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629-2021 陆上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NB/T 10629-2021 陆上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雨、雾或雪遇到温度等于或低于泳点的物体后,附着在物体 上形成冰的现象。
能够形成覆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
路桥管理及其他icing environment
icing process
icing process
从物体上开始出现覆泳到覆泳完全消融的过程,
过冷却雨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冰点的物体后,在附着物上 冻结形成冰覆盖层。雨淞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 起,冰体结构坚固、比重密度大、黏附力强。
2.0.5雾淞rime
过冷却雾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泳点的物体后,在附着物上 冻结成小冰粒。雾淞冰粒之间有气孔,具有白色外表和粒状结构 冰体结构较松散、比重密度小、黏附力弱。
不同粒径的雨滴和雾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泳点的物体后, 在附着物上部分形成雨淞,部分形成雾淞。冰体呈半透明状,常 在物体的迎风面冻结,比重密度中等,有一定的黏附力。
冻结的雪片在降落过程中,通过一段温暖层后趋于潮湿、融 化,形成湿雪。湿雪冻结在物体上,冰体呈白色堆积状,比重和 黏附力均较小。
NB / T 10629 2021
雨淞、雾淞、混合淞和湿雪冻结附着在风电场架空输电线路 上形成覆冰层的现象。
2.0.9叶片覆冰bladeicing
雨淞、雾淞、混合淞和湿雪冻结附着在风电机组叶片上形成 覆冰层的现象。
雨淞、雾淞、混合淞和湿雪冻结附着在风电机组塔架上形成 覆冰层的现象。
standardicethickness
将不同密度、不同形状的覆泳厚度统一换算为冰密度为0.9 g/cm3均匀裹覆在附着物上的覆冰厚度
设计规定的重现期,计算得到的
2.0.13覆冰期icecoveringperi
design ice thickness
当年秋冬季首次出现覆冰开始时间到次年春夏季最后一次出 现覆冰结束时间的时段。
2.0.14覆冰日数 icing days
[6易覆冰地形terrain prone to i
容易发生覆冰和有利于覆冰加重发展的地形。泛指山顶、迎 风坡、风口、垭口、水体附近等易发生覆冰的地区。
2.0.17易覆冰微气候
容易导致覆冰的局地小气候。
NB / T 10629 2021
3.0.1风电场是否需要开展覆冰环境评价工作,可根据以下情况 确定: 1根据对风电场所处区域的气象资料分析,在历史覆冰灾害 调查基础上,宜开展覆冰环境评价工作。 2无论风电场覆冰是否严重,若风电场开发企业要求开展风 电场覆冰环境评价工作,则也可开展此项工作。 3.0.2对于拟开展覆冰环境评价工作的风电场,应开展覆冰调查, 宜开展覆冰观测。 3.0.3开展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工作,应充分收集本风电场及其 周边地区的相关资料,经计算分析后,对风电场覆冰环境做出客 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3.0.4对风电场的覆冰环境进行评价后,宜编制风电场覆冰环境 评价报告,
NB /T 10629 = 2021
4.0.1风电场附近有与风电场环境相似的长期气象站时,应收集 长期气象站的等级、观测年限、历史沿革等基本资料:位置、海 拨等地理资料;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常规气 象要素资料。 4.0.2风电场附近有导线积冰观测的气象站或附近已有观冰站时 应收集气象站或观冰站的覆冰观测资料以及对应的逐时气温、气 玉、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资料及覆冰过程的起止时间 4.0.3风电场内有测风塔观测时,应收集风电场内已有测风塔的 位置、海拔等基本情况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等观 测资料。 4.0.4应收集风电场区域内及外延5km范围内的1:50000及以上 比例尺的地形图。 4.0.5应收集电网部门对风电场所在区域的冰区划分及其分布图 资料。 4.0.6宜收集风电场周边已有的风电场、高山气象站、电视塔、 微波站、道班的冰害事故记录、报告、图片和视频。 4.0.7宜收集风电场周边已有的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覆冰设计 成果以及运行中的实测覆冰资料、冬春季除冰措施,冰害事故报 告、记录、图片和视频等。
4.0.8宜收集覆冰或冰灾的相关文献资料
NB/T106292021
5.1.1对于拟开展覆冰环境评价工作的风电场,应对拟评价风电 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覆冰情况进行调查。 5.1.2覆冰调查对象宜为调查范围内的气象、电力、通信、交通、 工矿、民政、林业等单位的运行、管理、维护人员以及当地知情 人,特别是已投运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高山电视台、微波站、 气象站和道班的冬季值班人员。
