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41299-2022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pdf

  • GB/Z  41299-2022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2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Z  41299-2022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类分别见表1、表2、表

    表1交流SPD冲击测试电流分类

    景观标准规范范本表2直流SPD冲击测试电流分类

    表3信号SPD冲击测试电流分类

    表4天馈SPD冲击测试电流分类

    通信局(站)应采用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或地网面积应符合GB50689的要求。小型无线系统 应符合5.1.2的规定

    5.1.2小型无线系统的地网要求

    2.1安装在新建的公共建筑物、办公天楼上的小型无线系统宜直接利用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 2.2安装在民用建筑物的小型无线系统宜直接利用建筑基础钢筋混凝土内钢筋作为地网,应将避 带与基础钢筋混凝土内钢筋相连。避雷针和设备的接地线应直接连到避雷带上。 .2.3在建筑基础结构质量差的民用建筑物中,当建筑物没有合格的避雷带或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时, 在楼下设置接地体(网),并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或采用专用接地体。新 地网中的接地线应与建筑物基础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相连,并应引至楼顶接地排。 .2.4小型无线系统使用通信杆塔时,辐射型水平接地体应于杆塔地基钢板可靠焊接连通,辐射型水 接地体长度宜在10m20m。 .2.5采用路灯杆、照明杆等的小型无线系统,当城市环境不允许采用常规接地方式时,可采用灯杆、 明杆与接地棒相互连接的接地方式。 .2.6不具备直接接地,采用路灯杆、照明杆等的小型无线系统,可采用各种金属杆的埋地部分直接 为其接地系统。 2.7在下列安装场景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浮地系统或部分接地系统。 a)当安装环境不允许采用或不具备常规接地方式,且设备满足浮地设备要求时,小型无线系统的 设备和线缆可采用浮地系统,或隔离变压器组成的浮地系统。 b 对于非传统电信环境安装的分布式系统,当室内基带或传输设备处在非暴露环境时,可以采用 室内基带或传输设备等不接地、RRU和天线等接地的部分接地系统;当RRU和天线等处于 非暴露环境时,可以采用RRU和天线等不接地、BBU等接地的部分接地系统。不接地的设备 应满足浮地设备要求。 对于较低风险区域安装的小型无线系统,安装在传统无线站点环境时,宜采用接地系统;安装 在非传统无线站点环境且在非暴露环境时,可采用浮地系统。 d)对于中等风险区域安装的小型无线系统,一般应采用接地系统;当不具备接地条件时,根据环 境情况也可采用浮地系统。 e 对于较高风险和特高风险区域安装的小型无线系统,应采用接地系统。 f)当室内基带或传输设备和配电系统采用浮地系统时,天线和RRU也可采用浮地系统;当天线 和BBU在楼顶避雷带附近时宜采用接地系统。

    5.2.1避雷针一般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焊接制成,其高度应符合GB50057一2010附录D的保折 范围计算要求,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a)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 b)针长1m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 5.2.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工程方法宜按照45°确定。 5.2.3 室外设备、天线、室外走线应置于接闪器或建筑物的保护范围内,并与避雷带连接。 5.2.4 小型无线系统直击雷保护要求如下: a)避雷针适宜于铁塔、杆或增高架的小型无线系统直击雷保护; b) 避雷带、避雷网格适宜于小型无线系统设在公共建筑物和民居楼顶的直击雷保护; 楼顶抱杆应就近与接闪器连接; d) 处于L型和部分M型区域安装的小型无线系统,考虑到受直击雷风险低,可不设置接闪器; e) 设置在抱杆上的避雷针长度不宜大于30cm。

    5.2.5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热镀锌

    (其中扁钢与扁钢的焊口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至少三 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或扁钢)的焊口为圆钢直径 的6倍,且双面施焊;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 搭接件)。焊点应涂敷沥青或者沥青漆防腐,每年应进行一次防锈和防机械损伤运行维护检查,当出现 机械损伤或局部腐蚀时应及时

