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pdf

  • 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6-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JB/T 13919-2020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通用规范

    4.3.2内燃机电站部件的噪声范围

    按不同额定功率,发动机的噪声限值 般在105dB(A)~125dB(A);发电机的噪声 3dB(A)~120dB(A),小功率发电机最低可到 60dB(A)。

    施工管理标准规范范本4.3.3内燃机电站的时间特性

    内燃机电站噪声是不随时间起伏的声源。在本规范中,采用等效声压级或等效A声级表示 狗特性。

    4.3.4内燃机电站噪声的频率特性

    应通过噪声测量,得到内 为63Hz~4000Hz)或1/ (中心频率为50Hz~5000Hz 源的等效频率

    4.4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噪声限值

    4.4.1代表性受声点的确定

    代表性受声点通常选择最严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它根据内燃机电站所处工作环境与防护对黛 位置来确定,它可以是一个点,如内燃机电站、电源车操作室或机组房;或者是一组点,如一 一群建筑物。通常,若代表性受声点处插入损失能满足要求,则该区域的插入损失亦能满足要

    当内燃机电站工作时,距内燃机电站规定距离处的噪声(或噪声敏感点)应符合工作地点的 :对于特殊场合,可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在合同和产品技术条件中明确。

    4.4.3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

    表1噪声平均值与建议使用场所

    4.4.4本底噪声值的确定

    对于已安装或开机工作的内燃机电站,代表性受声点的本底噪声值可由现场实测得到。若现场测量 不能将本底噪声值和内燃机电站噪声区分开,则本底噪声可通过测量现场的环境噪声值(包括内燃机电

    JB/T139192020

    站噪声和本底噪声),然后减去内燃机电站暖 值可由现场直接测量。若现场 不能直接测量内燃机电站噪声,则噪声可根据发动机类型及功率、消声器的数据等参数,参考发动机的 噪声值得到。对还未安装或未开机工作的内燃机电站,本底噪声可直接测得。 当内燃机电站工作时,若要求距内燃机电站规定距离处的噪声应与内燃机电站未工作时该处的本底 噪声相同,则用户和制造厂应协商,在合同和产品技术条件中明确,

    4.5总体设计中的降噪控制

    噪声控制设计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对降噪效 果进行综合分析,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5.2降噪方案的确定

    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噪声低的内燃机代替噪声高的内燃机,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障 声、消声、吸声、隔振以及系统设计优化与综合控制等措施。一般对内燃机电站采取的具体降噪措施是 隔声、吸声和消声设计。

    4.5.3.1一般原则

    内燃机电站隔声设计是将声源与接收者隔离的降噪措施,适用于可将噪声控制在局部空间范围内的 场合。主要方法包括: a)对声源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罩的结构型式; b)对接收者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间(室)的结构型式; c)对噪声传播途径进行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墙与隔声屏障或路堑、土堤、房屋、建筑等的结构 型式; d)必要时也可同时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型式。 进行隔声设计必须注意孔洞与缝隙的漏声,对于构件的拼装节点、电缆孔管道的通过部位以及一切 施工上容易忽略的隐蔽声通道应做密封或消声处理,并给出施工说明和详细大样图。

    4.5.3.2隔声设计步

    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 b)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 c)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 d)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4.5.3.3双层结构的设计

    双层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隔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宜设计在50Hz以下,空气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其间宜填充多孔吸 声材料;此时的平均隔声量可按增加5dB进行估算。 b)吻合频率不宜出现在中频段;双层结构各层的厚度不宜相同,或对双层结构各层采用不同刚度 或增大阻尼。 注:仅在共振阶段,增大阻尼才有效。根据经验,阻尼处理位置最好选在靠近振动源附近的、能有效减低振动传播

    JB/T13919—2020

    的板结构和有效降低声辐射到环境中的板结构。 C)双层间的连接应避免出现声桥:双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双层结构与基础之间宜彼此完全

