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太阳光可直接透射人室内的屋面
2.0.2透光外围护结构
外窗、外门、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等太阳光可直接透身 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测绘标准,
source system (EERsy.)
冷源系统单位时间供冷量与单位时间冷水机组、冷水泵、冷 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能耗之和的比值,
2.0.4同条件试样samplesinthesameconditions
根据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 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材料,按同工艺、同条件 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
3.0.1当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竣工文 件和有关技术资料。 3.0.2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校 准证书或检测证书。除另有规定外,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
4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
4.0.1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物,温度、湿度检测数量 应按照采暖空调系统分区进行选取。当系统形式不同时,每种系 统形式均应检测。相同系统形式应按系统数量的20%进行抽检。 同一个系统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房间数量的10%。 2未设置集中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物,温度、湿度检测数 量不应少于总房间数量的10%。 3检测数量在符合本条第1、2款规定的基础上也可按照委 毛方要求增加。 4.0.2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湿度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3层及以下的建筑物应逐层选取区域布置温度、湿 度测点; 2)3层以上的建筑物应在首层、中间层和顶层分别选 取区域布置温度、湿度测点; 3)气流组织方式不同的房间应分别布置温度、湿度 测点。 2温度、湿度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应在距地面 700~1800)m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不 立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温度、湿度测点位置及 数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间使用面积小于16m时,应设测点1个; 2)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16m,且小于30m时, 应设测点2个; 3)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30m,且小于60m时,
应设测点3个; 4)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60m,且小于100m 时,应设测点5个; 5)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100m时,每增加 (20~30)m应增加1个测点。 3室内平均温度、湿度检测应在最冷或最热月,且在供热 或供冷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室内平均温度、湿度应进行连续检 测,检测时间不得少于6h,且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最长不得超 过30m1n。 4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Irm, trm n b
Prm,: Prm n ZPrJ Prm+t b
式中: Prm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相对温
度(%); Prm,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个室内逐时相对湿 度(%);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 个数; P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1个测点的第1个相 对湿度逐时值(%):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 个数。 .0.3室内温度、湿度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 十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示准》GB50189的规定; 2当室内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检测值符合本条第1款 勺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度(%); Prm,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1个室内逐时相对湿 度(%);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 个数;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1个测点的第1个相 对湿度逐时值(%);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 个数。 4.0.3室内温度、湿度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设 计文件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GB50189的规定; 2当室内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检测值符合本条第1款 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5.1.1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外围护结构的保 温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 5.1.2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和隔 热性能的检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任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1.3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热桥部位在内的加权平均 传热系数
5.1.4非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可采用热流计
1外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小于1.2m·K/W; 23 轻质墙体和屋面: 3自保温隔热砌筑墙体
5.2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5.2.1#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一种构造做法不应少于2个检测部位; 2 每个检测部位不应少于4个测点。 5.2.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流计法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外墙和屋面的内、外表 面温度场测量,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分析确定热桥部位及其所占面 积比例,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 数和热桥部位温度、热流密度,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包括热桥部 位在内的外墙(或屋面)加权平均传热系数。 2热流计法检测应在受检墙体或屋面施工完成至少12个月
后进行。 3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进行,检测期间建筑室内外温差 不宜小于15℃。 4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热流和 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及安装要求、检测条件和数据整理分析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的有关 规定。 5外墙热桥部位热流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充分考虑覆盖 不同的受热面。热桥部位应根据红外摄像仪的室内热成像图进行 分析确定。热流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宜根据红外热成像图中的温度 分布确定,且应布置在该受热面的平均温度点处。每个受热面应 至少布置2个热流传感器,并相应布置温度传感器;内表面温度 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热桥部位外表面应至少布置2个温度 传感器。 6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应在无雨、室外平均风速不高于3m/s 的夜间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应避免非待测物体进入成像范 围,拍摄角度官小于30°;同时,宜采用表面式温度计测量受检 部位表面温度,并记录建筑物室内、外空气温度及室外风速、 风向。 7应根据外墙(或屋面)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所占面积的 比例,通过现场检测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热流密度计算得到主体部 位传热系数和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并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外墙(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