5.1.3覆冰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覆泳发生的地点、海拔高程、地形地貌,覆泳附着物的种 类和形状、大小,覆冰的种类、离地高度、走向等信息。 2覆冰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长。: 3覆冰发生时的天气状况。 4历史上大覆冰出现的次数、时间以及冰害情况。 5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植被以及水体分布情况。特别应 对调查区域内的风口、哑口、分水岭、山顶突出处、迎风坡等特 殊地区作微地形、微气候调查和实地勘查。 5.1.4覆冰调查资料应在现场汇总整理,并应在现场进行合理性 可靠性检查与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复查核实。 5.1.5覆冰调查结束后,应对覆冰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可根据工 作需要,编写风电场覆冰调查报告。 5.1.6风电场覆冰调查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和《架空输电 线路覆冰勘测规程》DL/T5509的有关规定。
5.2.1对于拟开展覆冰环境评价工作的风电场,当风电场可能处
于严重覆冰区域时,应至少设置1个覆冰观测点或覆冰观测站, 开展覆冰及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 5.2.2覆泳观测站(点)应设置在风电场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5.2.3·覆冰观测站的观测时间不应少于5个覆冰季,覆冰观测点 的观测时间不应少于1个覆冰季。 5.2.4覆冰观测架应按垂直和平行冬季主导风向布置;观测过程 中宜通过摄像系统对覆冰过程进行全程记录。 5.2.5风电场覆冰观测站(点)的设置可参考电力部门和气象部 门的观冰站(点)设置。 5.2.6覆冰观测站(点)的观测项目应包括覆冰要素和常规气象要素。 覆泳要素应包括覆泳的种类、起止时间、走向、长直径、短直径、重 量,可包括覆冰的外部形状、内部结构、发展期、保持期、消融崩溃 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降水、 天气现象等,可包括能见度、日照、水汽压、积雪深度等。 5.2.7对于已建成的风电场,宜选取有代表性的风电机组,对风 电机组的叶片覆泳情况进行监测,可对机舱、塔架覆泳情况进行 观测,风电机组叶片观测记录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5.2.8每次覆冰过程结束后,应及时对覆冰观测资料进行初步整 理;每年度覆冰季结束后,应及时对年度全部覆冰观测资料进行 整理、统计计算、分析等,并编写年度覆冰观测报表或报告。 5.2.9风电场覆冰及其主要气象要素观测以及观测资料整理,除应 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 则》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线积冰》GB/T35235、《电 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测技 术规定》DL/T5462、《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勘测规程》DL/T5509、《地 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QX/T59等的有关规定
6.1.1地理环境分析应对拟评价风电场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 貌、海拨及其变化、植被和水体的分布情况等进行分析。 6.1.2地理环境分析应对评价区域的风口、口、分水岭、山顶 突出处、迎风坡等易覆冰微地形的覆泳特征进行分析。
NB / T 10629 2021
7.1.1覆冰厚度计算应包括对覆冰的密度、标准冰厚和设计冰厚 等进行计算。
7.2.1风电场覆冰评价年覆冰时长宜采用覆冰实测资料进行计 算。年覆冰时长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 年覆冰总时长; T 单次覆冰过程小时数: TN —单次覆冰结束时间; T。 单次开始覆冰时间; 年内发生覆冰的总次数
7.2.3·仪器设备覆冰期计算宜根据风电场仪器设备的实际覆冰时
NB /T 10629 2021
7.3覆冰影响发电量计算
7.3覆冰影响发电量计算
7.3.1风电场覆冰影响发电量计算,应根据风电场覆冰期间发电 量的损失量、·风电场运行自然年总发电量进行计算。 7.3.2风电场覆冰影响的发电量损失量,应根据因覆冰影响而导 致风电场应发而未发出的电量进行计算。 7.3.3风电场覆冰影响发电量损失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发电量损失率; 风电场评价年内的实际总发电量。
8覆冰环境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
8.0.1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应包括覆冰的厚度、覆冰 的时间长度。风电场覆冰环境等级划分应符合表8.0.1的规定。
表8.0.1 风电场覆冰环境等级划分
8.0.2当根据表8.0.1中三类指标划分的等级不一致时,其覆冰等 级宜按其中较高的等级确定