    4.5.3.4隔声门窗设计与选用

    设计与选用隔声门窗必须防正缝隙漏声,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门扇和窗扇的隔声性能应与缝隙处理的严密性相适应。 b)门扇构造宜选用填充具有阻燃性的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多层复合结构的分层不宜过多。 c)门缝宜采用斜企口,密封使用压紧密封条时,密封条必须柔软而富于弹性,并有压紧装置。 d)隔声窗的层数可根据需要的隔声量确定;超过需要的隔声量而又没有开启要求时,可采用双层 固定密封窗,并在两层间的边框上敷设吸声材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三层以加强隔声。 e)需要较高隔声性能的隔声门,可采用有两道门的声闸;声闸的内壁面应具有较高的吸声性能, 两道门宜错开布置。

    4.5.3.5隔声罩的设讯

    隔声罩的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a)隔声罩宜采用带有阻尼的金属板材制作,阻尼层厚度不得小于板厚的1~3倍; b)隔声罩内壁面与机械设备间应留有较大的空间,通常应留设备所占空间的1/3以上,各内壁面 与设备的空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0mm; c)隔声罩的内侧面必须敷设吸声层,吸声材料应有较好的护面层; d)隔声罩内所有焊缝与拼缝应避免漏声,隔声罩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应注意密封和固体声的隔离; e)设备的控制与计量开关宜引到隔声罩外进行操作,并设监视设备运行的观察窗; f)所有的通风排烟以及生产工艺开口均应设有消声器,其消声量应与隔声罩的隔声量相当; g)隔声屏障的设置应靠近声源或接收者,室内设置隔声屏时应在接收者附近做有效的吸声处理。 不同结构的隔声罩的降噪效果参见附录A。

    4.5.4.1一般规定

    消声设计用于降低内燃机、增压器等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进风消声器、排风消声器、排烟消声 器噪声插入损失和流阻损失应有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测定报告。 进风消声器、排风消声器、排烟消声器噪声插入损失(消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进风消声器、排 风消声器在风速为3m/s~8m/s时,流阻损失应小于50Pa(5mmH0)。

    4.5.4.2消声器的设计

    消声器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a)内燃机排烟口应在适当位置装设排烟消声器,排烟消声器外面应采取隔热和防凝结腐蚀措施; b)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应控制在机组正常运行许可的范围内: c)内燃机电站噪声的频带较宽,应选择阻抗复合消声的措施; d)消声器的设计应保证其坚固耐用,对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内燃机或系统消声器还应满足相应的防 潮、防火、耐高温、耐油污、防腐蚀等要求。

    4.5.4.3阻性消声器设计

    阻性消声器适用于呈中高频宽带特性的噪声,其结构型式的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JB/T139192020

    a)当管道直径不大于400mm时,可选用直管式消声器。 b)当管道直径大于400mm时,可选用片式消声器。片式消声器的A声级消声量可按15dB/m估 算,其阻力系数可取为0.8。 c)当需要获得比片式消声器更高的高频消声量时,可选用折板式消声器。折板式消声器适用于压 力较高的高噪声设备,折板式消声器消声片的弯折应以视线不能透过为原则,折角不宜超过 20°,其A声级消声量可按20dB/m估算,阻力系数可取为1.5~2.5。 d)当需要获得较大消声量和较小压力损失时,可选用消声通道为正弦波形、流线形或菱形的声流 式消声器,其阻力系数可在片式与折板式消声器之间选取。 e)在通风管道系统中,可利用沿途的箱室设计室式消声器(即迷宫式消声器)。

    4.5.4.4扩张室式消声器设计

    扩张室式消声器适用于呈低中频脉动特性的噪声,其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a)扩张室式消声器的消声量可用增加扩张比(室与管的截面积比)的方法提高,其消声频率特性 可用改变室长的方法来调节; b)将几个扩张室串联使用来增大消声量时,各室长度不应相等; c)为消除周期性通过频率的声波,应在室内插入长度分别等于室长的1/2与1/4的内接管,为保持 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内接管宜采用穿孔率不小于30%的穿孔管连接起来; d)扩张室式消声器的内管管径不宜过大,管径超过时其可采用多管式。

    4.5.4.5共振式消声器设计

    当噪声呈低中频特性时,消声器的类型可采用共振式。共振式消声器的共振器各部分尺寸(长、宽、 高)都应小于共振频率波长的1/3,穿孔应集中在共振腔中部且均匀分布;穿孔部分长度不宜超过共 频率波长的1/12。

