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GTXXH 004-2021 数据中心通信路由规划设计技术要求.pdf

  • T/ZGTXXH 004-2021  数据中心通信路由规划设计技术要求.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ZGTXXH 004-2021  数据中心通信路由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T/ZGTXXH 0042021

    1.4.6通信路由相关设施抗震设计,除应满足本规范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

    a)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应与数据中心的耐火等级相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燃烧性能为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房间隔墙的燃烧性能为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小时;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房间隔墙的燃烧性能为 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小时; 建筑物内的贯穿孔口和空开口必须进行防火封堵; e) 贯穿孔口的防火封堵应根据贯穿物的材料类型、性能和尺寸、贯穿孔口及其环形间隙大小, 被贯穿体的类型和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封堵材料和封堵 方式; f)空开口应根据开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防火封堵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0.25m的空开口,宜采用无机或有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或采用矿物 帛等背衬材料填塞并覆盖有机防火封堵材料; 一一开口面积大于0.25m的空开口,宜采用无机防火封堵材料、防火封堵板材、阻火包、阻 火模块封堵,缝隙应采用有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g)通信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小时,井壁上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4.8数据中心通信路由通道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必 页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a)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应与数据中心的耐火等级相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b 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燃烧性能为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房间隔墙的燃烧性能为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小时;进线间和电信间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房间隔墙的燃烧性能为 不燃性,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小时: d) 建筑物内的贯穿孔口和空开口必须进行防火封堵; e 贯穿孔口的防火封堵应根据贯穿物的材料类型、性能和尺寸、贯穿孔口及其环形间隙大小, 被贯穿体的类型和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封堵材料和封堵 方式; f)空开口应根据开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防火封堵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0.25m的空开口,宜采用无机或有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或采用矿物 棉等背衬材料填塞并覆盖有机防火封堵材料; 一一开口面积大于0.25m的空开口,宜采用无机防火封堵材料、防火封堵板材、阻火包、阻 火模块封堵,缝隙应采用有机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g)通信竖井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小时园林工艺、表格,井壁上的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1.4.8数据中心通信路由通道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必 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a)对于新建的数据中心,建筑物外预埋通信管道和通道宜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 b)通道管道应与园区内道路同步建设或预留通信管道的位置: c)通信管道与通道的建设宜与园区相关地下管线同步建设, 5.1.4园区通信管道与通道的地基应满足设计要求,位于软弱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膨胀主等特殊 也基条件地区的园区通信管道与通道,应参照现行GB50007、GB50025、GB50112的相关规定,进行 太 A

    a)对于新建的数据中心,建筑物外预埋通 和通道宜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 b)通道管道应与园区内道路同步建设或预留通信管道的位置: C)通信管道与通道的建设宜与园区相关地下管线同步建设。

    5.1.4园区通信管道与通道的地基

    基条件地区的园区通信管道与通道,应参照现行GB50007、GB50025、GB50112的相关规定, 门的地基设计。根据地基具体条件,必要时可对地基采取换填、强夯等地基处理措施。

    T/ZGTXXH 0042021

    T/ZGTXXH 0042021

    5.2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5.2.1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

    a)通信管道与通道宜覆盖园区主要道路和楼宇; b)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应远离有害物质和化学腐蚀地带; c)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应优先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的道路; d)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等地带,不应 修建通信管道与通道。 5.2.2选定通信管道与通道位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宜建在人行道下,当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时,可建在非机动车道或绿化带下; b)通信管道与通道中心线宜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c)通信管道与通道位置不宜选在埋设较深的其他管线附近。 5.2.3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的规定。

    a)宜建在人行道下,当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时,可建在非机动车道或绿化带下; b)通信管道与通道中心线宜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c)通信管道与通道位置不宜选在埋设较深的其他管线附近。 5.2.3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通道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

    注: 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排水管施工沟边与既有通信管道间的平行净距应不小于1.5m;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交叉净距应不小于0.4m; 在燃气管有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的2m范围内,通信管道应不与燃气气管交叉; 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通信管道与电力电缆的交叉净距应不小于0.25m; d为外部直径。

