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875-2018 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接口规范.pdf

  • DL/T 1875-2018  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接口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L/T 1875-2018  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接口规范

    5.3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子设备构成

    一个典型的变电站中子设备构成如图2所示,该图相当于一个完整的间隔子设备。为实现即描即 用,间隔内各智能电子设备(IED)都应支持GSP(参见GB/T33602)、IMS(参见DL/T1872)接 口,并配置模型服务、设备状态及配置管理模块。 在实现间隔视图时,其中某个智能装置,如测控装置,还要作为间隔的主设备为间隔设立逻辑模

    6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设备模型服务

    6.1智能变电站即插即用设备模型构成

    体育标准图2变电站中子设备构成

    子模型内容在内的全站模型,子设备模型则为子设备自身使用的模型。所有模型都通过相应的模型管 理服务进行管理和对外提供查询服务。 设备模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自描述和可发现,调度主站、集控、运维主站等可以通过 在线的交互接口,对所关心的设备模型进行查询,以发现和获取变电站和设备的细节,从而采取相应 的监控策略。二是对所属的设备进行配置,如子设备从根设备模型服务获取自身的配置参数对自身进 行配置。

    DL/T18752018

    6.2.1全站SCD模型

    智能变电站中全站SCD模型,是依照DL/T860标准建立的全站SCD模型(在substation段中含 完整SSD)。它以SCL描述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以及互连情况,在智能变电站中它是变电站的基础 模型,是生成其他模型的源头和基础。 变电站SCD模型的建立应该准确和规范,准确反映变电站设备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DL/T1874 和DL/T1873的要求建模。 为保证模型的一致性,SCD模型应在线化管理,模型的管理和应用应基于变电站的模型管理服务 进行实施,如IED配置工具和运维管理工具等

    6.2.2全站综合模型

    主站的一些深层次应用需求,所依赖的变电站数据,在变电站SCD模型中无法完整描述。为了能 够从变电站访问到更广泛的内容,变电站应设立综合模型服务。变电站全站综合模型包含设备及数据 的结构化模型、设备拓扑、图形模型等。 a)结构化模型。设备及数据模型以结构化数据表形式管理,通过服务接口访问。表中的模型数 据,主要通过解析全站SCD模型获得,并应包含全站SCD主要内容。变电站结构化模型数据 表清单如表2所示。

    表2变电站结构化模型数据表清单

    表2为示例性的基本表和属性,结构化模型表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模型数据表中包含的 属性应包含全站SCD模型中外部需要使用的部分。关键字应该包含站内DL/T860中的名称或 引用(即:reference)、站外访问用的GB/T33601路径名称以及数据的所属关系。 为实现对结构化模型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结 构化模型应通过元数据进行描述。 设备拓扑模型。结构化模型的拓扑关系,应包含一次设备的连接关系和二次连接关系(即虚回 路等)。一次设备的连接关系应以属性的方式纳入结构化模型中的设备及数据模型表中。二次 连接关系可以以独立的虚回路表存在。 结构化模型中的拓扑关系必须和全站模型SCD(SSD)文件中描述的一致。使用结构化模型

    DL/T 1875 2018

    或SCD(SSD)作为设备拓扑,由应用根据需要来选择。 图形模型。变电站包含的各种图形纳入模型管理,图形文件应采用DL/T1230规定的CIM/G 格式,图模关联使用GB/T33601访问路径

    间隔模型即为子设备模型。间隔模型是全站SCD模型的子集,通过拆分全站SCD模型获得。间 隔模型采用与全站SCD模型相同的SCL描述方法,执行的建模标准也与全站SCD模型相同。间隔模 型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称为间隔SCD模型。 间隔为站控层应用(虚拟间隔)时,其间隔SCD模型以外的模型由应用确定,推荐采用CIM/E格 式文件描述。 为使变电站中的设备能很好地分解成间隔并映射为子设备,变电站建模应严格按照DL/T1874所 规定的基于间隔的建模方法建模,

