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pdf

  • DL_T 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26
  • 发 布 人: CHIMU007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21年规范

    DL/T58392021

    3.0.1监测系统施工应与工程施工进度相协调。 3.0.2监测系统施工人员应熟悉工程设计文件,理解监测目的与 设计意图,了解与监测相关的工程信息与建筑物施工规划。 3.0.3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应通过检验或校准,证明其性能满足 相应技术要求。 3.0.4监测系统施工所用材料应满足监测技术要求和所在部位工 程建筑物结构要求。 3.0.5监测系统施工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与防渗安全。 3.0.6监测系统施工应采取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措施,必要时制定专项措施。 3.0.7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理设后,应及时进行观测与资料整编 分析。 3.0.8监测设施完好率应满足下列要求:可更换和修复的监测仪 器设备和表面监测设施完好率100%;理入式不可更换监测仪器 设备完好率80%以上,其中重要监测项目监测仪器设备单项完好 率不应低于85%。

    DL/T58392021

    4.0.1监测系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条件和进度安排编 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组织机构、工作场所布置及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2 监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及采购、运输计划。 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方案、计划及保管方案。 4 监测系统施工程序与进度计划。 5 监测设施安装理埋设方法及保护措施。 6 监测线缆牵引线路规划。 7 观测方法、频次和监测信息采集设备使用、维护方法及 要求。 8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方案与反馈。 9 安全、质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与文明施工 措施。 4.0.2监测仪器设备采购应满足施工进度与设计要求。 4.0.3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进行开箱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与资 料。验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仪器设备的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与供货合同(计划) 一致机电标准规范范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技术说明书及配件齐全。 2外观检查满足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 3仪器设备测读正常。 4.0.4监测仪器设备现场运输应采取防颠震措施,运输与储藏环 境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4.0.5监测仪器与监测线缆安装理设前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 用,检验宜在工地进行。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DL/T58392021

    DL/T5839202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259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 统施工技术规范》DL/T5784—2019中附录A执行。 4.0.6监测系统安装前应核查监测仪器设备及安装附件的种类和 数量,检查安装条件,准备所需的相关资料、施工机械、工器具 和材料,组装的仪器设备宜先进行预装

    DL/T58392021

    5.1.1监测系统应根据现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进度与施工环境变 化及时施工、及时观测,尽早取得初始值。 5.1.2监测设施的安装理设位置应进行测量放样,理设后应复核 安装理设位置,理设位置与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 5.1.3大坝填筑体内监测设施的安装理设部位应剔除粗颗粒料, 逐层人工回填夯(捶)实,填筑厚度超过监测设施顶面120cm~ 150cm方可进行正常填筑施工。 5.1.4现场安装前,应测读监测仪器自由状态数据并记录;安装 过程中,应检查监测仪器状态、位置及方向,发现问题应及时处 理;安装理设后,应测读相关数据并记录。重要的和隐蔽的工程 宜保留安装理设时的影像资料。 5.1.5监测设施安装理设过程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派人观 察交作业情况和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惠。理设后应设立监测仪器 标识,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监测设施。 5.1.6观测便道、安全防护设施、监测系统防雷及其他保护设施 等应与监测仪器设备同步施工。 5.1.7,监测设施中的各类混凝士墩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与被测对象结合牢固。 5.1.8监测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取芯或做孔内摄像时,应做岩芯描 述。灌浆回填时的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建筑物结构与监测设施承

    5.1.5监测设施安装埋设过程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派人观

    察交叉作业情况和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埋设后应设立监测仪器 标识,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监测设施。 5.1.6观测便道、安全防护设施、监测系统防雷及其他保护设施 等应与监测仪器设备同步施工。

    5.1.7,监测设施中的各类混凝土墩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

    5.1.8监测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取心或做孔内摄像时,应做岩芯描 述。灌浆回填时的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建筑物结构与监测设施承 受能力确定

    DL/T58392021

    设,确需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灌浆施工时对渗透水压力监测设 施采取平压保护措施。 5.1.10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区域内的钻孔、灌浆、混凝土浇筑、土 石方回填等施工作业前,应经监理单位、监测系统施工单位复核 与会签。钻孔位置应与监测仪器和监测线缆保持安全距离,一般 不宜小于100cm。 5.1.11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后应及时绘制安装埋设图和监测线缆 走线图,并按现行行业标准《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 5256相关要求填写基本资料表。 5.1.12水力学监测、强震动监测等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按照《混 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T5784一2019相关要求 地行

    设,确需在灌浆前安装的,应在灌浆施工时对渗透水压力监测设 施采取平压保护措施。

    5.1.12水力学监测、强震动监测等监测设施的安装埋设按照《混

    2.1直立式水尺、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浮子式水位计、超声 水位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他水位监测设施安装理设 现行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执行。 1直立式水尺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尺安装前应对安装基面进行整平,使基面与水平面 垂直。 2)水尺安装高程应通过测量放样确定,其允许偏差为 ±10mm。 3)预制装配式水尺安装基面应打磨平整,宜采用不锈钢 螺栓和环氧树脂黏接的联合固定方式。 4)绘制式水尺的基面应打磨、清扫干净,宜使用抗氧化 油漆和环氧基液采用标准模板涂刷或喷涂。,数学应清 楚且大小适宜,数字的下边缘应靠近相应的刻度处; 刻度、数字与基面的色彩对比应鲜明。 2压力传感器类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安装前,宜将传感器端部透水石取出放入清水中浸 泡,使其达到饱和状态。安装时,将传感器端部空腔 内注满清水并在清水中拧上透水石。 2)传感器安装时,应采用不锈钢丝绳吊装并安装稳固。 3)安装深度小于等于70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许偏差 为士5mm;安装深度大于70m时,其安装高程的允 许偏差为土10mm。 浮子式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并(管)应竖直安装牢固,浮子、平衡锤与井(管) 壁的距离不小于75mm,其底部进水口应低于设计最 低水位。 2)将浮子、钢丝绳、平衡锤、传感器或码盘以及水位计 安装平台组装牢靠,使浮子和平衡锤的中心位于测井 (管)孔中心并固定,水位计安装平台水平度充许偏 差为士0.5°,高程允许偏差为土10mm。 3)水位计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保护,或采用 塑料管保护并理入地下。 4)水位计安装后应人工测试其读数准确性,人工拉动钢 丝绳以20cm/min~40cm/min的速率带动传感器工 作,在水位预计最大变幅范围内,钢丝绳人工拉动长 度与水位计实测读数的充许偏差为土20mm。 超声波水位计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固定超声波传感器的悬杆应水平,悬杆的长度应满足 超声波传感器的开角的要求。悬杆高度应满足传感器 安装技术要求,传感器探头与水面间距应在有效测量 范围。 2)将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相关附件组装固定牢 靠,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悬杆的最前端,并应处于 水平状态,其下方开角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距超