    3.2通信局(站)明设的雷电引下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圆钢直径应不小于12mm、扁钢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60mm; b)引下线应均匀对称布放,其间距应不大于18m,数量不应少于两根; 对于高度超过30m的建筑物,30m以上应每向上间隔一层应设置一次均压带,并应与各引下 线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电气连接。引下线的焊接和日常维护应符合5.2.5规定。 注:对于已利用其建筑物的柱钢筋作为雷电流引下线的通信局(站),不必再专门设立引下线

    5.4.1楼顶的各种金属设施均应分别与楼顶避雷接地线就近电气连通,在楼面敷设的各类电源线、信 号线的金属护层应在两端做接地处理,且每隔5m10m与避雷带就近电气连接一次,接地连接线的 焊接和日常维护应符合5.2.5规定。 5.4.2大楼各层的金属管道均应就近接地。大楼电梯滑道应在上下两端就近接地,且在离地面30m 高度以上,应每向上间隔1层就近接地一次。 5.4.3大楼内金属竖井及金属槽道各节之间应确保其电气连通,应确保金属槽道与机架或其他金属加 固件电气连通。接地连接线不得使用铝材,机房内的接地总汇集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0mm的铜 排或镀锌扇钢

    5.4.4通信局(站)室内接地线要求包括

    a)通信局(站)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水平接地分汇集线之间的接地线,其截面积应根据可能 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或者符合表5的要求。接地线不准使用裸导线布放; b 配电室、电力室内主设备之间相连接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大于50mm的多股铜线; 较大型通信局(站)其跨楼层或者同楼层布设距离较远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天于70mm 的多股铜线; d 各层接地分汇集线与设备相连接的接地线,当接地线较短时,可采用截面积大于16mm的多 股铜线,当距离较长时,应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的多股铜线,或者增加一个分汇流排,先将 其与设备间用大于16mm的多股铜线连接,然后再用35mm以上的多股铜线与各层接地分 汇集线进行连接; e) 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大于4mm的多 股铜线;当接地线较长时应加大其截面积或者先设一个分汇流排,该分汇流排到接地汇集线之 间应采用截面积大于16mm的多股铜线; f)光缆加强芯和金属护层应可靠接地,用不少于10mm的多股铜线单独引到本机房内第一级接 地汇流排或者与地网直接连接。

    GB/Z41299—2022

    表5保护地线最小截面要求

    )通信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基本结构

    标引序号说明: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 ERP:接地基准点:

    标引序号说明: :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 ERP:接地基准点:

    5.4.6天线铁塔及天馈线接地要求包括:

    D)通信系统等电位连接方法的组合方式

    :等电位连接网; 口:设备; :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

    :等电位连接网; 口:设备; :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

    应保障铁塔各金属构件间可靠电气连通,如发现铁塔电气连通不可靠应从塔顶做专用的接地 引下线至塔基接地点,并保障其金属构件符合5.2.5的规定; 天线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离塔处和机房外侧分别做接地处理,高于60m的铁塔应在 塔身中部增加接地点,机房外侧接地点应由馈线窗外的室外汇流排接地,室外汇流排应直接与 地网连接,严禁直接连接在塔身上,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同时馈线破口处应做好防水处理; 当室内基带或传输设备和配电系统采用浮地解决方案时,天线和RRU也可采用浮地解决方 案;当天线和BBU在楼顶避雷带附近时宜采用接地解决方案; d 当主设备和天线(即馈线或同轴线两端设备)处于同一安装铁塔、抱杆、墙体、箱体内时,线缆长 度不大于5m时,馈线或同轴线不需要双端接地; e)机房接地网与铁塔地网或通信局(站)避雷带应可靠电气连通。

