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496-201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L/T 496-201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
式中: Q—油泵的输油量,L/s; D一压力罐的内径,mm; t油位上升100mm所需时间,S。 测定3次油泵输油量,取其平均值。 对于采用油、气分离式蓄能器的油压装置,考虑到蓄能器的油位无法直接测量,油泵输油量的测定, 可根据回油箱油位下降50mm所需时间与回油箱面积进行折算。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流量计直接测定油泵输油量。
4.2.2阀组调整试验
4.2.2.1卸载阀的调整试验
4.2.2.1.1对于采用纯机械方式加载/卸载的阀组,需通过改变节流孔大小,调整加载/卸载时间;当油 泵达到额定转速时节能标准规范范本,卸载阀排油孔应正好被封闭。 4.2.2.1.2对于采用电磁阀控制加载/卸载的阀组,则只需直接通过油压装置电气控制柜(箱)设置加载/卸 载时间。
2.2安全阀的调整试验
4.2.2.2.1调整安全阀的调节螺栓,使油压高于工作油压上限2%时,安全阀开始排油,油压高于工作 油压上限的10%以前,安全阀应全部开启,且压力罐/蓄能器中油压不再升高。 4.2.2.2.2油压低于工作油压下限以前,安全阀应完全关闭,此时安全阀的漏油量不得大于油泵输油量 的1%。 4.2.2.2.3在上述调整试验过程中安全阀应无剧烈的振动和噪声,
4.2.2.3单向阀(止回阀)的试验
压力罐/蓄能器油压在额定油压以下时,手动启动油泵,当压力开至止常压力上限时停泵,油 专不得超过2周。
4.2.3油压装置的密封性试验
4.2.3.1压力罐/蓄能器的油压和油位均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关闭所有阀门,8h后油压下降不得大 于额定油压的4%;宜在油泵停动30min后开始记录压力和油位,8h内环境温差应不大于8℃。 4.2.3.2若油压下降而油位不变,则说明是漏气所致。当油压、油位均下降时,可启动油泵将油位恢复 到原值,若油压能恢复至原值,则说明是漏油所致;若油压仍低于原值,则表明在漏油的同时,还有漏 气现象。 4.2.3.3对于采用油、气分离式蓄能器的油压装置,考虑到蓄能器的油位无法直接观测,可根据回油箱 油位变化反推蓄能器油位变化。
4.2.4压力信号器和油位信号器整定
通过对压力罐/蓄能器输油和排油的方式来改变油压和油位, 进行压力信号器和油位信号器的 力信号器动作值与整定值的允许偏差为整定值的土2%:油位信号器的动作值允许偏差为土10m
气分离式蓄能器的油位,可通过回油箱油位间控
4.2.5.1试验时,通过对压力罐人为排油、排气的方法控制油压和油位的变化,使压力信号器和油位信 号器动作,以控制油泵按各种方式运转并对压力罐进行自动补气。 4.2.5.2通过模拟试验,检查油压装置电气控制回路、控制流程及压力信号器、油位信号器动作的正确性 4.2.5.3不得采用人工拨动信号器接点的方式进行模拟试验。对于采用油、气分离式蓄能器的油压装置 只需通过对蓄能器人为排油的方法进行油泵自动启、停试验
通电气组件的调整试验及设备绝缘与电磁兼容性
4.3.1电源的检查试验
4.3.2转速表的校验
4.3.3开度表的校验
4.3.4有功功率变送器的校验
按GB/T13850的相关规定执行。
4.3.5.1试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子元器件及表计损坏,对于不能承受规定的绝缘电阻表电压的元件 如半导体元件、电容器等,试验时应将其短接,或采取绝缘措施。 4.3.5.2分别用250V电压等级的绝缘电阻表(回路电压小于100V时)和500V电压等级的绝缘电阻表 (回路电压为100V~250V时)测定各电气回路间及其与机壳、大地间的绝缘电阻,在温度为15℃~35℃、 相对湿度为45%~75%的环境中,其值应不小于1M2。 4.3.5.3在绝缘电阻合格后,按DL/T563的有关规定进行绝缘强度试验,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试验 时对于不能承受规定电压的元件或组件模块,应将其短接或断开;安装在带电部件和裸露导电部件之间
的抗于扰电容器不应断开,应能耐受试验电压。
4.3.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4.3.6.1按GB/T17626.4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等级为3级,试验参数贝
1.3.6.1按GB/T17626.4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等级为3级,试验参数见表1。
DL/T4962016
表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参数
