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840.1-2008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T 16840.1-2008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第1部分:宏观法; 第2部分:剩磁法; 第3部分:俄歇分析法; 一第4部分:金相分析法; 本部分为GB/T1684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16840.1一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 本部分与GB16840.1一1997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标准由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 标准名称由“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改为“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 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 一第1章范围,调整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2章术语和定义,在保留和完善原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2.7条样品,更改了2.4条一次短 路熔痕、2.5条二次短路熔痕的有关内容; 第3章原理,在保留原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词句进行了编辑调整; 第4章设备,调整了章名,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 本部分将原标准的第5章方法步骤,分解为本部分的第5章试样和第6章方法步骤; 本部分的第5章试样,主要从试样提取和试样的截取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本部分第6章方法步骤,主要从试样处理和观察试样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一删除了原标准中第7章送检及鉴定时应履行的书面程序。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邸曼、高伟、赵长征、张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6840.11997,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 第1部分:宏观法
GB/T16840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一一宏观法的定义、原理、仪器、试 样、方法步骤和判据。 本部分适用于在火灾原因调查时,对火灾现场提取的铜、铝导线熔痕,根据外观特征或熔珠截面孔 洞内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其熔化性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2.1 熔痕meltedmark 在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高温作用下,在金属表面,特别是铜、铝导线上形成的圆状、凹坑状、瘤状、尖 状及其他不规则的微熔或全熔痕迹。 2.2 熔珠meltedbead 铜、铝导线受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的高温作用 旅游标准,在导线的端部、中部或进溅后形成的圆珠状熔化 痕迹。 2.3 火烧熔痕meltedmarkduetofireburning 铜、铝导线在火灾中受火灾现场高温作用发生熔化,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 2.4 一次短路熔痕primaryshortcircuitedmeltedmark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铜、铝导线因本身故障发生短路,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 2.5 二次短路熔痕 second shortcircuited melted mark 在火灾环境条件下,铜、铝导线产生故障而引发短路,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 2.6 短路熔珠内部孔洞insidecavitycausedbyshortcircuitedmeltedbead 铜、铝导线因短路而形成熔珠时,在熔珠内部存有的孔洞。 2.7 样品sample 火灾现场提取的载有熔化痕迹的导体,
铜、铝导线无论是火灾热作用还是短路电弧高温熔化,除全部烧失外,一般均能查找到残留的熔 观具有能代表当时环境条件的特征。 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均属于瞬间电弧高温熔化,县有熔化范围小、冷却速度快的特点
不同的是:前者短路发生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后者短路发生在火灾环境条件下。而火烧熔痕是导线被火 灾热作用熔化的痕迹,其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又均与短路不同,它具有受热持续时间长、火烧范围大、熔 化温度低于短路电弧温度的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产物参与了熔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保留了区别一 次短路熔痕二次短路熔痕及火烧熔痕的各自特征
需要应用如下设备: 照相机; b) 体视显微镜; c) 视频显微镜; d)超声波清洗机。
5.1.1试样取自火灾现场提取的样品。 5.1.2提取试样前,应对试样所在位置、所处状态及所呈现的形态特征用拍照等方法进行记录。 5.1.3提取试样时应将熔痕连同导线一起截取。 5.1.4对提取的试样应装入取样袋内并标明试样名称和提取部位,不应与其他物件混放
5.2.1截取熔珠的部位宜选在
截取熔珠的部位宜选在导线一 与熔珠相连接处,截取使熔珠露出内表面。 2截取熔珠时,使用工具的用力要适当,防止熔珠变形或损坏。
将试样置于样品载物台上,用第4章规定中的仪器观察熔痕的外观形态或观察短路熔理 洞的内表面;应观察其整体光泽、颜色、孔洞数量、炭迹、纹迹,不应局限于某一孔洞。
7.1.1铜导线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3倍,铝导线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4倍,通常位于熔断 导线的端部或中部;表面光滑,无麻点和小坑,具有金属光泽。 7.1.2有熔化过渡痕迹,熔珠附近的导线明显变细。 7.1.3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熔珠或尖状熔痕,熔痕附近的细铜线熔化并粘结在一起,很难分 开:在熔珠内有未被完全熔化的间隙孔
7.2一次短路熔痕的我
7.2.1铜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2倍,铝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 1~3倍;短路熔珠位于导线的端部或歪在一侧;铜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光泽,铝导线短路熔 氧化膜,麻点和毛刺,
7.2.1铜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2倍,铝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 1~3倍;短路熔珠位于导线的端部或歪在一侧;铜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光泽,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 氧化膜、麻点和毛刺。 7.2.2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少,分布在熔珠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暗红色,光泽度 差,平滑且有微量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其他特征与铜熔珠 类似
7.2.2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少建筑管理,分布在熔珠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暗红 差,平滑且有微量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其他特征 类似。
7.2.3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有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 7.2.4在两根导线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凹痕,凹痕内表面有光泽但不平滑,有堆积状熔化金属和毛刺,有 扎手感。 7.2.5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熔痕时,熔痕与导线连接处无熔化粘结痕迹,其多股细丝仍能逐 根分离;有的细丝端部出现微小熔珠,
7.2.3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有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 7.2.4在两根导线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凹痕,凹痕内表面有光泽但不平滑,有堆积状熔化金属和毛刺,有 扎手感。 7.2.5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熔痕时,熔痕与导线连接处无熔化粘结痕迹,其多股细丝仍能逐 根分离;有的细丝端部出现微小熔珠,
7.2.3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有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
楼梯标准规范范本7.3二次短路熔痕的特征
.3.1铜导线上短络熔球的直径租对大 路熔珠,但又小于火烧形成的熔珠,表面有微小回坑, 光泽性差;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有小凹坑、裂纹及塌陷现象。 7.3.2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多,分布在熔珠的边缘及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透明 感的鲜红色(红宝石色),光泽度强,有较多的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浅灰色氧化 铝膜,光泽度强,有粗糙的条纹或光亮的斑点。 7.3.3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无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导线上有微熔变细的痕迹。 7.3.4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短路熔珠时,与短路熔珠相连接的导线变硬或粘结在一处。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