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0-2010.pdf

  •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JGJ@T210-2010.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11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 土、砂土和填土等地基; 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非密实 的碎石类土和填士等地基; 3沉管灌注桩适用于粉土、砂土、填土、非饱和黏性土等 地基; 4混凝士预制桩适用于持力层上覆盖松软地层且不存在难 于穿透的坚硬夹层的地基; 5钢管桩宜用于需承受巨大冲击力并穿透较厚硬土层的 地基; 6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 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 砂土等地基;当土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 定其适用性; 7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软塑或可塑黏性土

    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 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机质含量较高,以及地下水流速 过大和已涌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S内集性桩爱地塞应按结松、塞础和爱有地之 作用进行分析。对大型重要工程绿色建筑标准规范范本,宜通过现场试验对设计) 行验证分析

    4.1.1刚性桩可采用灌注桩或预制桩,柔性桩可采用水泥土搅 拌桩或旋喷桩。刚性桩应在基础范围内布置。 4.1.2刚性桩的桩距应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沉降,以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3~6倍桩径。柔性桩 的平面布置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确 定,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布桩方式

    4.1.3基础底面的压力

    Pkmax ≤ 1. 2 f a

    代中:f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Ym一一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地 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基础理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 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 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役形基础 时,基础理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 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丛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4.2.1刚性桩的单桩承载力应按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初步 设计时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设计时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l = Quk 2

    Quk = Up Z qsikl; + qpkAp

    中:Ral一 刚性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Qu一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up一 桩的横截面的周长(m); Ap1 刚性桩桩端横截面积(m); l 第i层土的厚度(m); 刚性桩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士层数: qsik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宜按 当地经验确定;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确定; qp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宜按当地经验确定; 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确定。

    2刚性桩应验算桩身承载力,混凝土桩轴心受压正截面受 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Raz2 = up qsit; +aqpA, Raz = nf cuAp3

    用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90d的立方 本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kPa);对旋喷桩,取 与旋喷桩桩身水泥士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 均值(kPa)。

    S = S1 ± S2 + S3

    式中:S1一一 刚性桩、柔性桩与土构成的复合土层压缩量 (mm),按式(4.3.2)计算; S2一一柔性桩桩端以下,刚性桩与土构成的复合土层压 缩量(mm),按式(4.3.3)计算; S3一刚性桩桩端以下天然土层压缩量(mm),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 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4.3.2刚性桩、柔性桩与士构成的复合士层压缩量S.可按下式 计算:

    4.3.2刚性桩、柔性桩与土构成的复合土层压缩量S1可按 计算:

    式中:Esi 基础底面下的第i层士的压缩模量(MPa); Ep1 刚性桩桩体的压缩模量(MPa); 柔性桩桩体的压缩模量(MPa); m1一 刚性桩面积置换率; m2 柔性桩面积置换率,

    4.4.1褥垫层厚度宜采用100mm~300mm。对路堤等柔性基础

    4.4.3填土路堤和柔性

    垫层中设置一层或多层水平加筋体。

    中设置一层或多层水平加筋体。 ·4褥垫层设置范围宜大于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边缘 宽度宜为200mm~300mm。

    4.4.4褥垫层设置范围宜大于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边缘

    的宽度宜为200mm300mm。

    5.1.4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刚、柔性桩进行工艺性试

    数量分别不得少于2根。

    数量分别不得少于2根。

    供电、通路、小 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应在开工前准备就绪,保证施工机械正常 作业。

    5.1.7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应符 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2.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和沉管灌注桩 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 关规定。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地下水位1.5m以上; 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开始浇筑水下混 凝土; 3浇筑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 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 4在容易产生塌孔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5.2.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

    3浇筑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 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 4在容易产生塌孔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5.2.3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 不应大于100mm。 5.2.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时,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 验确定;落度宜为180mm~220mm;

    5.2.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时,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

    1水下灌注混凝土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 验确定:珊落度宜为180mm~220mm;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 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3导管埋人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2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 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拨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理深及管 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并应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 灌高度宜为0.8m~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 混凝士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5.2.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时,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人 混凝土并停顿10s~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 层情况确定,直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匹配,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 的混凝土。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压灌结束 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 5.2.6沉管灌注桩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要求,分别选用单打 法、复打法、反插法等。单打法可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士层,且宜 采用预制桩尖;反插法及复打法可用于饱和土层。 5.2.7灌注桩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也不宜大于 1.3。一般土质宜为1.1,软土宜为1.2~1.3。 5.2.8灌注桩施工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桩位偏差不得 大于 100mm。