4.3.6.2电气部分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进行试验,其输出应整定在中间值,从供电电源端口和频率信号输 入端口输入瞬变脉冲干扰信号,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少于1min,干扰引起的输出变化量不得大于1%,在 试验过程中,允许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暂时降低,但应能自行恢复;试验结束后,电气部分的性能还 应满足DL/T563的规定。 4.3.6.3试验应在专用设备上进行,在输入干扰信号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受试设备损坏,
4.4数字式电液调节装置电气部分试验
4.4.1模块通电检查
接入频率信号、接力器行程信号和各外部控制信号,接通电源,检查各功能模块的指示灯或测点电 位,确认各模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4.2频率测量环节试验
对频率信号整形电路的各路频率输入通道,分别输入与实际电压互感器(TV)信号电压相当的频 率信号(包括系统TV、发电机机端TV),以及反映机组大轴转速的齿盘探头脉冲信号,逐一改变信号 频率,记录频率测量值与输入值。在设计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其分辨率、测频稳定性、线性度、测频响 应的实时性、对频率信号源的适应性等测量性能,应满足DL/T563的要求。
4.4.3参数整定及显示的检查试验
4.4.3.1检查调节装置面板上的指示仪表,显示器件及相应的人机交互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4.4.3.2通过键盘或触摸屏分别输入b、Kp、K、K(或b、b、Ta、T.)等参数,观察显示值是否与整 定值相同,并检查各参数范围是否符合设计值。 4.4.3.3模拟改变机组频率/电网频率信号、接力器行程信号、机组的有功功率信号、水头/扬程信号, 分别记录输入值和显示值,检查显示是否正确
4.4.4通信功能检查
通过RS232/RS422/RS485串行通信接口或其他与监控系统约定的通信接口,将调节器与计算机连 接,检查其双向通信功能。
4.4.5数字调节器静态特性试验
将K,、K,置最大值,K,置于零(或b、T、T置最小值),接入频率信号源。在输入频率信号
DL/T4962016
值时,用“功率给定”或“开度给定”将调节器输出相对值调整至50%。 2分别将永态转差系数b置于2%、4%、6%、8%,改变输入频率信号,测量调节器输出电压Y 按下式计算b.的实测值:
4.4.6数字调节器动态特性试验
4.4.6.2调节器的参数体系
Ax(s) Ti,s +I Kp=Z+T b,Ta 1 b,Ta 1 K, = b b.= Tm 2K,Ks 2Ks Ta = Tm 2K
1 b, = K, 1 T, =0
式中: 4y(s) PID调节器输出的拉氏变换值: Ax(s) PID调节器输入的拉氏变换值: Kp 比例增益; K, 积分增益,1/s; K 微分增益,S; TV 微分衰减时间常数,S; 暂态转差系数; T 缓冲时间常数,S; T. 加速时间常数,S。 反映上述PID数字调节器正常调节规律的控制输出过渡过程曲线,见图1;其中,y.轴为调节器控 制输出的相对值。
.6.3调节器输出响应的
)数字调节器内部计算的控制输出
图1PID数字调节器控制输出过渡过程曲线
对模拟量输出的数字调节器,直接按4.4.6.4~4.4.6.7所述方法进行校验;对数字量输出的数字调节 器,校验时将功率放大器(综放)的放大系数置为1,时间常数置最小值,视功率放大器的模拟输出为 数字调节器的输出,按同样方法进行校验;当无法提供上述测试接口时,也可通过接力器位移响应曲线 进行参数校验。
DL/T4962016
4.4.6.4K,的校验
4.4.6.4.1试验条件
b、K,(或T.)置于零,K,置于零(或T置最大值),人工频率/转速死区E,置于零,将Kp(或b) 置于待校验值。
4.4.6.4.2试验方法
对数字调节器施加相当于一定相对转速的频率阶跃扰动信号△x,用自动记录仪记录调节器输出的 过渡过程曲线,见图2。
4.4.6.4.3试验结果处理
图2中OBC是通过模拟量接口实测的过渡过程曲线,OAC为调节器内部计算的控制输出。将直线 段BC反向延长,与y轴交于A点,则OA=K,Ax,即:
4.4.6.5K的校验
4.4.6.5K的校验
4.4.6.5.1试验条件
.0A Ax N b, = OA
图2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1
b、K(或T)置于零,人工频率/转速死区E,置于零,K,(或b)置于已校验值,将K 置于待校验值。
4.4.6.5.2试验方法
对数字调节器施加相当于一定相对转速的频率阶跃扰动信号△x,用自动记录仪记录调节 过渡过程曲线,见图3。
4.4.6.5.3试验结果处理
图3中OBC是通过模拟量接口实测的过渡过程曲线,ODC为调节器内部计算的控制输 线段BC反向延长,与t轴(时间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D点,则调节参数的实测值可按 式求出:
4.4.6.6用频率阶跃法校验K,
4.4.6.6.1试验条件
图3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2