    言管道容量的确定和管材

    5.3.1通信管道管孔容量参考如表5所示。

    表5通信管道管孔容量参考表

    表6常用塑料管材规格

    T/ZGTXXH 0042021

    表7常用钢管材规格(mm)

    公称口径系近似内径的名义尺寸,不表示外径减去两倍壁厚得到的内径。 系列1是通用系列,属推荐选用系列;系列2是非通用系列:系列3是少

    公称口径系近似内径的名义尺寸,不表示外径减去两倍壁厚得到的内径。 系列1是通用系列,属推荐选用系列:系列2是非通用系列:系列3是少数特殊、专用系列

    5.4.1通信管道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的荷载与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管道的地基和基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T50374的有关 规定; 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

    塑料管铺设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钢管最小埋深在有冻的范围内时,施工时应注意管内有进水或存水的可能:

    直与其他管线交越、理深相互间有冲突,且迁移有困难时,通常考虑减少管道所占断面高度(如立铺 铺等)或改变管道埋深。必要时,增加或降低埋深要求,但相应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混凝土包 昆凝土盖板等),且管道顶部距路面不得小于0.5m

    改为卧铺等)或改变管道埋深。必要时,增加或降低埋深要求,但相应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混凝土包 封、加混凝土盖板等),且管道顶部距路面不得小于0.5m。 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手)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0m,管道顶部距人(手 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0.30m; 管道铺设应有坡度,管道坡度宜为3%o~4%o,不得小于2.5%,一字坡和人字坡的坡度设置 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0373的有关规定; 管道段长应按人(手)孔位置而定,直线管线的段长不应大于200m;当遇道路弯曲或需绕越地 上、地下障碍物,且在弯曲点设置人孔而管道段又太短时,可建弯管道,弯曲管道的段长不 应大于150m,弯曲管道的曲率半径R不应小于10m,弯管道的转向角θ宜小,同一段管道不应 有反向弯曲(即“S”形弯)或弯曲部分的转向角>90°的弯管道(即“U”形弯)

    在管道铺设过程和施工完后,应将进入人(手)孔的管口封堵严密;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冻土层地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管道的组群、组合方式应符合YD/T5162的有关规定。 管群应组成矩形,横向排列的管孔数宜为偶数,且宜与人(手)孔线缆托板容纳线缆数量相 配合。 管孔内径大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下边和外侧,管孔内径小的管材应放在管群的上边和内侧。 两个相邻人(手)孔之间的管位应一致,且管群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

    5. 5 人 (手) 孔设置

    5.5.1人(手)孔规格、程式应符合YD/T5178的有关规定,对于非标准的人(手)孔的荷 应满足设计要求。

    5.5.2人(手)孔位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光(电)缆分支点、引上光(电)缆汇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 处、道路交叉路口或拟建地下引人线路的建筑物旁:

    T/ZGTXXH 004—2021b)交叉路口的人(手)孔位置宜选择在人行道或绿化地带;c)人(手)孔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并应相互错开;d)人(手)孔位置不应设置在建筑物进出通道、货物堆场和低洼积水处、地基不稳定处;e)通信管道穿越较宽的道路时,宜在其两侧设置人(手)孔。5.5. 3人(手)孔型式应根据终期管孔容量大小确定。人(手)孔型号可按表9选择。5. 5.4人(手)孔型式可按表10的规定选用。表9常用管孔容量与标准型人(手)孔型号选择对照表人(手)孔型号适用管孔容量(标准孔径90mm)550mmX550mm3孔以下700mm×900mm3孔以下手孔900mm×1200mm3~4孔1000mmX1500mm6孔以下1200mm×1700mm小号6~24孔(不含24孔)人孔中号24~48孔(不含48孔)大号48孔表10人(手)孔型式表型式管道中心线夹角备注直通型<7. 5°适用于直线通信管道中间设置的人(手)孔15°7.5°~22.5°30°22.5°~37.5°斜通型45°37.5°~52.5°适用于非直线折点上设置的人孔60°52.5°~67.5°75°67. 5°~82. 5°适用于直线通信管道上有另一方向分歧通信管道,三通型>82.5°其分歧点设置的人孔或局前人孔适用于纵横两路通信管道交叉点上设置的人孔或四通型局前人孔局前人井适用于局前人孔手孔适用于光缆线路小容量塑料管道、分支引上管等12

