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879-2021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pdf

  • DL/T 879-2021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0.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1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L/T 879-2021  便携式接地和接地短路装置

    DL/T 8792021

    DL/T 8792021

    5.3.1接地及短路线缆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在正常使用和存放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便于盘卷携带; 一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短路电流下不发生断裂或熔断。 5.3.2接地及短路线缆、短路条的横截面应根据短路电流的温升效应进行选取,表1给出了标称等效 铜质横截面下允许承受的短路电流有效值(计算方法见附录B的B.2.2.2)

    民用航空标准短路条标称等效铜质截面下充许承受的短路电流

    表2线缆导体的直流电阻要求

    5.3.5线缆应采用透明绝缘护层,应便于观测导线的受腐蚀情况或表面导线束的损坏迹象。绝缘护层 应具备对机械、化学损伤的防护能力。绝缘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mm,且5min工频耐受电压不低于 2500V。 5.3.6线缆的绝缘护层应采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且应符合GB/T32129中相应的材料性能要求。绝缘 护层应紧密地挤包在线芯上,护层的横断面上应无目力可见的气孔和砂眼等缺陷。 5.3.7用于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应与相连的短路线缆或短路条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 5.3.8用于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接地线缆的横截面积可小于相应的短路线缆或短路条,但不能小于表3 所示数值。

    线缆和/或短路条横截面相关的接地线缆的最小

    短路条应符合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短路电流动稳定和热稳定要求。

    5.5装置内部的连接部分

    5.5.1线缆与接线鼻、线夹、连接束等刚性部分连接部位应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连接时应确保连 接部位的通流能力满足承受额定短路电流的要求。 5.5.2不允许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如果主要的连接物被接在中间部分(如线缆接线鼻)上,则应防止 连接部位松动。 5.5.3如果采用单个螺钉或螺母,则应将它们直接与弹簧垫圈相连,以防止滑动或转动

    5.6.1线夹与导线或固定连接点连接时,应紧固牢靠,接触面应紧密贴合并能承受额定短路电流所产 生的机械应力、热应力和温升。 5.6.2机械拉力不应对线夹或连接点(导线或固定连接点)造成破坏。线夹在设计时应配置具有防松 脱功能的锁紧机构,应能通过6.7规定的夹紧力试验,典型的线夹结构形式参见附录C。 5.6.3线路端线夹应使用绝缘操作杆或其他绝缘隔离的方式安装到连接点上,安装操作应尽量简单高 效,连接点具有用户与生产厂家达成的共同约定(如尺寸、形状、移动的自由度)。如果没有固定连接 点,线路端线夹应与被连接导线的表面及形状相匹配。 5.6.4线夹应选用与连接点相适应的导体材料,不允许将铜质线夹长时间安装在铝质导体上。线缆的 铜接线鼻与铝合金线夹连接时,应进行抗腐蚀处理。

    5.7.1绝缘安装工具应根据接地系统的电压等级进行耐压试验,绝缘操作杆及其附件应能承受负载与

    DL/T 8792021

    5.7.2绝缘操作杆与导线端线夹、导电延伸棒或短路条间的可拆卸式联轴节(见附录A的图A.1),应 允许在拉力或压力不超过100N的情况下,安装与拆卸绝缘操作杆。如果绝缘操作杆只能靠推或拉来 拆卸,则释放力不应少于50N。 5.7.3选择绝缘安装工具时,各部分长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5.7.3选择绝缘安装工具时,各部分长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绝缘安装工具各部分长度要求

    5.7.4制造绝缘操作杆的材料性能应符合GB13398的要求。 5.7.5制造绝缘绳索的材料性能应符合GB/T13035的要求。

    5.7.4制造绝缘操作杆的材料性能应符合GB13398的要求。

    智能型装置装配有智能模块,装置应满足附录D的D.1规定的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智能型装置装配有智能模块,装置应满足附录D的D.1规定的技术要求。

    对装置使用环境、接地及短路线缆、装置内部的连接方法、绝缘安装工具、标志及产品使用说明 书进行目视检查,应符合第5章和第8章的要求。

    6.2线缆导体的直流电阻试验

    按照GB/T3048.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直流电阻测试,试验应在长度至少为1m的线缆试样上进

