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801-2019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 DLT 5801-2019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2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L/T5801 2019

    3.0.1判别环境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时,应搜集工程所 在的流域地区或工程建筑物场地的气候条件,冰冻资料,海拨高 程,岩土性质,环境水的补给、排泄、循环和滞留条件以及污染 情况等资料。 3.0.2环境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分无腐蚀、弱腐蚀、 中等腐蚀和强腐蚀四级,其判别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力 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规定。 3.0.3当环境水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士具有侵蚀性时,应根据侵蚀 类型和侵蚀程度,进行混凝土的防侵蚀设计。 3.0.4对强腐蚀侵蚀性环境,应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应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防水层、降低环境水侵蚀性、排水、换填土、降低地 下水位及设防护层等工程措施

    KS120、KS150及大于KS150六级水利工艺、技术交底,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 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方法确定

    DL/T 5801 2019

    4.1.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宜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

    4.1.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王宜米用抗硫酸盆水泥,抗硫酸益盆水泥 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748的 相应要求;在掺用掺合料时也可采用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 泥、低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硅酸 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相关规定,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的相关规定。 4.1.2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时, 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应小于8%

    4.2.1配制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宜掺入掺合料,掺合 类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类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4.2.2所选的掺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粉煤灰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 技术规范》DL/T5055规定的F类I级或II级的粉煤灰; 2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 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相关规定,且比表面积 宜在300m/kg500m/kg范围内; 3硅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27690的规定;

    2.2所选的掺合料应符合下列

    DL/T 5801 2019

    加兵也关至的物科应进行试验能证。 4.2.3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5℃的中等或强硫酸盐侵蚀环境下,不 宜使用石灰石粉掺合料。

    4.2.3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5℃的中等或强硫酸盐侵蚀环境下,不

    4.3.2在年平均气温低于15℃且有强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采月

    灰岩骨料时宜进行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的试验论证

    4.4.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入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密 实性的外加剂。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 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相关规定。 4.4.2掺入减水剂、泵送剂和引气剂时,其品质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相关规定,并 应进行外加剂与胶凝材料适应性试验

    DL/T 5801 2019

    5.0.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强度、耐 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性能要求。 5.0.2在进行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先按本规程 附录A检测所使用的胶凝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确定合适的 胶凝材料品种及矿物掺合料量。 5.0.3应根据腐蚀程度按表5.0.3的要求控制抗硫酸盐侵蚀混凝 土的最大水胶比,并满足混凝士的抗渗等级要求。

    表5.0.3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DL/T5801 2019

    5.0.4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及施工性能,避免 出现泌水及泌浆。 5.0.5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5.0.1~第5.0.4条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的相关规定。 5.0.6当混凝土有硫酸盐结晶破坏时,应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 蚀试验。试验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抗硫酸盐等级 设计要求。

    6.1.1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设

    6.1.1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设 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必要时 应进行生产性试验。

    6.1.2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和养护应按现行

    6.2.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与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水工混凝士施工规范》DL/T5144的相关规定。 6.2.2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每一配合比的混凝 云小进一洛助松测 工租西

    6.2.1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与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DL/T5801 2019

    A.0.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评定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 的性能。 A.0.2原理。本方法通过测定浸泡在硫酸钠溶液中的胶凝材料的 胶砂试体的抗折强度及浸泡在洁净饮用水中同龄期试体的抗折强 度,计算抗蚀系数,以比较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 A.0.3试验设备及材料。试验设备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压成型机:小型千斤顶压力机,最大荷重应在15kN以上。 2抗折机:小型电动抗折机,加荷速率0.78N/s。 3模型:能成型尺寸为10mm×10mm×60mm的胶砂试体 的不锈钢制试模。 4球形拌和锅:直径200mm,高70mm,厚度1mm~2mm。 5标准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GB/T17671的规定。 6拌和水:蒸馏水。 7养护水:饮用水。 A.0.4温度和湿度。试验室、原材料、养护箱、养护水和侵蚀液 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室温度为17℃~25℃,相对湿度大于50%,所用试 验原材料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 2养护箱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大于90%。 3浸泡前养护水的温度为50℃±1℃。 4 浸泡水和浸泡液的温度为20℃3℃。 A.0.5 试验步骤。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体成型。称取水泥或胶凝材料共100g(工程水泥和掺

