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846-2018 数字化计量系统一般技术要求.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GDW 11846-2018 数字化计量系统一般技术要求
系统具有以下数据采集功能: a)系统宜能采集设备运行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场强度等 b)在有应用需求的情况下,系统应具备接收GOOSE等辅助信息的功能。
系统具有以下计量功能: a)针对交流电能计量,系统应具有计量单向和/或双向有功各费率电能量、总电能量和最大需量 的功能,以及计量双向或四象限无功电能量的功能,宜具有谐波计量功能; b)针对直流电能计量, 系统应具 双向电能量的功能
系统具有以下存储功能: a)应具有存储配置信息的功能,宜存储系统的状态监测和自诊断信息,用于支撑系统高级应用; b)读取存储信息时,应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Q/GDW 118462018
系统具有以下告警功能: a 当设备发生电源、软件等故障时,设备本身能给出告警信息; b) 当系统发生失压、断流、数字通信丢顿等计量异常事件时玻璃钢管标准,在电量计量模块的显示屏上给出告 警信息; c)告警信息应能主动上报。
系统人机界面具有以下功能: a)应具有信息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告警信息、电源状态、运行状态、关键配置参数、电能计量有关信息等; c)显示方式包括液晶和指示灯等: d)具有背光功能; e)具有高对比度; 液晶显示器偏振片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使用高亮、长寿命发光二极管作为指示灯; h 告警灯颜色区别正常、异常和故障三种状态
系统具有以下事件记录功能,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系统出现失压、电压不平衡、电流不平衡、总功率因数超下限等; b)系统发生异常或故障,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无法工作,如同步信号丢失、失去工作电源 c)事件发生和持续时间。
系统具有以下校时功能: a)电能计量模块应具有接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校时信息的功能; b)应积极研究更高精度的校时方法,如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校时等; c)应能接收同步对时信号,
系统具有以下通信功能,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应能与至少2个主站同时进行不同规约的双向通信: b)内各设备之间应能依据相应的标准协议、通信接口、配置参数进行数据传输
系统具有以下参数配置功能,配置参数包括通信参数和计量参数等: a)通信参数用于确保系统各设备之间正常通信: b)计量参数用于调整电压/电流测量误差和电能量计算误差; c)系统通信参数、组态参数配置应不改变系统测量或计量误差
系统易损坏件宜具有热插拔功能: a)电能计量模块和电能量采集设备可在任何状态下热插拔:
Q/GDW118462018
)其它二次设备在不影响继电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可热插拔。
系统互换性满足以下要求: a)不同设备制造商的同类数字化计量设备应具有互换性,同一设备制造商的同类组件宜具有互换 性; b)当按照设计要求更换某一个或多个单元设备时,应不降低系统计量性能
系统测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各类测试接口,用于设备参数配置和读取; b)具备各类穴余输出接口,如采样值、同步脉冲、电能量脉冲等输出接口,用于性能测试; c 配置备用光纤,用于误差试验和测试; d)模拟信号输入的设备,前端配置接线盒
系统应提供技术支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电能量采集。响应主站的召测指令,上传相应信息。 b)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对设备参数变更、时钟超差、误差超差或故障等告警信息进行分析整 理,记录发生时间和异常数据并按设置进行告警提示。 C 负荷、电能量分类数据统计分析。按客户、行业、线路等分类要求,提供负荷、电能量分类数 据报表和数据分析支持。 d)线损数据支持。收集电能数据,为线损计算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宜具备高级应用功能,包括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a)状态监测内容包括通信状态、计量误差、母线电量平衡、线路电量平衡等; 故障诊断内容包括供电电源故障、通信链路故障等; 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交互、智能预警、辅助决 策等高级应用: d: 具备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互功能,实现不同场景的高级应用; e)计量主机对系统相关配置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分析,
含电子式互感器的系统,各计量设备的误差应满足表2规定。含传统互感器的系统,各计量设 确度应满足表3规定。
Q/GDW 118462018
表2含电子式互感器的系统
电能计量装置类别划分依据参照DL/T448
表3含传统互感器的系统
电能计量装置类别划分依据参照DL/T448。 注:就地模块指实现变电站一次主设备信息 构箱或汇控柜内。
注:就地模块指实现变电站一次主设备信息(模拟量、开关量)数字量转换和传输的设备,安装在一次设 构箱或汇控柜内。
Q/GDW118462018
系统信息存储应满足以下要求: a)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结果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b)单个事件记录条数不少于10条,事件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90天
系统通信协议满足以下要求: 电流/电压测量数据输出应采用FT3及其扩展协议; b) 数据合并输出应采用DL/T860.92协议; C 电能计量信息上传至站控层应采用DL/T1783协议,上传至电量采集终端宜采用DL/T698通信 协议; 系统与主站通信宜采用DL/T698协议
系统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相关设备的信息安全要求; ) 与其他专业共用的设备,其与测量和计量相关的参数配置,有计量专用密钥、计量封印或其它 措施进行管理; c)能抵御不小于设计带宽100%的数据流量冲击
数据采集成功率指 在特定时间内采集成功的数据总数 数据采集成功率计算公式如式
式中: P一一数据采集成功率; n1一一采集成功的数据总数; no一一应采集的数据总数。 试验条件下,采集终端以15分钟的采集周期自动采集各电能表数据,运行时间3天,采集成功率 应大于99%。
系统应根据各设备使用情况满足相应电源适应性要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于使用变电站电源供电的装置,采用交、直流供电,且直流极性错误时,不应造成设备损坏: b)对于有源电子式互感器,当供电电源波动或供能方式切换时,电子式互感器能可靠输出,且计 量性能满足相关要求。
系统设备使用寿命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一次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 b)二次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系统设备使用寿命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一次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低于30年; b)二次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0年。
系统时间同步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电能计量模块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s; b)采集终端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s; c)合并单元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us
