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_573-2010_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L/T_573-2010_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积分18
DL/T 5732010
表7放电性异常情况的检查方法与处理措施
外墙标准规范范本DL/T5732010
6.6绕组变形异常情况检查与处理措施
当绕组出现变形异常情况,如:电抗或阻抗变化明显、频响特性异常、绕组之间或对地电容量变化 明显等情况时,其故障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运输中受到冲击; 喜团·外创 短路电流冲击。 检查方法与处理措施见表8。
当绕组出现变形异常情况,如:电抗或阻抗变化明显、频响特性异常、绕组之间或对地电容量 等情况时,其故障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检
表8绕组变形异常情况的检查方法与处理措施
7.1.1推荐采用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的检修策略,变压器检修项目应根据运行情况和状态评价的 结果动态调整。 7.1.1.1运行中的变压器承受出口短路后,经综合诊断分析,可考大修。 7.1.1.2箱沿焊接的变压器或制造厂另有规定者,若经过试验与检查并结合运行情况,判定有内部故随 或本体严重渗漏油时,可进行大修。 7.1.1.3运行中的变压器,当发现异常状况或经试验判明有内部故障时,应进行大修。 7.1.1.4设计或制造中存在共性缺陷的变压器可进行有针对性大修。 7.1.1.5变压器大修周期一般股应在10年以上
a)绕组、引线装置的检修: b)铁心、铁心紧固件(穿心螺杆、夹件、拉带、绑带等)、压钉、压板及接地片的检修: 油箱、磁(电)屏蔽及升高座的解体检修:套管检修: 冷却系统的解体检修,包括冷却器、油泵、油流继电器、水泵、压差继电器、风扇、阀门及管 道等: e)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修及校验,包括压力释放装置、气体继电器、速动油压继电器、控流阀等 油保护装置的解体检修,包括储油柜、吸湿器、净油器等; g) 测温装置的校验,包括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绕组温度计)、棒形温度计等: h) 操作控制箱的检修和试验; i) 无励磁分接开关或有载分接开关的检修: 散迎 ) 全部阀门和放气塞的检修: k 全部密封胶垫的更换; 1) 必要时对器身绝缘进行干燥处理: m) 变压器油的处理; n) 清扫油箱并进行喷涂油漆: 0) 检查接地系统: P)大修的试验和试运行。 2.2小修项目: a)处理已发现的缺陷:
8.4.1变压器的解体检修工作,如条件允许,应尽量安排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检修间内进行。 8.4.2施工现场无检修间时,亦可在现场进行变压器的检修工作,但需做好防雨、防潮、防尘和消防措 施,同时应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准备充足的施工电源及照明,安排好储油容器、大型机具、 拆卸附件的放置地点和消防器材的合理布置等
8.4.1变压器的解体检修工作,如条件允许,应尽量安排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检修间内进行。
9变压器解体及组装的注意事项
必须停电,并办理工作票,做好施工安全措施,拆除变压器的外部电气连接引线和二次接线, 前的检查和试验。 拆卸时,首先拆小型仪表和套管,后拆大型组件,组装时顺序相反。
DL/T 573 2010
9.1.3拆卸组、部件的具体要求见第10章相应内容。为了减少器身暴露时间,可以在部分 组、部件。 9.1.4冷却器、压力释放装置、净油器及储油柜等部件拆下后,接口应用盖板密封,对带有 的升高座应注入合格的变压器油(或采取其他防潮密封措施)。 9.1.5排出全部绝缘油并对其进行处理。 警 9.1.6检查器身,具体要求见第11章相应内容
的升高座应注入合格的变压器油 9.1.5排出全部绝缘油并对其进行处理。 9.1.6检查器身,具体要求见第11章相应内容 9.2组装 9.2.1装回钟罩(或器身)紧固螺栓后安装套管,并装好内部引线,进行检修中试验,合格后按规定注 油。 9.2.2安装组、部件见第10章相应内容。 9.2.3冷却器,储油柜等组、部件装好后再进行二次注油,并调整油位。 9.2.4组装后要检查冷却器、净油器和气体继电器等所有阀门,按照规定开启或关闭。 9.2.5对套管升高座、上部管道孔盖、冷却器和净油器等上部的放气孔应进行多次排气,直至排尽为止, 并重新密封好、擦净油迹。