    5.5.5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段,人(手)孔建筑应做防水处理。 5.5.6人(手)孔应采用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增设碴石垫层和采用钢 筋混凝土基础。 5.5.7根据地下水位情况,人(手)孔的建筑程式可按表11的规定确定。

    5.5.8人(手)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表11人(手)孔建筑程式表

    5.6.1数据中心敷设大容量通信光(电)缆时,可考虑建设光(电)缆通道或地下综合管廓

    5.6.2光(电)缆通道的大小和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宽度宜为1.4m~1.6m,净高不应小于1.8m; b)埋深(通道顶至路面)不应小于0.3m。 5.6.3光(电)缆通道的基础、侧墙与上覆的选材配料和尺寸需根据通道所处位置的土质、承受荷载 等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后确定。 5.6.4光(电)缆通道建筑应采取有效的排水、照明、通风及防止渗漏水措施。光(电)缆通道建筑通常 留有伸缩缝,防止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形成漏水。底板与侧墙之间设置斜面八字、混凝土 墙,施工缝在距底板不小于300mm以上的位置,以防止发生渗漏

    6.1.1进线间应为专用房屋,不得作为通往其它房间的走道使用。 6.1.2进线间内不宜通过其他管线,在不影响总体布局及光缆布放的情况下,对必须通过进线间的其 它管线,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通过燃气管线和高压电缆线。 6.1.3进线间在建筑物所处位置宜靠外墙设置。

    T/ZGTXXH 0042021

    6.1.4进线间在建筑物中的建筑方式宜采用全地下室、半地下室两种主要模式;优先选用半地下室方 式。 5.1.5进线间应具有防水功能,不应渗漏水;光缆管道口的所有空闲管孔和已穿放光(电)缆的管孔 应采取有效的堵塞措施;进线间内应设积水坑或挡水墙,积水坑宜置于管孔下方,进线间应设有抽排水 设施。进线间为无人值守机房时,宜采用自动抽水设备。 6.1.6进线间应设置满足进局通信光(电)缆走线、盘缆、承托的走线架或铁架等。进线间的走线架 或铁架设计安装,应符合YD/T5151的有关规定,

    6.2空间及布局设置要求

    6.2.1进线间规模应根据数据中心通信光(电)缆终期规模确定。 6.2.2全地下进线间净高不宜小于2m;半地下进线间地面埋深不宜小于室外地坪1m。 6.2.3进线间的布局应便于施工和维护,各方向进线方便,并应满足光缆弯曲半径的技术要求。 6.2.4进线间宽度;采用单面铁架时不得小于1.7m,双面铁架时不得小于3m。 6.2.5管道进口底部距进线间地面距离不应小于400mm,顶部距天花板不宜小于300mm,管道侧面离侧 墙不应小于200mm。管孔均应采用有效的防水堵塞措施。 6.2.6进线间宜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上线洞。上线洞以长方形为主,宽度不宜小于250mm。 6.2.7进线间应具有防火性能,采用丙级防火门,门应向外开,宽度不宜小于1m

    6.2.1进线间规模应根据数据中心通信光(电)缆终期规模确定。 6.2.2全地下进线间净高不宜小于2m;半地下进线间地面埋深不宜小于室外地坪1m。 6.2.3进线间的布局应便于施工和维护,各方向进线方便,并应满足光缆弯曲半径的技术要求。 6.2.4进线间宽度;采用单面铁架时不得小于1.7m,双面铁架时不得小于3m。 6.2.5管道进口底部距进线间地面距离不应小于400mm,顶部距天花板不宜小于300mm,管道侧面离侧 墙不应小于200mm。管孔均应采用有效的防水堵塞措施。 6.2.6进线间宜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上线洞。上线洞以长方形为主,宽度不宜小于250mm。 6.2.7进线间应具有防火性能,采用丙级防火门,门应向外开,宽度不宜小于1m

    6.3.1进线间内应设置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

    a)室内灯光照度不应低于1001x,应采用防潮、防爆灯具; b)室内电源开关应设在进线间门外。开关离地面高度1.4m: 室内所有灯线、开关、插座,应采用暗线敷设。