    5.5通信局(站)线缆雷电防护要求

    5.5.2对于A类、B类站点的进局电缆应至少埋地15m引入或管道引入,如果实施确有困难,则应在 局站入口处采用高一量级的电源SPD;对于C类、D类站点可不做要求。 5.5.3电缆内的空线对和金属构件、金属管或电缆金属外护层在进人局(站)处应做接地处理,其接地 引人点应尽可能避免在通信局(站)外侧柱内或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设立或引人。 5.5.4接地线应与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分开敷设,特别要避免在同一线束内布放,应使其 与机房内的地线汇流排连接线的距离最短。 5.5.5接地线应采用外护套为黄绿相间颜色标识的电缆,并且在两端增加路径标识。具体要求包括: a)截面在10mm以下的单芯或多芯接地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 接地线截面在10mm以上的多股接地线与设备及地线汇流排(包括10mm以下的单芯或 多芯PE线与地线汇流排)连接时应加装接线端子; c)安装接地线时应对安装点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并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确保其电气连通的可 靠性。 5.5.6无特殊保护的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及电力电缆之间宜保持一定隔距,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 的净距应符合表6和表7的要求。

    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的

    表7通信信号线缴与电力电缴的净距

    380V电力电缆的容量小于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即两个不同线槽或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 ,且平行长度小于或等于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5.6通信局(站)内部雷电过电压防护

    GB/Z 412992022

    进入局(站)配电箱一侧

    图3TT系统SPD安装示意图

    .6.2A类、B类和C类站点的电源PSD应分别按照表8、表9和表10进行配置,其中雷电流值为最大 通流容量(Imx)。D类站点的电源SPD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D类站点的配电箱或类似位置宜采用二端口、对称式、多级串联型交流电源防雷器;对于非暴 露环境(较低风险区域、中等风险区域)的D类站点,可不做要求; b 从居民配电箱(箱内有漏电开关)取电时,应在共用的配电箱中加装自恢复装置或SPD专用 脱离器,防止空开误动作。隔离变压器组词的防雷箱应安装在儿董触摸不到的地方,并应 配锁; 当电源供电系统易出现雷击时中断时,在共用的配电箱中应安装具备自恢复功能的自动重合 闸剩余电流保护器。

    表8A类站点供电系统防雷器的设置和选择

    8A类站点供电系统防雷器的设置和选择(续

    注:综合通信大楼交流供电系统的第一级SPD(I/B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变压器低压侧或低压配电室电源 人口处安装;第二级SPD(I/C级)可选择在后级配电室、楼层配电箱、机房交流配电柜或开关电源人口处安 装;精细保护可选择在控制、数据、网络机架的配电箱内安装或使用拖板式防雷插座;直流保护SPD可选择 在直流配电柜、列头柜或用电设备端口处安装;直流集中供电或UPS集中供电的通信综合楼,在远端机房的 (第一级)直流配电屏或UPS交流配电箱(柜)内和集中供电的输出端加装SPD;向系统外供电的端口,以及 从外系统引人的电源端口可安装SPD。

    表9B类站点供电系统防雷器的设置和选择

    GB/Z41299—2022

    表10C类站点电源供电系统防雷器的设置和选择(续)

    表11信号用雷电过电压保护器配置

    注2:当雷暴日小于40d,但局(站)数据信号设备有雷击事故发生,也可加装保护器。 注3:“一端(或两端)安装”的端是指主设备端。

    5.6.4SPD接地线线径及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5.6.4SPD接地线线径及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信号线用SPD的接地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材料为多股铜线,其接地线长度应小 于0.5m; 电源用SPD的接线端子与相线或零线间的线长应不大于1m,其接地线长度应不大于1m。 电源用SPD的接地线线径应符合表12要求。