    声波传感器后30cm~40cm处的温度传感器宜水平 安装。 3) 超声波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输线缆宜采用 钢管保护。现场及室内应按要求安装信号避雷器。 4) 现场安装后测定超声波水位计的初始值,与水尺读数 或其他水位监测数据比较,其允许偏差为土30mm。

    5.2.2库水温监测设施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理设在混凝士中的库水温度计应使温度计水平且轴线平 行于混凝土迎水面,可采用夹具安装固定在模板上,温度计线缆 牵引线路应做止水处理。 2直接安装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采用不锈钢钢缆吊装,也可固 定在建筑物表面。吊装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钢缆上,钢缆下端配 以足够重的沉重块并坐落于河床上,钢缆上端固定并收紧,沉重 块及钢缆悬挂端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固定在建筑物表面时应采用 钢管保护。 3温度计安装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士50mm。 4温度计及其线缆的防水密封性能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必要 时应对温度计及其线缆进行防护

    5.2.3气温与气压监测设施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温度计、气压计应悬置安装在专用的白叶箱内,距离地面 150cm左右,百叶箱安装在四周开阔、距地面高度为125cm的 支架上,箱门朝正北。百叶箱及其支架应安装牢固,应采取防腐 措施。 2温度计与气压计应避开热源安装,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和风的直接吹拂。

    1雨(雪)量计安装基座应平整、稳固,雨(雪)量计与基 座之间应采用不锈钢地脚螺栓牢固连接,能保证仪器在暴风雨中 不发生抖动或倾斜。

    DL/T58392021

    DL/T58392021

    2雨(雪)量计四周及上部不应有障碍物,承水口至地面高 度宜为70cm。 3安装基面和雨(雪)量计的承水口应水平,水平度的充许 偏差为±1.0°。 4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试验,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

    1压力传感器受压面应平行于坝轴线且垂直于泳面。 2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高程耳平行于冰面安装,压力 专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应固定牢靠,监测线缆宜采用热镀锌钢管 保护或预埋在结构内。

    5.3.1变形监测控制网与表面变形测点观测墩(标)结构应符合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25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其施 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变形监测控制网观测墩(标)应按设计坐标放样,网点基 础应稳定、可靠,宜埋设在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当不满足时, 可根据现场地形、地质等条件进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应满足规 范和设计要求。 2表面变形测点观测墩(标)应按设计坐标放样,并与被测 对象牢固结合。 3土基上观测墩(标)的基座理入密实土层的深度不小于 50cm,且大于冻土厚度。 4观测墩(标)制作完成后应复测确定各测点的实际安装座 标,墩体上应标注永久点号及防护警示标识,并应采取防水流冲 刷、土石挤压、人畜碰撞的防护措施。 5水平位移观测墩墩身高度宜为120cm,墩顶强制对中底 盘安装倾斜度不应大子4,并应设保护装置。

    6水准标芯应安放平正、镶接牢固,并应设保护装置,低于

    6水准标芯应安放平正、镶接牢固,并应设保护装 地面的水准标芯四周应设置排水设施。

    地面的水准标芯四周应设置排水设施, 5.3.2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结构与组件应符合《引张线式水平 位移计》DL/T1046的规定,其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宜与同断面同高程布设的水管式沉 降仪同槽埋设,宜采用挖沟槽法理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 半填的方法埋设,应清除危石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仪器安装前应进行测量放样确定仪器安装条带,整理出 安装基床。基床宽度宜为100cm~400cm,由40cm厚的过渡料 并上覆20cm厚的垫层料组成,用小型振动平碾碾压平整,穿过 坝体反滤料区域时应采用反滤料填筑。基床坡度宜为水平,与水 管式沉降仪同槽理设时基床坡度可与水管式沉降仪安装基床坡度 相同。基床压实整平后复核各测点的桩号、高程以及测线的坡度, 测点理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200mm。 3仪器安装前,按照测点简的距离配置保护管、伸缩接头: 钢钢丝,铟钢丝下料时应预留足够长度,并将每个测点的铟钢丝 分开盘绕捆扎好并标记测点编号。 4安装时先将保护钢管、伸缩接头沿仪器理埋设轴线依次摆 好,宜从观测房一端的保护管开始装配钢钢丝,依次通过孔口装 置、保护管、伸缩接头、架线板轴承,用专用接头固定在锚固 板上,保持钢钢丝整体平顺无扭力,锚固板宜浇筑在混凝土保护 墩内。 5锚固板保护墩兼作水管式沉降仪测头基座时,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20,各基座顶部应按设计要求,保持同一高程, 其顶面不平整度应小于2mm。在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安装锚固板 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心墙因仪器系统影响产生剪切变形。 6钢丝装配施工时应涂上防锈油脂,并不得弯折、损伤、 交义,锚固板、伸缩接头、保护管之简莲接应密封、牢靠,整条 测线应在一条直线上。