    DL/T 58012019

    合料用量应按照配合比进行计算),标准砂250g,加入球形拌和 锅拌和均匀后,再加入50g蒸馏水,湿拌3min结束。将拌好的 胶砂分别装入试模内,将带有模芯、模套的试模放到小型千斤顶 压力机上加压到7.8MPa压力下保持5s,然后取出试模,刮平, 编号,放入养护箱养护24h士2h,脱模。 2试体的养护。将脱模后的试体放入50℃饮用水中养护7d。 3试体的浸泡。将试体分成两组,一组9块放入20℃饮用 水中养护,一组9块放入到3%的硫酸钠(Na2SO4)浸泡液中浸 泡。试体在浸泡过程中,每天一次用1mol/L硫酸(H2SO4)溶液 滴定以中和试体在溶液中释放出的氢氧化钙[[Ca(OH)2],边滴 定边搅拌,以保持溶液的pH值在7.0左右。 试体在硫酸钠(Na2SO4)溶液中浸泡时,每条试体需对应有 200mL的浸泡液,液面至少高出试体顶面10mm。为避免蒸发: 容器应加盖。 4试体破型。试件在浸泡液中浸泡56d,以及在饮用水中养 护56d后,取出并用小型抗折机进行抗折试验。其中,试体支点 跨距为50mm,支撑圆柱直径为5mm,加荷速度控制在0.78N/s。 破型前,应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和砂粒,清除支点圆柱表面粘 着的杂物。试体放入转折支点上时,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 A.0.6试验结果计算与处理。试验结果计算与处理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试体的极限抗折强度由破坏荷载乘以0.075得到,抗折强 度计算到0.01MPa; 2剔除9块抗折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其余7个试体抗 折强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体的抗折强度; 3抗蚀系数以同龄期胶砂试体分别在浸泡液中浸泡56d和 在饮用水中养护56d后的抗折强度之比表示,计算精确到0.01。 A.0.7评定。抗蚀系数大于0.80时,判定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 性能合格

    DL/T 58012019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DL/T5801201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74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

    《普通混凝士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 《混凝士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748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L/T58012019 条文说明

    DL/T58012019

    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水电水利工程抗硫酸盐侵 凝土的应用具体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 量评定。

    蚀混凝土的应用具体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 及质量评定。

    钙矾石溶解度极低,在石灰浓度非常低的溶液中也能够稳定 存在。能够与水结合,结合后体积膨胀约1.5倍,即形成钙矾石 结晶,呈针状,引起很大的内应力,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大裂缝。

    DL/T5801 2019

    Ca3Si20·3H20+2CaS04·2H20+2CaC03+24H20→ Caz[Si (0H)]2 : 24H20 : [ (SO4)2 : (CO3)2]+Ca (OH)

    DL/T58012019

    DL/T 58012019

    役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进行分类,但在标第4章耐久性要求中, 针对冻融环境、硫酸盐侵蚀环境和钢筋防腐蚀措施提出了具体的 技术要求,其要求与GB/T50476一2019中的相关条文类似。现行 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5241规定,环境 水对混凝土侵蚀性的判别标准应符合《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 范》GB50287的规定,该规范的分级与现行大多数标准存在较大 差异。考虑到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及与同行业标准的协调性,本规 程仍采用GB50287的相关规定。 3.0.3对弱腐蚀和中等腐蚀侵蚀性环境,主要靠控制原材料组成 及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侵蚀能力,来有效预防 环境水侵蚀破坏。有别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抗硫酸盐侵 蚀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时应先根据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通过胶 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试验,优选合适的胶凝材料种类及组成,其 次要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及最低抗渗等级。选用较低的水胶 比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对提高混 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是有利的。根据混凝土的腐蚀程度,本 规程分别在第4章、第5章中规定了不同腐蚀程度时混凝土原材 料组成及成分限定范围,以及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最低抗渗等级。 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可在设计文件中注明由施工单位 和混凝土供应商根据规定的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按本规程的第 4、第5章规定执行。对于大型工程和重要工程,应在设计阶段由 结构工程师会同材料工程师共同确定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的具体技 术要求。 3.0.4对强腐蚀侵蚀性环境,仅靠控制原材料组成及水胶比的技

    术措施难以有效预防环境水侵蚀破坏,因此除对混凝土配合比需 要进行试验论证,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侵蚀能力外,还需考虑本 条所列的隔离、排水等附加工程措施,降低环境水对混凝土的侵 蚀性。如水工结构的局部构造中存在水分蒸发浓缩条件,中等侵 蚀性环境水会转化为强侵蚀性环境水,造成混凝土的严重破坏,

    也应考虑采取附加工程措施

    DL/ T 5801 2019

    也应考虑采取附加工程措施。 3.0.5国内电力行业还没有关于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划分的有关 规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2011及《混凝土耐久 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一2009对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进行 了划分,分为KS30、KS60、KS90、KS120、KS150和大于KS150 共六个等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规定了对应的试验方法。GB/T50082中规定采用实 际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制作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 混凝土试件,通过测试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 来判定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裂化程度,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指标以抗硫酸盐等级(能够经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表示 (符号KS)。该方法能够直接测定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 验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实际使用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一般只有当腐蚀程度为弱腐蚀及以上时才进行混凝土抗硫酸 盐侵蚀试验