    表12电源SPD连接线和接地线选择

    5.6.5防雷器运行情况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检查防雷器是否存在告警、状态显示窗口显示失效、发热严重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检查所有防雷器(箱)串接的空气开关(或熔丝)是否工作正常,发现跳闻时应及时合闸,当发现 无法正常合闸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整治; 检查防雷器相关连接线、接地线并确保其连接可靠、无松动和缠绕现象,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 复、处理。 6.6宜定期对防雷器作直流参数测试,发现性能严重下降、但尚未失效显示的防雷器应及时更换。 6.7每年雷雨季节前和每次雷击过后应对变配电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各级防雷器件进行检查,在雷电 动强列的局(站)应增加检杰次激

    5.6.6宜定期对防雷器作直流参数测试,发现性能严重下降、但尚未失效显示的防雷器应及时更换。 5.6.7每年雷雨季节前和每次雷击过后应对变配电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各级防雷器件进行检查,在雷电 活动强烈的局(站),应增加检查次数

    6.1防雷装置检测流程

    防雷装置检测应按图4流程进行。

    GB/Z412992022

    6.2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文件查验

    a) 设计文件; b)检测报告; c)故障记录和历年检查记录

    a)按照附录A的方法测出通信局(站)地网接地电阻测试值; b)按照附录B的方法测出大地电阻率测试值; c)对通信局(站)联合接地情况进行核查。

    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机

    接闪器通过目测和利用工具按5.2要求进行以下检测: a)通过目测检查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上所有焊点的焊接可靠性; b)对接闪器使用的材料及横截面进行核查; c)对避雷网的网格尺寸进行核查; d)目测接闪器的设计安装是否符合5.2的技术要求,检查接闪器的锈损情况

    通过目测和利用工其接5.3要求对明设雷电引下线进行下列项自检测: a)应选择典型焊点并通过目测检查其的焊接可靠性; b)应对引下线所使用的材料和横截面进行核查; 目测引下线的布放(间距小于18m)和设计安装(30m以上设置均压带)是否符合5.3的技术 要求; d)检查引下线锈损情况。 暗设引下线仅检查暴露部分锈蚀及焊点问题,

    通过目测和利用工具对通信局(站)防雷装置的等电位检测按5.4要求进行以下项目检查: 检查通信局(站)楼顶各种金属构件、电缆金属护层等与避雷带之间的连接是否符合5.4.1的 要求; b)检查通信局(站)各层金属管道(包括金属竖井)、电梯滑道、金属槽道、金属铁架等是否按照 5.4.2和5.4.3要求进行接地处理; c)按照5.4.4要求核查接地线截面积,按照5.4.5要求检查通信楼均压等电位连接方式; d)按照5.4.6要求检查铁塔各构件间及天馈线的接地方式; e)应检查接地线出土点是否增设防机械损摄伤装置。

    6.7进局电缆屏蔽接地检测

    电缆的雷电防护应通过目测和利用工具按5.5进行以下检测: a)核查进局电缆埋地引人长度是否符合5.5.1中的技术要求; b)核查进局电缆屏蔽接地处理是否符合5.5.2和5.5.3中的技术要求; c)核查接地线的横截面积以及安装工艺要求是否符合5.5.4和5.5.5中的技术要求; d)核查通信信号线与其他管线间的距离是否符合5.5.6中表6的技术要求; e)核查通信信号线与电源线间的距离是否符合5.5.6中表7的技术要求,

    6.8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

    电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应通过目测和利用工具按5.6进行以下检测: a)核查防雷器的保护模式是否符合5.6.1的技术要求; b)核查各级安装的防雷器配置是否符合5.6.2和5.6.3的技术要求; c)核查防雷器的安装是否符合5.6.4的技术要求; d)核查防雷器的运行状况是否符合5.6.5的技术要求; e)防雷器直流参数测试方法和合格判据按附录C执行

    GB/Z 412992022

    接地电阻值&宣采用直线三极法或三角法进行测量,测试设备为接地电阻测试仪,直线三极法和 三角法的电极布置如图A.1所示,选择P点和C点时应尽量避开地下金属管线。D为被测接地装置最 大对角线的长度。对于直线三极法,d=(4~5)D。如d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 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可以取2D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值取3D值。对于三 角法,一般宜d≥2D,α~30°。可通过改变测试方向和测试距离验证接地电阻测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标引序号说明: C 电流极; D 被测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长度; 电压极: d 测试接地极布置距离; 电压极与电流极的夹角。

