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179-2020 电力源网荷互动终端技术规范.pdf

  • DLT 2179-2020 电力源网荷互动终端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1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终端应具有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终端金属外壳、盖板及终端正常工作 接触的金属部分,应连接到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

    DL/T21792020

    示。 a)按键灵活可靠闸阀标准,无卡阻或接触不良现象。 b)当人机接口板失灵或无法显示操作时,应具备可替代的人机接口模拟工具软件。

    4.3.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终端裸露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他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应具有表 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对于工作在海拔2000m以上的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 5.12008的规定修正。

    表2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4.3.6机械振动影响

    终端设备应能承受在正常运行及常规运 而不造成失效或损环。机械振动强 度要求如下: a)频率范围:10Hz~150Hz。 b)位移幅值:0.075mm(频率小于或等于60Hz)。 c)加速度幅值:10m/s(频率大于60Hz)。

    终端应支持接入源网荷互动系统或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接受主站的负荷调节指令或自主响 频率跌落的负荷控制,参与电网、电源、负荷的互动协调控制。 a)互动体现在实时上传可切负荷或等效可切负荷、终端允切状态,支持主站对负荷更精细的控 制;支持用户可中断负荷、储能、充电桩等特殊负荷的在线调整,实现对负荷设备的灵活控 制;支持对负荷的快速恢复和灵活复电控制。 b)应具备负荷采集、远程通信、负荷控制、运行监控、事件记录、本地通信、终端维护、本地功 能等基本功能,还可支持设备对时、数据召测、信息互动等其他功能。终端功能配置应符合附 录A的规定。

    4.4.2.1负荷采集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持模拟量输入采集或通信采集8条及以上线路的负荷。 b)可实时计算出母线电压、线路电流、频率、线路有功功率、线路无功功率等负荷数据。 c 支持8个及以上可配置线路的功率总加组,实时计算出进线总负荷、出线总负荷、可切总负荷 等多个功率总加数据。 d)模拟量输入采集的采样通道数应满足8条以上负荷线路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的采集要求,开

    DL/T21792020

    DL/T 2179=2020

    DL/T 2179=2020

    4.4.2.7终端维护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4.4.2.7终端维护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持对终端程序、核心板件、重要芯片的自诊断/自恢复,支持对终端的远程诊断和远程恢复。 b)提供通信调试接口,支持对终端的本地或远程升级与维护。 c)支持通过调试工具软件或主站软件功能模块对终端参数的设置。 d)支持对负荷线路参数的设置,包括对线路名称、电压变比、电流变比、二次额定电压、二次额 定电流、功率表法、电压组别等多个参数的设置。 e) 支持对负荷控制参数的设置,包括对功能软压板、负荷线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功率定值 闭环控制定值、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定值等多个参数的设置。 4.4.2.8本地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提供包含功能菜单、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的完善的人机接口。 b) 提供语音播放和语音提示功能,支持通过主站编辑语音提示或控制命令发送语音提示,提醒注 意终端的控制操作或状态变化。 c)3 提供软硬件综合防误措施,逻辑和回路控制断开点,保证控制的安全和可靠性。 d) 提供外部禁控输入,在禁控投入时停止控制输出、退出时恢复控制输出。 4.4.2.9其他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提供对时功能,可通过主站网络授时或本地时钟设备的网络与脉冲对时。 b) 提供通信报文召测功能,支持通过系统主站实现对现场电能表和智能仪表的数据召测、远 程抄表。 c) 提供可切负荷采集、负荷控制的互动功能,可为主站提供精准的可切负荷、终端允切状态;支 持主站在线调整可切负荷线路或设备,实现灵活互动切负荷。

    4.5.1.1交流工频模拟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3交流工频模拟量标称值

    机械触点表示的状态量,仅考虑以无源空触点输

    a)输入回路应有电气隔离和滤波回路,并有防抖处理。 b)遥信电源电压标称值应优先使用直流220V、110V、48V。 c)终端装置的SOE分辨率不应大于2mss

    DL/T21792020

    控制输出仅考虑无源空触点输出方式: a)继电器触点额定功率:交流250V/5A、直流48V/2A或直流110V/0.5A的纯电阻负载。 b)触点寿命:通、断上述额定电流不少于10’次