    5.3.2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的结构与组件应符合《引张

    DL/T 58392021

    7各部件组装完成并检查无误后,回填垫层料并逐层人工夯 (捶)实,每层厚20cm~30cm,填至高出仪器20cm,然后回填 40cm厚的过渡料并人工夯(捶)实,然后可回填一个填筑层厚 度的坝料,用施工机械静碾,之后方可正常施工,回填与劵(捶) 实时应避免管线移位,回填时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回填压实密度 与周围坝体相同,穿过反滤料区域时应采用反滤料回填。 8观测房应尽早修建并进行测量装置的安装,按要求的频次 测量观测房自身和测点的位移。当管线遇到大坝填筑临时,断面 时宜设临时观测站。 9测量装置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各测点测线对号接入测量装 置后悬挂码进行张紧预拉,预拉荷载为正常测量荷载的1.2倍, 预拉悬挂时间为1h,卸荷后重复进行加荷预拉,共进行3次。 10安装调试完毕后应进行测量重复性误差检验,采用正常 测量荷载加荷后稳定30min进行读数,重复进行3次,最大互差 不应大于2mm。采用自动测量的传感器安装后应与人工测尺读 数进行比测。 5.3.3水管式沉降仪结构与组件应符合《水管式沉降仪》DL/T 1047的规定,其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管式沉降仪宜与同断面同高程布设的引张线式水平位 移计同槽理设,宜采用挖沟槽法理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 半填的方法理设。仪器安装基床应朝观测站方向放坡,坡度宜为 0.5%~2%。沟槽、基床施工以及回填施工要求与引张线式水平位 移计理设要求相同。 2仪器安装前,打开测头测量进水管、排水管、通气管的管 口高度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mm。按照测点位置配置进水管、通 气管、排水管、保护管、保护管的接头和岔管,水管和通气管下 料时应预留足够长度,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宜采用三种不同 直径,应将每个测点的进水管、通气管、排水管分开盘绕捆扎、 标记,并防止水体及杂物进入管内。

    DL/T58392021

    3在各沉降测头处按设计高程砌筑浆砌块石墩或浇筑混凝 土墩,保护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墩顶浇筑10cm~ 20cm厚混凝土作为测头安装基座,基座尺寸宜为50cmx50cm (长×宽),各基座顶面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顶面不平整度不应大 于2mm、倾斜度不应超过士0.5°。墩和基座中应预留管路通道, 上端开口于基座顶面,下端开口处接岔管,应使管路平顺接入保 护管,转弯处宜大于120°。 4安装时先将保护管、保护管接头、岔管沿仪器理设轴线 依次摆好,宜从观测房一端开始安装,将进水管、通气管、排水 管分段绑扎后穿入保护管,保护管接头、岔管转弯处以及进、出 口部位采用无纺土工布绑扎,绑扎后的管路应能在保护管内伸缩 自如,多测点管线采用同一根保护管时,各测点的管线应单独绑 扎,不得捆扎在一起。 5保护管与保护管接头的接口处应采用无纺土工布密封包 裹,整个管路应保持平直、松弛,并预留伸缩段。进水管宜采用 整管铺设,管路铺设完毕应逐管通入压力为0.2MPa空气进行气 密性检查,确认不漏气后方可与测头连接。 6沉降测头应安放牢固、水平,其充许偏差为士0.5°。测头 安装后应测量复核各测点的坐标、高程以及测线的坡度,然后在 测头周围立模浇筑厚度不小于10cm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墩,保护 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沉降测头的高程测量宜满足三等 水准测量要求,其理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充许偏差为土200mm。 7沉降仪管路引至观测房后,应按测点顺序排列测量管路 然后将自各测点引出的进水管与测量系统上的测量管莲接。沉降 仪的通气管应固定在高于观测房地面50cm以上的位置且管口向 下。沉降仪的排水管出口应固定在观测房的地面排水孔(沟)处, 排水应通畅及时。保护管与水管、通气管之间的间隙宜采用无纺 土工布填充,水管、通气管应预留定伸缩余量。 8量测系统应安装牢固,量测管与测尺应竖直且相互平行,

    其安装高程应根据沉降测头实际高程调整,以确保有足够的量程。 9储液箱安装时其底部高程应高于沉降测头理设高程 100cm以上,向测头内注液时应仔细排除进水管及量测系统内的 气泡。测量液体宜采用蒸馏水,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测量液 体应采用特制的防冻液。 10、安装调试完毕后,向测头注入测量液体直到完全充满管 路,待管路水位稳定10min后,测读水位,重复测读3次,最大 互差不大于2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仪的起始值。采用自 动测量的传感器安装后应与人工读数进行比测。宜按三等水准测 量观测房高程,作为观测房高程的起始值。

    水平杆式位移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

    1水平杆式位移计宜采用挖沟槽法理设,也可采用预留沟槽 或半沟半填的方法埋设,仪器安装基床施工与回填要求同引张线 式水平位移计,.心墙内埋设时应采用原坝料填筑和回填。 2固定端锚固板宜采用铰接方式与传感器连接,锚固板朝向 岸坡一侧应加长锚杆深入基岩或混凝土内的深度,深入基岩中宜 为50cm~100cm,混凝土中宜为10cm~20cm;土体中的锚固 点宜在锚固板周围立模浇筑混凝土保护墩,保护墩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低于C20,保护墩尺寸宜为60cm×60cm×50cm(长×宽× 高),锚固板埋设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土200mm。 3传感器与连接杆应外套保护管,保护管之间设伸缩接头: 其连接部位宜用无纺土工布包裹,防止坝料进入。 4传感器应根据预估位移或设计要求进行预拉。 5.3.5沉降测斜管宜采用非坑式方法或坑式方法随坝体填筑理 设,.已填筑部位和坝基可采用钻孔法埋设。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 1沉降测斜管管底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通用要求: 1)沉降测斜管宜以管底作为基准点。当基础为混凝士 业

    DL/T58392021

    覆盖层时,管底宜钻孔理人相对稳定的岩(士)体内, 安装前应将钻孔清理于净。 2)管底应做密封防水处理,孔深超过5m时应采用安全 绳索套住管底缓慢下放,孔内有水或灌浆浆液浮力较 大时,可向测斜管内充以适量的清水抵消浮力,沉放 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槽对准设计观测方向。 3)底部第一个沉降环应安装在距管底0.5m~1.0m处 且与管身固定在一起。在覆盖层内理埋设时,应在建基 面处安装一一个沉降环:覆盖层较深时,宜在覆盖层内 理设相应沉降环。沉降测斜管与孔壁间隙应回填密 实,岩基内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灌注密实,覆 盖层内宜采用直径5mm以下的膨润土球充填密实。 4)管底安装理设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同时测量管口高 程,并计算出管底安装高程。 5)管接头应采用伸缩接头,其伸缩量应按预估沉降量设 置,连接应稳固并确保导槽对正,连接螺钉不应穿透 管壁,接头应采用无纺士工布包扎进行密封处理,宜 在接头处外套一截约50cm长保护管,保护管的直径 应与包扎后的接头尺寸匹配。 6 沉降测斜管宜按预装确定的工艺、顺序进行莲接,接 长上升过程应保持沉降测斜管铅直,并严格控制测斜 管导槽方位与设计观测方向一致,至设计高程累计充 许偏差为土5°。 7)金属沉降环应密封防锈,宜安装在测斜管接头之简偏 中上部。沉降环的理设时间以沉降环处填筑料碾压密 实为准,理设后应进行沉降观测。 8)每次加长测斜管后,宜采用测斜仪模拟探头沿每对导 槽试放1次,确认在管内上下滑动自如。 9 每加长50m以及整管安装完毕后,宜进行一次测扭

