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901-2018 通信用层绞填充式室外光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YD/T 901-2018 通信用层绞填充式室外光缆
4.1.1.2光缆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以及非 金属杆、带、丝铠装部分可除外。按照阻水材料的不同,阻水结构可采用两种方式: 一填充式,即光缆护套或可能有的内衬套内的所有间隙用膏状复合物连续填充,如图1a)所示。 一半干式,即光纤松套管内的间隙用膏状复合物连续填充,光缆内的其他间隙放置固态阻水材料 如图1b)所示。
1.1.2光缆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以 属杆、带、丝铠装部分可除外。按照阻水材料的不同,阻水结构可采用两种方式:
填充式,即光缆护套或可能有的内衬套内的所有间隙用膏状复合物连续填充,如图1a)所 半干式稀土标准,即光纤松套管内的间隙用膏状复合物连续填充,光缆内的其他间隙放置固态阻水术 如图1b)所,
4.1.1.3允许采用其他的类似结构型式,但这些光缆的护套厚度和光缆性能要求仍应不低于本标准的 相关规定。
缆心通常包括中心加强构件(含可能有的垫层)、松套光纤绞层(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可能有 、包带、内衬套及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等
1.1.2.3松套管及其阻水
4.1.2.3.1光缆中涂覆光纤应放置在热塑性材料构成的松套管中,光纤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匀稳定, 每一松套管中的光纤数不宜超过12芯,但允许是用户要求的更多芯数。 4.1.2.3.2应规定松套管的外径和管壁厚度,其中外径标称值宜为1.8mm~3.0mm,容差应不劣于土 0.1mm;厚度应随外径增大而增大,其标称值宜为0.30mm~0.50mm,容差应不劣于土0.05mm。此外, 公套管标称尺寸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充许采用用户要求的其他标称尺寸,但在同一光缆中宣相同 4.1.2.3.3松套管内各涂覆光纤的颜色应可识别,12芯以内光纤的颜色应选自表2规定的各种颜色。 超过12芯宜先扎纱成束,扎纱颜色应选自表2;也可增加色环加以识别。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 许使用本色代替表2中的白颜色
4.1.2.3.4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一2008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这些色 标宜为全色,也可为环状或条状的色标。 4.1.2.3.5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简称PBT)塑料、改性聚丙烯(简称PP)塑料、 改性聚碳酸酯(简称PC)塑料或其他合适的塑料。PBT应符合YD/T1118.1规定,PP应符合YD/T1118.2 规定,PC应符合YD/T1118.3规定。
1.2.3.4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一2008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这 宜为全色,也可为环状或条状的色标,
1.2.3.6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膏状复合物,即纤膏,
4.1.2.3.6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膏状复合物,即纤膏。
4.1.2.3.7纤膏应与其相邻的光纤涂层和松套管材料相容,并且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纤 应符合YD/T839.2—2014规定。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塑料绳,它的表面 应圆整光滑和与相邻光缆构件相容
4.1.2.5加强构件
4.1.2.5.1加强构件应在光缆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依光缆型式而定。必要时,允 在缆芯四周适当的位置放置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这些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杨氏模量和弹性 应变范围,用以增强光缆拉伸性能,
4.1.2.5.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也可用由高强度钢丝构成的1×7钢绞线。高强度钢丝 宜是磷化钢丝,或不锈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磷化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它性能应符 合GB/T24202的规定。钢绞线为磷化钢绞线,有效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70GPa,其他性能应符合YB/T098 的规定。在光缆制造长度内,单圆钢丝不应有接头,1×7钢绞线中只允许任意200m光缆长度内有1 单股钢丝出现1个接头。
4.1.2.5.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GFRP)圆杆或芳纶增强塑料(简称KFRP)
4.1.2.5.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GFRP)圆杆或芳纶增强塑料(简称KFRP) 圆杆。GFRP应符合YD/T1181.1规定,KFRP应符合YD/T1181.3规定。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宜用芳 轮纱或玻璃纤维纱,芳纶纱应符合YD/T1181.2规定,玻璃纤维纱应符合YD/T1181.4规定,也可采用 对人体无害的其他高强度纤维束。在光缆制造长度内,GFRP和KFRP不允许接头,芳纶丝每束允许有 1个接头,但在任意200m光继长度内只允许1个接头
4.1.2.5.4当采用钢丝绳时,应在具表面上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并在垫层下采用适当的阻水 猎施,以防止钢丝绳间隙纵向渗水;当在半干式结构中采用磷化钢丝时,应注意防止钢丝锈蚀和可能引 起的光纤氢损问题,宜在其上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或采取其他有效方法;当采用单钢丝时,在 其表面上也可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垫层表面应圆整光滑,外径应适当,其材料应与填充复合 物相容。
4.1.2.6.1同一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松套管(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四周 构成。绞层中的松套管数(含可能有的填充绳)宜为5~12单元,但允许为用户要求的其他单元数。层 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SZ绞。
当采用全色谱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 颜色应符合表2规定。当超过12管时,允许增加其他识别颜色,或按表2颜色循环使用并增 加色条或色带。 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应为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应为其他相同颜色,宜为本色。面向 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套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松套管 有红色时序号1为红色,松套管无红色时,序号1为领示红色后的第一根松套管。
