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78-2020 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0.5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1.0.5施工测量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为工程施工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包括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施 工高程控制网。建筑方格网是施工平面控制网的一种特殊布网形 式高速公路标准规范范本,其网中各边组成矩形或正方形,且与拟建的建(构)筑物轴线 平行。
2.1.2建(构)筑物施工控制网
为大型或重要建(构)筑物的细部放样而布设的施工控制网。
工程施工时,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测设到实 地的测量工作,也称施工放线
repetitionsurvey
根据设计要求,对变电架构、设备立柱以及输电线路杆塔的位 置、方向、高程等进行复测
2.1.5同步期平均海面法
synchronousmean sealeve
在潮汐性质相同的两地设立临时验潮站,同步连续记录两地 朝位数据,然后根据一地的已知高程资料通过海平面传递至另 地,从而完成跨海高程传递
2.1.6海底电力电缆
指用绝缘材料包裹的、铺设在海底用于传输大功率电能 电缆。
2.1.7太阳能光热发电
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的系统,一般由
热场、发电区和相关配套设施组成
简称光场。太阳能热发电场采集和汇集太阳辐射的部分。在 抛物槽式或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太阳能场由集热器及 其连接部分组成。在塔式电站中,太阳能场由定日镜组成
以机械驱动方式使太阳辐射恒定地朝一个方向反射的光学 装置。
heliostat field
receiver tower
receiver tower
支撑吸热器及配套系统的高耸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 结构和混合结构型式。
2. 1. 12收敛变形
convergencedeformation
遂道、涵洞等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因围岩应力变化而产生的 变形
2.1.13结构健康监测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获取工程结构的几何及应力、应变等特征信息,并进行分析和 识别结构健康状况的工作
为获得各种电力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施工完成后的平面位置、 高程及其他相关尺寸而进行的测量。
指项目峻工后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按照工程实际情 况所绘制的图纸和文件,
2.1.16自动导向测量系统
2.1.16自动导向测量系统
采用全站仪与激光靶或棱镜相结合的白动测量技术,自动、快 速地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实时显示盾构机或顶管机姿态
2.2缩略语 GDOP Geometric Dilution GNSS几何精度因子 of Precision GIS GasInsulated Substation 气体绝缘变电站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System HDOP Horizontal Dilution GNSS水平分量 of Precision 精度因子 PDOP Position Dilution GNSS空间位置 of Precision 精度因子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利用载波相位差分 的实时动态定位 TDOP Time DilutionofPrecision GNSS钟差精度因子 VDOP Vertical Dilution GNSS垂直分量 of Precision 精度因子 WGS84 World Geodetic 世界大地坐标系 Svstem 1984
3.0.1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应设立
3.0.2施工测量前,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要求,进行现场踏勘,搜 集相关资料,制订测量技术方案;作业中下道工序应检验上道工序 的测量数据;作业后应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和归档
3.0.2施工测量前,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要求,进行现场踏
3.0.3施工测量仪器设备应按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
定,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仪器设备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 次作业前进行检验校正,作业过程中还应进行定期检验校正,并应 留存检验记录
3.0.4施工测量坐标、高程系统宜与勘测设计阶段的坐标、高程
3.0.4施工测量坐标、高程系统宜与勘测设计阶段的坐标、高程 系统一致。采用建筑坐标系统时,应与勘测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 有换算关系。平面坐标转换计算可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执行。
3.0.6对施工测量作业所采用的测量成果资料应进行检核,满足
3.0.7施工测量原始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原始手工记录应使
3.0.9施工测量所使用的软件应通过鉴定或验证。各类软
3.0.10涉密施工测量成果的使用应执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 规定。
4. 1 搜集资料与验证
搜集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 1规划批复或相应的施工许可文件; 2工程勘察报告或有关地质资料; 3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变更文件; 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施工场区现有地形图、地下管线、控制点、建(构)筑物等测 绘成果资料; 6有关测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文件资料。 4.1.2施工测量前应结合搜集资料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实际 情况,补充或验证有关资料。 4.1.3施工测量前应对已有控制点成果进行检查验证,确认其精 度等级及坐标、高程系统情况。 4.1.4施工放样测量前应对设计图纸、文件或变更通知进行验 证,不得使用未经审批或未经验证确认的资料。 4.1.5施工放样测量前应对坐标和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设 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和儿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进行检核,并应了解 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确认资料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 依据。
4.2施工测量技术设计
4.2.1施工测量工作开始前,应在熟悉设计图纸和了解有关技术 标准及合同文件规定的测量技术要求基础上,明确工作范围、技术
要求,确定任务目标,制订计划,选择合理的作业方法,编制施工测 量技术设计文件。
4.2.2施工测量技术设计文件的编制依据应包括任务委托或合
4.2.2施工测量技未设计文件的编制依据应包括任务委托或合 司文件资料、法律法规文件、技术标准、搜集的已有相关资料、施工 场地条件、人员和设备资源条件等
4.2.3施工测量技术设计文件宜包含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任务内容及要求; 3 项目目标; 4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 5 已有资料情况;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包括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控制 网形式、等级、测量方法、坐标与高程起算依据、平差计算要求、检 测方法等; 7施工放样测量方案包括控制点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 样方法、放样点精度估算及放样作业程序等内容; 8总体工作进度计划,人员、设备资源配置要求计划; 9 作业的要求、记录的规定等; 10过程控制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11 创优措施; 12成里盗料敷理与交
4.2.4施工测量技术设计文件应经审核批准,并报业主或建设单 位、监理单位认可备案。 4.2.5施工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实施前,应对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技
术交底,明确测量技术要求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4.3施工测量数据准备
4.3.1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4.3.1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依据施工图计算轴线点、加密点、几何数据、形体尺寸等施
依据施工图计算轴线点、加密点、几何数据、形体尺下
2依据放样数据、施工控制点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4.3.2施工测量应做好施工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成果资料与 现场点位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做好点位的保护工作。 4.3.3施工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核与外 业校测,校核充许误差应符合相应精度要求。搜集的平面控制点 数量不应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 4.3.4施工测量外业资料、起算数据和放样数据及简图,应经2 人独立检核,确认 使用
4.3.5施工测量准备的资料、数据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
5.1.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方法。
5.1.3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mm/km的要求下
1采用高斯投影3°带、1.5°带或任意带,投影面为主施工高 程面; 2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 系统。 5.1.4施工平面控制网应从勘测设计阶段的控制网引测,宜选择 点坐标和一边方位作为起算数据。 5.1.5仪器设备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5.1.6施工平面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土质坚实、便于施测
5.1.5仪器设备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5.2地面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5.2.1各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
.2.1各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各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2当导线边长小于100m时,边长相对中误差按100m推算