    对于下列情形,消声器的类型可选择微穿孔金属板式消声器: a)消声器需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b)消声器需经受较高速度的气流冲击; c)消声器需经受短时间的火焰喷射; d)消声器的压力损失必须控制在很小的值; e)消声器需要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比较高的消声量

    4.5.5.1一般原则

    吸声设计适用于原有吸声较少、混响声较强的各类内燃机电站工作舱、室(房、间)的降噪处理。 吸声处理的声级降噪量,依据舱室内混响声对室内噪声的影响程度,一般在3dB~10dB内变化。不同 房间的吸声效果参见附录B。 吸声降噪效果并不随吸声处理面积成正比增加,必须合理地处理吸声性与降噪要求的关系,确定吸 声处理面积。进行吸声设计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腐、防尘等工艺与安全卫生要求,同时还应兼顾通 风、采光、照明及装修要求,注意埋件设置,做到施工方便、坚固耐用

    4.5.5.2吸声设计程序和方法

    吸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JB/T139192020

    a)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的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声压级: b)确定降噪地点的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 c)计算吸声处理后应有的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d)确定吸声材料(或结构)的类型、数量与安装方式

    4.5.5.3吸声构件的设计与选择

    吸声构件的设计与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符合下列原则: a)中高频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一般可采用常规成型吸声板,当吸声要求较高时,可采用超细玻璃 棉等多孔吸声材料,并加适当的护面层,厢内吸声材料需具有阻燃性; b)宽频带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可在多孔材料后留空气层或采用吸声层; c)低频噪声的吸声降噪设计,可采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也可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d)室内湿度较高或有清洁要求的吸声降噪设计,可采用薄膜覆面的多孔材料或单、双层微穿孔板 吸声结构。

    4.5.5.4吸声处理方式的选择

    吸声处理方式的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所需吸声降噪量较高、房间面积较小(如单独的风机房隔声控制室等)的吸声设计,宜对天花 板和墙面同时做吸声处理; b)内燃机电站舱室吸声设计,可在空间做局部吸声处理,宜同时设置隔声屏; C)吸声降噪设计应采用空间吸声体的方式。

    4.5.6隔振和减振设计

    4.5.6.1一般规定

    内燃机电站隔振降噪设计,适用于内燃机、电机产生振动从而引起的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 以及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内燃机、电机、控制柜均应设置减振设施,同时与其连接的管道应设置隔 振软接装置。对隔振要求较高的操作间或设备应远离振动较强的内燃机电站;隔振装置及支承结构型 式应根据机器设备的类型、振动强弱、扰动频率等特点以及环境和操作者对噪声振动的要求等因素确 定;内燃机电站的隔振设计目标值应根据本标准4.4规定的噪声限值来确定,其振动值应符合GB/T 2820.9的规定。

    4.5.6.2隔振降噪设计步骤

    隔振降噪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确定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 b)确定隔振元件的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 c)确定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 d)验算隔振参量,估计隔振降噪设计的降噪效果。

    4.5.6.3振动传递比

    隔振设计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 应根据实测或估算得到的需隔振设备或地点的振动水 平及机器设备的扰动频率、设备型号、规格、使用工况以及环境要求等因素确定。

    4.5.6.4隔振元件

    隔振元件的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JB/T139192020

    a)隔振元件承受的荷载应根据设备包括机组和机座的重量、动态力的影响以及安装时的过载等情 况确定,并根据重心位置合理分布; b)设备重量均匀分布时,每个隔振元件的荷载可通过将设备重量除以隔振元件数目得出,隔振元 件的型号和大小可据此确定; c)设备重量不均匀分布时,也可选择机座(混凝土块或支架)为隔振元件,并根据重心位置来调 整支承点。

    6.5隔振系统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

    隔振系统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a)静态压缩量应根据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设备稳定性及操作方便等要求确定; b)频率比中的扰动频率通常可取为设备最低扰动频率,频率比应大于1.41,通常宜取2.5~4,严 禁采用接近于1的频率比; c)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可根据扰动频率及频率比确定,