    4.5.5负荷响应动作时间

    负荷响应动作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终端在接收到负荷控制指令后,完成命令处理并动作出口的时间不应大于.20ms。 b)负荷响应出口指令宜采用脉冲指令,脉冲指令的动作时间范围宜为50ms~10000ms,应确保 可实现负荷设备开关动作或采集设备可侦测识别

    4.5.6失电数据保持

    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措

    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措

    4.5.7终端时钟准确度

    终端在与主站或本地时钟设备失去对 自走时钟误差不应大于1s。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DLT533一2007的要求,满足表4的规定。

    DL/T21792020

    电源回路、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动合触点回 路之间,应符合DL/T533一2007的要求,耐受表5中规定的50Hz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 试验。试验时不应出现击穿、闪络现象。

    注:输出继电器动合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终端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2500V。

    电源回路、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回路之间,应符合DL/T533一2007的要 求,耐受表6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无破坏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 缘击穿)现象发生。冲击试验后,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4.5的要求。

    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试验电压应符合U>60V的要求,继电器接口应符合U>25 的要求。

    4.7.1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能力

    电压突降和电压中断适应试验应按GB/T15153.1 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和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终端存储数据无丢失并能正常工作;在电压中 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各项性能指标符合4.5的要求,

    4.7.2振铃波抗干扰能

    4.7.3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能力

    4.7.4浪涌抗干扰能力

    浪涌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5一2019执行。在施加表7规定的浪涌于扰电压1.2/50μs波

    DL/T 2179=2020

    4.7.7射频磁场辐射抗干扰能力

    射频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3一2016执行。在表9规定的射频磁场辐射条件下, 能正常工作,各项性能指标符合4.5的要求。

    4.7.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干扰能力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应按GB/T17626.6一2017执行。在表9规定的射频场 导骚扰条件下,终端应能正常工作,各项性能指标符合4.5的要求。

    4.7.9脉冲磁场抗干扰能力

    4.7.10阻尼振荡磁场抗干扰能力

    表9工频磁场试验参数

    4.8连续通电的稳定性

    在连续通电工作时,其各项性能均应符合4.5的

    终端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大于或等于2×10*h,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e

    DL/T21792020

    终端外观、界面及插件检查要求如下: a)检查终端外观是否发生变形、翘曲,是否损伤,安装螺栓是否紧固、有无滑丝。 b)检查人机界面是否有划痕、裂纹,液晶是否破裂,按键操作是否灵活,指示灯是否有异常 c)检查板件插拔是否灵活,板件有无变形、烧坏、破损的痕迹。

    5.2.2间隙和爬电距离

    按GB/T16935.1一2008中第6章规定的测量方法用卡尺测量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5.2.3机械性能试验

    受试终端不包装、不通电,放在试验台中央,试验按GB/T2423.10的规定和4.3.6的要求,每轴线 扫频周期数为20次,对设备施加振动。试验后检查被试设备外观,应无松动和损坏,设备性能应符合 4.5的要求。

    5.3.1基本功能测试系统

    5.3.1.1基本设备及仪表要求如下

    a)模拟主站计算机。 b)交流信号源、直流信号源。 c)状态量输入模拟器。 d)控制执行指示器。 e)数字万用表。 f)三相/单相标准功率表、功率因数表。 g)电能表、智能仪表。 h)被测终端装置。 模拟主站计算机是可用于完成终端功能试验的一种测试用计算机,装有简化的主站软件系统或专 门为终端功能和性能测试而设计开发的具有主站基本功能的专用测试软件。 5.3.1.2将上述设备与终端连接成一对一数据采集与控制测试系统并通电运行,如图1所示

    5.3.2交流工频电量采集功能试验

    .2.1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标准表基本误差不应大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3。标准仪表分辨率 于被测量准确等级的1/5。

    a)交流工频电量基本误差试验应按DL/T630一2020中6.2.3的规定执行。 b)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基本误差试验以50Hz,不施加谐波量,按0%、20%、40%、60%、 80%、100%额定值依次施加输入量测试

