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pdf

  • DLT 5117-202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20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同一批次混凝土拌和物水下成型的混凝土与空气中成型的混 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DL/T 51172021

    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3.1.1目的及适用范围:规定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室内拌和与现 场取样方法海洋标准,为室内试验提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3.1.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3.1.3室内拌和应符合下列要习

    1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土5℃、对湿度不宜小于 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 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应与施工现 场温度相同。 2材料用量以质量计,称量精度:水泥、水和外加剂不应大 于土0.3%,粗、细骨料不应大于土0.5%。 3水泥应密闭于防潮容器中,水泥如有结块而又必须使用

    0.9mm方孔筛,拌匀备用;粗、细骨料用量均以饱和面干 的质量为准。 机械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械拌和在搅拌机中进行,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内冲洗 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和物或水灰比相同的 砂浆,使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倒在钢 板上,用混凝土拌和物或砂浆润湿钢板。 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水泥、砂、石、絮凝剂等一次投 入搅拌机,干拌10s~15s,再加入预先溶入其他 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絮凝剂为液体 时,将水泥、砂、石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 再加入掺有絮凝剂及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 3 min。 3)将拌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卸至钢板上,略微刮去黏 结在搅拌机上的拌和物,人工翻拌2次~3次,使之 均匀。 4)机械拌和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容量的20%, 且不宜大于搅拌机容量的80%;拌和物总量不应少 于所需量的1.2倍。 确需人工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拌和在钢板上进行,拌和前应将钢板及铁铲清洗 干净,并保持表面润湿,但无明水。 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称好的水泥、絮凝剂、细骨料等 倒在钢板上,用铁铲翻拌至颜色均匀,再放入称好的 粗骨料与之拌和,至少翻拌3次,然后堆成锥形,将 中间扒成凹坑,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用 水,小心拌和,至少翻拌6次。再用手持振捣器插入 拌和物中,使振揭器与拌和物充分接触,边振捣边翻 拌,拌和从加水完毕算起,应在10min内完成。振

    DL/T 51172021

    捣结束后再翻拌2次~3次使之均匀。繁凝剂为液 体时,将其与其他外加剂共同溶入拌和水中进行人工 拌和。

    3.1.4现场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组混凝土拌和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士或同一车混凝士 中取样,取样量应大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2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 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 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拌 和均匀。 3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 4现场试验时,应避免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受到风、雨、雪及 阳光直射的影响

    <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 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称重法测水泥流失量。 1)铁皮桶:高550mm,直径400mm,壁厚1mm^ 2 mm。 2)天平:称量3000g,感量为0.01g。 3)容器:容积1500mL的广口容器。 2 悬浊物含量和pH值的测定。 1)酸度计; 2) 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 3) 恒温干燥鼓风电热箱; 4) 干燥器:Φ200; 5) 表面皿:Φ70;

    DL/T51172021

    6)量筒:200mL、500mL; 7)烧杯:外径110mm,高150mm,容积1000mL; 8)天平:1000g~2000g,感量0.1g;100g~200g, 感量0.0001g; 9)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孔径1μm、Φ25~Φ50; 10)吸滤瓶:1000mL; 11)真空泵、布氏漏斗、玻璃吸管、镊子、手铲等。 3.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称重法测水泥流失量。 在桶底部放一容积1500mL的容器,桶内装水至高度 500mm。取拌制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2000g,从水面自由落下 到入水中的容器内,使之全部进入水下容器,不得洒漏,静置 5min。将容器从水中提起,排掉混凝土上面积留的水,称其质量。 2悬浊物含量和pH值。 1)样品制备: a)从刚拌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取出2000g 的代表试样。 b)在1000mL的烧杯中加入20℃土2℃的蒸馏水 或去离子水800mL。 c)称取500g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并分成10等份,然 后用手铲把每一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从水面缓 慢自由落下,该操作在20s~30s内完成,静置 3min。 d)用玻璃吸管在1min内从烧杯水面轻轻吸取600mL 的水(吸水时不能搅动),注意不要吸入浇入的 混凝土。从水中取出200mL供作测定pH值的试 样,其余的供作测定悬浊物含量的试样。 2)悬油物含量测定。