9.2.6整体密封试验
9.2.7组装后的变压器各组、部件应完整无损。键伤制 9.2.8进行大修后电气和油的试验, 9.2.9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9.3检修中的起重和搬运
9.3.1起重工作的注意事
a)起重工作应分工明确,专人指挥,并有统一信号: b) 根据变压器钟罩(或器身)的重量选择起重工具,包括起重机、钢丝绳、吊环、U型挂环、千 斤顶、枕木等: 起重前应先拆除影响起重工作的各种连接: d 如起吊器身,应先拆除与起吊器身有关的螺栓; e 起吊变压器整体或钟罩(器身)时,钢丝绳应分别挂在专用起吊装置上,遇棱角处应放置衬垫: 起吊100mm左右时,应停留检查悬挂及捆绑情况,确认可靠后再继续起吊: 起吊时钢丝绳的夹角不应大于60°,否则应采用专用吊具或调整钢丝绳套: g) 起吊或落回钟罩(器身)时,四角应系缆绳,由专人扶持,使其保持平稳: h 起吊或降落速度应均匀,掌握好重心,防止倾斜: 起吊或落回钟罩(器身)时,应使高、低压侧引线,分接开关支架与箱壁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防止碰伤器身; 当钟罩(器身)因受条件限制,起吊后不能移动而需在空中停留时,应采取支撑等防止坠落的 有效安全措施 k)吊装套管时,其斜度应与套管升高座的斜度基本一致,并用缆绳绑扎好,防止倾倒损坏瓷 件: 1 采用汽车吊起重时,应检查支撑稳定性,注意起重臂伸张的角度、对应的最大吊重回转范围与 临近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 2搬运工作的注意事项:
9.3.2搬运工作的注意事项
DL/T 573 2010
10组、部件检修的工艺质量要求
0.1.1纯瓷充油套管的检修要求见表9
表9纯瓷充油套管的检
DL/T5732010
DL/T5732010
10.1.2油纸电容型套管的检修要求见表10.
D油纸电容型套管的格
DL /T 573 2010
DI/T 573 2010
0.2储油柜及油保护装置 10.2.1胶囊式储油柜的检修要求见表11
表12胶囊式储油柜的检修要求
DL/T 573 2010
10.2.2隔膜式储油柜的检修要求见表13。
隔膜式储油柜的检修要
DL/T573—2010表13(续)序号部位检修内容工艺质量要求应更换所有连接管道的法兰密封垫,保持连接法兰的平行和同心,复装密封垫压缩量按照表12第8条复装要求,确保接口密封和畅通,储油柜本体和各管道固定牢固储油柜整体a)隔膜式储油柜注油后应先用手提起放气塞,然后将塞拔出,缓调试慢将放气塞放下,必要时可以反复缓慢提起放下,待排尽气体后塞紧放气塞6)指针式油位计见本标准10.5.1“指针式油位计的检修"10.2.3金属波纹式储油柜的检修要求见表14。表14金属波纹式储油柜的检修要求序号部位检修内容工艺质量要求a)放尽剩油后拆卸所有连接管道,保留并关闭连通气体继电器的1储油柜整体拆卸碟阀,关闭的碟阅用封头板密封b)用吊车和吊具吊住储油柜,拆除储油柜固定螺栓,吊下储油柜外罩表面清洁度、锈除锈,清扫,刷漆。检查应清洁、无锈蚀蚀指示是否准通过观察金属隔膜胀情况,调整油位指示与之对应,确保指示3油位确清晰正确,无假油位现象管道应清洁,管道内应畅通、无杂质、锈蚀和水分,更换接口密封垫,4清洁、畅通保证接口密封和呼吸畅通滑槽检查灵活性清理滑槽,使其伸缩移动灵活,无卡涩现象完整性、密金属波纹节(管)应为不锈钢,无裂缝、损坏现象,清洁、密封6金属波纹节(管)性能良好,在限定体积时耐受油压0.02MPa~0.03MPa,时间12h应封性能无渗漏应更换所有连接管道的法兰密封垫,保持连接法兰的平行和同心,复装密封垫压缩量按照表12第8条复装要求,确保接口密封和畅通,储储油柜整体油柜本体和各管道固定牢固调试a)打开放气塞,待排尽气体后关闭放气塞b)对照油位指示和温度调整油量10.2.4吸湿器的检修要求见表15。表15吸湿器的检修要求序号部位检修内容工艺质量要求1吸湿器拆卸将吸湿器从变压器上卸下,保持吸湿器完好,倒出内部吸附剂玻璃罩清扫并检查玻璃罩应清洁完好a)吸附剂宜采用变色硅胶,应经干燥,颗粒大于3mm,颜色变化明显即表示失效,可置入烘箱干燥,干燥温度从120℃升至160℃,吸附剂时间5h:还原颜色后可再用各部件b)吸附剂不应碎裂、粉化。把干燥的吸附剂经筛选后装入吸湿器内,并在顶盖下面留出1/5~1/6高度的空隙油杯清扫并检查玻璃油杯应清洁完好,油位标志鲜明密封更换视筒或视窗的密封胶垫,应无渗漏20