YD/T 901=2018
1.2.7.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上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也可没有 1.2.7.2当采用SZ绞时,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或其他固定绞层的方式,以使绞层结构稳定。 1.2.7.3扎纱应是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塑料纱束,或者是阻水纱
4.1.2.8.1缆芯的绞层外可有绕包或(和)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层外充许再有扎纱 4.1.2.8.2包带材料应是强度足够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阻水带或其他合适的带材
4.1.2.9.1对于钢一聚乙烯粘接护套钢丝铠装光缆,包带层上宜再有一层聚乙烯衬套,其厚度的标称值 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 4.1.2.9.2聚乙烯内衬套的材料宜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聚 烯烃塑料。
4.1.2.10.阻水结构
4.1.2.10.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或内衬套)及以内的缆芯间隙,在 全填充式光缆中用膏状复合物(缆膏)连续填充,在半干式中连续放置阻水带、阻水粉或阻水纱。包带 (或内衬套)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填充或连续放置阻水带、阻水粉或阻水纱,也可 间隔设置阻水环
4.1.2.10.2缆膏应符合YD/T839.3 阻水带和阻水纱应符合YD/T1115规定、
4.1.3.1.1光缆常用护套有铝一塑料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钢一塑料粘结护套(简称S护套)和聚 乙烯护套(简称Y护套)。 4.1.3.1.2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它们应符合 GB/T15065规定。阻燃光缆的宜采用阻燃聚乙烯护套料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用户要求时, 允许采用其他颜色的耐日光老化的聚乙烯护套
1.3.1.1光缆常用护套有铝一塑料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钢一塑料粘结护套(简称S护套) 烯护套(简称Y护套)。
4.1.3.1.2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 GB/T15065规定。阻燃光缆的宜采用阻燃聚乙烯护套料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用 允许采用其他颜色的耐日光老化的聚乙烯护套
4.1.3.1.3聚乙烯护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袭 4.1.3.2铝一塑料粘结护套(A护套)
4.1.3.2铝一塑料粘结护套(A护套)
4.1.3.2.1A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铝塑复合带挡潮层,并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 套或塑料套,使聚乙烯套或塑料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 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搭接的重叠宽度应不小于5mm,缆芯直径小于 8.0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1.8mm,最小值应不小于1.5mm,任何横 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但有5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 均值应不小于0.9mm
4.1.3.2.2铝塑复合带应为符合YD/T723.2一2007规定的双面铝塑复合铝带。其中铝带的标称厚度为 0.15mm,塑料复合层的标称厚度为0.058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 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 邻段强度的80%。
4.1.3.3钢一塑料粘结护套(S护套)
4.1.3.3.1S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黑色聚 乙烯套或塑料套,并且应使聚乙烯套或塑料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 钻结为一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纵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 重叠宽度应不小于5mm或纵包前直径小于8.0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 .8mm,最小值应不小于1.5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6mm;但有33型或333型外护层 时,标称值应不小于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4.1.3.3.2钢塑复合带应为符合YD/T723.3一2007规定的双面钢塑复合带。其中钢带的最小厚度不小 于0.13mm,塑料复合层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其钢带宜 对接,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 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4.1.3.4聚乙烯护套(Y护套)
Y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护套,用户要求时,允许采用其他颜色的耐日光老化的 聚乙烯套。聚乙烯护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 小于1.8mm;但有53型或63型外护层时,标称值为1.0mm,最小值应不小于0.8mm,平均值应不小 于0.9mm。
4.1.4.1.1外护层由铠装层和外被层组成。 4.1.4.1.2外被层要求与4.1.3.1.2相同。 4.1.4.1.3外被层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4.1.4.1.4外护层中阻水用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3一2014规定,阻水带和阻水纱 应符合YD/T1115规定。
1.4.1.1外护层由铠装层和外被层组成, 1.4.1.2外被层要求与4.1.3.1.2相同。 1.4.1.3外被层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 1.4.1.4外护层中阻水用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3一2014规定,阻水带和阻 符合YD/T1115规定。