5.2.2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等级应根据测区面积、已知控制点资料和精度要求 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2导线网用作测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 2.个已知方向; 3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4 相邻导线边长宜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 5导线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相距不宜过近。 5.2.3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5.2. 3的规定。
5.2.2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2.3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仅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 标的限制
标的限制。 2 当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3 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4 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含两个共同方向 且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 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6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当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3 观测的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观测的方向数多于6个时,可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含两个共同方向 且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 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2.4水平角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
1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 超过1格。四等水平角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宜在测 可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竖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本款的 限制; 2如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 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3水平角观测应在成像清晰和大气稳定的时间内观测。当 有阳光直射时,应为仪器和脚架撑伞遮阳。 5.2.5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
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 测回;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 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5.2.6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 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 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左右角 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1/2。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 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 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 差,不应大于本标准表5.2.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倍。 5.2.7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5.2.7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 测角中误差("); f 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 计算f时的相应测站数; N一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5.2.9各等级导线网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9 的规定。
.2.9各等级导线网电磁波测距的主要
注:困难情况下,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测量。
.10电磁波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
1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 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2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
表5.2.10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注:1温度计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不受日光辐射影响、通风良好的地方。 2气压计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避免日光暴晒。
1测距边改正可在测距仪中输入测定的气象数据和仪器加 乘常数,也可按相应改正公式进行斜距改正计算; 2测距边两点的高差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 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天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用高差计算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计算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式中:D。一一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h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m)。 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y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Rm 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AY 一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1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导线 可采用简易平差法;采用简易平差法时,方位角和边长成果应采用 坐标反算值; 2先验中误差m和mD可按式(5.2.7)和式(5.2.8)计算 也可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值,并应计算 角度及边长的权; 3使用计算机程序平差时,应对导线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 进行校对,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并应打印输出平差报告; 4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括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 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5内业计算中数值取位要求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
表5.2.13内业计算中数值取位要求
5.2.14各等级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各等级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各等级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才
注:相邻点间最短边长不宜小于100m。
5.2.15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5.2.15卫星定位控制网的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下式
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mm); b一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基线平均边长(km)。
= Va+(b· d)?
5.2.16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粉煤灰标准16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网测量中误差可按下式计算:
1控制网设计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 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等;
2控制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勘测设计阶段布设的首级 控制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 路线;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
5.2.18卫星定位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基础坚硬、稳固可靠的地方,并应有利于加密 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对空开阔,高度角15°以上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 立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 号的物体;
建筑常用表格表5.2.19卫星定位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5.2.20卫星定位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附近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2作业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及天线 的型号和序列号、天线高及其量取方式、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
....- 电力标准
- 相关专题: 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