DL/T 573 2010
10.4.2油冷却器的检修要求见表18。
表 18 油冷却器的检修要求
DL / T 573 2010
10.4.3油/水热交换装置的检修要求见表19
表19油/水热交换装置的检修要求
10.4.4潜油泵的检修要求见表20。
10.4.4潜油泵的检修要求见表20。
表20潜油泵的检修要求
计运行未满10年的潜油泵,经以上检查合格即可复装到冷却器上,如发现缺陷或运行10年以上 换或进行检修,检修按照表21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表21有缺陷或运行10年以上的潜油泵检修要求
DL/T573—2010表21(续)序号部位检修内容工艺质量要求将前端盖、转a)用专用工具(两爪扳手)从前端盖上拆下带螺纹的轴承挡圈子和轴承与定b)卸下前端盖与定子连接的螺栓,用顶丝将前端盖和转子及后轴拆卸前端盖和转子和后端盖分承顶出离c)前端盖、定子及轴承应无损坏分离前端盖a)用三角不将前端盖从转子上卸下和转子b)转子、轴承挡图、轴承应无损坏完整性用手边转动边检查。轴承挡圈及滚珠应无损坏灵活性用手拨动同时观察,轴承转动应灵活,无卡滞轴承累计运行时间满10年应予以更换唱损情况更换轴承应使用专用拉具和压床,禁止敲打a)备用轴承应使用专用轴承4轴承b)更换轴承应使用专用用拉具和压床,正确折、装轴承,不得损伤轴和轴承。禁止用手鼓打轴承外环拆、装轴承拆、装轴承c)将转子放在平台用三角爪卸下前后轴承d)将新轴承放入油中加温至120℃~150℃时取出,套在转子轴上,用特殊的套筒,顶在轴承的内环上,用玉具将轴承压到轴台处e)再用特制的两爪扳手将轴承挡圈嵌入。用手拔动轴承转动应灵活放电和过热转子短路条及短路环应无断裂、放电,铁心应无损坏、磨损及过痕迹热现象,有损坏应更换转子和轴前后轴应无损坏量转子前后轴颈尺寸,直径允许公差为磨损情况二0.0065mm,超过允许公差或严重损坏时应更换检查前端盖前端盖应清洁无损坏,测量前轴承室内径允许公差比前轴承外径完整性和清洁大0.025mm检查轴承室的磨损情况,胃损严重或有损坏时应更换正确拆卸后端盖。卸下后端盖与定子外壳连接的螺栓,用顶丝将拆卸后端盖端盖6后端盖顶出清理后端盖,清除轴承室的润滑脂,检查后端盖应干净无损坏,后端盖完整用内径千分尺测量轴承室尺寸,轴承室内径允许公差比后轴承外径性和清洁度大0.025mm。检查后轴承室的磨损情况,严重磨损时应更换后端盖或电机)拆下视窗法兰、压盖,取出视窗玻璃及滤网,检查法兰、压盖、视窗玻璃及过滤网应洁净,无损坏、无堵寒,材质符合要求完整性、清滤网和视窗b)将视窗玻璃擦净,清除滤网(或烧结网)上的污垢:清洗时用7洁度压板夹紧,用汽油从内往外冲洗,安装时先放入过滤网及两侧胶垫,再放入O型胶圈,安装盖板,再放入视窗玻璃及两侧胶垫,安装法兰清扫和检查定子和外壳应清洁无锈蚀。定子线圈表面应清洁、外放电、过热、扫痕迹观良好、无匝间、层间短路、无过热及放电痕迹。各引线接头无脱焊及断股,连接牢固。定子铁心无过热、扫膛损坏,有损坏应更换8定子绝缘电阻500V或1000V绝缘电阻表测量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MQ直流电组测量定子线圈的直流电阻三相互差不超过2%25
DL/T 573 2010
10.4.5油流继电器的检修要求见表22。
表22油流继电器的检修要求
10.4.6风机的检修要求见表23。
表23风机的检修要求
计运行未满10年的风机,经以上检查合格即可复装:如发现缺陷或运行10年以上的可更换或检 修按照表24程序和方法进行。
表24有缺陷或运行10年以上的风机检修要求
表26指针式油位计的检修要求
表27气体继电器的检修要求
DL/T 573 2010
DL/T 573 2010
10.5.3压力式(信号)温度计的检修要求见表28。
.5.3压力式(信号)温度计的检修要求见表28
10.5.3压力式(信号)温度计的检修要求见表28。
10.5.4电阻温度计(含绕组温度计)的检修要求见表29
10.5.4电阻温度计(含绕组温度计)的检修要求见表29
10.5.6突发压力继电器的检修要求见表31
表31突发压力继电器的检修要求
10.5.7安全气道的检修要求见表32。
表32安全气道的检修要求
0.6.1二次端子箱的检修要求见表33。
表33二次端子箱的检修要求
10.6.2阀门及塞子的检修要求见表34。
10.6.2阀门及塞子的检修要求见表34。
表34阀门及塞子的检修要求
11器身检修工艺质量要求
11.1器身检修的基本要求