    DL/T21792020

    c)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基本误差试验以50Hz,电压为额定值,电流按0%、20%、40%、60%、 80%、100%额定值依次施加输入量测试。 5.3.2.3 交流工频电量影响量试验。终端交流工频电量影响量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交流工频电量频率变化、波形畸变、功率因数变化、不平衡电流、被测量超限量、三相功率测 量元件之间相互作用、终端装置自热等影响量引起的被测量误差改变量测试,应符合DL/I 630—2020中6.2.4的规定。 b)7 高低温、电磁干扰的影响量引起的误差改变量的测试,应符合5.4~5.6的规定。 c)误差改变量应按式(1)计算:

    4 误差改变量: Es 一一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 Ex。——各种影响条件下测出的交流工频电量输出值; 4——输出基准值。 5.3.2.42 交流工频电量通用要求试验。交流工频电量通用要求试验应按DL/T6302020中6.2.3的规定 执行。

    5.3.3状态量输入试验

    状态量输入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在状态量输入模拟器上拨动任何一路试验开关,在终端液晶菜单和模拟主站上应观察到对应状 态位的变化,且与拨动的开关状态一致,重复上述试验10次以上。 b)将状态量输入模拟器的两路输出信号接至终端的任意两路状态输入端,对两路信号设置 0ms10ms的时间延迟。启动模拟器工作,在终端菜单显示屏上显示出状态名称、状态及动作 时间,其中状态输入的正确性和时间应符合SOE终端分辨率的要求,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5.3.4控制输出试验

    DL/T21792020

    控制输出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在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控制输出试验,终端控制输出正确记录,控制执行指示器应有正 确指示,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b)模拟开关动作故障,在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控制输出试验,检查终端控制输出的正确 性,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C) 模拟终端控制输出失败,在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上进行控制输出试验,检查终端控制接收的正 确性,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5.3.5负荷采集试验

    5.3.5.1一般要求

    模拟主站对终端负荷线路参数、功率总加组、功能软压板、负荷线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 置,完成终端与主站通信参数、上传点表参数、终端与本地设备通信参数、配置点表等参数 终端模拟量输入采集正常

    5.3.5.2负荷采集

    负荷采集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交流工频电量采集:按5.3.2.2的方法为每个输入回路中施加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在模拟主 站计算机系统上查看采集的母线电压、线路电流、频率、线路有功功率、线路无功功率等负荷 数据,并与终端液晶显示数据进行比较,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b)设置输入负荷回路一次功率的总加配置,查看总加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并与终端液晶显示数 据进行比较,重复上述试验5次以上。

    5.3.6负荷控制试验

    5.3.6.1一般要求

    模拟主站对终端负荷线路参数、功率总加组、功能软压板、负荷线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进 行设置,完成终端与主站通信参数、上传点表参数、终端与本地设备通信参数、配置点表等参数的 设置。

    5.3.6.2负荷控制

    负荷控制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模拟主站不同时限的负荷控制模式,实现对终端的切负荷控制。观察功能软压板投退、负荷线 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设置对控制出口的影响,同时检查负荷动作记录、告警记录、语音输 出提示,控制执行指示器动作。 6) 模拟主站负荷恢复指令或基于主站切负荷指令延时的负荷恢复,实现对终端的负荷恢复控制。 观察功能软压板投退、负荷线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设置对控制出口的影响,同时检查负荷 动作记录、告警记录、语音输出提示,控制执行指示器动作。 c)模拟主站投入功率定值闭环控制,实时监测用户负荷功率,在预设的就地功率控制模式分别投 入后,自动完成本地负荷功率闭环控制。观察负荷线路控制矩阵设置对控制出口的影响,同时 检查切负荷动作事件记录、告警记录、语音输出提示,控制执行指示器动作。

    DL/T21792020

    d)模拟主站投入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根据设定的动作时限,完成相应的控制。观察负荷线路控 制矩阵设置对控制出口的影响,同时检查切负荷事件记录、告警记录、语音输出提示,控制执 行指示器动作。 e) 模拟主站需求响应、有序用电控制,观察负荷线路控制矩阵设置对控制出口的影响,同时检查 切负荷动作事件记录、告警记录、语音输出提示,控制执行指示器动作。