    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DL/T 51172021

    箱中于105℃~110℃下烘干1h后,取出置于 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反复烘干、冷 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大于0.2mg 为止,此时称量的质量记为m1。 b)将恒量的滤纸正确装在布氏漏斗上并使之密合,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滤纸并不断吸滤,使之 紧粘布氏漏斗:将漏斗长颈装入事先已开好孔的 吸滤瓶上的橡皮塞中,把吸滤瓶接到真空泵上。 c)用量筒量取充分混匀的试样300mL~400mL, 此时量取的容积记为V,加入漏斗进行真空抽 滤,并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附着在量简壁上的 悬浊物冲洗干净,将水分全部通过滤纸。 d)用镊子小心的将滤纸从漏斗上取下放入原恒量 的表面血上,移入烘箱中于105℃~110℃下烘 干2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质 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 量差不大于0.4mg为止,此时称量的质量记为m2。 pH值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质pH值的测 定玻璃电极法》GB6920的规定。 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DL/T51172021

    式中:S 悬浊物含量,mg/L; 滤纸和表面血的质量,mg; 含悬浊物滤纸和表面皿的质量,mg; V一一量筒所量取的试样容积,mL。 计算结果取整数值,以两次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3pH值以酸度计读出小数点后一位表示,取两次测值的平 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3.3.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珊落度,以评 定其流动性。 3.3.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珊落度筒:用2mm3mm厚铁皮制成的截头圆锥筒, 桶内壁应光滑,其上下端面应与轴线垂直。在距筒口约100mm 处的两侧装有2个把手,并在靠近其下口的两侧装有两个踏板, 以便于试验过程中落度筒的固定,形状尺寸如图3.3.2所示。

    DL/T 51172021

    2揭棒:直径16mm王0.2mm,长度650mm5mm,由圆 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 3钢直尺:300mm、1000mm,最小刻度1mm。 4其他:装料漏斗、镀刀、小铁铲、温度计、秒表等。 3.3.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本规程第3.1节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2将珊落度筒、捣棒及钢板冲洗干净无明水,并保持湿润, 然后将落度简放在钢板上,双脚踏紧踏板。 3将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铁铲通过装料漏斗分三层装入筒内, 每层高度大致相等。每装一层,用捣棒在筒内从边缘到中心按螺 旋形插捣25次;在筒边插捣时捣棒稍有倾斜。顶层装料时,应使 拌和物高于筒口,插捣过程中,若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 时添加,使混凝土始终高于筒口。插捣的深度:底层应穿透该层, 中、上层应分别插进其下层10mm~20mm。 4取下装料漏斗,用抹刀将混凝土拌和物沿筒口抹平,并清 除筒外周围的混凝土。 5将落度筒简徐徐地垂直提起,轻放于试样旁边,整个提离 过程应控制在5s~10s内完成。当试样自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 落时间达120s时,用钢尺量出试样顶部中心点与落度简的 高度之差,即为落度值,准确至1mm。 6落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提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连续 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5min内完成。 7测量并记录试验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

    3.3.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

    3.3.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4.1自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扩展度,以评 其流动性,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1h扩展度,以评定其可

    DL/T51172021

    3.4.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直尺:1000mm,最小刻度1mm。 2 钢板:平面尺寸不小于800mm×800mm,厚度不宜小于 6mm。 3其他:应符合本规程第3.3.2条的规定。 3.4.31 试验步骤: 1按照本规程第3.1节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士拌和物。 2按照本规程第3.3.3条第2款~4款进行试验操作。当混 凝土拌和物落度大于210mm时,拌和物宜均匀一次填入落 度筒内。 3将落度筒徐徐地垂直提起,拌和物在自重作用下逐渐 展,当拌和物扩展时间达到120s时,用钢直尺在最大直径以及 其垂直方向取拌和物扩散后的直径,准确至1mm 4扩展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测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扩展度 值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应在5min内完成。 5将剩余全部混凝土拌和物试样装入塑料桶或不被水泥浆 窝蚀的金属桶内,用桶盖或塑料薄膜密封静置;自搅拌加水开始 计时,静置1h,将桶内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全部倒入搅拌机内,搅 拌 20 s,测量其 1 h 扩展度。

    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3.4.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混凝土拌和物的扩展度及1h扩展度取扩展后的最大直径以 及其垂直方向直径的平均值,当两直径之差小于50mm时,应取 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修约至5mm。当两直径之差大于或 等于50mm时,需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另取试样重新试验。