    智能电子设备(IED)模

    智能电子设备(IED)模型是使用IED映射视图时的子设备模型,IED模型执行DL/T860标准。 IED模型包括ICD和CID文件模型,DL/T860标准中,IED使用ICD文件进行描述,在变电站工 程建模时依据ICD进行实例化建模,然后用IED配置器从SCD中导出供IED使用的CID、CCD文件 模型。

    6.3.3应用功能模型

    变电站的应用模型由相应的应用规范规定,其模型推荐采用结构化模型或CIM/E格式文件等 述,通过服务接口访问和管理。应用模型的内容应为自身唯一的,不应与公共和其他应用模型 叉重叠。

    6.4模型管理服务接口

    .1模型管理服务功能要

    模型服务提供整个变电站模型的维护和查询服务,并在子设备不能提供模型服务时,维护并提供 子设备模型的查询服务。模型服务管理的模型包括:全站SCD模型、结构化模型、间隔模型和IED模 型等。 在模型发生变化时,应产生一个事件消息通知与其有信息交互的SGPnP设备。 DL/T1661一2016的A.1,提出了模型服务的基本功能和实现要求,该规范适应于全站SCD模 型、间隔模型和IED模型。

    6.4.2模型版本管理服务接口

    ibstationModelVersion( IN INT16U: ModeType, IN STRING:DeviceID, OUTINT16U:resultCode OUT STRUTRUEVersionData

    IN INT16U: ModeType, //模型类型:1一全站SCD模型;2一间隔模型; 3—ICD模型;4—CID模型;5—CCD模型;6—CIM/G;.. IN STRING:DeviceID, /设备标识 OUTINT16U:resultCode I/结果代码

    DL/T18752018

    STRING : SubstationModelVersion, STRING : SubstationModelReversion []:VersionList; )"获取模型版本信息"/>

    STRING:SubstationModelReversion /模型文件修订信息 :VersionList; )"获取模型版本信息"/> 4.3文件型模型管理服务接口 a) 模型载入服务接口。 b)模型获取服务接口。

    6.4.3文件型模型管理服务接口

    6.4.4结构化模型查询服务接口

    结构化模型基本接口通过模型表名和键值指定查询的模型,通过接口可实现递进式的对结构化模 型的查询,服务接口: 依据元数据查询模型的接口由用户自行定义。

    6.4.5模型变更消息

    DL/T18752018

    变电站应按照DL/T1871一2018对根设备通信服务的要求提供GSP和IMS通信服务,包括服 服务代理、消息分发服务、消息分发管理等软件模块,并根据应用需要支持专用电力系统通信协

    7.2.1安全认证服务

    包含客户/服务端身份验证、签名和验签、 和验证、加密和解密以及权限管理等服务功能

    根设备注册服务依据DL/T1871一2018的规定,在变电站接入系统时,根据注册管理颁发的证书 向注册服务注册,注册内容包括站名、类型和域名。 站名为变电站中文名称、域名为变电站英文名称、类型为厂站类型,应统一采用调度命名,并保 持下发证书、模型和注册时这三者一致。 根设备注册服务宜具备子设备的注册管理功能,对包含的子设备进行接入认证,并形成子设备目 录。子设备的注册管理功能可参照DL/T1871一2018中注册管理的功能和接口来实现

    7.2.3配置管理服务

    根设备目录服务提供其包含的子设备目录查询服务。子设备目录宜通过注册服务生成或由模型生成。 子设备目录为所有视图的子设备清单,数据项包括视图、设备名和设备类型,目录服务访问接口 使用DL/T1871一2018附录C中子设备目录查询接口。 当目录内容发生变更时,目录服务应发出即时消息。目录变更消息使用DL/T1871一2018附录C 现定的子设备目录更新消息