    3导管理入混凝士深度不应小手2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 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 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并应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 灌高度宜为0.8m~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 混凝士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5.2.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时,钻至设计标高后,

    5.3.1混凝土预制桩和钢管桩可采用锤击沉桩和静压沉桩。其施

    5.3.1混凝土预制桩和钢管桩可采用锤击沉桩和静压沉桩。其施 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1对于密集桩群,应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2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 施打; 3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5.3.3 锤击沉桩终止锤击的条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 贯入度为辅

    5.3. 4 对敞口钢管桩,当锤击沉桩有困难时,可在管内取土以 助沉。

    必要时可由现场试验确定。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取压桩机 架重量与配重之和乘以0.9

    5.3.7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 2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 宜小于5m;

    5.3.8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 2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 对于人士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 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 3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 5s~10s。

    5.3.9预制桩施工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偏差 大于100mm

    5.4.1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I79的有关规定 5.4.2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5.4.1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

    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

    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应相互匹配,以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 的任何一点均能经过20次以上的搅拌; 2所使用的水泥均应过筛。喷浆(粉)量及搅拌深度应采 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3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 10mm; 4停浆(灰)面应高于顶设计标高300mm~500mm,升 挖时应将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 5可采用提升或下沉喷浆(粉)的施工工艺,但必须确保 全桩长上下至少再重复搅拌一次。 5.4.3旋喷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旋喷桩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 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并应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单管法及双 管法的高压水泥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20MPa; 2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可取0.8~1.5 宜来用1.0; 3对需要局部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度的部位,可采取复 喷措施; 4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 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5旋喷桩施工完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为防止浆液凝固 收缩影响桩顶高程,必要时可在原孔位采取冒浆回灌或二次注浆 等措施; 6施工中应做好泥浆处理,并应及时将泥浆运出或在现场 短期堆放后作土方运出。 5.4.4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施工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150mm

    .3旋喷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5.5.1基坑开挖时应确保基坑内刚性桩和柔性桩桩体

    1基坑开挖时应确保基坑内刚性桩和柔性桩桩体不受损坏

    应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分层开挖的深度,挖出的土方不 得堆置在基坑附近

    5.5.2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铺设褥垫层。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 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及褥垫层厚度大于 300mm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

    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及褥垫层厚度大于 300mm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

    头法、钻芯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检测数量宜由设计 单位根据有关规范和地区经验确定。

    6.0.4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及现场施工情况

    6.0.5基槽开挖后,应检查桩位、桩径、桩数、桩顶密实度及 槽底土质情况。如发现漏桩,桩位偏差过大、桩头及槽底土质松 软等质量问题,应采取补救措施。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目次1总则·262术语和符号273基本规定·294设计314.1一般规定314. 2承载力314.3沉降324. 4褥垫层335施工355.1施工准备355. 2灌注桩施工355.3预制桩施工365.4柔性桩施工375.5褥垫层施工.396质量检测4025

    基,通过较长的刚性桩将上部荷载传递给较深土层。近年来纸箱标准,刚 柔性桩复合地基除在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外,在高等 级公路建设中也已得到应用、可供参者

    2.1.3、2.1.4桩的刚柔是相对的。桩的刚度不仅取决于桩体模 量,还与桩土模量比和桩的长径比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将各 种混凝土桩、钢桩称为刚性桩,将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石灰 桩和灰土桩等称为柔性桩,而将由散体材料碎石形成的碎石桩称

    和复合地基的共同作用。复合地基是通过一定的沉降量来达 和士共同承担荷载,设计中要重视沉降可能对上部结构产生 良影响。

    3.0.7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是近年得以发展的设计新理念,对

    按沉降控制设计是相对于按承载力控制设计而言的。事实上 无论按承载力控制设计还是按沉降控制设计都要满足承载力的要 求和小于某一沉降量的要求。按沉降控制设计和按承载力控制设 计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在按承载力控制设计中,通常先按满足承载力要求进行设 计,然后再验算沉降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 要求,或验算沉降量不能满足要求电子标准,再修改设计方案。而在按沉

    在按承载力控制设计中,通常先按满足承载力要求进 计,然后再验算沉降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能 要求,或验算沉降量不能满足要求,再修改设计方案。而在

    ....
  • 相关专题: 地基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