    接地电阻测量的直线三极法和三角法电极布量

    测量方法L四点法:等距法或温纳(Wenner)法」:将电极埋人被测土壤呈一字排列,埋人深度 直线间隔均为α。测试电流I流人外侧两电极,而内侧两电极间的电位差V可用电位差计或高 表测量,如图B.1所示。电阻率β可由公式(B.1)计算

    B.2在采用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时,应注意如

    图B.1电极均匀布置

    a 试验电极应选用钢接地棒,且不应使用螺纹杆。在多岩石的土壤地带,宜将接地棒按与铅垂方 向成一定角度斜行打入,倾斜的接地棒应躲开石头的顶部。 6 试验引线应选用挠性引线,以适用多次卷绕。在确实引线的长度时,要考到现场的温度。引 线的绝缘应不因低温而冻硬或皲裂。引线的阻抗应较低。 C 对于一般的土壤,因需把钢接地棒打较深的土壤,宜选用2kg~4kg质量的手锤。 d)为避免地下埋设的金属物对测量造成的干扰,在了解地下金属物位置的情况下,可将接地棒排 列方向与地下金属物(管道)走向呈垂直状态。 3土壤电阻率应在干燥季节或天气晴朗多日后进行测量,因此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 居中最大的值,为此应按公式(B.2进行季节修正:

    一所测土壤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α·m); 一季节修正系数,见表B.1

    ................. ..B.2)

    .................. ..B.2)

    表B.1根据土填性质决定的季节修正系数表

    测试仪表可选择防雷元件测试 备相同功能的仪表设备

    附录C (规范性) 浪涌保护器直流参数测试方法及合格判据

    仅针对可插拔氧化锌防雷模块进行测试: a)压敏电压:压敏电压是指在直流1mA电流下,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U1mA表示,单 位为V; b)漏电流:漏电流是指在压敏电阻两端加0.75U1mA直流电压时流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单位 为uA。

    a)除非另有规定,对模块施加1X(1士10%)mA直流恒定电流工程计价标准规范范本,电源电压的纹波系数不大于 1%,测量模块两端的电压。试验时,电流应从低值上升到规定值,待施加的测试电流稳定在规 定值10ms~100ms后读取电压值。应测量模块两个方向的电压值,取较小电压值。两次连 续测量的结果常有不大的差别,第1次的电压值一般略小于第2次的电压值,除非另有规定, 取第1次测量值为试品的实测压敏电压。 6 对模块施加0.75U1mA×(1士0.5%)的直流电压,电源电压的纹波系数不应大于1%,在电压施 加100ms400ms后读取电流值,读数时电流不应有稳定增大的现象。应测量两个方向的漏 电流,取最大值。

    下述两条中有一条未满足,就不能继续使用。 测试的压敏电压值(U1mA)测试数值不应发生不断下跌现象,且测试的压敏电压不低于初始值 的90%。如果没有初始值做参考,测试的压敏电压值应与浪涌保护器上标明的最大持续运行 电压(U。)所对应的压敏电压值(见表C.1)基本相符。 主1:测试的压敏电压值一般控制在表C.1中压敏电压值的士10%范围内。 注2:如果浪涌保护器制造商有其宣称的数值或者验证方式,按其说明进行验证

    表C.1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与对应的压敏电压值

    GB/Z41299—2022

    表C.1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与对应的压敏电压值(续)

    b)漏电流:测试的漏电流值不应发生不断向上漂移现象,且测试数值应小于50μA。 证方式,按其说明进行验证

    试情况可按照表C.2做记录外墙标准规范范本,以便进行对比分析。

    表C.2SPD直流参数测试表

    ....
  • 检测试验 通信标准 技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