    DL/T58392021

    1)在沉降测斜管外部宜套上钢质保护管,保护管长度宜 为200cm左右,管径宜大于沉降测斜管安装时最大 外径50mm。保护管顶端外侧对称焊接一对把手。 2).保护管与沉降测斜管之间的间隙宜回填细砂,保护管 周围宜回填粒径不大于80mm的级配粒料。保护管 应随填筑升高而同步提升,拨管时应注意不能损环沉 降测斜管接头和沉降环。 3)保护管周边宜采用小型碾静碾压实或人工夯(捶)实。 4)沉降测斜管的顶部管口应加盖保护,并采取措施防止 杂物掉入管内。 5)沉降测斜管位置应设立醒目标识,防止施工机械碰撞 和人为损坏。 沉降测斜管采用坑式安装理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均质或细颗粒料筑坝时,可采用坑式方法安装 理设沉降测斜管。 2)以管子接长后回填至开挖面时的管口理深不小于 50cm,计算确定挖坑时机。 3)挖坑时应小心慢挖,不得损伤沉降测斜管和沉降环, 坑的大小官便于施工和仪器安装。 4)接长沉降测斜管并安装沉降环,剔除粒径大于50mm 的粗颗粒后回填并分层人工(捶)实,管口应加保 护盖并覆盖保护板,保护板与管口之间应保持15cm 以上空隙。 5)回填至与填筑面齐平时,在其上方堆填一个填筑层厚 的料堆,并在理设位置做好标识。 沉降测斜管采用钻孔安装理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钻孔宣采用干钻法或跟管钻进,钻孔倾斜度充允许偏 差土1°。

    DL/T58392021

    2)安装时应采用安全绳索套住管底,逐节安装、缓慢下 放,孔内有水导致测斜管不便沉放时,可向测斜管内 充以适量的清水,沉放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槽对准设 计观测方向。 3)管底部分灌注或回填密实后,用中细砂回填上部间 隙,回填过程可冲水辅助密实。 4)跟管钻进时,回填高度应始终在护管以下,边回填边 拔护管。 5)多脚支撑腿式沉降环安装时,应确认安装位置符合设 计要求后再释放弹簧支腿,再按要求进行回填。

    1沥青混凝土压缩应变位移计宜竖向安装理设在心墙侧的 过渡料中。在沥青混凝土铺筑时预理上下锚板,锚板应洁净、干 噪,理入部分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待填筑高程超过仪器上锚 板30cm时挖开过渡料进行安装埋设。 2仪器安装应保持竖直置,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预拉后 固定,并用钢尺测量仪器上下锚固板的标距,读数精确至1mm。 3仪器与过渡料之间应采用保护罩隔开,保护罩与仪器组件 应有一定空隙,其上部空隙宜大于10cm。 4仪器埋设坑应人工分层回填夯(捶)实,线缆应套护管后 到远离心墙的过渡料中集中牵弓。 5.3.7三向测缝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通用要求如下: 1)三向测缝计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安装型式和仪 器规格型号准备安装基面、仪器固定支架和保护罩。 仪器固定支架和保护罩宣采用不锈钢材质,支架材料 厚度不宜低于5mm,支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 2)安装基面与被测缝两侧结构应结合紧密、牢固,仪器

    DL/T58392021

    固定支架与安装基面、传感器与仪器固定支架的连接 应牢固。 3)传感器安装轴线与接缝止水结构的间距应大于10cm。 4)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 5)安装后的仪器宜采用足够强度的保护罩保护。当仪器 位于铺盖以下时,还应向保护罩内灌满粉煤灰或粉细 砂,在保护罩外浇筑混凝土保护墩保护,保护墩沿接 缝方向应设置结构缝 6)仪器安装埋设空间位置的允许偏差为土200mm。 周边缝三向旋转电位器式测缝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 1)仪器固定支架中座标板与标点(钢丝汇聚点)板应安 装在被测缝的两侧,坐标板上三个传感器孔应在一个 平面上且呈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边垂直于面板,另 一条边平行于被测缝。 2)不锈钢丝安装前后不应有损伤,安装调试完毕后应用 游标卡尺准确测量三根钢丝的初始长度和三个传感 器之间的距离并记录,读数精确至0.05mm。 3)坐标板平面与趾(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土1°。 周边缝三向杆式测缝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周边缝三向杆式测缝计连接杆两端均应设方向节并 涂抹黄油。 2)仪器固定支架中,坐标板与标点(三个杆式传感器汇 聚点)支架应安装在被测缝的两侧,坐标板上三个仪 器固定点应在一个平面上,且宜呈等腰三角形,其底 边平行于被测缝,三角形平面垂直于面板。 3)安装时应根据坐标板和标点支架的尺寸、相对空简关 系和传感器尺寸来调整标点支架和角度块的位置与

    DL/T58392021

    方位,应使安装后的三个传感器轴线汇聚到一点。 4)标点支架上的角度块与坐标板下部两个传感器固定 点组成的三角形宜为等腰三角形且与面板平行。 5)安装调试完毕后应用钢尺准确测量坐标板上三个传 感器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和这三个固定点到汇聚点的 距离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mm。 6)坐标板平面与面板平面不垂直度充许偏差为土1°。 4不同空间结构的三向测缝计应根据空间儿何原理和理设 立置分别计算位移量,并符合《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中关于位移监测量正负号的规定。

