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041.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Q/GDW 12041.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4部分:就地操作箱
表1各回路试验电压要求
装置的输入回路、输出触点等各回路对地,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独立电路之间,应能承 受1.2/50u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开路试验电压为5kV。
4.8保护联结阻抗要求
装置保护联结阻抗的要求符合GB/T14598.2一2011中6.12.2.4的规定
装置应能耐受实际运输和运行 戒振动、冲击和撞,适于正常运输利 运行。为此,应能承受不大于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振动以及GB/T14537规定的 严酷等级为2级的冲击和碰撞封头标准,
承受不超过表2规定的电码
Q/GDW12041.42020
表2抗王扰性能试验和要求
装置完成调试后,应按DL/T478一2013中7.13的规定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 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不应出现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试验结束后,性能指标 应符合4.3、4.4的规定。
装置结构及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 a)装置结构应采取必要的电磁兼容措施。插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 b)装置的结构模式是由插件组成插箱,其结构尺寸参见附录A。 c金属结构件应有防腐蚀措施,应满足发热元件的散热要求。
,不应低于GB/T4208—2017中IP40的要求,装
Q/GDW 12041.42020
对试验条件规定如下: a)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4.1.1.1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b)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 c)除另有规定外,周围环境应符合4.1.1.3规定的要求。
安4.12及GB/T7261一2016中第5章的要求对装置逐项进行检查。
5.3.1最低运行温度试验
根据4.1.1的温度要求,按DL/T478一2013中7.3.4规定的方法进行,装置功能应符合装 置技术规范要求。
5.3.2最高运行温度试
根据4.1.1的温度要求,按DL/T478一2013中7.3.3规定的方法进行,装置功能应符合装 置技术规范要求
5.3.3温度变化试验
根据4.1.1中规定的温度要求,按GB/T2423.22规定的方法进行,装置功能应符合装置技 代规范要求。
5.3.4温度贮存试验
根据4.1.2的要求, 按DL 放在室温下恢复 2h,装置的电气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的损伤。
5.4装置功能及性能试验
操作箱功能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手动或遥控跳闸; b)手动或遥控合闸:
Q/GDW 12041.42020
c) 重合闸; d) 外部重动跳闸; e) 跳闸保持; f) 合闸保持; g) 控制回路监视功能; h) 交流电压切换; i) 直流电源监视; 信号指示检查: 输出接点检查
根据4.4的要求,按GB/T7261一2016中第6章规定的方法对操作箱中继电器的启动电压、启 动电流、启动功率、保持电流进行试验。
根据4.7的要求,按GB/T7261一2016中第13章的规定和方法,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介 质强度及冲击电压试验。
机械性能试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5.9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按表2的规定和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根据4.11的要求,装置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误
据4.13的要求,按照GB/T4208一2017中规定的方
5.11.2安全标志检查
每台装置出厂前应经制造商质量检验部门确认合格,并具有合格证书后方能出厂。出厂检 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
6.3.1型式检验规定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研发或产品定型前; b)产品正式投产后,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6.3.2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
产品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试品应为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b) 试品未发现有主要缺陷的,应判定为合格; c)对于安全型式试验,只要有一个缺陷即为不合格。 注1:装置的主要缺陷是指需经更换重要元器件进行重大修改后才能消除,或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修复的缺 陷(易损件除外),其余的缺陷作为一般缺陷。 注2:安全型式试验包括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冲击电压、介质强度、绝缘电阻、IP等级、保护联结阻抗 材料和外壳的可燃性、单一故障试验。
Q/GDW12041.42020
只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及介质强度试验,不进行冲击电压试验 b只进行安全标志检查、介质强度、绝缘电阻检查。 °新产品定型前做。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14 每台装置应在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和铭牌。标志和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制造商全称及商标; b) 产品型号、名称; c 制造年、月和出厂编号; d) 装置的额定值及主要参数: e) 安全标志。 7.1.2 包装箱上应以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包装箱标识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发货厂名、产品型号、名称; 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 包装箱外形尺寸及毛重: d) “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标记; e) 规定叠放层数的标记。 7.1.3 产品执行的标准应明示。 14598272017的规定
7.2.1装置包装时应用塑料制品作为内包装 周围用防震材料垫实放于外包装箱内 7.2.2包装箱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按照装箱文件及资料清单、装箱清单如数装箱;随 同装置出厂的附件及文件、资料应装入防潮文件袋中,再放入包装箱内。 7.2.3装置的包装应能满足按GB/T4798.2规定的运输要求。
置的运输应符合GB/T4798.2的规定
贮存场所应干燥、清洁、空气流通,并应防止有害介质侵入,严禁与有腐蚀作用的物品存 放在同一场所。
8.1产品出厂随行文件