53型外护层应采用与S护套相同的结构(见4.1.3.3),但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 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护套与53型的钢带之间应使用缆膏, 或阻水纱、阻水环或其他阻水材料进行阻水。
.1.4.333型和333型
YD/T901—2018 宜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钢丝直径应在0.8mm~2.9mm之间选定。聚乙烯 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但FsT 为40000N(见表4)的333型光缆,其标称值为2.2mm,最小值应不小于1.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 均值应不小于2.0mm
4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螺旋层绞的粗圆镀锌钢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 黑色聚乙烯套,钢丝内外宜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钢丝直径应在3.0mm~ 4.0mm之间选定。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2mm,最小值应不小于1.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 应不小于2.0mm
4.1.4.563 型
6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非金属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 聚乙烯外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7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非金属带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 聚乙烯外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4.1.4.7 83 型
8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非金属杆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 聚乙烯外套厚度的标称值为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1.6mm,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1.8mm
4.1.4.8防蚁外被层
4.1.4.8.1防蚁外被层(即4型)光缆应在一般光缆的外层聚乙烯套上再挤包一层与其粘合的邵氏硬度 HID不小于63的聚酰胺套或聚烯烃共聚物套,它应是耐日光老化的黑色、蓝色或其他颜色,其表面应 完整、光滑,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mm。也可用无毒、无害的防蚁护套直接替代外层聚乙烯套,其厚 度应符合所替代的外层聚乙烯套厚度的规定。
4.1.4.8.2防蚁层用聚酰胺和聚烯烃共聚物材料应符合YD/T1020规定。
4.1.4.8.2防蚁层用聚酰胺和聚烯烃共聚物材料应符合YD/T1020规定。
4.1.5阻燃光缆结构
4.1.5.1阻燃光缆的护套或(和)外被层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阻燃聚烯烃,其他的元构件宜 尽可能采用不燃和阻燃的材料。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应符合YD/T1113规定。 4.1.5.2阻燃光缆的其他结构要求仍应符合本章规定。
用户要求时,光缆护套下面和外被层下面可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光缆长度,不吸湿, 不吸油,撕裂绳应能通过YD/T3022.3一2016规定的试验。
4.3.1光缆中的单模光纤特性
4.3.1.1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附录A中A.2的规定。 4.3.1.2宏弯损耗特性应符合附录A中A.3的规定。 4.3.1.3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中A.4和A.5的规定, 4.3.2护层性能 4.3.2.1挡潮层铝带、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 4.3.2.2粘结护套(含53型外护层)的铝(或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1.4N/mm 4.3.2.3护套及外被层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护套及外被层的机械物理性能
78u YD/T901—201 光缆的机械性能 4.3.3.1 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以及松套管弯折 等项目,并应通过5.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 4.3.3.2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YD/T 901=2018
3.3.1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以及松套管 项目,并应通过5.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 3.3.2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光缆的充许拉伸力和压扁力
(11)和(H1)用以区分允许力值的不同, 注2:FsT为短暂拉伸力;FLr为长期拉伸力;G为1km光缆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Fsc为短暂压扁力;FLc 为长期压扁力: 注3:同一结构型式可有不同的拉伸力要求,应在订货合同中规定;如无明确要求,拉伸力及压扁力取较低值 注4:光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扁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的要求相同 当1km光缆的重量G折合为1500N~3000N时,FsT/G=1.0,即FsT=G;当G>3000N时,FsT力值最小为3000N
注1:敷设方式栏目下的(1)、 注2:FsT为短暂拉伸力;FL为长期拉伸力;G为1km光缆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Fsc为短暂压扁力; 为长期压扁力: 注3:同一结构型式可有不同的拉伸力要求,应在订货合同中规定;如无明确要求,拉伸力及压扁力取较低 注4:光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扁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的要求相同 当1km光缆的重量G折合为1500N~3000N时,Fs/G=1.0,即FsT=G;当G>3000N时,FsT力值最小为30
表5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光缆的坏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 渗水性、阻燃性、防蚁性能、低温 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等项耳,