    DL / T 1875 2018

    为方便一般性应用的开发,变电站应基于即插即用体系建立公共应用服务,变电站端应尽可能将各种 智能应用模块进行服务化封装,使主站能够采用服务接口访问方式实现主子站之间的基本应用交互。 变电站至少应提供以下应用服务: 实时数据采集服务; 告警(告警直传)服务; 历史查询服务; 保护信息管理服务; 远程浏览服务; 防误操作校核服务; 顺控服务; 通信管理服务; 信息校核服务。

    支持即插即用的IED(这里等同子设备)宜支持GSP和IMS通信,能作为GSP和IMS的用户端 (服务或客户端)与其他设备通信。 容许变电站内采用其他通信协议(如DL/T860)实现站内的即插即用功能,不支持GSP和IMS通 信的IED在站控层的代理下实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与变电站即插即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IED装 置与站控层即插即用功能的配合,由变电站内专用协议实现,具体方法不做具体规定。

    IED的模型管理包括从站控层模型服务导入自身模型、响应站控层对模型版本号和模型文件的 查询。 IED的模型服务接口,推荐便用与根设备相同的模型管理服务接口,根设备和IED之间的模型管 理可以使用DL/T860原有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根设备的模型管理服务必须具备模型网关功 能,使根设备对外的功能保持等效

    8.3设备状态管理服务

    8.3.1设备状态管理服务功能要求

    确定交互的设备状态是即插即用信息交互的前提,IED应具有准确的状态管理功能。IED应根据 应用需要具有明确的设备运行状态,如在更新、在启动、离线、检修、测试、运行等。 设备状态管理功能除提供状态查询服务外,还应能跟踪和根据监测情况自动转换设备运行状态,并能 根据需要,通过服务接口切换到特定运行状态。在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管理服务应发出状态变更消息。 在IED不支持GSP和IMS的情况下,设备状态可以通过其他通信方式将设备状态报告给根设备, 由根设备代理实现状态管理。

    DL/T 1875 2018

    配置管理为可选功能,IED宜能通过即插即用对象管理服务和站控层配置服务实现对自身软件和 模型的自动配置。 设备配置管理服务的实现方法见DL/T1871一2018。 容许使用DL/T860等其他管理机制实现站内的配置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根设备的配置管理服务 必须具备配置网关功能,使根设备对外的功能保持等效

    管理为可选功能,IED宜能通 现对身软件和 动配置。 配置管理服务的实现方法见DL/T1871一2018。 使用DL/T860等其他管理机制实现站内的配置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根设备的配置管理服务 配置网关功能,使根设备对外的功能保持等效,

    DL/T 1875 2018

    A.1智能变电站内智能装置自动配置实现示例

    基于变电站的即插即用基本服务,变电站内智能设备可实现自动配置,即实现设备的即插即用。 的智能变电站智能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流程如图A.1所示,图中各业务环节的实现要点如下: a)准备。预配置阶段,对各即插即用基本服务进行配置,内容包括:准入设备清单及证书、配置 版本清单、程序发行包、设备模型等。即插即用基本服务的配置可由各变电站自身通过人工方 式配置或通过即插即用系统的注册管理中心进行集中配置。 b)设备注册认证。设备接入前先导入证书,并对智能装置通信参数进行设置。设备接入后: 1)接入设备调用设备注册服务接口,通过即插即用设备注册管理服务发起注册请求,根设备 注册管理服务对注册者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向子设备发送注册确认; 2)根设备更新设备目录,使新接入设备能通过根设备目录服务被发现; 3)设备注册完成后,根设备注册管理服务和接入设备分别发出目录更新和设备状态变更消息 使相关设备能够感知变电站内设备已发生变更,以便做相应处理。 C 设备自动配置。设备完成注册后,接入设备对自身进行自动配置,过程如下: 1)运行版本查询,接入设备通过设备配置管理服务获取运行版本清单; 2)接入设备核对软件版本,如与配置管理服务中的软件版本不同,则通过配置管理服务更新 其软件,直至所有软件与配置管理服务中指定的相同; 3)接入设备核对配置版本,如与配置管理服务中的配置版本不同,则通过配置管理服务更新 其配置,直至所有配置与配置管理服务中指定的相同; 4)接入设备更新生效后,发出模型和状态变更消息,通知相关设备进行相应处理。 d)建立业务模型。接入设备的功能一般与交互对象的模型相关,因此可能需要结合交互对象的模 型进行业务建模,需要时,交互对象的模型可以通过根设备配置管理服务或交互对象的模型服 务获取,为确保模型的正确性,推荐直接通过交互对象的模型服务获取,且获取前必须首先确 认交互对象的运行状态是处于完成配置后的。 当收到相关设备的模型变更消息,应重新对业务模型进行核对更新。 e) 动态参数协商。根据业务功能的需求,接入设备和功能与交互对象进行动态参数协商,本过程 是与应用相关的。当收到相关设备的模型变更等影响业务功能的消息时,应重新进行协商。 协商前应对交互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确认,以保证协商结果的正确性。 业务功能交互。业务过程,交互由应用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转入业务交互过程必须对交互对象 的配置结果的正确性和运行状态进行确认,以保证功能的正确性。

