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316.1-202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第1部分:总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5/T 2316.1-202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第1部分:总则
6.2.1通信机房的设计使用年限与主楼相同,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建设机房时,结构加固后的使 用年限按30年考虑。
DB45/T 2316. 12021
6.2.4通信机房机架设备区楼面活荷载设计不应小于6kN/㎡,电池区楼面活荷载设计不应小于10kN/m 非上人屋面活荷载不应小于0.5kN/m,上人屋面活荷载不应小于2.0kN/㎡。 6.2.5通信机房的外墙做法宜与主体建筑相同,外墙体及屋面不应采用龙骨板材、彩钢板等耐久性差 的建筑材料。 6.2.6通信机房隔墙应采用烧结实心砖墙或混凝土墙。 6.2.7通信机房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并具有防盗功能,机房门设置为外开式。门洞净宽不应小于1.0m, 门洞净高不应小于2.1m。机房结构地面高出本层地面不应小于100mm或设置防水门槛。 6.2.8建于屋面的通信机房外墙应预留两个馈线洞,馈线孔洞应位于机房相邻的两面隔墙,并保证至 少有一个馈线洞面向屋面开阔处,孔洞尺寸宜为400mm×400mm,洞底距机房地面高度宜为2.2m,馈 线孔洞预留后应做防水封堵。 6.2.9除通信机房门、馈线洞外,机房墙体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确有需要时,应在门窗洞口内侧 采用防水防火建筑板材封堵。 6.2.10通信机房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耐久、不起尘、环保等材料。墙面、顶棚宜采用白色环 保乳胶漆。地面宜采用浅色地砖。机房内不应设吊顶。改造既有机房有吊顶的,应将吊顶拆除。 6.2.11通信机房外装饰材料宜选用普通涂料、面砖或热反射涂料。 6.2.12 机房屋面应具有防渗漏、保温、隔热、耐久等基本性能。 6.2.13通信机房应预留分体空调安装,通信机房附近应预留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且应考虑空调室 内机冷凝水的排放。
公共安全标准6.3通信机房消防要求
6.3.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应将通信机房纳入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消防监控,通信 机房内应设置有感烟、感温探测器, 6.3.2通信机房内不应设有破坏通信设备的自动灭火系统,如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
7.1.1通信间宜与建筑物弱电间合建或与电梯机房比邻设置;宜靠近所覆盖区域中心的位置。 7.1.2通信间内不应有穿越的给排水、供暖热水等各种有水管道,且不应设置中央空调。 7.1.3通信间不应设置在温度高、有粉尘、油烟、有害气体、腐蚀性气体、易燃易爆、电压不稳及重 污染等的环境中。 7.1.4通信间应远离电磁干扰场所,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及配电室的相邻房间,当不能避免时,应采 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7.1.5通信间不应贴近强震动源,
7.2.1通信间平面宜采用矩形。 7.2.2当通信间净宽小于2.0m时,应至少有一面墙体为烧结实心砖墙或混凝土墙,且此墙面长度不 应小于5.0m。壁挂设备较多、墙上荷载较大时,宜增加加固措施。 7.2.3通信间设备安装墙面或地面活荷载设计不应小于2kN/m?。 7.2.4通信间若设立在地面,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m,门洞净宽不应小于1.0m,门洞净高不应小于 2.0m。其结构地面高出本层地面不应小于100mm或设置防水门槛。 7.2.5通信间内不应设吊顶、窗洞,确需设置窗洞时,应采用防火隔板封堵至全封闭不透光,并采用
防水防火建筑板材封堵。 乙.2.6通信间所有部位应
防水防火建筑板材封堵
DB45/T 2316.12021
2.6通信间所有部位应进行防水、防渗设计,室分通信间设置排水管时应用水泥砂浆包封。
7.3.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应将通信间纳入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消防监控,通信间 内应设置有感烟、感温探测器。 7.3.2通信间内不应设有破坏通信设备的自动灭火系统,如水喷淋自动灭火系统。
8.1通信管线管网总体要求
8.1.1建筑物所有通信基础设施机房之间应有适合线缆敷设且相互连通的通信管道、电缆桥架或弱电 竖井。 8.1.2建筑物内部的通信基础设施管线系统应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衔接。当建筑物 通信系统安全保障要求较高时,建筑物地下通信管道宜选择两个不同路由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连。 8.1.3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各建筑之间应有管道连通。
8.2通信管道建设要求
8.2.1地下通信管道设计应符合建筑物所在区域的通信管道及通道规划的要求,还应符合城市通信管 道及通道规划的要求。 8.2.2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应根据敷设的线缆种类及数量选用,可选用单孔管、单孔管内穿放子管或 多孔管。 8.2.3地下通信管道引入建筑物内的方式可采用直接由地下引入的方式,也可采用先室外引上后引入 的方式。 8.2.4地下通信管道的设计应与建筑物其他设施的地下管线整体布局相结合,应与建筑物或建筑群内 部道路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与光缆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 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衔接; C) 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给排水管、消防管道等保持安全的距离; d 避开易受到强烈震动的地段; e) 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 f 路由以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机房为中心向外辐射,宜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 8.2.5 下列情况时,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 a 