1.1.1.1经过检查与试验并结合运行情况,判定存在内部故障或本体严重渗漏油时,应进行本体大修。运 行10年以上的变压器,结合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在设备评估的基础上,可考虑进行因地制宜的本体大修。 1.1.1.2对由于制造质量原因造成故障频发的同类型变压器,可进行有针对性大修。 1.1.2器身检修的一般工艺要求: a 检修工作应选在无尘土飞扬及其他污染的晴天时进行,不应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的气候条 件下进行。如相对湿度大于75%时,应采取必要措施: b)大修时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不超过如下规定: 1)空气相对湿度≤65%,为16h; 2)空气相对湿度≤75%,为12h。 c 器身暴露时间是从变压器放油时起至开始抽真空或注油时为止。如器身暴露时间需超过上述规 定或天气存在不确定因素时,宜充干燥空气(无需进人检查时可用高纯氮气代替)进行放油施 工,如超出规定时间不大于4h,则可相应延长真空时间来弥补; d) 器身温度应不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否则应采取对器身加热措施,如采用真空滤油机循环加热, 使器身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5℃以上; e) 检查器身时,应由专人进行,穿着无纽扣、无金属挂件的专用检修工作服和鞋,并戴清洁手套 寒冷天气还应戴口罩,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的灯具或手电筒:
11.1.2器身检修的一般工艺要求
DL/T 573 2010
f)进行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应由专人保管并应编号登记,以防止将工具遗忘在油箱内或器身上; g)进入变压器油箱内检修时,需考虑通风,防止工作人员室息; h)在大修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力矩扳手和液压设备进行定量控制: i)在大修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变压器内部结构及绝缘状况, 11.2绕组的检修要求 绕组的检修要求见表35。
表35绕组的检修要求
11.3引线及绝缘支架的检修要求
11.3引线及绝缘支架的检修要求
引线及绝缘支架的检修要求见表36。
引线及绝缘支架的检修要求见表36。
市政管理表36引线及绝缘支架的检修要求
DL/T 573 2010
环冲洗处理,或真空热油喷淋处理,然后检测器身绝缘性能。 11.6.2干燥中的温度控制: a)当利用油箱加热不带油干燥时,箱壁温度不宜超过110℃,箱底温度不宜超过100℃,绕组温 度不得超过95℃:带油干燥时,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热风干燥时,进风温度不得超过100℃, 进风口应设有空气过滤预热器; b)干燥过程中尚应注意加温均匀,升温速度以10℃/h15℃/h为宜,防止产生局部过热,特别是 绕组部分,不应超过其绝缘耐热等级的最高允许温度。 11.6.3抽真空的要求:变压器采用真空加热干燥时,应先进行预热,并根据制造厂规定的真空值抽真 空:按变压器容量大小以10℃/h~15℃/h的速度升温到指定温度,再以6.7kPa/h的速度递减抽真空。 11.6.4干燥过程中的控制与记录。干燥过程中应每2h检查与记录下列内容: a) 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 b 测量绕组、铁心和油箱等各部温度: c) 测量真空度。 11.6.5°干燥终结的判断。
11.6.5干燥终结的判断。
a)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绕组绝缘电阻:110kV及以下的变压器持续6h不变,220kV及以 上变压器持续12h以上不变,且无凝结水析出,即认为干燥终结。 b)干燥完成后,变压器即可以10℃/h~15℃/h的速度降温(真空仍保持不变)。当器身温度下降 至55℃左右,将预先准备好的合格变压器油加温,且与器身温度基本接近(油温可略低,但温 差不超过5℃10℃)时,在真空状态下将油注入油箱内,直至器身完全浸没于油中为止,并 继续抽真空4h以上。
11.6.6变压器干燥完毕后进行
电力标准11.7整体组装工艺及质量标准
7.1装配前应确认所有组、部件均符合技术要求,彻底清理,使外观清洁,无油污和杂物,并 的变压器油冲洗与油直接接触的组、部件。 7.2结合本体检修更换所有密封件。
11.7.2结合本体检修更换所有密封件。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