Q/GDW 118462018
时间同步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能计量模块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s; 采集终端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5s; 合并单元对时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us
系统试验包括单独设备试验和系统整体误差试验,试验满足以下要求: a)单独设备试验按照各设备检测规范要求进行; b)系统安装集成后宜开展整体误差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C
Q/GDW11846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数字化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
数字化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要求见表A.1
数字化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要求见表A.1
1数字化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
Q/GDW 118462018
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数字化计量系统可有多种设备配置方式,以下为3种典型配置方式, 采用电磁式互感器和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如图B.1。
注1:当电压和电流输入至一个合并单元时,无MU1: 注2:当合并单元输出采样值点对点传输至数字化电能表时,无交换机。
图B.1系统第2种典型配置方式
B.3采用数字输出式电子式互感器,如图B.2所示。当不采用级联方式时,无MU1。
图B.2系统第3种典型配置方式
系统第3种典型配置方
Q/GDW118462018
安装集成后,根据实际条件开展整体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对于采用传统互感器和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数字化计量系统,断开互感器与合并单元之间的 连接,使用三相模拟功率源施加电压和电流,测试整体电能计量误差,如图C.1。
注1:当电压和电流输入至一个合并单元时,无MU1 注2:当合并单元输出采样值点对点传输至数字化电能表时,无交换机。 注3:3U、3I分别表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信号
图C.1不包括传统互感器的整体试验方法
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包括一次设备在内的系统整体误差试验,采用升压器和升流器组成 三相功率源,产生相位可调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在互感器一次侧施加电压和电流,测试整体电 能计量误差,如图C.2。
注1:当电压和电流输入至一个合并单元时,无MU1 注2:当合并单元输出采样值点对点传输至数字化电能表时,无交换机。 注3:3U、31分别表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信号
注1:当电压和电流输入至一个合并单元时,无MU1 注2:当合并单元输出采样值点对点传输至数字化电能表时,无交换机 注3:3U、3I分别表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信号
图C.2包括互感器的整体试验方法
Q/GDW 118462018
数字化计量系统 一般技术要求
Q/GDW118462018
编制主要原则. 15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5 主要工作过程. 16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Q/GDW 118462018
瓦楞纸箱标准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Q/GDW118462018
c)“9.1准确度”中按数字化计量系统电能计量装置类别分别规定了不同计量设备或模块的准确 度等级; d)“9.5安全”功能中增加“与其他专业共用的设备,其与测量和计量相关的参数配置,有计量 专用密钥、计量封印或其它措施进行管理”的要求; e)“10系统试验”中增加“宜开展数字化计量系统整体误差试验”内容。 本标准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2017年04月,按照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启动,开始标准编制工作。 2017年05月,成立编写工作组,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 工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继 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湖北 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参与,拟出编制大纲、工 作计划,并讨论通过; 2017年08月,按照编制大纲和工作计划,编制标准初稿,并在武汉召开了编写工作组内部讨论会 形成了初步的修改意见,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2017年09月,根据会议纪要要求,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并在武汉召开了专家组评审会议,对初稿进 行了专家组评审,形成了专家修改意见: 2017年10月,根据专家修改意见,修改形成初稿修改稿,并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专家组评审会,形 成了第二次专家修改意见; 2017年11月,在武汉召开编写组内部会议,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7年11月,征求意见稿发函征求意见。 2018年04月,征求意见稿返回意见,按返回意见修改征求意见稿,形成送审稿初稿,送形式审查。 2018年05月,形式审查返回意见,按返回意见修改送审稿初稿。 2018年06月,在武汉召开送审稿初稿专家讨论会,形成专家修改意见; 2018年06月,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送审稿初稿,形成送审稿; 2018年06月,送审稿评审会,形成专家修改意见; 2018年07月,按送审稿评审会专家意见修改,在武汉召开报批前技术讨论会,形成修改意见; 2018年08月,按技术讨论会修改意见修改,形成报批稿
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计量系统的规划设计、采购订货、系统集成和试验,提高电子式互感器、 合并单元、数字化电能表等数字化计量设备的计量性能参数协调性,保证数字化计量系统整体计量性能 准确、稳定、可靠和最优化设计,促进数字化电能计量技术在电能贸易结算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体章分为6章,主要由总则、工作环境、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技术要求及系统试验 组成。 第5章总则总体概括了数字化计量系统的功能特点及优势。第6章工作环境规定了数字化计量系统的 使用环境。第7章系统架构给出了数字化计量系统的典型架构及各部分构成。第8章系统功能介绍了数字 化计量系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第9章系统技术要求提出了数字化计量系统应具备的一般技术要求。第
螺栓标准Q/GDW 118462018
0章系统试验列出了系统试验方法。总体而言,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化计量系统需要满足的一般技术要求。 同时标准设有三个资料性附录对前文进行了补充,分别为:附录A数字化计量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附 录B数字化计量系统典型配置方式、附录C数字化计量系统整体误差试验方法
Q/GDW118462018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