OD OA.Ax T. =OA
K,(或b.)置于已校验值,b、K,置于零(或T置最大值),人工频率/转速死区E,置于零,K,(或 T.)置于待校验值。其中,自动记录仪的测量时间常数应小于20ms。 注:用本方法试验时,记录仪测量环节的时间常数对K,、T.的校验结果有影响
4.4.6.6.2试验方法
对数字调节器施加相当于一定相对转速的频率阶跃扰动信号△x,记录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 见图4。
4.4.6.6.3试验结果处理
图4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3
4中OHEFG是通过模拟量接口记录的过渡过程曲线,OAEFG为调节器内部计算的控制输出。 部FG接近于水平线,延长GF与y轴相交于D,依据AB=0.632AD求出B点,过B点作水
记PID数字调节器的采样周期为t,则:
T的近似值可按下式求
4.4.6.7用斜坡规律的频率信号校验K,
4.4. 6.7.1试验条件
Ax (忽略T值) Ax T=K K
Kp、K,、b,置于零,人工频率/转速死区E,置于零,K,置于待校验值。其中,自动记录仪的 常数应小于20mS。 用本方法试验时,记录仪测量环节的时间常数不影响K,校验值,但对工.的校验结果有影响
4.4.6.7.2 试验方法
对数字调节器施加相当于一定相对转速的频率斜坡扰动信号^x:
k—频率变化斜率;一般取0.1Hz/s或0.2Hz/s; 一时间,S。 记录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见图5。
图5频率斜坡信号和调节器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
4.4.6.7.3试验结果处理
B;从频率变化开始时刻起,至y.响应值为目标值的0.632倍为止 即为微分衰减时间常数T,。
4.4.7电气协联的调整试验
4.5模拟式电液调节装置电气部分试验
4.5.1频率测量环节试
4.5.1.1测频环节带实际负载或模拟负载。 4.5.1.2逐一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相应频率下测频环节的输出电压,并绘制测频环节静态特性曲线。 4.5.1.3青 静态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应为50Hz士5Hz,线性度误差应小于5%。 4.5.1.4不 在50Hz士1Hz范围内,测频环节传递系数的实测值与设计值相比,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 4.5.1.5在15Hz~85Hz内,测频环节静态特性曲线应是单调变化的
4.5.2暂态反馈回路试验
4.5.2.1暂态转差率b刻度校验
置b,于待校验刻度,将暂态反馈回路电容短路,向暂态反馈回路输入与接力器全行程反馈电压相等 的电压,测出暂态反馈回路输出电压U。按下式计算出该刻度下的实测b值:
4.5.2.2缓冲时间常数T刻度校验
置T。于待校验刻度,向暂态反馈回路分别输入正、负阶跃信号,用自动记录仪记录输出量衰减的过 渡过程曲线。输出量由初始值100%衰减到36.8%的历时即为该刻度下T的实测值。试验3次,取其平 均值。时间常数偏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 理论时间常数,S;
4.5.3电子调节器静态特性试验
4.5.3.1将b、T。和T.置于最小值(或Kp、K,置于最大值,K,置于零),用直流电压或测频环节输出电 压作为输入信号(对应于频差)。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用“功率给定”或“开度给定”将调节器输出相 对值调整至50%。 4.5.3.2分别将永态转差系数b置于2%、4%、6%、8%的刻度,改变输入电压信号,测量调节器某两 个输出电压Yu、Yu2。 4.5.3.3按下式计算h的实测值
4.5.4电子调节器动态特性试验
参照本标准4.4.6的方法进行,但采样周期t取值为零
4.5.5电气协联函数发生器调整试验
4.6电气备用组件更换试验
紧固件标准4.6.1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a) 记录更换前电液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和有关参数。 b 更换前应对备用组件的调节参数、放大倍数及电路的其他特征参数进行调整,使其与待更换组 件的参数相同。 6.2操作步骤及试验检查: a)将电液调节装置切为手动控制方式,并切除电源,然后更换组件。 b) 组件更换后,恢复供电,并作必要的检查及调整,然后切为自动控制方式,此时电液调节装置 应能恢复到更换前的状态。 对调节规律有影响的组件,更换后应重新进行电液调节装置的动态特性试验,其动态特性应与 更换前一致。
4.6.2操作步骤及试验检查
试验应在装直工作正常, 563规定的范围内GB/标准规范范本,当正常工作需额 预振信号
4.7.3静态特性试验
4.7.4动态特性试验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