    也应考虑采取附加工程猎施。 3.0.5国内电力行业还没有关于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划分的有关 规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2011及《混凝土耐久 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一2009对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进行 了划分,分为KS30、KS60、KS90、KS120、KS150和大于KS150 共六个等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规定了对应的试验方法。GB/T50082中规定采用实 际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制作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 混凝土试件,通过测试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下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 来判定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裂化程度,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指标以抗硫酸盐等级(能够经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表示 (符号KS)。该方法能够直接测定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 验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实际使用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能。一般只有当腐蚀程度为弱腐蚀及以上时才进行混凝土抗硫酸 盐侵蚀试验

    DL/T5801E 2019

    DL/T5801 2019

    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宜采用硅酸二钙含量较高而水化热较低 的硅酸盐类水泥品种,亦可针对具体环境特点而选用低热微膨胀 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铁铝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一般不宜单独 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

    4.2.1、4.2.2在使用掺有混合材的水泥时,往往不清楚所加入的 混合材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并发挥混 合材的作用,在配制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时,宜将活性矿物材料 以掺合料的形式另行掺入。 矿物掺合料等通过影响水化铝酸钙和氢氧化钙[Ca(OH)2] 的含量来影响硫酸盐腐蚀。对于铝酸三钙含量较高的硅酸盐水泥 掺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可以通过降低总胶凝材料中的有效铝酸 三钙含量,从而降低硫酸盐侵蚀。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水胶比下 矿物掺合料及其形成的致密水化产物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 构,提高混凝土抵抗水、酸和盐类物质的腐蚀能力,所以化学腐 蚀环境下,不宜单独使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对于抗硫酸盐侵蚀 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少量硅灰、粉煤灰和其他火山灰材料 般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但由于矿物掺合料本身的成分含量不 同,矿物成分的波动,其效果也各不相同,并非都是掺量越大越 好。所以,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时,应当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掺 量。此外,要注意在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掺合料采用粉煤灰时应使 用F类粉煤灰。 矿渣粉比表面积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用水量增加,早期强度 发展过快,不利于混凝士裂缝控制:过小其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 应较低,不利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及混凝土密实性,因此,本规程 对其比表面积进行了规定。《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 炉矿渣粉》GB/T18046中对各等级矿渣粉比表面积只规定了下限 值,按此条规定,S75、S95均可采用。另外,采用矿渣粉时其氧

    DL/T 58012019

    化钙(CaO)含量不宜过高。 4.2.3根据国内外相关的工程调查和研究成果,在气温低于15℃ 的低温、潮湿环境中,石灰石粉的掺入有导致水泥基材料产生碳 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的可能。《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DL/T5241规定,胶凝材料中若有石灰石粉,宜进行关于碳硫硅 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的试验论证。因此,本规程规定在气温低于15 ℃的低温、潮湿环境中,不宜采用石灰石粉作为掺合料。

    DL/T 5801 2019

    DL/T 58012019

    DL/T 58012019

    的抗硫酸盐性能,其次,通过限制水胶比和最小抗渗等级来 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饣 能。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方法上,除胶凝材料需满足抗硫酸盐 蚀外,其他方面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一样。

    高层标准规范范本5.0.6国内关于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标准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7492008、《混凝士抗硫酸 盐类侵蚀防腐剂》JC/T1011一2006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 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一2009,前两种标准都采用固 定水胶比和灰砂比的砂浆试件来进行,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胶凝材 料自身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小,而对于实际工程混凝土的抗硫 酸盐侵蚀性能没有指导作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

    DL/T5801 2019

    DL/T 5801 2019

    6.1.1抗硫酸盐混凝土的防腐蚀耐久性,在混凝王设计阶段及配 合比设计时就已考虑,在正式施工前,应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条 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内容的着重点应在混凝土 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以及养护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和防裂的 防护措施等方面。

    6.1.2抗硫酸盐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与普通混凝土基本

    在养护方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一2004规定,对于化学腐蚀环境(IⅢI、IV、V类)下的混凝土, 潮湿养护的期限不应少于7d,且养护结束时混凝土达到的最低强 度(根据工地现场养护的小试件测得,其养护条件与现场混凝士 相同)与28d强度的比值不应低于70%;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 料混凝土,在潮湿养护期正式结束后,如大气环境干燥或多风, 仍宜继续保湿养护一段时间,如喷涂养护剂、包裹塑料膜或外罩 覆盖层等措施,避免风吹、暴晒,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一2019中“3.6施工 质量的附加要求”规定,对于化学腐蚀环境(V类)下的一般混 凝土,养护至现场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8d标准强度的50%,且不 少于3d,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覆盖并加湿 养护,养护至现场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8d标强度的50%,且不 少于7d。加湿养护结束后应继续用养护喷涂或覆盖保湿、防风

    段时间至现场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28d标准强度的70%。《水工 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一2015规定,可采用喷雾、洒水、 流水、蓄水或保温、保湿的养护方式能源标准,也可采用养护剂等,养护 期不宜少于28d,对重要部位和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以及其他 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综合看来,《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一2015的规定 比《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一2004和《混 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要求更加严格,满 足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对养护的要求。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