    3.5.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士拌和物单位体积 的质量,为设计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

    DL/T51172021

    3.5.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容量筒:金属制圆简,筒壁应有足够刚度,筒外壁应有提 手。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和物宜采用容 积不小于5L容量筒,容量筒内径与高均大于骨料最大公称粒径 的4倍,筒壁厚不应小于3mm。容量筒的上沿及内壁应光滑平 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应与圆柱体轴垂直。 2棒:直径16mm土0.2mm,长度650mm土5mm,由圆 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 3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 4其他:玻璃板(尺寸稍大于容量筒直径),金属直尺等。 3.5.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混凝土。 2测定容量简容积:将干净的容量筒与玻璃板一起称其质 量,再将容量筒装满水,仔细用玻璃板从简口的一边推到另一边, 使筒内满水及玻璃板下无气泡。擦于简、盖的外表面,再次称其 质量。两次质量相减即为水的质量,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 得容量筒容积V。在正常情况下,水温影响可忽略不计,水的密 度可取为1kg/L。 3擦净空容量筒,称其质量记为m1,精确至10g。 4将混凝土拌和物装入容量筒内,进行插揭,应根据容量筒 的大小决定分层与插揭次数。用5L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和物 应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次数应为25次;用大于5L的容量筒 时,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应大于100mm。每层插次数应按每 10000mm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各次插揭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 插捣,插揭底层时揭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揭第二层时揭棒应插 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插完后用橡皮锤沿容量筒外壁敲 击5次~10次,进行振实,直至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插揭孔消失并 不见大气泡为止。 5用金属尺沿筒口刮掉多余的料,抹平表面,擦净容量筒外

    部,称其质量记为m2,精确至10g。

    部,称其质量记为m2,精确至10g。 3.5.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观密度按式(3.5.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10kg/m:

    表观密度按式(3.5.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10kg/m

    式中:p 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kg/m; m2 混凝土拌和物及容量筒总质量,kg; 容量筒的质量,kg; ml V 容量筒的容积,L。

    m2一m 1×1000

    3.6.1 自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 气量。

    1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含气 量测定仪》JG/T246的规定,如图3.6.2所示。

    图3.6.2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 作阀;2一气箱;3一量钵:4一进气阀;5一气压表;6一排气阀:7一盖

    图3.6.2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

    DL/T51172021

    2揭棒:直径16mm土0.2mm,长度650mm土5mm,由圆 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 3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 4天平:称量1kg或2kg,感量不大于1g。 5打气筒、木、水桶、馒刀、刮尺和尺寸约300mmx 300mm的玻璃板等。

    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 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 天平:称量1kg或2kg,感量不大于1g。 打气筒、木槌、水桶、馒刀、刮尺和尺寸约300mm× m的玻璃板等。 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率定含气量测定仪。 对采用气压表作为读数仪表的测定仪,其试验步骤如下: 1)率定量钵的容积:用电子天平称取量钵和玻璃板的总 质量,将量钵加满水,用玻璃板沿钵顶徐徐平推将钵 口盖住,使量钵内盛满水而玻璃板下面无气泡。擦干 外部并称其质量。两次质量之差即为量钵所装水的质 量,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得量钵的容积Vo。 般可取水的密度为1kg/L。 2)率定含气量为0时的起点线:在上述步骤之后,去掉 玻璃板并保持量钵满水。拧紧盖上的阀门,加橡皮垫 圈,盖严钵盖。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水平。打开进 水阀,松开排气阀,用注水器从进水阀处加水,直至 排气阀出水口冒水为止。然后关闭进水阀和排气阀, 此时钵盖和钵体之间的空隙被水充满。打开操作阀, 往气箱内打气加压,使压强稍大于0.1MPa,然后微 调至0.1MPa。松开操作阀,使气室的压缩气体进入 量钵内,测读压力表读数,准确至0.01MPa。此时指 针所指之处相当于含气量为0的起点线。 3)率定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曲线:起点线标定 后,开启排气阀,压力表显示值归零。关闭操作阀、 排气阀,开启进水阀,借助标定管用量筒接水,用气 泵缓缓往气室内打气,当量简中的水为量钵容积的