4.3.4.2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
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三种级别,其代号为A、B和C。光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两个 级别,如表6所示。
4.3.4.3滴流性能
度为70℃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
4.3.4.4聚乙烯套完整性
3.4.4.1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的完整性 3.4.4.2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7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应不击穿
表7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4.3.4.4.3用浸水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
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2000MQ2·km; 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15kV下2min不击穿
a)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2000MQ2·km; b)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15kV下2min不击穿
YD/T901—2018 渗水性能 4.3.4.5.1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钢丝铠装层、非金属丝铠装 层、非金属带铠装层和非金属杆铠装层可不检验。 4.3.4.5.2半干式光缆的缆芯中采用膨胀方式阻水时,应将渗水始端(100土10)mm长的光缆浸于水 中,在水中浸泡10min,然后进行渗水试验
4.3.4.5.1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钢丝铠装层、非金属丝铠装 层、非金属带铠装层和非金属杆铠装层可不检验 4.3.4.5.2半干式光缆的缆芯中采用膨胀方式阻水时,应将渗水始端(100土10)mm长的光缆浸于水 中,在水中浸泡10min,然后进行渗水试验
4.3.4.6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1.3.4.6阻燃光缆的燃烧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 a 阻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当用户有要求时,阻燃聚烯烃护套及外被层光缆应 通过C类成束燃烧试验; b) 烟密度:透光率应不小于50%。烟密度仅适用LSZH护套和外被层的光缆,仅LSZH外被层 也可适用: 腐蚀性:燃烧产生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3,电导率应不大于10uS/mm。腐蚀性仅适用LSZH 护套或(和)外被层的光缆
4.3.4.7防蚁性能
在有白蚁的环境下,防蚁光缆应具有足够的耐啮蚀性能,具体指标待定
在有白蚁的环境下,防蚁光缆应具有足够的耐啮蚀性能,具体指标待定。
1.3.4.8低温下U形弯由
4.3.4.9低温下冲击
表8光缆材料中限用物质的含量限值
继的各项性能应按表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表9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检验抽样比例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E2B光缆标志耐磨损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负载:20N(按GB/T7424.2—2008中E2B的方法2,适用喷印); 8N(按GB/T7424.2—2008中E2B的方法1,适用压印); b)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c)验收要求:用且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内容
5.3.2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例如在距离光缆端头15m以外的任意5m长度上体育标准,用钢皮 缆量得长度减去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对后者的相对差。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二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 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于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 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D/T629.1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 监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 附加衰减。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 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GB/T15972.22规定的相移法进行监测,监测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1%, 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大于0.01%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 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不确定度应优于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应变不大于0.05%时,可判为无 明显应变。 除非另有规定,对于12芯及以下的光缆,应监测全部光纤,对于12芯以上光缆,应监测至少12 根光纤。监测的光纤宜均匀分布于光缆中各个松套管。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1拉伸性能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 b)受试长度:不小于50m; c)拉伸速率:10mm/min; d)拉伸负载:见表4; e)持续时间:1min:
验收要求:在长期充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和应变;在短暂充许拉力下光纤附加 减应不大于0.1dB,应变不大于0.15%;在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 光缆残余应变应不大于0.08%,光缆拉直后开始计光缆拉伸应变:护套应无且力可见开裂家电标准,
试验按GB/T7424.2一2008中方法E3压扁进行,其中细节规定如下: a)负载:见表4; b)持续时间:1min; e)验收要求:在长期允许压扁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短暂压扁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 于0.1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