及技术要求 2应提出跨断层垂直形变监测、跨断层水平形变监测等活断层的监测内容 和技术要求,当需进行降雨、气压、气温等项目监测时,也应提出其监测的技术
要求,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35039 的有关规定。
1应简述地下流体监测必要性、目的、监测项目、监测网布局及规模 2宜提出水位、水温和水化学等主要监测项目及降雨、气压、气温、库水 位等辅助监测项目的监测技术要求。 3地下流体监测井宜结合测震监测台站、并在最有可能发生水库地震的部 位进行布置设计。
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7.1.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编制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总体 购成、组网方式、设计要点和主要技术指标,初步说明配置的主要设备并附清单。 7.1.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应按观测系统、传输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进 行论述,宜提出数字化系统组网方式的技术要求。 7.1.3水库地震测震台网监测系统设计编制应包括下列初步确定的内容: 1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2测震台网传输系统传输方式、类型、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3测震台网中心位置、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设备清单和主要人员构成。 4测震台网监测系统供电方式, 7.1.4强震动、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的监测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应包括 下列内容: 1 初步确定监测项目与内容。 2初步确定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3初步确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与监测精度
7.1.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应按观测系统、传输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进
7.2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7.2.1观测系统规划设计编制宜说明主要监测设备的配置、设备的主要技术指 标、监测方法、监测精度和监测要求等内容。地震台网观测系统还应说明地震台 站的供电方式、避雷设计及天线建设要求。 7.2.2地震台网观测系统设备应根据稳定性好且可靠度高的要求,选定相应的数 字化仪器设备。 7.2.3地震计、数据采集器、电源设备及通信设备等测震台站监测设备的选定和 提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 的有关规定。地震计也可选用三分向短周期地震计或三分向宽频带地震计。 7.2.4强震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电源设备及通信设备等强震动台站监测设备 选定和提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的有关规定。 7.2.5地震台站的供电方式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耗进行选择,宜使用交流电源与 太阳能双供电模式,无交流电源情况下宜采用太阳能供电。 7.2.6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观测系统技术要求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 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和《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 35098的有关规定
31077的有关规定
7.3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7.3.1传输系统技术设计编制应初步说明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采用的传输技 术、传输方式、传输技术要求等内容。 7.3.2地震台网传输系统可采用多路数据汇集技术,可同时传输多路数据及进行 多台数据的中继转接。信道中继可采用有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的转接、无线信道与 无线信道的转接或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的转接。其转接功能可多信道汇集复用后 再转发,或单信道直接转发。 7.3.3地震台网中继站与地震台站、台网中心之间应具有良好的传输路由和高速 中继信道,在地震遥测频段内应无大的无线电干扰背景。 7.3.4地震台网中继站的供电方式应根据仪器设备、传输方式等的功耗进行选 择,宜使用交流电源与太阳能双供电模式,无交流电源情况下宜采用太阳能供电 7.3.5测震台站、强震动台站传输系统监测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 7.3.6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监测数据宜采用自动传输方式
7.4数据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7.4.1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规划设计内容编制应说明初步确定的台网中心位 置、台网中心主要设备及功能、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及技术要求、台网中心供电和 避雷及天线建设要求。 7.4.2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等其他监测项目的数据处理规划设计编制宜 说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采用的分析技术、资料整理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等。 7.4.3地震台网中心主要设备及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 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提供数据共享的服务器应具有与专业地震信息网
相连的功能,运行系统应具有地震信号报警功能和地震速报功能, 7.4.4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应包括数据发送与接收系统、数据存储、实时数据 处理、人机交互处理、监控系统和数据服务系统。设计的各子系统之间宜通过网 络实现数据交换。 7.4.5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的接收与发送系统、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中应说明采 用的双机热备份工作方式。
7.4.6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中厂
8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8.0.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设计编制内容应简述地震台站、中继站和 台网中心面积,土建工程建筑标准,主要建筑物结构尺寸和主要建筑材料。土建 工程进度规划编制内容应简述台网技术设计、台网建设、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等 阶段进度计划、工期确定原则。 8.0.2规划确定的水库地震测震台站征地面积不宜小于100m,测震台站和强震 动台站监测室面积不宜小于12m。 8.0.3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应提出地震台网土建工程规划设计图。 8.0.4水库地震监测室和地震台网中心土建工程设计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 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 8.0.5规划确定的地壳形变监测和活断层监测台站的建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8.3的有关规 定,地下流体监测台站的建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 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20.1的有关规定
9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9.0.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方式的初步规划,并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台网运行和管 理职责、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年限,说明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阶段地震监测 总体要求。 9.0.2水库地震监测运行与维护管理阶段地震监测总体设计应提出地震监测和资 料整理的总体要求。资料整理宜进行水库蓄水前本底地震研究、水库蓄水后地震 监测数据分析及综合预测研究 9.0.3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 术要求》GB/T31077的有关规定