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 b 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c) 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d 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8.2.6 下列情况时,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钢管: a 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b) 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c 建筑物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8.2.7 地下通信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GB50373的有关规定。 28地下强合
DB45/T 2316. 12021
下水位高低、冰冻层厚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表1、表2规定。
表2硅芯塑料管道最小埋深
8.2.9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400m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 不应小于300mm,进入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200mm。 8.2.10塑料管道应有基础,敷设塑料管道应根据所选择的管材与管型,采取相应的固定组群措施。 8.2.11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同一段管道不应有反向弯曲或弯曲部分中心夹角小 于90°的弯管道。 8.2.12地下通信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0,不得小于2.5%0。 8.2.13引入建筑物的地下通信管道不应穿越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及抗震缝。 8.2.14引入建筑物的地下通信管道应伸出外墙不小于2m,并应向人(手)孔方向倾斜,坡度不应小 于4.0%
a) 在管道拐弯处、管道分支点、设有光缆交接箱处、交叉路口、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建筑 物引入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等场合,宜设置人(手)孔; b 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管、排水管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 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C 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上; d 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货物堆积、低洼积水等处; 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 8.2.17 人(手)孔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 b) 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时,宜采用手孔; c) 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 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光缆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
DB45/T 2316.12021
8.2.18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应根据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选择,通信管道手孔程式可按表3确定
表3通信管道手孔程式
8.2.19对于管道容量大于6孔的段落,应按YD5178和YD/T5162的有关规定选择人孔程式。 8.2.20人(手)孔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设置在地下冰冻层以内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 人孔,并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应有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 础; 盖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材料预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手孔盖板数量应根据手孔 长度确定,手孔盖板宜使用圆形盖板; d)其它要求应符合GB50373的有关规定。 8.2.21地下通信管道建设还应符合GB50373、GB50846和GB50311的相关要求。
8.3配线管网建设要求
8.3.1敷设弱电类线缆的配线管网应包括楼内弱电竖井、导管、桥架等,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每一建筑物或建筑物单元宜设置独立的配线管网; b 配线管网应与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并应选择距离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 C) 引入管应按建筑物的平面、结构和规模在一处或多处设置,并应引入建筑物的进线部位; d 既有建筑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中宜使用原有配线管网。 8.3.2 建筑物弱电竖井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弱电竖井应上、下贯通,并应靠近或设置在电信间内; b) 建筑物内的弱电竖井的尺寸大小应该综合考虑,应符合综合布线使用要求; C 重要建筑物及特大型建筑物内的弱电竖井宜不少于两个路由。 8.3.3 建筑物内导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采用弱电竖井与导管暗敷设相结合的方式; b) 导管、槽盒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不宜设置在强电竖井中; C 导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降或伸缩处理; d) 竖向导管外径宜为50mm100mm,槽盒规格宽×高宜为(50mmX×50mm)~(400mmX×150mm) 入户导管外径宜为15mm~25mm:
DB45/T 2316. 12021
e)导管暗敷设宜采用钢管和硬质塑料管,埋设在墙体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埋设在楼板 垫层内的导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 2) 导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应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 应加装过路箱(盒); 3 导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不应小于90。; 4 导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导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 5)导管内宜穿放不少于一根带线,带线直径不小于1.5mm,带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导管在地下室各层楼板或潮湿场所敷设时,应采用壁厚不小于2.0mm的热镀锌钢管或重型包 塑可弯曲金属导管; g 导管在二层底板及以上各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墙体内敷设时,可采用壁厚不小于1.5mm的热 镀锌钢导管或可弯曲金属导管; h 通信导管、槽盒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GB50311的有关规定。 建筑物内桥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通信基础设施机房未与弱电间、电梯机房合建、毗邻建设时,应在弱电间、电梯机房与通信 基础设施机房之间设置弱电桥架,普通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250mm宽度的专用空间,特 殊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450mm宽度的专用空间; b 弱电井内应预留通信基础设施专用桥架或在公用的桥架上预留通信基础设施管线专用位置, 普通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250mm宽度的专用空间,特殊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450mm 宽度的专用空间,垂直方向通到各个楼层,并在各楼层设置出口与走廊上方桥架互通; 建筑物内走廊上方应敷设弱电桥架,普通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250mm宽度的专用空间, 特殊场景桥架内应预留不小于450mm宽度的专用空间; 每层电梯井应预留馈线孔与走廊上方桥架连通,馈线孔直径不应小于50mm,预留的馈线孔均 应采用防火板材封堵; 建筑物内设置吊顶时,吊顶不宜采用金属材质,如为金属材质时,通信天线应安装在吊顶下 方明装。吊顶内设桥架时,吊顶内净空不宜小于400mm,吊顶每间隔20m及拐角处应预留维 护窗口; f 桥架的最大载荷、支撑间距应小于允许载荷和支撑跨距。走线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 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宜为1.5m~2.5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1.5m; 桥架应采取防水防护措施。
9.1通信电源资源要求
9.1.1用电输入及应急电源要求
.1.1.1市电接入:根据通信覆盖面积、覆盖场景及 的通信设备用电负荷要求,建筑物应预留 两路(即一主一备)一级负荷等级电源(即本建筑物内最高负荷等级电源)输入通信机房或通信间。 .1.1.2应急电源接入:如大楼配置有后备应急电源系统,宜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开放使用。建筑 物宜预留一路应急电源输入通信机房或通信间,且容量与对应的用电输入容量相一致。
9. 1.2 交流配电要求
DB45/T 2316.12021
交流配电进线应引线总配电室的保证电源,若为自建变压器,应从低压馈电侧直接引电,不得与其 他用电设备共用一个供电回路。
9.1.3用电电压与频率要求
9.1.4设备检修插座要求
9.1.4.1通信机房或通信间内应设置4个16A设备检修5孔插座或预留4个16A设备检修5孔插座安 装位置,设备检修5孔插座宜在机房四周墙壁距地0.3m明装,每侧墙壁至少预留一个,插座选型符合 GB2099.3的相关规定。 9.1.4.2通信机房或通信间内检修插座的电源线采用0.45kV/0.75kV铜芯阻燃线,墙壁部分布线穿金 属线管明装,机房顶板部分应桥架暗装, 电源线缆选型符合GB50217的相关规定。
9.1.5.1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应预留有可将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总接地线接入建筑物地网的接地体,接地 体选型应采用不小于40mm×4mm热镀锌扁钢。 9.1.5.2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应预留有联合总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应支持不小于95mm多股铜线接入。 9.1.5.3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应预留有馈线窗洞,且窗洞外应预留有馈线与馈线防雷器接地端子,馈线 与馈线防雷器接地端子应支持不小于6mm多股铜线接入。
[9. 1. 6照明要求
9. 1. 6照明要求
1.6.1通信机房与通信间照度不应低于3001x,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正常照明照度。 1.6.2光源宜采用节能LED灯。
9.2通信配电及电缆要求
2.1.1建筑物应有交流输入引线到通信机房或通信间的一级负荷配电箱,且不少于1路市电与 急电源输入。
9.2.1.2若通信机房或通信间配置一级负荷配电箱,应符合如下要求:
a)一级负荷配电箱应明装,应挂墙安装; b 一级负荷配电箱内应配有浪涌保护器(限压型SPD),8/20uS,最大放电电流不小于100kA; C 一级负荷配电箱内应配置1台多回路交流智能电表,对箱内输入输出分路进行电能监控与计 量,交流智能电表应具备本地实时监测、统计等功能,以及通过智能通信接口与监控中心进 行通信的功能; d 通信机房或通信间的一级负荷配电箱输入应安装输入两路市电自动切换装置; 一级负荷配电箱内选三相3+1保护模式的浪浦保护器(限压型SPD),在浪浦保护器的引接线 上,应串接防雷保护空气开关,其标称容量不宜大于前级供电线路开关容量的1:1.6倍。浪 涌保护器工程设计应符合GB51120的相关规定。浪涌保护器与空气开关应为通过工业和信息 化部标准符合性认定的产品; 一级负荷配电箱的空调开关、插座开关应选用漏电保护开关,其余开关不应带漏电保护功能;
DB45/T 2316. 12021