NB/T106292021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3522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电线积冰》GB/T35235 《电网冰区分布图绘制技术导则》GB/T35706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观测技术规定》DL/T546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勘测规程》DL/T550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
NB/T 10629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陆上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NB/T10629—2021 条文说明
NB/T10629—2021 条文说明
《陆上风电场覆泳环境评价技术规范》NB/T106292021,经 国家能源局2021年4月26日以第3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陆上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方面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 陆上风电场覆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向有关设计和科 研单位征求了意见,同时通过了编制单位组织的内部审查及中国 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外部审查。 为便于广大设计、运行、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陆上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 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 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NB/T106292021
总则· 18 3 基本规定 ·: 19 基础资料 5. 覆冰调查与观测 ..: 23 5.1 覆冰调查 · 23 5.2 覆冰观测 6 覆冰环境分析 : 24 6.1 地理环境分析 : 24 6.2 气候环境分析 .. .· 26 7: 覆冰计算 .: 28 7.2 覆冰时长计算 .: 28 7.3覆冰影响发电量计算 : 28 覆冰环境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
NB/T106292021
1.0.1覆泳是地风电场,无其是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冬春李常见 的自然灾害,道路、风电机组叶片、架空集电线路、送出线路覆 冰,对风电场交通、电力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因覆冰停机给风电 场带来一定经济损失,风电机组叶片甩冰则可能造成安全事。覆 冰区域的风电场勘测设计,要达到规定的抗冰标准,需要对覆冰 环境进行准确分析和计算,对覆冰环境等级做出判断,以此为依 据做出适应覆冰环境的设计方案,因此,开展陆地风电场覆冰环 境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气象局2007年发布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系列标准, 其中第15部分为电线积冰观测,规定了电线积冰的观测、记录方 法和观测仪器的技术要求。国家能源局2012年发布的《架空输电 线路覆冰观测技术规定》,明确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观冰站(点) 的规划、选址、建设、观测及资料整编的技术要求。国家能源局 于2015年发布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勘测规程》标准明确了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覆冰勘测标准。 处于覆冰区域的陆上风电场一般位于高海拔山地,基本都是 覆冰资料空白区。目前已建或在建的观冰站(点)主要是针对输 电线路的,尚无针对风电场,特别是风电机组的覆冰观测、数据 整编及覆冰环境评价标准。因此,编制适合陆上风电场的覆冰观 测、数据整编及覆冰环境评价的原则、要求与方法是士分必要的。
NB / T 10629 2021
0.1需要对风电场的覆冰程度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判 是否对风电场开展覆冰环境评价。但风电场一般处于偏远地区, 冰观测资料缺乏,较为准确地判断风电场的覆冰程度存在一定 度。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初断: 1)选择与风电场气候环相似、地理位置接近的气象站,收 集其雨淞日数、雾淞日数及积冰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判 断风电场的覆冰严重程度。 2) 电力部门、气象部门绘制的覆冰区划图。 3) 风电场内及附近风电场测风塔测风数据受覆冰影响的 情况。 4) 询问风电场范围内周边区域已有的气象、电力、通信、 交通、工矿、民政、林业等部门的运维、管理人员以及 当地知情人,特别是已投运的风电场、高山电视台、微 波站、气象站和道班的冬季值班人员,了解覆冰发生的 频率、时长、厚度等信息,了解覆冰对上述部门生产、 生活的影响程度。 5)综合以上两种以上途径进行综合分析。 .2覆冰环境评价不是政府要求的审批要件,但覆冰会造成风 场发电量的损失,给企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项目开发阶段 风电场运营期间,覆冰观测和监测都非常重要。在开发阶段, 要用它来量化由于结冰造成的生产损失,评估抛冰和掉冰风险 及评估防冰系统的需求;在运行阶段,冰检测器可用于控制风 和防冰系统,并确保为工作或参观风电场的人员提供最佳性能 安全的环境。此外覆冰观测结果可以被用来验证冰区划分图和