10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10.1.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及依据部分的报告编制宜包括下列 内容: 1估算编制所采用的有关规程、规范和规定。 2估算编制所采用的办法、定额和费用标准。 3估算编制所采用的价格水平年。 10.1.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地震监测系统建设投资估算总费 用组成。 2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宜说明地震监测系统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衣据及费用组成。 3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地震监测系统主要设备设施价 洛、监测仪器设备综合运杂费和设备安装调试费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 4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勘察设计费、科研试验费和建设 征地费等的编制原则、依据和编制方法,
10.2.1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系统总估算表。 2建筑工程估算表。 3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 4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估算表。 5建设征地费用估算表。 6独立费用估算表。 10.2.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2设备及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 3建设征地费用单价汇总表。
1 概述 2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3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3.1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3.2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3.3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4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4.1监测系统总体构成 4.2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4.3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4.4数据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5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5.1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设计 5.2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进度规划 6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7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7.2投资估算表 8 附图 (1)区域地震构造图 (2)水库区工程地质图 (3)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图 (4)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图 (5)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估算图
附录A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目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 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 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35039 《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35098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8.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基本规定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24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25 6.2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25 6.3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6.4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构成与技术要求 .29 7.1一般规定 29 7.2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30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31
5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6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25 6.2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25 6.3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25 6.4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构成与技术要求 29 7.1一般规定, 7.2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5.0.1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 结论包括区域地层、地貌,区域构造格 架特征、断裂系统及活动状态,新构造运动特征,区域构造稳定性综合评价,主 要地震动参数等内容。 5.0.3水库诱发地震综合评价主要结论包括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类型、最大震级和 水库诱发地震可能出现的重点库段等内容
别墅标准规范范本6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6.3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6.3.1大型水电工程的水库一般规模较大,目前大型水电工程又多集中于西部山 区,水库多为河道型水库,回水较长,规模大的可达几百km,库区范围较大, 不可能对全库区进行高精度的水库地震监测。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如果均要达到 定精度(如震级下限为0.5级),则所需台网密度较大,导致投资较大。同时库
地震震级最高的库段;以及从库坝区通过的水子断裂、火地北东向断裂和从水库 右岸通过的大渡河断裂北段贝母山断裂等区域。 6.3.3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地震局令(第9号)《水库地震监测管 理办法》第十四条。 6.3.4DGS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的台站间距8km~15km,组网孔径达到 NS30kmxEW16km;CHB水电站监测台网的台站间距7km~15km,组网孔径为 NS34kmxEW17km;YLJ流域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共38个监测台站,台站间距 7km~26km,个别达28.2km(ET电站磨房梁子台站至大村子台站),组网孔径 般10km~20km;PBG水电站6个子台台站平均间距8km~15km,构成的台网组 网孔径为NS20kmxEW30km。JAQ水电站台站间距8km~25km,台网的组网孔径 般10km~15km。总体来说规定台站间距在10km~30km范围内是合适的
6.4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构成与技术要求
安全网标准7.2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7.2.2地震监测系统所用的地震计,已由烟记录、墨水记录、光记录向模拟磁 带记录、数字磁带记录和全数字记录的方向发展,目前地震监测主要采用先进的 数字技术。数字地震监测具有动态范围大、监测精度高、分辨率高、系统传递函 数特性稳定等优点,特别是其大动态范围的特色,使数字地震监测系统可以在更 宽的幅度范围内完整地记录地震波形,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库区的地震参数。故本 规程规定宜采用数字化传输技术组网,
9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