    4.5.6.6隔振系统的布置

    隔振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隔振系统的布置宜采用对称方式,各支点承受的荷载应相等; b)对于内燃机电站不组成整体的情况,隔振元件对机组的支承必须通过公共机座实现,机组的公 共机座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c)对于需要降低固有频率、提高隔振效率的情况,隔振元件可串联使用; d)小型或轻型机器设备的隔振元件可直接设置在地坪或楼板上; e)重心高的机器或承受偶然碰撞的机器可采用横向稳定装置,但不得造成振动短路

    4.5.6.7弹性连接

    采用弹性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下列管道系统的振动隔绝应采用弹性连接:内燃机排风、风冷机送风通道的隔振可采用帆布接 头;内燃机排烟管道系统的隔振应采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料的波纹管;水泵管道系统的隔振 应采用橡胶软管。 b)电机等设备的电气管线应采用软管线;软管的位置应设置在振源附近和振动运动较小之处。 c)穿过隔振元件的螺栓必须采用软垫圈和软套管与隔振元件相连接。

    4.5.6.8内燃机电站工程房

    对内燃机电站工程房,隔振机座应设置在机器设备与隔振元件之间,通常宜由型钢或混凝土块构 成。需要制作安装方便,且自重较轻的隔振机座,应采用钢机架;需要刚性好、隔振系统重心低,系统 的固有频率低且隔振量大的机座,宜采用由混凝土制作的混凝土机座;重量不得小于机器重量,通常应 为机器重量的2~5倍,最高5~10倍,

    4.5.7降噪设计的部件结构

    4.5.7.1一般要求

    降噪设计在满足声学性能要求的同时, 还应保证内燃机电站的正常工作;其结构的力学性 物理性能和安全性能,均应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4.5.7.2进、排风道

    JB/T139192020

    对有隔声厢(或机房)的设计,应控制进、排风流阻损失,保证隔声厢体内有足够的通风量,使机 组在长期运行的状态下,隔声厢体(机房)内的温升不超过限定值。 设计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a)进、排风道的布置:进、排风方向宜与机身的方向一致。进、排风口设置不宜在同一面墙上。 机组的排风、排烟设施应采取防雷、防雨、耐温措施。 b)进、排风道材料的选择:进、排风道一般采用镀锌钢板、微孔板中间夹岩棉类吸声材料(或其 他已经证明同样适用的原材料)制作。 c)风速的合理选择:控制风道最高风速在设计中十分必要。一般排风口的风速宜为6.0m/s~ 8.5m/s;进风口风速宜为1.5m/s~2.5m/s。 d)进、排风口的有效面积应采用流阻损失法计算,进、排风道的总流阻损失应小于10mmH20。 注:进、排风通道上有效面积应以通道上最小截面为准。 e)进、排风口采用电动百叶窗或卷帘门时,电动百叶窗及卷帘门电源应取自机组电瓶或UPS电 源,自须具备手动开启功能

    4.5.7.3厢体设计

    厢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a)厢体进、排风等开孔处应安装符合相应IP等级要求的防护网; b)厢体外部观察窗附近应安装可在外部操作的急停按钮,并应有防误操作保护罩; c)厢体外部应焊有保护接地螺栓。

    采取降噪措施后的内燃机电站,不应降低密封

    采取活动结构的降噪结构,必须保证操

    采取活动结构的降噪结构,必须保证

    采取降噪措施后的内燃机电站,不应影响可靠性和维护性。 由于缺乏保养、缺少润滑、安装误差、不平衡、零部件松动等原因,噪声也能增加。保持内燃机电 站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降低噪声也是有益的。任何维修上的不足一般也导致噪声增加。对附加的降噪控 制装置也应注意维护,同时对隔声罩、消声器等的效果进行细致的检测。

    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应满足以下防雨要求: a)烟管垂直设置时应有排烟可吹启防雨帽。烟管系统应有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通道,防止冷凝水 进入缸体内。 b)烟管水平设置时末端应做斜口处理。 c)在淋雨的情况下还要求内燃机电站正常运行时,需要采取避免雨水进入舱内的防水和排水措施。