    DL/T 8792021

    行,或在接地及短路线缆各接线鼻之间进行,并测定每根线缆试样的长度,单位长度下直济 满足表2的规定。

    6.3线缆绝缘护层的耐压试验

    线缆绝缘护层应按照GB/T5023.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2500V/5min的工频耐受电压测试,试验 以无击穿、无闪络、无严重发热为合格。

    短路线缆应进行弯曲和扭转结合的疲劳试验,试

    有弯曲和扭转的疲劳试验

    试品包括一段线缆和接线鼻(或其他连接配件),试品线缆的长度应为1m。接线鼻应垂直安

    直、定向的螺钉上并负载5.6.Ad(g)。在测试的半个循环内,线缆应在展开方向缠绕90°,然 后再返回。一个循环周期至少应有5S。1000个循环后,结束试验。 注:A为线缆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mm,d为导线材料的密度,单位g/cm。 c)试验后,应去掉线缆的外护层且在绞线散股的情况下进行检查,符合下列条件时,则试验 通过: 一线缆表面没有裂缝或褶皱; 一多股绞线中单丝的断裂不超过1%。

    6.5线缆的湿度渗透试验

    a)该试验应在6.2的试验之后进行,并使用经过6.2试验的线缆样品,但不破坏外护层。 b)铜线缆样品应完全浸入6.5.2中规定的试验溶液中,浸泡时间不应小于45min,其中应保持等 同于疲劳试验中2个最大摆动位置和中间位置这3种状态各不小于15min;铝线缆样品应完 全浸入6.5.3中规定的试验溶液中,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40min,其中应保持等同于疲劳试验 中2个最大摆动位置和中间位置这3种状态各不小于80min。 c)试验后,应去掉线缆外护层进行检查,铜线缆样品不变黑或铝线缆样品不变为棕色,则试验 通过。 注:铜包铝合金线缆可按照铜线缆的试验程序执行

    6.5.2硫化钠溶液配制

    将600g硫化钠(NaS·9HzO)溶于3L水中,并在40℃C的溶液温度下与过量(不小于750g)的 硫磺粉末一起搅拌不低于6h。将未溶解的硫沉淀不低于6h,再将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蒸馏水或 钠,将密度调至1.142g/cm。使用前,应确认所配制试验溶液的品质。将一节裸露的铜导线浸入5s或 更短时间,导线应变黑。

    6.5.3高锰酸钾溶液配制

    将3g高锰酸钾粉末溶解于3L水中,并搅拌均匀。使用前,应确认所配制试验溶液的品质。 果露的铝导线浸入4h或更短时间,导线应变为棕色,

    6.6装置连接部分的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应检测线缆与线夹,线缆与连接束以及线缆与导电延伸棒之间所有类型的连接。每 分所用的拉伸力,应在不超过10s的时间内线性增加至表5的规定,并保持30s。如果任何 均没有变松,则试验通过。

    表5拉伸试验的拉伸力

    6.7线夹的夹紧力试验

    DL/T8792021

    a)根据线夹实际安装的导线或固定连接点结构形式,将线夹安装在相应规格的模拟导线、母排或 接地端子排上并锁紧,对线夹施加拉力,且在不超过10s的时间内线性增加至表6的规定, 并保持5min。试验应分别在3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典型试验布置见图2。

    表6线夹试验的夹紧力

    主:M为装置的总质量(包括线夹、线缆和绝缘安装工具

    )如果试验过程中线夹没有移位或脱落,则试验通过。 本试验应单独对装置包含的每个线夹进行(包括线路端线夹和接地端线夹),与线夹连接的线 缆、绝缘安装工具等其他部件可在试验前拆除。被测线夹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导线或固定连接点 时,应取不同样品分别对适用范围内最大和最小尺寸进行试验。