产品出厂随行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装箱清单; 6 装箱文件、资料清单及文件资料: C 装置的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 d) 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e 按备品清单或合同规定提供的元器件、易损件、测试插件、接线座、预置导线等备品、 备件,安装附件、专用工具等; f 设备保修卡
产品出厂随行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装箱清单; b 装箱文件、资料清单及文件资料: C 装置的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 d) 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e 按备品清单或合同规定提供的元器件、易损件、测试插件、接线座、预置导线等备品 备件,安装附件、专用工具等; 设冬保修卡
8.2装置设计寿命及可靠性指标
置整机及配套的连接器设计寿命不应低于15年
在用户遵守本部分及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运输、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装置自现场到货之日 起两年内或安装运行之日起18个月(按先到期),如装置和配套件发生非人为损坏,制造商应 负责免费维修或更换。
附录 (资料性附 结构与安装 装置尺寸参见图A.1,安装及结构参见图A.2。
Q/GDW12041.42020
图A.1装置尺寸示意图
图A.2安装及结构尺寸图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端子定义与原理示意 三相操作箱端子定义参见图B.1,三相操作箱控制回路原理参见图B.2,保持型交流电压切 换原理参见图B.3,不保持型交流电压切换原理参见图B.4,三相操作箱输出节点示意参见图 B.5。
图B.1三相操作箱端子定义图
图B.2三相操作箱原理示意图
图B.3保持型交流电压切换示意图
Q/GDW12041.42020
图B.4不保持型交流电压切换示意图
图B.5三相操作箱输出接点示意图
Q/GDW 12041.42020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6条文说明
编制主要原则. 19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9 主要工作过程. Y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20
Q/GDW12041.42020
本部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7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 家电网科(2017)72号文)的要求编写。 随着继电保护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无防护就地安装的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应运而生, 成为国网新一代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之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标准尚处于空白阶段,为指导和规范就地化继电保护的开发和应用 编制本部分
本部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工程标准规范范本, 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于公司的科学发展; D 本部分的编制重点针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新需求形势,并借 鉴、吸收传统保护装置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运行经验,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先进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部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部分不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对所引用的标准规范均在标准中列出。 本标准的结构、编写规则、规范性技术要素等,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 的确定方法》、DL/T600《电力标准编制的基本规定》及DL/T800《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等 的要求。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就地化即插即用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因就地化继电保护装 置仅实现了对外接口的标准化,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 为“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7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浙江省电 力公司成立编制工作组,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2017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下达《关于下达2017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2017年2月,召开第一次会议,成立工作组,确定该标准号下编制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系列 标准,采用“第双X部分”的方式来标示相应标准,会议讨论并明确了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技术 方案,确定了制定工作计划与工作分工 2017年9月,召并第二次会议,按照计划和思路,完成标准初稿,并经内部讨论并报国网公 同批准,将名称中“即插即用”删除。 2018年1月,在杭州召开第三次会议,对标准进行详细讨论,并形成修改意见。 2018年6月,召开第四次会议,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标准,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9年3月,在南京召开第五次会议,汇总梳理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讨论并梳理 向专家汇报议题。 2019年6月,在北京召开第六次会议,针对规范中部分技术要求专项讨论形成意见。
Q/GDW 12041.42020
201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七次会议,国家电网公司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 (TCO3)组织有关专家吊环标准,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查,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就地化即插即用继 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专家建议更名为“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审查结论为: 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2019年11月,编写组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继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