一级负荷配电箱内选用的开关应选用微断路器或塑壳断路器,其选型应符合GB/T14048.2的 相关规定。
9.2.2.1输入进线电缆规格:通信机房或通信间的一级负荷配电箱输入进线电缆应依据用电输入容量 及路数选型。
9.2.2.2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内通信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力电缆。 9.2.2.3通信机房与通信间用电的低压电力电缆在室外不宜与高压电力电缆同管道敷设,同管道敷设 时应采用绝缘材料隔开。二次信号电缆与一次电力电缆同管道敷设时二次信号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敷 设工程应符合GB51158的相关规定。
10.1建筑物的通信机房或通信间应与其共用地网,预留给通信机房雷电引下线、机房接地引下线的接 地装置。引下线选型规格与布放应符合GB50689的相关规定。 10.2通信机房或通信间应设置总接地箱,箱内应至少包括保护接地铜排、工作接地铜排、机房总接地 铜排。 10.3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总接地箱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通过 接地线汇合到总接地铜排后,再由接地汇集线连接到机房接地体。接地体包括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钢材、铜材、铜包钢等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材。水平接 地体应与垂直接地体焊接连通。接地汇集线、接地体选型规格与布放应符合GB50689的相关规定。 10.4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总接地箱子的保护接地铜排、工作接地铜排、总接地铜排到建筑物接地引入线 或机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GB50689的相关规定。 10.5接地引入线或通信机房与通信间接地体不宜与暖气管同沟布放,埋设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市政或 肖防水管和水沟,且其出土部位或进入机房引出的接地装置应有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和绝缘防腐处理 10.6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接地装置焊接长度,采用扁钢时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采用圆钢时不应小于 其直径的10倍。 10.7接地引入线或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接地引下线应避免从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引入,引下线之 间或引下线与引入线之间的距离符合GB50057的相关规定。 10.8通信机房或通信间总接地箱(即总接地排)应设置在机房供电线入口处的一级负荷配电箱旁;若 通信机房或通信间需配置独立的防雷箱,应就近安装在一级负荷配电箱、总接地箱(即总接地排)附近, 接地路径尽量短。机房防雷设计应符合GB50343与GB50057的相关规定。 10.9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内各类接地线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值和材料机械强度确定,宜选用线径不小于 16mm的多股铜芯导线,其选型应符合GB4943.1与GB50689的相关规定;电源接地软线选型应符合 GB4943.1的相关规定;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的保护接地线选型应符合GB50054的相关规定。 10.10保护地线(PE)最小截面应根据通过线路的保护额定电流进行选型,宜选用多股铜芯导线,其 选型应符合表4要求。
表4保护地线截面选择表
10.11通信机房与通信间内各类接地线中不应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1.1超过十层的建筑物应从中间层开始,往上和往下每隔八层在室外预留用于天线对打的挑板等构 兆板尺寸不小于600mm×600mm 1.2用于建设屋面通信配套设施的十五层及以下的建筑物,平面条件满足的,应在建筑物屋面预留不 小于110m的平面开放面积,且净宽度不应小于6.5m。 11.3建筑物的屋面应预留用于天线对打及人员建设维护的空间,预留区域为房顶边缘2m内,且不应 有通挡物。 11.4建设通信配套设施的女儿墙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砖砌女儿墙,砌筑砖应采用混凝土实心砖或烧结实心砖,砖块强度等级不低于MU10,预抖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7.5,女儿墙厚度不小于200mm,高度不小于900mm。女儿墙应设 置构造柱,间距不大于3000mm,墙内每隔300mm高设置两根直径不小于8mm通长拉结筋, 顶部设压顶,压顶厚度不小于100mm; b 对现浇混凝土女儿墙,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墙体厚度不应小于120mm,高度不小于800 mm,并在拐角处及间距不大于3000mm处设暗柱: 女儿墙内侧墙面宜采用简单抹灰处理,不应做内空铝合金板、隔热材料等不利于天线基座螺 栓固定的包封层,女儿墙内侧预留安装空间宽度不小于1800mm。 11.5建筑屋面新建通信塔榄,应在建筑屋面结构可靠位置预留四个基础柱墩(建筑物高度超过40m, 且女儿墙符合附墙抱杆建设要求时,可不预留),柱墩设置要求如下: a)四个柱墩宜成矩形分布,柱墩中心应与框架柱或抗震墙中心重合,矩形边长宜为3m8m;柱 墩形成的矩形应面向并靠近机房馈线洞,见图1:
DB45/T 2316. 12021
图1机房柱墩预留示意图
b)柱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建筑主体结构相同且不低于C30,柱墩截面尺寸根据具
敦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建筑主体结构相同且不低于C30,柱墩截面尺寸根据具体塔稳的设计要 确定,柱墩顶面标高根据预埋地脚螺栓要求确定,且不小于300mm,见图2。
5支承面、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
DB45/T 2316.12021
表5支承面、支座和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续)
11.7露出基础面部分螺栓长度在塔安装前,应做防腐涂刷处理,并要善保护;塔结构安装调试 完毕后,塔脚处的塔脚板及地脚螺栓宜用C15混凝土封闭(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11.8柱墩内钢筋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进行可靠连接,柱墩均应引出接地扁钢,扁钢规格不小于40mm X4mm,伸出柱墩顶面长度不小于200mm,且接地测试电阻应不大于102,不满足时应新增接地网装 置。 11.9其他通信基础设施基础柱墩预留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12.1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设置
