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672-2021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 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NB/T 10672-2021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 环境技术要求与导则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在运行中受到的振动和冲击来源,包含管廊内部电缆设备移动、杂物! 动物碰撞等类型,也包括管廊外部地表交通、施工等类型,
电力管廊环境电磁于扰、有线供电电源对传感设
pvc标准5. 2. 1监测告警
NB/T106722021
5. 2. 2通讯控制
2.2.1消防装置:消防装置应能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正常动作 2.2.2智能井盖:智能并盖应能在接到指令时正常开启和闭锁
5.2.2.1消防装置:消防装置应能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正常动作
传感设备应能达到管廊环境所要求的防水、阻燃、耐高温、耐磨损等特性要求,并可承受被监测部 位的异常电流或电压。 采用内置电源供电的传感设备,电源应能长时间、稳定为传感设备供电,以维持其正常工作。采用 外接电源供电的传感设备,应具备耐受电源波动的能力,并维持正常工作。采用无线供电的传感设备, 应具备耐受高湿度、盐雾、金属、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并维持正常工作
5. 3. 2 安全性要求
安装在电缆设备上的传感设备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不能引入高发热体及高电磁辐射设备,不应 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不应对电缆设备有磨损或其他伤害。安装在电缆附属设施的传感设备应采取防盗、 防松、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电缆附属设施等的完整性。 传感设备的接入不应改变和影响电力电缆线路的连接方式、绝缘性能、密封性能及接地性能,不应 影响线路及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 当监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损坏时,不应对被监测部位及周围设备造成损坏
5.1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根据5.2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本章6.3~6.8试验结束后,均应根据5.2要求逐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运行、保持完好、 功能异常三类。正常运行,指试验期间功能正常;保持完好,指试验期间未能正常运行,但试验后可自 动或手动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并能通过5.2性能及功能检查;功能异常,指试验结束后,设备功能无法 达到5.2要求且无法自动或手动恢复,
NB/T 106722021
外壳防护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验证试验样品外壳结构的防护性能可达到智能电力管廊运行环境要求,能在水浸、 喷水、滴水环境下正常运行或保持完好。 依据标准:按GB/T4208、GB/T2423.38的规定进行。 C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见表1,IPX8试验要求浸水深度2m,持续时间168h, 试验后样品应能正常运行或保持完好
浸风险的电缆隧道、综合管廊运行的传感设备,防护等
6.4. 1绝缘电阻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要求如下: 试验目的:验证试验样品绝缘水平。 依据标准:参照DL/T1498.1规定进行。 C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参照DL/T1498.1规定进行,试验后样品应能正常运行或保持完好。
6.4.2介质强度试验
介质强度试验要求如下: 试验目的:验证试验样品的介质强度。 b 依据标准:参照DL/T1498.1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参照DL/T1498.1规定进行,试验后样品应能正常运行或保持完好。
6.4.3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对于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试验样品,验证试验样品的耐受供电电源冲击电压的能力, 本项试验选做。 b) 依据标准:参照DL/T1498.1中的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传感设备,可选做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参照DL/1 1498.1规定进行,试验后样品应能正常运行或保持完好。
6. 5. 1试验要求
每项环境适应性试验完成后,应对试验样品进行功能检查,应能正常工作。对于智能传感器,还应 在相关环境性试验结束后,微处理器应不损坏、不死机、不复位,其存储的数据应无变化,硬件功能和 准确度应满足传统传感器正常工作技术要求,软件程序应能正常工作。 每项环境适应性试验完成后,应对试验样品进行6.4.1绝缘电阻试验,样品应能符合要求。 所有环境适应性试验完成后,应对试验样品进行6.4.2介质强度试验,样品应能符合要求
NB/T10672202
6. 5. 3 高温试验
6.5.4温度变化试验
NB/T10672202
对上述试验进行2个循环。试验过程中申以实际工况运行验证其暴露期间启机与正常工作能力。 试验参数选取见表4,试验过程中及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应可正常工作
表4温度变化试验参数
6.5.5恒定湿热试验
6.5.6交变湿热试验
表5交变湿热试验参数
NB/T 106722021
6. 5.7 交变盐雾试验
交变盐雾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验证试验样品在湿热、亚湿热地区服役时的防腐蚀性能。 b)依据标准:按GB/T2423.18中的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试验按GB/T2423.18严酷等级(2)进行,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应可 正常工作。
6. 5. 8 霉菌试验
6.5.9着火危险试验
着火危险试验要求如下: 试验目的:考核试验样品在火灾暴露环境下能否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 依据标准:按GB/T5169.11中的规定进行。 D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根据系统的安装环境确定试验温度,推荐试验温度960℃。试验结束后 传感器如果没有燃烧或者灼热,或全部符合下面情形,则认为试验合格: 如果试验样品的火焰或灼热在移开灼热丝之后30s内熄灭; 当使用规定的包装绢纸铺底层时,绢纸未起燃
6.5.10机械强度试验
6. 5. 10. 1试验要求
机械强度试验在无包装状态下进行,试验结束后传感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外观与结构检查应符合5.1中规定要求。 b)传感设备功能应符合5.2中规定要求。
6. 5. 10. 2 振动试验
式验要求如下: 式验目的:考核试验样品在运行过程中,对振动
NB/T 106722021
b)依据标准:按GB/T11287中的规定进行。 c)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对传感设备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 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并可正常工作