    JB/T139192020

    JB/T139192020

    工作人员可进入的方舱电站,应满足以下要求: a)内部设备四周应留有合理维修距离或空间; b)内部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c)内部应设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 d)在方舱电站各种状态下,不借助辅助设备或工具,工作人员应能从舱内部打开舱门: e)门打开后应有固定门的风钩。

    4.10.3百叶窗开启时间

    卷帘门应在15s内完全打开或开后 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内燃机电站,

    6标志、标签、使用等的说明

    噪声内燃机电站的铭牌按照GB/T2820. 值(距内燃 1m),单位为分贝[dB(A)]。如果有环保部门的检验标志或标签,按照有关规定在适当位置标示 如果使用中有降噪控制的操作,应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中加以说明

    7.1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及其备件、附件在包装前,凡未经涂漆或电镀保护的裸露金属,应采取临时 防锈保护措施。 7.2发电机组的包装应能防雨,牢固可靠,有明显、正确、不易脱落的识别标志。 7.3汽车电站和挂车电站不包装应能运输;带底盘而在有盖车厢内的无包装发电机组应能运输。 7.4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包装应能根据需要进行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 7.5低噪声内燃机电站按产品规范规定的贮存期和方法贮存应无损伤

    7.1低噪声内燃机电站及其备件、附件在包装前,凡未经涂漆或电镀保护的裸露金属,应采取临时 防锈保护措施。 7.2发电机组的包装应能防雨,牢固可靠,有明显、正确、不易脱落的识别标志。 7.3汽车电站和挂车电站不包装应能运输;带底盘而在有盖车厢内的无包装发电机组应能运输。 7.4低噪声内燃机电站的包装应能根据需要进行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 7.5低噪声内燃机电站按产品规范规定的贮存期和方法贮存应无损伤

    JB/T139192020

    隔声罩的降噪效果决定于其设计结构和噪声源的频谱。如果噪声源以低频噪声为主,效果较差。 典型的隔声罩对A计权噪声的降噪值为: 隔声包扎:5dB~10dB; 饰以吸声材料的单层壁隔声罩:10dB~25dB; 一饰以吸声材料的双层壁隔声罩:25dB以上。 本标准图A.1给出了典型的不同结构隔声罩的插入损失频率特性。 隔声罩的孔洞和缝隙对其降噪效果(特别是高频噪声)有明显影响,开口面积应尽量小,例如泄氵 面积占10%、1%、0.1%的隔声罩,其最大降噪量分别为10dB(A)、20dB(A)、30dB(A)。 只有设计很好的全隔声罩,并采用隔振支承安装,使隔声罩没有孔洞,或有孔洞但安装消声器并头 用适当密封的隔声门,才能获得很好的降噪效果。 隔声罩的降噪效果随着使用时间会降低,因此认真、细致地保养维修是非常必要的。 GB/T18699.1—2002和GB/T18699.22002分别给出了隔声罩效果的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测量方法

    图A.1不同隔声罩的典型降噪效果

    JB/T139192020

    图A.1不同隔声罩的典型降噪效果(续)

    JB/T139192020

    对于这类房间,当距声源超过一定距离时,声压级恒定。 对于吸声处理,只有在理想情况下,可以用混响时间来确定室内混响场的噪声降低值。 吸声处理的噪声降低值△L可简单地利用吸声处理前、后的总吸声量A或混响时间T按公式 公式(B.2)计算

    基坑标准规范范本△ L=10 lg(A,/A,)

    L0.(TT).....

    (B.3) (B.4)

    表B.1房间(近似立方体形)在未进行吸声处理时的平均吸声系数α(500Hz~200

    对于非扩散场房间,通常采用空间声传播特性参数来评价吸声处理的降噪效果

    非扩散场房间钢结构设计图纸,通常采用空间声传播特性参数来评价吸声处理的降噪效果。

    进行吸声处理时,应注意以下规律: a)当房间内噪声源很密,且工作位置又必须靠近噪声源时,如果这些噪声源附近的声能量主要来

    JB/T 139192020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