    A.2调控主站和变电站之间信息自动校核示例

    盲息自动校核应用,是即插即用体系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变电站的设备经过设备注册、配 主正式投运前的一个自动测试验证工作。调控主站和变电站(以下简称主子站)之间信息自动 目的是在变电站端已经完成检测的基础上,实现主子站间信息表正确性的自动校核,达到主子 速接入的目的,避免重复人工核对。

    DL/T18752018

    图A.1智能变电站智能装置即插即用实现流程

    信息自动校核服务,完成下面三 表的自动校核: (变电站)之间的信息点自动校核:子站到子站的子设备(IED设备)之间的信息自动校验。

    核服务,完成下面三个层面校核: 主站到子站 信息点自动校核:子站到子站的子设备(IED设备)之间的信息自动校验。

    DL/T18752018

    DL/T18752018

    信息自动校核服务,是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与变电站即插即用框架来实现的。信息自动校 核服务过程分为主站到子站、子站到装置的两个环节完整过程。主站和变电站之间,采用即插即用服 务体系进行通信;变电站内通信网关机和智能装置之间重庆标准规范范本,采用DL/T860的取代服务来实现。信息校核 交互过程如图A.2所示。

    图A.2信息校核交互过程

    a)主站将要校核的信息点对应的主站标识(一次路径ID)、变电站内数据标识(二次路径ID) 和期望的测试状态值的校核命令通过GSP接口,下达给变电站信息校核服务(①)。 b)变电站收到校核命令后,把主站标识(一次路径ID)、变电站内数据标识(二次路径ID)的 对应关系与站内结构化模型中测试过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直接通过GSP返回 校验错误信息(②),此时表明主子站模型不一致。 C 变电站比较对应关系通过后,采用DL/T860的取代(Substitute)操作,在相应IED触发对应 信息点,将对应信息点设为测试值(③),相当于在现场模拟测试信号。 d)IED执行取代操作后,将测试值通过网关机,发往主站(④、③)。 e)主站前置收到相应信息后,发往主站系统。 f)主站信息校核功能从调控主站系统捕捉预期的测试命令返回数据(③)。 g)主站信息校核功能比较捕捉到的返回数据,与预期一致则校核正确,不一致或未收到则判为 错误。 h)主站信息校核功能根据数据点的特点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多个状态和值的校核,全部状态和值均 正确则该点校核通过。

    调控主站与变电站之间的自动校核服务交互流程如图A.3所示。 一、二次模型校核,是校核主、子站之间信息点的模型是否一致,判断主、子站的一次描述 二次描述是否匹配。

    b)信息点校核,是从主站发起单点校核指令,到变电站信息校核服务,网关机再下发到间隔 置,由装置返回取代数据,返回到网关机,网关机转发变化数据到主站,由主站判断校核结 c)单点校核完成后,必须对每个点发送校核完成命令,即数据点取代服务的取消命令。

    给水标准规范范本图A.3调控主站与变电站之间的自动校核服务交互流程图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