    3.6.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

    DL/T 51172021

    m 1000 V 1000

    3.6.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

    含气量按式(3.6.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式中: A 拌和物的含气量,%; A. 仪器测得的拌和物的含气量,%;

    DL/T51172021

    一骨料校正因素,%。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含气量测值相差 0.5%以上时,应找出原因,重做试验,

    3.7.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的泌 水量。

    3.7.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容量筒:容积为5L金属圆筒,其内径及高度均为186mm 壁厚3mm,内壁光滑干净,无锈蚀,配有盖子。 2电子天平:称量20kg,感量不应大于1g。 3带塞量筒:100mL,分度值1mL。 4揭棒:直径16mm土0.2mm,长度650mm±5mm,由圆 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 5烧杯:1000mL。 6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7电热板:小型电热板或其他热源。 8其他:吸管、馒刀、铁铲等。 3.7.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2将容量筒内用湿布润湿,称容量筒质量。 3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容量筒,每层从边缘至中心 螺旋形均匀插捣25次,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 二层时捣棒插入下层表面10mm~20mm处,每一层插捣完后应 使用橡皮锤沿容量筒外壁敲击5次~10次,进行振实,直至混凝 土拌和物表面插揭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试样顶面比筒口低 40mm左右,每组两个试样。用刀抹平,将简口及外表面擦净 立刻记录时间并称出容量筒及混凝土试样的总质量,静置于无振 动的地方,盖好筒盖避免泌水蒸发,除了吸水时整个试验中都要

    加盖。 4在开始计时的60min内,每隔10min吸取一次表面水, 以后每隔3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为便于吸 水,在每次吸水前5min将容量筒倾斜放置,应将容量筒底的 则垫高约30mm,吸水后仍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5把每次取出的水注入100mL带塞量筒,记录每次吸水的 累积值。当只要求测定泌水总体积时,可省去定期取水操作,而 一次把水取出。如果要求测定泌水量,要轻轻把量筒中的水倒入 烧杯,测定烧杯及水的质量并做记录。把烧杯烘干至恒重,记录 空烧杯质量。

    b ×100 (m/ m)m.

    3.8.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间和终凝时间。

    间和终凝时间。 3.8.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贯入阻力仪:量程1000N,读数精度10N。测针长 100mm,在距贯入端25mm处有明显的标记,测针的承压面积 有100mm、50mm、20mm三种。可采用手动或自动式的贯入 阻力仪。 2砂浆筒:用钢板制成,上口内径160mm,下口内径 150mm,净高150mm,也可用边长150mm不漏浆的立方体试模。 3筛: 孔径 5 mm。 4其他:捣棒、吸液管、温度计、钟表等。 3.8.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加水完毕时开始计时。用5mm筛从拌和物中筛取砂浆,并拌和 均匀。将砂浆分别装入3只砂浆筒中,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插 25次,然后用橡皮锤敲击筒壁,直至表面插捣孔消失为止。插 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编号后置于温度为20℃土 2℃的环境中,加盖玻璃板或湿麻袋。在其他较为恒定的温度、 湿度环境中进行试验时,应在试验结果中加以说明。 2从混凝土拌和加水完毕时起,经2h后开始贯入阻力测 试。在测试前5min将砂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 用吸液管吸去表面泌水。 3测试时,将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经10s使测针贯 入砂浆深度25mm,读记显示的最大阻力值,准确至0.1MPa, 每只砂浆筒每次测1个~2个点。 4测试过程中按贯入阻力大小,以测针承压面积丛大到小的

    .8.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DL/T51172021

    次序更换测针,见表3.8.3。 5此后隔1h测试一次,或根据需要规定测试的间隔时间, 测点间距应大于15mm。临近初凝及终凝时,应适当缩短测试间 隔时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0MPa为止。

    表3.8.3贯入阻力分级换针表

    8.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贯入阻力按式(3.8.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0.1MPa:

    DL/T 51172021

    4.1.1目的及适用范围:室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压强度让 制作和养护。

    4.1.2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2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试模:试模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模板 拼接要牢固,不漏浆,振捣时不得变形。尺寸精度要求:试模内 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不大于1mm;夹角度 误差不应大于0.2°;平面度公差不应超过边长的0.05%。 2养护室:标准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土3℃;相对湿 度应在95%以上。 3养护水箱:水箱高度450mm,长、宽尺寸以能够容纳试 验所需数量的试模为宜,水温保持在20℃3℃,水下不分散混 凝土试件养护时,内装不流动的饱和Ca(OH)2溶液。 4其他:木锤、抹刀。 4.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4.1.3.1水下成型试件的制作与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试模开口向上置于水箱中,向水箱中注入适量的水,使 水面距离试模顶端150mm处。 2将倒置的落度筒小口端用盖板盖严,将拌制好的混凝士 拌和物装入倒置的珊落度简的2/3高度,然后将珊落度筒移至水 面上,小口端对准水中试模,拉开落度筒小口端盖板,使混凝 土拌和物灌入试模中至试模口上端形成小山形,每只试模在60s 内装完。

    1试模:试模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模板 拼接要牢固,不漏浆,振捣时不得变形。尺寸精度要求:试模内 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不大于1mm;夹角度 误差不应大于0.2°;平面度公差不应超过边长的0.05%。 2养护室:标准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士3℃;相对湿 度应在95%以上。 3养护水箱:水箱高度450mm,长、宽尺寸以能够容纳试 验所需数量的试模为宜,水温保持在20℃土3℃,水下不分散混 凝土试件养护时,内装不流动的饱和Ca(OH)2溶液。

    .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试模开口向上置于水箱中,向水箱中注入适量的水,使 水面距离试模顶端150mm处。 2将倒置的落度筒小口端用盖板盖严,将拌制好的混凝土 拌和物装入倒置的落度筒的2/3高度,然后将落度筒移至水 面上,小口端对准水中试模,拉开落度筒小口端盖板,使混凝 土拌和物灌入试模中至试模口上端形成小山形,每只试模在60s 内装完。

    DL/T 51172021

    3将装满混凝土拌和物的试模缓慢从水中取出,放入空气 中静置10min~15min,用橡皮锤轻敲试模的四个顶角各6次~ 8次,以促进排水,然后把表面抹平、压光。 4将抹光后的试模放入标准养护室,1d脱模,脱模后的试 件放入水中进行养护。试件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每一龄期以3 个试件为一组(特殊规定除外)。 5当浇筑现场水下水温低手10℃时,宜采用现场同条件的 水下温度在水中进行养护。 6在达到规定龄期时,从水中将试件取出,进行测试。水下 浇注方法如图4.1.3所示。

    (a)浇筑试件示意图

    图4.1.3水下不分散混凝士浇筑方法(单位:mm)

    【b)浇筑后试件示意图

    浇筑后试件示意图()抹平压光后试

    (c)抹平压光后试件示意图

    f.1. 下列要水: 空气中成型试件的制作和养护除不将试模放入水中,而是放 入空气中成型外,其他均应符合4.1.3.1的规定,

    电气标准规范范本4.2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2.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 压强度。

    4.2.2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

    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压力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 式万能试验机》GB/T3159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 中的技术要求,且其测量精度应为土1%,试件的预计破坏荷载宜 在试验机全量程的20%~80%之内。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 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地加荷。 2钢制垫板:钢垫板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 厚度不应小于25mm。钢垫板应采用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 公差为0.04mm;表面硬度不应小于55HRC;硬化层厚度宜为 5mm。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符合钢垫板的厚度、硬度和平面度 要求时,可不需要钢垫板。 3试模: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模。 4球座:球座钢质坚硬,面部平整度要求在100mm距离内 高低差值不超过0.05mm,球面及球窝粗糙度Ra=0.32μum,研磨、 转动灵活。不应在大球座上做小试件破型。当试件均匀受力后, 一般不宜再敲动球座。 5网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60MPa时,试件周围应设 防崩裂网罩。 4.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本规程第3.1节和第4.1节的规定制作试件。 2到达试验龄期时,从水中或养护室中取出试件,并尽快 试验。试验前需用湿布覆盖试件,保持试件的潮湿状态。 3试验前将试件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测量试件尺寸 并检查其外观,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试件尺寸测量准 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

    DL/T51172021

    4.2.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式中:f或f——试验龄期的空气中(或水中)成型水下不 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方便面标准,MPa;

    式中: R. 水陆强度比,%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