    5.3.6.3动作出口时延测

    动作出口时延测试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对终端、时间测试仪和模拟主站统一对时,终端出口触点接入时间测试仪。 b)模拟主站发送切负荷控制命令,终端出口由测试仪捕捉动作时间,通过比较终端接收指令时标 与测试仪动作时标两个时标差值,获得终端动作处理及出口时间,终端动作时间应符合4.5.5 的要求。

    5.3.7通信功能试验

    5.3.7.1远程通信试验

    远程通信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被测终端与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按图1连接好通信正常后,在模拟主站屏幕上校对遥测数据、 遥信状态、SOE主站分辨率的正确性,试验结果均应符合4.5的要求。 b)断开模拟主站与终端的通信,经过5s后恢复与终端通信,观察终端通信中断及恢复告警信息 及实时通信的状态。

    5.3.7.2本地通信试验

    本地通信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被测终端与相关智能仪表等设备连接好通信正常后,在终端菜单上校对采集数据、输入状态。 b) 断开智能仪表与终端的通信,经过5s后恢复与终端通信,观察终端通信中断及恢复告警信息 及实时通信的状态。

    5.3.8运行监控功能试验

    5.3.8.1数据状态监控试验

    数据状态监控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检查实时监视的负荷回路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等数据,检查负荷总加配置的总加有功功 率、总加无功功率。 6) 检查实时监视的终端状态(含板件故障、内部告警、自检状态),终端断电或上电恢复等告警 状态,远程通信、本地通信的通信状态。终端状态与实际应一致,状态变化时标正确。

    5.3.8.2控制命令监控试验

    检查实时监视接收模拟主站切负荷、恢复负荷、功率定值闭环控制、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等负荷 控制命令及状态,命令时标正确。

    5.3.9事件记录功能试验

    5.3.9.1变位告警记录试验

    荷曲线情况,记录信息应与触发事件吻合、无错漏。

    5.3.9.2操作控制记录试验

    DL/T21792020

    远程发送负荷控制指令,终端记录控制操作,同时产生切负荷控制记录,记录信息应与触发事件 吻合、无错漏。

    3.10终端维护功能试弱

    终端维护功能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检查被测终端的自诊断信息是否与终端当前状态一致。 b)通过模拟主站改变负荷线路参数的设置,包括对线路名称、电压变比、电流变比、二次额定电 压、二次额定电流、功率表法、电压组别等多个参数的设置更改,查看更改后参数是否与主站 设置一致。 c)通过模拟主站改变负荷控制参数,包括对功能软压板、负荷线路控制矩阵、出口软压板、功率 定值闭环控制定值、电能量定值闭环控制定值等多个参数的设置,查看更改后参数的状态。

    5.3.11本地功能试验

    本地功能试验步骤应包括下列内容: a)通过按键操作,查看菜单状态,状态指示是否与菜单状态一致。 b)模拟主站编辑语音提示路桥图纸,或发切负荷控制指令,检查语音播放和语音提示是否正确。 c)检查终端的软件防误措施、硬件防误措施,验证控制的安全。 d)模拟外部禁控输入,检查在禁控状态时终端是否有禁控指示,是否停止控制输出

    5.3.12数据和时钟保持试验

    记录终端中已有数据和时钟显示,断开供电电源1d后,再恢复供电电源,检查数据应无丢失 自走误差应符合4.5的要求

    5.3.13数据报文透传试验

    按GB/T2423.1规定的低温试验方法,将被试终端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在高低温试验箱内,降温至 4.1规定的最低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交流工频电量的误差改变量不应大于准确度等级指数 的100%,其他指标应符合4.4和4.5的要求。

    按GB/T2423.2规定的高温试验方法,将被试终端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在高低温试验箱内,升温至 4.1规定的最高温度,保温6h,然后通电0.5h,交流工频电量的误差改变量不应大于准确度等级指数 的100%,其他指标应符合4.4和4.5的要求。

    按GB/T2423.3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箱内保持温度40℃土2℃、相对湿度(93土2)%,试

    DL/T2179—2020

    h2h,交流工频电量的误差改变量不应大于准确度等级指数的100%,其他指标应 4和4.5的要求市政常用表格,检查终端金属部分应无腐蚀和生锈情况。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