    1)基岩、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宜钻孔理设锚杆,深入基岩 中宜为50cm~100cm,混凝土中宜为10cm~20cm; 土体中宜采用钢锚固板传递位移,锚固板应进行防锈 处理,厚度不宜小于5mm,面积不小于400cm;埋 设在沥青混凝土中的锚固板应洁净、干燥,埋入深 度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竖向埋设时高度不宜大 于15 cm。 2)当仪器理设在土体中可能受剪时,仪器与固定端锚 固板应采用铰接,并涂抹黄油,回填料和仪器保护措 施不应制约仪器自由伸缩和铰接头自由转动。 3)仪器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宜 人工回填并夯(捶)实。 4)界面位移计空间位置充许偏差为土200mm,传感器 安装角度充许偏差为士1°。 基岩与坝体界面剪切位移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基岩与坝体界面剪切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方向节(铰) 并涂抹黄油。

    DL/T58392021

    2)仪器轴线宜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上锚杆 应垂直于界面理入基岩中,下部传递位移的锚固板宜 垂直于仪器轴线。 3)仪器宜刻槽安装在基岩内,安装基面宜用水泥砂浆找 平,传感器宜采用钢管保护或浇筑混凝土保护,仪器 安装槽应预留下锚板的位移空间。 3心墙与过渡料剪切界面位移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心墙与过渡料剪切界面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方向节 (铰)并涂抹黄油。 2),仪器宜在坝体填筑至超出仪器顶面一个填筑层厚度 时,在过渡料中挖坑理设。 3)仪器轴线应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锚固板 宜垂直于仪器轴线。上锚固点应锚固在心墙中,理入 深度不宜超过心墙厚度的1/3;下锚固点应锚固在过 渡料中。 4)仪器与过渡料之间应采用保护罩隔开,保护罩与仪器 组件之间应有一定空隙,其上部空隙宜大于10cm。 4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 要求: 1)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方向 节(铰)并涂抹黄油。 2)心墙与过渡料开合度界面位移计宜在坝体填筑至 超出仪器顶面一个填筑层厚度时,在过渡料中挖坑 埋设。 3)仪器轴线应水平且垂直于坝轴线,仪器锚固板端位于 过渡料中,另一端锚固在心墙内。 :4)传感器应采用保护管保护。 5.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的两端均应设万向节(铰)

    DL/T 58392021

    开涂抹黄油。 2)心墙与混凝土基座位错计宜在混凝土基座上刻槽安 装,仪器轴线平行于界面和剪切位移监测方向,仪器 一端锚固在沥青混凝土中,另一端锚固在混凝土基 座中。 3 仪器安装基面宜用水泥砂浆找平,传感器应采用钢 管保护或浇筑混凝土保护,仪器安装槽应预留锚板 的位移空间。

    5.3.9面板脱空双向杆式测缝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

    1位移计的两端均应设方向节(铰)并涂抹黄油。 2以两支位移计为腰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顶点(汇聚点) 基座及下方的锚筋锚固于垫层料中,两支位移计的另一端固定在 面板上,由两支位移计组成的三角形平面顺坡向垂直于面板。 3汇聚点基座宜浇筑混凝土墩固定,混凝土墩尺寸不宜小于 30cm×30.cm×30cm,底部可用锚筋与垫层料连接。 4仪器安装后,按设计要求或预估变形量进行预拉,并用钢 尺准确测量仪器三角形的边长并记录,读数精确至1mm 5传感器和连接杆表面宜涂抹黄油后套入压缩后的PVC波 纹管保护,宜人工回填并分层夯(捶)实。 6仪器安装理设的空间位置充许偏差为土200mm。 5.3.10面板挠度监测倾角仪(计)安装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面板挠度监测倾角仪(计)宜安装理设在面板表面。在面 板上浇筑混凝土基座,基座应与面板混凝土结合牢固。 2在混凝土基座上安装倾角仪(计)基准板,基准板应与混 凝土基座固定牢固。 3倾角仪(计)安装在基准板上,然后安装仪器保护罩。 4电缆宜在面板混凝土中预埋。 5在面板表面敷设电缆时,应采取专门防护与固定措施。 6仪器安装位置允许偏差为土200mm,角度允许偏差为

    1·测斜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斜管底部应深入趾板或基岩内,连接时应确保导槽 对正,管底和连接处均应进行密封防水处理。 2)施工过程应对管口进行保护,防止杂物入内,混凝土 施工时应避免震动棒直接碰触测斜管。 3)·测斜管整管安装后应采用模拟探头试放一次,确认在 管内上下滑动自如后再安装测斜仪。 4)测斜管应安装在面板混凝土内,宜绑扎在底层钢筋网 上,绑扎间隔宜为100cm~150cm。 5)测斜管安装轴线充许偏差为土200mm,导槽与设计 观测方向的充允许偏差为士1°。 2固定式测斜仪安装前应按设计间隔配置相应长度的支撑 管(杆),并进行预装和编号。 3测斜仪和支撑管(杆)应连接牢靠,安装时应保证测斜仪 的主观测方向与设计观测方向一致,采用吊装绳索逐节安装,测 斜仪线缆和吊装绳索应平直绑扎在支撑管(杆)上,整管安装完 毕应采用吊装绳索拉住最上面的测斜仪,使测斜仪串悬挂在测斜 管内。 4当无更换测斜仪需求时,可将测斜仪按设计高程直接安 装理设在面板混凝士内,应保证测斜仪的主观测方向与设计观测 方向一致,允许偏差为土1°,并准确测量记录测斜仪埋设高程。 5.3.12柔性测斜仪(列式位移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监测坝体沉降变形时宜水平安装理设,并满足以下要求: 1)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宜采用挖沟槽法埋设, 也可采用预留沟槽或半沟半填的方法理设。 2)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宜套PE管保护,保护 管直径应与仪器直径匹配。

    DL/T58392021

    3)左右岸方向理设时,一端采用锚固杆理入混凝士基础 或基岩中:上下游方向埋设时,一端采用锚固杆与下 游坝面的位移测点墩连接。基岩中锚固长度不宜小于 200cm,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0cm,锚固杆 与仪器连接宜采用铰接。 4)仪器周围20cm范围内的回填料应剔除粒径20mm 以上粗料,其余回填施工以及沟槽、基床施工按引张 线式水平位移计安装理设要求执行。 2监测坝体水平位移时宜采用导管安装理设,并满足以下 要求: 1)坝体填筑时先安装理设导管,导管安装理设要求按沉 降测斜管安装理设要求执行。 2)安装前检查导管通畅后再安装传感器;安装时宜采用 钢丝绳系住仪器端部,并同步安装灌浆管。 3)仪器与管壁间隙宜采用水泥浆灌注密实。 3监测面板挠度时宜安装埋设在面板混凝土内,并满足以 下要求: 1)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底部一端应埋入趾板或 基岩内,坝基理入深度不小于200cm,混凝土中埋 入深度不小于20cm。 2)柔性测斜仪(阵列式位移计)应安装在面板混凝士 内,宜绑扎在底层钢筋网上,绑扎间隔宜为100cm~ 150cm。 4柔性测斜仪应远离电源线、发电机、电动机、电压互感 器、电焊机或其他强磁设备安装埋设。 5当采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时,宜安装配套的防雷保 护系统。 6.安装时应根据传感器方向标识调整方位,角度充许偏差 为+1