6.5. 10.3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考核试验样品在运行过程中,对冲击环境的适应性。 依据标准:按GB/T14537中的规定进行。 C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对传感设备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 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并可正常工作。
6. 5. 10. 4 碰撞试验
碰撞试验要求如下: a) 试验目的:考核试验样品在运行过程中,对碰撞环境的适应性。 依据标准:按GB/T14537中的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对监测装置进行严酷等级1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 松动、机械损坏等现象,并可正常工作
6.5. 10.5跌落试验
跌落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考核试验样品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对跌落的适应性。 依据标准:按GB/T2423.8中的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跌落方式为自由跌落,跌落高度为1m,跌落次数以底面的四个边为轴, 每个轴向各一次,在试验前对紧固件进行划线,试验后装置不应发生紧固件松动、机械损坏等 现象,并可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目的:验证试验样品在实际运行中的电磁兼容性。 2 依据标准:参照GB/T17626,DL/T1432.1规定进行。 试验过程及性能要求:试验严酷等级及性能要求见表6,其申试验性能判据如下:试验过程中 在技术要求限制内功能或性能正常,可判定为A级;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 但能自行恢复,可判定为B级;试验过程中,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要人工干预或 系统复位才能恢复,可判定为C级;试验过程中,出现设备(元件)或软件损坏(存储数据丢 失)、功能丧失、性能下降,即使人工于预或系统复位也不能恢复,可判定为D级。
表6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NB/T10672202
NB/T106722021
7. 1. 1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为了验证产品是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应该由制造厂商将传感设备违 交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并出具型式检验报告。有以下情况之 寸,应进行型式试验: a) 新产品定型前或产品转厂生产时; b 新结构产品投产前; C 正式生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及性能时; d 正式生产时,定期或累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e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f 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h 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型式试验的项目和技术要求按表7的规定进行
7. 1. 2 出厂试验
出厂检验是每台装置出厂前按逐个按规定进行的例行检验,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允 出厂试验的项目和技术要求按表7的规定进行,制造厂应提供本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报告和出 报告。
型式试验、出厂试验项目按表7的规定进行。
NB/T10672202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防护
传感设备的显著位置应有下列标志: 规格型号;防护类型应在产品型号中加以标明,即在产品型号后加环境代号“H”(有气候防 护)或“WH”(无气候防护)。 b) 设备名称。 C 制造厂名称。 d 额定参数。 e)出厂年月及出厂编号。
传感设备运输环境条件应根据GB/T4798.2确定其环境参数的严酷等级。
NB/T 106722021
传感设备应贮存在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的场所,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并根据GB/T 4798.1确定其环境参数的严酷等级
传感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能应符合相应运行环境要求,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相关措施见资料性附录
A.1对振动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NB/T1067220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智能电力管廊传感设备防护措施
传感设备采用减振设计。 对传感设备进行绑扎紧固, 一传感设备采用弹簧、橡胶等隔振防振措施。 传感器内部可采用灌胶、填充方式进行防震。灌胶需要充分考虑热胀冷缩系数,减少胶对器件 的张力与拉力。 关键器件与接插件可采用点胶等工艺进行防震。 一传感器敏感部件采用橡胶垫等进行缓冲防震。 一一传感器内部、外部螺丝紧固,采用力矩扳手,同时配合防滑胶以及点胶工艺,进行防震。 其他减振、防震措施。
A.2对水浸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传感设备外壳采用防水设计,采用垫圈等防水浸措施; 完善电力管廊排水系统; 水浸传感器安装位置低于智能传感设备,在水浸传感器告警启动后应及时做好排水处理。 传感器内部可采用灌胶、填充工艺进行防水,灌胶需要充分考虑热胀冷缩系数,减少胶对器件 的张力与拉力。 传感器外壳建议采用水盖密封式锁紧结构,物理隔离水浸的风险。 传感器密封可配合疏水性密封条,避免因模具误差导致密封存在缝隙。 传感器外壳连接处,可通过设计为凹凸对接式结构来增加密封强度, 根据传感器材质,可采用超声波融合密封等方式,使传感器外壳连接处进行融合密封
A.3对火灾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传感设备线路采用耐高温防火材质: 应具备火灾预警监测功能,并可选配灭火装置。 传感设备宜在管廊内顶部安装。 传感器材料选用防火、耐高温、阻燃材料。 传感器采用隔热、阻燃材料进行填充,防止外部高温导致内部器件起火。 传感器喷涂防火漆。 传感器安装应预防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等,远离火灾隐患点。 对火灾隐惠点,加装火火装置或采取隔离猎施,
A.4对蚁害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NB/T 106722021
传感设备刷防蚁害涂漆。 按周期开展管廊巡视维护及时除蚁。 传感器外壳材料中混合防治蚁害材料,同时不影响材料的其他性能。或采用额外增加防蚁护套。 传感器材质宜采用高强度材质,如不锈钢、尼龙12、硬质塑料等家具标准,材料不小于硬度邵氏D70。 传感器外壳设计为表面光洁,具有一定弧度外观防止蚁害,
A.5对霉菌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传感设备刷防霉菌涂漆; 完善电力管廊通风系统。 电力管廊增加除湿、除潮装置。 传感器外壳材料添加防霉菌剂。 充分利用自然排水,处于地势低洼区应具有排水控制措施。
A.6对盐雾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传感设备采用耐盐雾腐蚀材质。 传感器表面喷涂防腐漆,构成防腐层。 传感器外壳材质采用不锈钢、热镀锌或尼龙等耐腐蚀材质。 管沟内增加通风系统。 一传感器结构设计应避免积水,尽可能消除缝隙结构,防止盐雾的沉积。 一传感器采用金属材质时,应避免电偶腐蚀,不同金属接触时,选电位接近的金属,同时加装垫 圈、垫片或衬套,使双方金属形成电绝缘,
A.7对结冰和结霜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采用有防结冰性能的涂料。 传感设备宜采用固体密封防凝露工艺。 电缆管沟内增加通风系统。 传感器外壳设计,现场安装时应避免外壳凝露电缆标准规范范本,
....- 电力标准 设备标准 环境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