    6. 3. 2 通风要求

    a)全地下进线间应设通风装置,要求室内工作时能达到普通通风标准; b)特殊地区的全地下室进线间,应设置有害气体自动报警装置 6.3.3进线间应预留大楼内联合接地网的接地端子

    1.1数据中心通信设施需满足运营商传输的接入要求。电信间是电信运营商安装通信接入设备 ,在场地内部署通信机柜及配套设施。 1.2多家运营商接入网络时,宜分别设置独立的电信间;如通信设备安装在同一个电信间内,

    7.2. 1 位置要求

    T/ZGTXXH 0042021

    a)电信间的位置应考虑所安装设备之间的功能关系及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走线路由,使其便 顺畅、便于使用和维护管理; b)电信间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直接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于扰源为邻。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应根据需要安装的通信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并应预留 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使用面积。电信间的使用面积可按下式确定:

    式中A一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m); S一一单台通信机柜(架)及列头柜等设备占用面积,可取2.0~4.0(m/台); N一一电信间内所有机柜(架)和列头柜等设备的总台数。 b) 电信间通信设备工艺生产要求净高,由通信设备的机柜高度、电缆槽道的高度、施工维 需的高度等综合确定,应不低于2.9m。

    7.2.3电信间内通道与机柜间的距离应符合下

    a 用于搬运设备的主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5m,次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m; b) 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 C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8m: d 当需要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e 机柜列长度超过6.0m时,两端应设置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距离超过15m时,在两 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0m,局部可为0.8m

    7.3.1温、湿度和洁净度

    7.3.2电磁于扰及静电

    电信间内的无线电骚扰环境场强在80MHz~1000MHz和1400MHz~2000MHz频段范围内不 于130dB(μv/m):工频磁场场强不应大于30A/m:

    T/ZGTXXH 0042021

    b)电信间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压绝对值不应大于1kV。 7.3.3电信间一般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按照3001x~5001x设计,一般显色指数不宜小于80。 7.3.4电信间内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应符合GB50051 和GB50343的有关规定

    1.1楼内通信竖并是高层或多层建筑内用于布放垂直干线通 (电)缆等的通道,用于满足 间的通信线缆的上下互通。 (电)缆的通信坚并

    8.1.2数据中心内应预置足够数量的用于敷设通信光(电)缆的通信竖井

    8.1.2数据中心内应预置足够数

    8.2.1通信竖井宜靠近主机房,以减少通信线缆的长度,方便线缆出入。 8.2.2 在保证路由安全情况下,通信竖井宜集中设置,上下对齐。 8.2.3通信竖井在楼板开洞应以长方形为主,宽度不宜小于250mm。 8.2.4通信竖井内宜预埋铁件,用于安装竖向爬梯。 8.2.5通信竖井和建筑用管道并应分开设置,通信竖井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管道通过 8.2.6通信竖井和电力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8.2.7通信竖井内应敷设接地干线和预留接地端子。 8.2.8通信竖井前宜留有不小于800mm的操作、维护空间。

    8.2.1通信竖井宜靠近主机房,以减少通信线缆的长度,方便线缆出入。 8.2.2 在保证路由安全情况下,通信竖井宜集中设置,上下对齐。 8.2.3通信竖井在楼板开洞应以长方形为主,宽度不宜小于250mm。 8.2.4通信竖井内宜预埋铁件,用于安装竖向爬梯。 8.2.5通信竖并和建筑用管道并应分开设置,通信竖并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管道通过。 8.2.6通信竖井和电力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8.2.7通信竖井内应敷设接地干线和预留接地端子。 8.2.8通信竖井前宜留有不小于800mm的操作、维护空间。

    3.3.1通信竖并设置围护结构时,宜优先采用钢结构等轻质材料 8.3.2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 3.3.3当楼板洞口长边尺寸大于300mm,主体结构应采取加强措施;当洞口长边尺寸大于1000mm时: 主体结构应设置附加边梁或暗梁等加强措施

    3.3.1通信竖井设置 3.3.2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 .3.3 当楼板洞口长边尺寸大于300mm,主体结构应采取加强措施;当洞口长边尺寸大于1000mm时: 主体结构应设置附加边梁或暗梁等加强措施