    DL/T 58392021

    DL/T58392021

    13单向测缝计、裂缝计、基岩变形计、垂线装置安装埋设按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技术规范》DL/T5784执行。

    5.3.13单向测缝计、裂缝计、基岩变形计、垂线装置安

    测压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测压管材质宜为热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或三型聚丙烯管 管)等。测压管的透水段与导管制作、安装要求如下: 1)透水段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可用导管管材加工制 作,孔径4mm~6mm,面积开孔率宜为10%~20%, 开孔应排列均匀且内壁无毛刺,外包无纺土工布,包 扎长度应超出透水段长度不小于15cm;也可采用 与导管等直径的多孔聚乙烯过滤管或透水石管作透 水段。 2)管底应封闭,管节之间采用内螺纹管接头连接,连接 处应牢固、密封并保持轴线平直。 测压管钻孔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安装单管时,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0mm;理设多管 时,应根据装管数量及其管径确定钻孔直径。钻孔倾 斜度不应大于1°或满足设计要求。 2)测压管透水段钻孔不得采用泥浆、水泥浆、植物胶固 壁。坝体钻孔宜采用干钻法钻进。易塌孔地层宜加套 管护壁钻进,如预计难以拔出时应在设计透水部位的 套管壁事先钻好透水孔。 3)钻孔宜取芯或做孔内摄像,绘制钻孔柱状图并记录 钻孔全过程,终孔后宜测量孔斜。 4)安装前应准备好测压管和安装工具、材料,复核各管 段长度与接头数量,检查钻孔深度、孔底高程、孔内 水位、有无塌孔以及测压管加工质量,并做好记录。 5)孔底应先填10cm厚的反滤料,采用管钳或用安全绳

    DL/T58392021

    套住管底,逐节连接、逐段放入孔中。 6)测压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的空隙应进行体积计算后回 填。透水段填入反滤料,透水段上、下各20cm填入 洁净细砂;其余管段的空隙填入直径5mm以下的膨 润土球,岩石介质钻孔也可采用水灰比为0.5:1的水 泥浆液代替膨润土。一孔多管式测压管各监测地层的 透水段以外的孔壁间隙应使用膨润土球封闭隔离。 7)反滤料的渗透系数宜大于周围介质的10倍~100倍, 黏壤土或砂壤土可用洁净细砂,对岩体、砂砾石层可 用细砂到粗砂的混合料。 8)当地下水位监测孔遇泥质岩层、风化岩体或覆盖层 有可能塌孔或产生管涌时,宜加设反滤装置。 测压管随坝体填筑施工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测压管可套保护管理设,也可直接理设,随填筑层施 工不断接长上升,应保持导管竖直,管口应加盖保护, 并做醒目警示标识,防止施工机械碰撞和人为损坏。 2)套保护管理设时,保护管长度宜为200cm左右,管 径大于测压管安装时最大外径50mm,保护管顶端 外侧对称焊接一对把手,保护管与导管之间的间隙宜 回填洁净细砂,保护管外100cm范围内回填粒径不 大于80mm的级配粒料,保护管随填筑升高而同步 提升,保护管周边宜采用小型碾静碾压实。 3)测压管直接理设时,透水段周围20cm回填反滤料: 反滤料上下20cm回填洁净细砂,管周100cm范围 内宜回填粒径不大于80mm的级配粒料并人工分层 夯(捶)密实。反滤料要求与钻孔埋设要求相同。 测压管安装后宣进行初始灵敏度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对于有压测压管,测试前先观测并记录水压力,打升 放水阀完全卸压后再关闭放水阀,记录水压力恢复至

    DL/T58392021

    或接近卸压前读数的时间和水压力。 2)无压测压管采用注水试验测试,测试前先观测测压管 水位;再向管内注清水,注水量根据进水段周围土层 分类确定,壤土料为3m~5m测压管容积,砂砾料 为5m~10m测压管容积,测压管长度不够时注满为 止,然后观测水位下降过程并记录,每隔5min测量 1次,连续测量60min,计算水位下降速率。 3)当一孔埋设多根测压管时,应自上而下逐根检验,并 司时观测非注水管的水位变化,如发现封孔止水失效 应重新安装。 4)对于坝体测压管,可根据不同坝体填筑材料按水位下 降速率来判定测压管安装理设是否合格,其合格标准 为:黏壤土不小于2.5cm/h,砂壤土不小于12.5cm/h, 砂砾料不小于250cm/h。 5按设计要求安装管口装置及其保护装置。 6安装完毕应及时测量管口高程和测压管水位。管口装置和 保护装置应采用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管口高程并记录。 7测压管内安装水位计时;应使用不锈钢丝绳吊装安置在距 管底50cm~100cm处,监测线缆和钢丝绳引出位置应设止水设 施。安装后应测量记录水位计的实际安装高程,并采用电测水位 计校测。

    5.4.2渗压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5.4.2渗压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

    1安装前应将渗压计放入干净水中浸泡,使其达到饱和状 态,取出渗压计用洁净细砂袋包裹好,坑式安装埋设时砂包体积 不宜小于1000cm3。 2在建基面和坝体中宜采取坑式方法安装埋设,坑槽深度不 宜小于40cm,边长宜为30cm~40cm,将包好的渗压计埋设在 抗内并用细砂覆盖填满,然后采用粒径80mm以下的级配粒料分 层回填夯(捶)实达到一个填筑层厚度时可恢复正常施工。