    6.8线夹与连接点的超紧固力试验

    图2线夹的夹紧力试验布置

    a)试验时,应使用生产厂家所推荐的连接方法,将线夹与尺寸、形状、表面结构均已设计好的固 定连接点或模拟导线连接。被测线夹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导线或固定连接点时,应对适用范围内 最大和最小尺寸分别进行试验。 b)对拧紧式线夹,应对紧固螺栓逐步施加扭矩至1.25倍的额定紧固力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持 时间应服从用户与生产厂家达成的协议,但不应小于1min。试验后,通过目视检查未发现线 夹上出现裂纹或变形等损伤,则试验通过。 c)非拧紧式线夹无需进行超紧固力试验

    DL/T 879=2021

    DL/T 879=2021

    6.9绝缘安装工具的试验

    a)绝缘安装工具应按照表7的要求进行耐压试验

    表7绝缘安装工具的耐压试验要求

    b)高压电极应使用相应电压等级规格的模拟导线,被试品应垂直悬挂,接地极对地距离大于 1m。试品与试验电极间采用50mm宽金属箔缠绕。试品应整根进行试验,不得分段。 c)工频或直流耐压试验以无击穿、无闪络及过热为合格。 d)操作冲击耐压试验宜采用250/2500us的正极性标准操作波,以无一次击穿、闪络为合格

    6.9.2绝缘操作杆的扭转试验

    a)按照图3所示进行布置,将绝缘操作杆握柄侧固定在刚性夹具上,保证试验时位置不变。如果 根杆由几个部分组成,应在试验前就将其组装起来,以最大长度的状态进行试验。 b)在操作杆首端施加扭矩,扭矩值(N·m)与操作杆直径(mm)相同,对于直径大于39mm 的操作杆,施加扭矩为40N·m。施加扭矩1min,测出扭转角度,然后在反方向施加扭矩, 重复试验。 c)在测试中不应对操作杆施加弯曲力。 d)两个测试角度总差值不应超过杆长的25m。 e)接着分别对两个方向施加1.2倍的扭矩并保持30s。 f)如果没有出现断裂或其他机械损伤,则试验通过。

    6.9.3绝缘操作杆的弯曲试验

    图3绝缘操作杆扭转试验布置

    a)进行弯曲试验的绝缘操作杆长度应不小于2m,如果一根杆由几个部分组成,应在试验前就将 其组装起来,以最大长度的状态进行试验,绝缘操作杆的最大长度不宜超过6m,分段数不宜 超过3段。 b)按照图4将试品水平固定。操作杆的握柄部分固定在末端支架上,固定位置应尽量靠近操作杆尾 部并紧贴端盖。操作杆中间部分由一半圆形支架支撑,该支架是一个覆盖着氯丁橡胶或类似材料 的槽,材料的硬度为40IRHD~50IRHD(测试方法应符合GB/T6031的要求),厚度为6mm。 在操作杆首端通过负载施加弯曲力,操作杆长度小于等于3m时,弯曲力为50N;操作杆长 度大于3m时,弯曲力为100N,在负载挂接处测量挠度,不应超过表8中的数值。

    图4绝缘操作杆弯曲试验布置

    d)接着将弯曲力增加至规定数值的150%,并保持30s。 )如果没有出现断裂或其他机械损伤,则试验通过。

    6.9.4绝缘绳索的拉力试验

    a)将绝缘绳索试品通过专用连接件放置于拉力试验机两夹具之间,试品有效直径部分的长度厂 小于0.5m,启动拉力试验机,以250mm/min的速度增加拉力至2kN并维持5min。 b)如果绳索无损伤、无断裂,则试验通过。

    6.10.2试验样品准备

    6.10.2.1样品数量

    同型号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多次试验时,不得对同一样品重复试验,应根据试验次数准备多个样 品。例如,对装置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分别试验时,应至少准备2套样品。

    6.10.2.2样品尺寸

    样品尺寸可参考图5~图7和附录A的表A.1中的要求选取

    6.10.2.3分支线末端

    对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中不会流过电流的分支线应保留0.3m的末端长度,若分支线本身

    6.10.2.4线夹的预处理

    a)试验布置应模拟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应力和发热最严重的情况,典型的接地和接地短路 的短路电流试验布置见图5~图7。