通信标准复冰气象模型。 .0.4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报告是风电场覆冰评价过程和结果的 集中体现。可参考以下章节内容进行编写。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2风电场区域地形地貌和气候 2.1 地形地貌 2.2 气候 3 覆冰环境评价 3.1 覆冰气象站选择 3.2 风电场区域覆冰成因分析 3.3 覆冰调查资料分析 3.4 气象站覆冰资料分析 3.5 观冰站(点)覆冰资料分析 3.6 风电场覆冰计算及等级 4 结论及建议
NB / T 10629 2021
4.0.1、4.0.2根据覆冰区域地面气象观测、输电线路运行情况统 计和部分陆上风电场运行情况进行统计。每年的冬季及初春季节, 我国西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和东南方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东北 部、中部相汇,形成一条南起湖南、贵州,北至辽宁、吉林的覆 冰带。覆冰带每年的覆冰时间基本集中在1月、2月两个月,极 瑞寒冬年份覆冰时间可能延长为11月至次年3月。 陆上风电场产生覆冰的气象要因主要为: (1)气温。叶片及输电线路覆冰开始前气温一般在0℃以上 当叶片及输电线路上有雾淞或雨淞黏附时气温已降低到0℃以 下,随着覆泳的不断发展,气温也逐渐降低,覆冰严重的案例最 低气温往往可降至一5℃以下。 (2)相对湿度。当叶片及输电线路覆冰开始时,环境相对湿 度均在85%以上,绝大部分达到90%以上,部分风电场相对湿度 达到95%~100%,整个覆过程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变化较小。 因此,较高的相对湿度是覆冰过程出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3)风速及风向。陆上风电场覆冰形成过程中风速在1m/s 以上,多集中在1m/s~10m/s。这个风速区间有利于覆冰增长, 同时不至于将其从附着物上吹落。通过对高山气象站的W~E 和N~S方向覆泳重量、覆泳时风向进行对比发现:当W~E方 向覆冰重量大于N~S方向覆冰重量时,期间风向以北风为主, 与W~E方向的电线夹角约90°;当N~S方向覆冰重量大于W~ E方向覆冰重量时,期间风向以东风或西风为主,与NS方向 的电线夹角约90°;当无明显主导风向时,覆冰过程也变得比较 复杂,
NB/T106292021
(4)天气现象。陆上风电场覆泳形成过程中均或多或少出现 降水,降水类型在覆冰生成前是降雨,随着覆冰的发展以及气温 的降低,逐渐转为雨夹雪或雪。此外,·陆上风电场覆泳形成过程 中大都伴随着浓雾出现。 4.0.3陆上风电场覆冰与否可通过场区内测风塔风速、风向实测 数据趋势检验侧面反映出来。覆冰轻微时可能影响测风塔风速、 风向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覆泳严重时可造成风速、风向观 测停止基至测风塔倒塌。根据《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 技术规范》,当风速或风向数据出现6h以上的无变化记录,且气 温低于5℃、相对湿度大于80%时,发生严重覆冰的概率较大。 4.0.4收集风电场区域内及外延5km范围内1:5万及以上比例尺 地形图主要用于分析地形对覆冰的影响,特别是微地形对覆泳的影 响,微地形覆冰严重区一般位于寒潮路径区域山地的风口、迎风坡、 山脊、临近湖泊等大水体的山地、盆地与山地的交汇地带。 4.0.5电网部门的冰区分布图依据《电网冰区分布图绘制技术导 则》GB/T35706绘制,给出省级行政区域30年、50年、100年 重现期的覆冰厚度分布,分辨率不小于90m×90m,对缺之覆泳 实测资料的风电场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风电场覆冰环境 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
NB/T106292021
5.1.1我国严重缺之覆冰观测资料,且风电场一般地处偏远,覆冰调 查是为补充观测资料不足所进行的工作,调查资料有助于分析地区覆 冰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分析风电区域覆冰的持续时长、受覆冰影 响的发电量损失及设计覆冰厚度,是风电场覆冰环境评价的重要依据。 5.1.2已投运的,尤其是已投运多年的风电场中常年坚守在风电场的 运维人员,在风电场经受过多个覆冰季,可作为覆冰调查的重点对象。 5.1.3覆冰调查侧重的内容:对风电场内树枝、测风塔支架、拉 线、风速仪、风向标覆冰进行测量和摄像,对临近风电场的风电 机组叶片、架空集电线路覆冰进行测量和摄像。
.2.1风电场是否处于严重覆泳区域,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判断: 1)电网部门和气象部门绘制的覆冰区划图 2) 临近海拔接近、气候环境近似的已投运风电场,其1年 中因覆冰停机时间在5%以上。 3).风电场内或附近海拨接近、气候环境近似的风电场内测 风塔1.年中受覆冰影响的测风数据在10%以上。
教育标准5.2.2要在对风电场的地形地貌、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