    DL/T58392021

    钻孔理设渗压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按设计位置与设计孔深钻孔,钻孔要求与测压管相 同,安装前应观测泡水饱和的渗压计初始读数并测量 孔底高程以及水位。 2)在孔内填入干净中粗砂或粒径10mm~20mm的矿 砾石直至渗压计安装高程,应使用安全绳吊装安置已 包好的渗压计,安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充许偏差为 土100mm,监测线缆应间隔绑扎在安全绳上。当孔 内有水时,宜使用电测水位计测量孔内水位高程与渗 压计实测水位高程一致后再进行回填。 3)渗压计上部填入一层于净细砂,厚度宜为20cm~ 50cm,细砂上部填入膨润土球封孔。当监测钻孔全 程的水位时,渗压计上部可全部回填干净粗砂或粒径 10mm~20mm的砂砾石。 4)当理设多支渗压计监测不同地层地下水水位时,渗压 计监测地层范围的孔壁间隙回填干净细砂,其余孔段 应填入膨润土球或水泥砂浆封闭隔离。 量水堰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按设计要求加工堰板,应满足以下要求: 1)堰板、水尺、测针应采用不锈钢等防锈材料。 2)堰背加工成斜面,斜角(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 堰口顶部厚度1mm~2mm,堰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3.2 μum。 按设计要求修建量水堰堰槽,堰槽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堰槽施工应做围堰在干地施工。 2)坝后量水堰的截水墙、防渗雌幕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 3)量水堰的堰槽为长方体形,堰身等宽,堰底水平,槽 壁长度应稍超过堰板位置,堰底和两侧应平整光滑不

    1按设计要求加工堰板,应满足以下要求: 1)堰板、水尺、测针应采用不锈钢等防锈材料。 2)堰背加工成斜面,斜角(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45°。 堰口顶部厚度1mm~2mm,堰顶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3.2 μum。 2按设计要求修建量水堰堰槽,堰槽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堰槽施工应做围堰在干地施工。 2)坝后量水堰的截水墙、防渗雌幕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施工。 3)量水堰的堰槽为长方体形,堰身等宽,堰底水平,槽 壁长度应稍超过堰板位置,堰底和两侧应平整光滑不

    DL/T58392021

    漏水。 4)堰槽长度应大于8倍堰上最大水头,堰板上游的堰 槽长度不应小于150cm,堰板下游的堰槽长度应大 于2倍堰上水头,且不小于50cm。 5)平确和廊道内的量水堰宜采用堰槽、堰板、水尺一体 的整体式量水堰。 3堰板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堰板应与堰槽垂直正交,垂直度误差不宜大于30。 2)堰板顶部应水平,堰板顶部斜面朝向下游(水流方 向),堰板两侧高差不大于堰宽的1/500。 3)堰板与堰槽周边应密封不漏水。 4).整体式堰槽的堰底应安装平整,四周回填水泥砂浆, 待砂浆固化后,检查堰槽底部及两侧是否漏水。 4当流态不稳时宜在堰板上游设置消浪栅,消浪栅距离堰板 宜为10倍最大堰上水头。 5堰上水位监测设施应安装在堰板上游6倍最大堰上水头 处,安装应牢固、铅直。量水堰计应安装在堰槽外侧且与槽内水 本连通的观测孔(槽)内。 6量水堰安装完毕,应向堰槽内充水,并将水位稳定在堰口, 测量堰上水尺、测针或量水堰计的测值作为零点测值。 5.4.4周边缝渗漏监测分布式光纤/光纤光栅及传输光缆安装埋 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分布式光纤/光纤光栅及传输光缆宜挖槽安装理设在面板 背侧的垫层料表层,沟槽深度宜为5cm~10cm。 2·分布式光纤/光纤光栅及传输光缆宜整根整段敷设,需分 段敷设时应对端部采取防水措施后再用保护盒进行保护。 3光纤/光纤光栅宜单层平铺敷设,并保持自然松弛状态, 覆盖前应进行光路测试确认完好,并测绘光纤敷设图确定光纤定 位长度,精确至 100 mm。

    4先均匀回填厚度2cm的细砂料,再回填与原填筑料一致 的材料并人工夯实,可喷洒少量水泥浆液定型,然后在表面做好 测点和线路标记。 5采用光纤光栅测温时应准确测量测温光栅的位置并记录 相邻测温光栅之间宜用砂浆隔离止水。 6光纤/光缆的连接应采用熔接方法并用防水光缆接头盒对 接头进行保护。 7混凝土面板浇筑前应测试正常。预留的光纤/光纤光栅及 传输光缆应设置保护箱进行保护

    5.5压力(应力)及温度监测设施

    5.5.1坝体土压力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坝体土压力计宜采用挖坑或预留坑的方式理设,坑深不宜 小于一个填筑层厚度,坑的大小宜便于施工和仪器安装。 2.仪器安装前应整理坑边不稳定石块,保持坑边坡稳定。坑 底置按照粒径过渡的原则回填,仪器周围5cm~10cm填细砂, 可填料应分层回填并整平夯(捶)实。 3监测竖直方向土压力时,将土压力计的承压膜面平放在细 砂上:监测其他方向土压力时,按照设计的监测方向固定仪器。 4土压力计安装埋设的空间位置允许偏差为土50mm,安装 角度充许偏差为士1°。 5.5.2界面(接触)土压力计安装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界面(接触)土压力计宜采用挖坑或预留坑的方式理设 监测水平方向土压力时坑深不宜小于20cm,监测其他方向时坑 深不宜小于一个填筑层厚度,坑的大小宜便于施工和仪器安装。 2仪器宜预理在相对刚性一面的结构中,使承压膜面朝向填 筑料且与界面平齐,仪器范围10cm内回填细砂至高出传感器, 其余部分按照粒径过渡的原则逐级回填级配粒料,回填料应分层 填筑并夯(捶)实。

    DL/T58392021

    5.6.1监测目动化系统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监测自动化系统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整体规 划,相应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并准备好自动化系统施工的设备与工器真。 2.自动化系统设备应验证其对本工程所使用蓝测仪器的兼 容性,安装前应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各项试验。 3系统接入前应对所有需要接入的监测仪器进行鉴定,钢弦 式监测仪器鉴定按现行行业标准《钢弦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程》 DL/T127.1执行,差动电阻式监测仪器鉴定按现行行业标准《差 动电阻式监测仪器鉴定技术规程》DL/T1254执行,其他类型仪 器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原型观测专用仪器校验方法》 GB/T33112及现行行业标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规程》DL/T 2155执行,并根据设计要求及鉴定结果接入工作状态正常的监测 仪器。 ·4监测自动化系统施工期间应做好监测数据衔接,监测线缆 处理和接入前后都应进行观测和记录,前后测值相差较大时应查 明原因并进行修正。