    T/ZGTXXH 0042021

    9.1.2主机房楼层和主机房内设置的水平通信通道,包括走线架、光纤槽道等。走线架的安装方式应 采用列架结构,并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 9.1.3走线架的安装高度应根据通信设备高度、施工及维护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设计。 9.1.4走线架可分期安装,应以满足工程近期需要和走线架加固方便为前提。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房 走线架宜一次装齐。 9.1.5分期实施或需要定期操作维护的走线架应预留扩容操作空间。 9.1.6主机房楼层和主机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用于敷设通信光(电)缆走线的水平穿墙孔洞。 9.1.7 需容错配置的水平布线,应使用不同路径。 9.1.8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机房,走线架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9.2走道通信通道规划要求

    9.2.1当走道空间管线较多时,通信光(电)缆布置,应与其他管线布置统筹协调,应避热、避水, 不宜布置在水管的垂直下方。 9.2.2由于通信线缆需要定期操作维护,其布缆的走线架安装位置宜靠下部。 9.2.3通信线缆走线架,不宜穿过空调间、电力室等。 9.2.4通信线缆走线架不宜穿越或穿入通风管道、排风井。

    9.3.1主机房内宜采用上走线设计,相邻走线架或光纤槽道间应预留合理间距。 9.3.2 走线架布置应不影响机房内空调气流组织。 9.3.3 机房内主走线架应整体规划、一次安装到位;列走线架宜与机柜列同期建设,分期安装。 9.3.4主走线架宜安装在机列的某一机柜上方,应满足线缆分配需要;列走线架宜安装在机列上方 主机房内的主走线架与列走线架宜在同一高度连通, 9.3.5光纤槽道,可根据需求沿主走线架和列走线架敷设。 9.3.6主机房内宜采用一种走线方式,即统一采用走线架的方式,不宜有走线架混合使用。 9.3.7主机房内强电、弱电、光纤等线缆宜分开布放。

    9.4布线桥架(或光纤槽道)设置要求

    9.4.1机房通信线缆采用走线架布放时,走线架优先选择开放式线架。 9.4.2相互干扰的线缆原则上不应布放在同一走线架内港口水运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放在同一走线架时,应采取相关隔离措 施;同一路由无防干扰要求的线缆可布放在同一桥架内。 甘巨间距商应链合下列机定

    通信或网络电缆走线架与电力电缆走线架间距不

    T/ZGTXXH 0042021

    b)走线架上部距顶棚、楼板或梁等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c)走线架距机柜顶部距离不宜小于0.2m d)多层设置时,各层走线架高度间隔不应低于0.2m。 9.4.4走线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走线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 9.4.5依据机房的现场情况,走线架(光纤槽道)可以使用吊顶、下支撑、墙壁支撑等方法固定,确 呆整体走线架(光纤槽道)在线缆重量作用下不弯曲、不变形。吊挂立柱或吊杆间隔应不大于1500mm。 9.4.6走线架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相邻走线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连接电阻应不大于0.1欧 姆。 9.4.7走线架的安装设计应符合标准YD/T5026和YD5059的各项规定。 9.4.8对不同用途的走线架宜做色彩管理,以方便辨识,提高维护效率。

    b)走线架上部距顶棚、楼板或梁等障碍物不宜小于0.3m; c)走线架距机柜顶部距离不宜小于0.2m d)多层设置时,各层走线架高度间隔不应低于0.2m。 9.4.4走线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走线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 9.4.5依据机房的现场情况,走线架(光纤槽道)可以使用吊顶、下支撑、墙壁支撑等方法固定,确 保整体走线架(光纤槽道)在线缆重量作用下不弯曲、不变形。吊挂立柱或吊杆间隔应不大于1500mm。 9.4.6走线架应有完善的接地系统,相邻走线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连接电阻应不大于0.1欧 姆。 9.4.7走线架的安装设计应符合标准YD/T5026和YD5059的各项规定。 9.4.8对不同用途的走线架宜做色彩管理,以方便辨识,提高维护效率

    T/ZGTXXH 0042021

    A.1为便于在执行本文件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a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严禁”; b)表示严格烟草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者“不得”; c)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应”或者“不宜”; d)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A.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