12.1.1针对占地面积大于50000m的大型建筑群,且50m半径范围内无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应 预留地面通信基础设施通信宏站站址资源;每增加50000㎡增加一个地面通信基础设施宏站站址(不 足50000㎡的部分按照50000m计)。 12.1.2建筑物用地红线内的路灯杆、传输杆、电力杆塔及监控杆等公共杆塔资源应优先用于建设通信 基础设施。
12.2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站址设置
2.2.1站址应远离加油站、变电站、强电磁干扰区域。 12.2.2站址宜设置在建筑群绿化带、道路旁等。 2.2.3站址不应设置在正下方有燃气、供水、电力等管线的区域。 2.2.4宏站站址预留建设面积不应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4m;微站站址的面积不应小于1㎡,宽 度不应小于0.6m。
12.3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电源预留
12.3.1对每个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站址应预留电源资源,其中宏站站址用电负荷不应小于60kW,室分 站址用电负荷不应小于30kW,微站站址用电负荷不应小于3kW。 12.3.2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站址应预留单独的交流电力引入回路供通信基础设施使用。 12.3.3微站杆塔的电力控制开关应安装在杆塔底部,电力控制系统与杆塔其他用电系统独立。
12.4地面通信配套设施管孔预留
12.4.1地面通信配套设施预留位置应同步预留管孔资源。 12.4.2预留管孔应与整个建筑群内部管道互通。
12.4.1地面通信配套设施预留位置应同步预留
页留管孔应与整个建筑群内部管道互通。
12.4.2预留管孔应与整个建筑群内部管道互通
给水标准规范范本DB45/T 2316. 12021
12.5地面通信基础设施通信塔梳
12.5.1杆塔基础宣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和预制基础,基础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进线孔。 12.5.2单管塔塔底法兰与基础间的预留空隙(为调整底法兰、底板水平高差而预留的空隙),在安装 交正后七日内且主要负荷加载之前应用高一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 12.5.3杆塔安装结束后,塔脚处地脚螺栓宜采用C15混凝土包封,或采用其它防腐防锈防盗措施,使 用混凝土包封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12.5.4铁塔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位移、长细比、连接构件计算等应符合YD/T5131中的相关要求。
3.2验收时,施工单位应交验下列技术文件: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和材料代用证明文件); 一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或材料复验报告; 一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防雷装置检查记录。
DB45/T 2316.12021
表A.1公共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验收记录表(续)
招标投标DB45/T 2316. 12021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 [2]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GB 50135—2019 高算结构设计标准 [6]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7] GB 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8] GB 50847—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 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10] GB 51194—2016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11] GB512042016 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 [12] GB 51348—201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13] GB/T 51369—2019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 [14] GB 51433—2020 公共建筑光纤宽带接入工程技术标准 [15] YD/T 1051—2018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16] YD/T 1821—2018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 [17] YD/T 2164.1—2010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1部分:钢塔架 [18] YD/T 2164.2—2010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站设施 [19] YD/T 2164.3—2011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3部分:传输线路带 [20] YD/T 2164.4—201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4部分室内分布系统 [21] 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22] YD/T5132一2005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榄结构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第1部分:总则 DB 45/T2316.1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建筑标准 通信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