    5自动化采集系统的电源宜独立设置,并应稳定可靠。 6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后,在正式投入系统试运行前,应提 交完整的系统安装调试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系统组成及配置、 主要仪器设备规格型号与参数、采集装置各通道的接入以及系统 测试情况等重要信息。

    5.2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应满足以

    1数据采集装置的安装环境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安装位 置应考虑监测仪器接入方便和节约线缆,便于检查和维护。 2数据采集装置箱体应安装牢固,可采用悬挂安装或固定 在基座上,安装高度不宜超过160cm。 3·数据采集装置应布线整齐、标识清楚,并设置必要的防 护措施。 4数据采集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 5.采用交流电的采集装置AC220V接线端子对外壳接地点 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2。 5.6.3监测仪器接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变计组等同组类型的监测仪器,宜接入同一采集模块 2监测线缆与采集模块的接线端子应连接牢固。 3采集模块每个通道接入的监测仪器编号应准确记录,并 在采集单元箱内张贴每个通道所对应的监测仪器编号表。 4接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线缆应在接入前端有标识 编号。 5所有监测线缆接入完成后,应将采集单元箱剩余通道的 蓝测线缆卡套孔封堵。 6所有监测仪器电缆在进入监测站前,应设置专用防雷保

    1数据采集装置的安装环境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安装位 置应考虑监测仪器接入方便和节约线缆,便于检查和维护。 2数据采集装置箱体应安装牢固,可采用悬挂安装或固定 在基座上,安装高度不宜超过160cm。 3·数据采集装置应布线整齐、标识清楚,并设置必要的防 护措施。 4数据采集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 5.采用交流电的采集装置AC220V接线端子对外壳接地点 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Q2。

    4数店不荣装直安退电 1032 5.采用交流电的采集装置AC220V接线端子对外壳接地点 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Q。 5.6.3监测仪器接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变计组等同组类型的监测仪器,宜接入同一采集模块

    5.6.3监测仪器接入应满足以下享

    1应变计组等同组类型的监测仪器,宜接入同一采集模块。 2监测线缆与采集模块的接线端子应连接牢固。 3采集模块每个通道接入的监测仪器编号应准确记录,并 在采集单元箱内张贴每个通道所对应的监测仪器编号表。 4接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线缆应在接入前端有标识 编号。 5所有监测线缆接入完成后,应将采集单元箱剩余通道的 蓝测线缆卡套孔封堵。 6所有监测仪器电缆在进入监测站前,应设置专用防雷保 护装置,并与接地装置相连。

    5.6.4计算机等信息管理设备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计算机等信息管理设备的安装环境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5211中对监测管理站、监

    DL/T58392021

    测管理中心站工作环境的要求。 2设备的网络应正确连接,并采用恰当的安全控制策略。 3数据服务器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线缆连接完成后,应将空 余网络、USB等外连接口贴封条封堵。 4·设备工作电源容量应满足设备功率需求,并安装足够容量 的UPS电源。 5设备应可靠接地。 6设备前端面板上应张贴标识,标明设备的主要参数及用 途等信息。

    2设备的网络应正确连接,并采用恰当的安全控制策略。 3数据服务器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线缆连接完成后无缝钢管标准,应将空 余网络、USB等外连接口贴封条封堵。 4设备工作电源容量应满足设备功率需求,并安装足够容量 的UPS·电源。 5设备应可靠接地。 6设备前端面板上应张贴标识,标明设备的主要参数及用 途等信息。 7逐项检验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5.6.5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调试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软件系统中应创建所有接入自动化系统的监测仪器信 息,创建信息应准确、完整,至少应包括物理量计算公式、计算 参数、埋设位置等信息,相关项目的现场试验也应通过软件系统 进行。 2对每个自动化监测点均应进行快速连续测试,以检验测 值的稳定性,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 术规范》DL/T5211的稳定性规定。对有条件的监测项目及测 点,人工干预给予一定物理量变化,检查自动化测值是否正确反 快变化。 3.调试过程中应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同步比测,并应将自 动化监测的基准值调整到与人工监测相一致,应进行整机和抽样 检验考核。 4逐项检查系统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6.6防雷设施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站、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 应可靠接地,宜就近接入工程接地网,无可用工程接地网时需单 独设立。监测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 中心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Q。

    1在软件系统中 安大自动化系统的盗测仪器 息,创建信息应准确、完整,至少应包括物理量计算公式、计算 参数、埋设位置等信息,相关项目的现场试验也应通过软件系统 进行。 2对每个自动化监测点均应进行快速连续测试,以检验测 值的稳定性,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 术规范》DL/T5211的稳定性规定。对有条件的监测项目及测 点,人工干预给予一定物理量变化,检查自动化测值是否正确反 映变化。 3.调试过程中应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同步比测,并应将自 动化监测的基准值调整到与人工监测相一致,应进行整机和抽样 检验考核。 4逐项检查系统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6.6防雷设施施工应满足以下要

    1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监测站、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 应可靠接地,宜就近接入工程接地网,无可用工程接地网时需单 独设立。监测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固定资产标准,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 中心站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2。

    2接地装置引至监测部位宜采用扁钢,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焊接长度不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3外露的电源及信号线缆敷设时宜穿钢管保护,钢管莲接处 宜采用圆钢搭焊做等电位莲接,并与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长度不 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4外露监测部位的自动化设备的电源、通信、传感信号入口 处宜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 5监测仪器设备、浪涌保护器与接地装置的连接线宜采用铜 质绝缘导线,走线应尽量短直,莲接处应采用不锈钢螺栓连接或 热熔接,连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6外露独立观测房宜安装接闪器,采用至少两根引下线与 接地装置可靠莲接,接闪器应在接地装置及引下线安装完成后 安装。

    监测电缆连接应严格控制工艺,并满足以下要求: 监测电缆连接应满足以下通用要求: 1)应根据监测设计和现场情况准备加长监测电缆,也可 分次接长,其总长度按式(5.7.1)计算: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