    自间短路试验 A.2b)所示装直 b)图A.2a)所示装置 c)图A.2c) 和d)所示装置 d)图A.3所示装置 相间短路试验 相间短路试验 相间短路试

    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h 模拟连接导体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2.0m; L 线路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1.0m; L2 线路端线夹与连接束间的线缆长度,0.75m; L 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5m; 分支线末端的长度,0.3m; K Ls 连接束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5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 标引序号说明: 1 接地端线夹: 2 线路端线夹: 3 短路线缆; 4 接地线缆; 5 连接束; 17 短路条: 19 模拟连接导体(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 20 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图5变电站用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布置

    DL/T8792021

    DL/T 879=2021

    A.2a)所示装置相间短路试

    )图A.2b)所示装置相间短路试验

    电源输出端到线路端线夹的距离,不小于2.0m; 相间短路试验时模拟导线间的水平距离,1.0m; 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使用说明书中给出的接地端连接点最短距离,如果没有指定,则取0: 模拟导线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4.0m: L1 线路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2.0m; L2 线路端线夹与连接束间的线缆长度,1.5m; L3 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5.0m; L4 分支线末端的长度,0.3m; Ls 连接束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3.5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标引序号说明: 接地端线夹; 线路端线夹: 短路线缆: 接地线缆: 连接束; 接地端固定连接点: 19 模拟导线(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 20 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d)图A.2a)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

    图6架空线路用多相接地短路装置试验布置

    DL/T8792021

    A.2e)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马

    b)图A.2f)所示装置接地短路试验

    电源输出端到线路端线夹的距离,不小于2.0m; 垂直布置的线缆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水平距离,1.0m; 模拟导线到接地端线夹连接点的垂直距离,4.0或8.0m; L3 线路端线夹与接地端线夹间的线缆长度,5.0m; L 导电延伸棒的长度,5.0m。 上述给出的是推荐的试验布置距离,试验时应根据装置的实际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标引序号说明: 接地端线夹; 线路端线夹: 接地线缆; 16一 导电延伸棒 19 模拟连接导体(结构应与被试线夹匹配); 20一 试验电源输出端连接点

    图7单相接地装置试验布置

    b)试验时,应保证被试线夹连接到合适的模拟连接导体(固定连接点或导线)上,以充分反映实 际使用时线夹的连接和受力情况。 c)对于无法按照图5~图7中试验布置进行试验的接地或接地短路装置,试验可采用特殊布置, 特殊布置应与本文件中的试验布置具有相同的构造原理,或与装置特殊设计的安装情况接近 一致。 d)为了充分模拟装置在现场的使用条件,与线路端线夹相连的模拟连接导体,应采用使用过的材 料。如果模拟连接导体采用新的铜、铝或铝合金材料,应按照GB/T2423.19的试验方法进行 人工老化处理10d。试验前不得对连接导体进行研磨和抛光,但应清除表面的灰尘和脏污。

    6.10.4.1试验电流有效值I

    试验电流有效值I应等于装置额定电流值I的1.15倍:

    6.10.4.2试验最大峰值电流Imm

    试验最大峰值电流不应小于试验电流有效值1乘以峰值电流系数n:

    DL/T 8792021

    电流系数n可从表9查得

    设备安装技术、工艺6.10.4.3试验时间 t

    试验时间不应低于额定时间,且不超过额定时间t的1.15倍: .≤t,≤1.15×t," 注:确定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时,对应的额定时间不宜低于0.5s。

    :确定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时,对应的额定时间不宜低于0.5 s。

    6.10.4.4焦耳积分

    a)当试验设备无法满足峰值电流系数的要求时,可增大试验电流有效值I至I,使得最大峰值电 流Im满足6.10.4.2的要求,此时试验时间t应适当减少至t,并满足焦耳积分的要求:

    b)当试验设备无法同时满足最大峰值电流和焦耳积分的要求时,在用户与生产厂家的协商下暖通空调管理,可 以取两组样品分别进行短路动稳定试验和短路热稳定试验,短路动稳定试验参数需要满足 6.10.4.2的要求;短路热稳定试验参数需要满足6.10.4.1和6.10.4.3的要求。 注:短路动稳定试验考察装置是否能够承受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短路热稳定试验考察装置是否能够承受 短路电流产生的温度升高。 c)试验电流的波形见图8。试验电流有效值I可参照GB/T11022的附录B确定。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