式中:Km 建筑外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 建筑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热桥部位第1个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W/m·K); 热桥部位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之和的算术平均 值(W/m); F, 红外热成像图中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所占面积比; F, 热桥部位第个受热面对应的表面积(m); Tarn 室内空气温度(℃); Tar·out 室外空气温度(℃); 检测区域的外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 Tm一 热桥部位平均内表面温度(℃): Tout 热桥部位平均外表面温度(℃)。 5.2.3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 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 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
5.3.1 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数量应以单体建筑物为单位随机抽取确定: 2 每种保温材料不应少于2组: 3每种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不应少于2组,且应包括典型 热桥部位。 5.3.2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 可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检 则单位共同商定。 2施工现场进行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
1同条件试样法检测应在外围护结构保温施工时同步进行。 同条件试样所对应的保温施工部位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检 测单位共同商定。 2施工现场进行条件试样的保温材料(包括砌体的砌
块)、厚度尺寸等应与工程一致。保温浆料应同条件制作并养护 试样。 3轻质外围护结构可在现场抽取材料、构件,在实验室组 装制作试样:自保温隔热砌体墙可在现场抽取砌块、砂浆,在实 验室砌筑试样,并养护干燥。试样构造尺寸应与实物一致。 4外围护结构热阻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稳态 传专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13475进行;保温 材料导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 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10294或《绝热材料稳态热阻 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GB10295进行。其他材料可直 接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给出 的有关参数。 5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给出的方法计算,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计算。 5.3.3外墙(或屋面)平均传热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应小于或 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当外墙(或屋面)受检部位平均传热系数的检测值符合本 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6.1.1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保温性能、隔热性 能和遮阳性能等检测。 6.1.2建筑物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居 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有关规定进行。 6.1.3当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构造外表面无金属构件暴露时。 其传热系数可采用现场热流计法进行检测,
6.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计算核验
6.2.1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种面板、构造做法均应检测: 2 每种构造不应少于3处; 3 每种面板不应少于3件。 6.2.2 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透明幕墙、采光顶构造尺寸应直接或剖开测量,幕墙的 展开图、剖面图、节点构造图等应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或确认; 2幕墙、采光顶面板(玻璃、附保温材料的金属板等)应 从工程所用的材料中抽取试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 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规定的方法在实验室进 行传热系数的检测;其他材料的导热系数可采取取样检测或与相 样品对比等方法获得; 3每幅幕墙、采光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 化等参数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 1》JG/1151的规定计算确定,幕墙或采光顶整体热工性能应 买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6.2.3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受检部位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遮阳 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2当受检部位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 定为合格。
6.3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
6.3.1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数量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幕墙、米光项均应检测: 2每种构造不应少于一个。 6.3.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同条件试样法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对幕墙、采光顶进行构成单元分格,确定每单元应包括 的构造和试样数量; 2每个幕墙、采光顶试样应包括至少一个典型构造、典型 节点、典型分格,且有关框、面板的尺寸应与对应的部位一致; 3试样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 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18484有关规定进行;采光项 险测时,其安装洞口宜为水平设置,热箱位于采光项试样的下 方,检测所采用的设备洞口尺寸应符合试样的安装要求;当无条 件进行水平安装时,其检测结果应进行表面换热系数的修正; 4传热系数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范》GB50176规定进行,也可采用传热学计算软件。 6.3.3透明幕墙及采光顶传热系数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受检部位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相应的设计值,且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当受检部位的传热系数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 定为合格
6.4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
6.4.1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房间为单位进行随机抽取确定; 2每种构造均应检测,目不宜少于2处 6.4.2外通风双层幕墙隔热性能检测应包括幕墙的室内表面温 度、热通道通风量的检测。 6.4.3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时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杆件或玻璃的室内表面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 3个; 2)室内、外空气温度测点均不应少于2个,空气温度 传感器应做好防辐射屏蔽。 2每个部位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为测点的算术平均值, 整幅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应按各部位面积进行加权平均。 6.4.4热通道通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通道通风量应采用示踪气体恒定流量法检测: 2检测宜在最热月、晴朗无云自风力小于三级的天气下进 行,检测时间应在当地太阳时10:00~15:00之间;检测期间 室内空气温度宜为26℃,且应保持稳定; 3检测应在遮阳板角度为45°工况下进行; 4示踪气体应采用SF6气体,释放位置应在热通道下部进 风口处,且应均释放; 5通风量连续检测时间宜为15min,检测时间间隔宜 为30s; 6热通道通风量应根据示踪气体的释放流量和出口处的检 测浓度按下式计算:
M G = 3600 X
1外通风双层幕墙的室内表面温度、热通道通风量检测结 果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7.1.1建筑外围护结构气密性能检测宜包括外窗、透明幕墙气 密性能及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 7.1.2外围护结构整体气密性能检测方法可按本标准附录B 进行。
7.2外窗气密性能检测
7.2.1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000m及以下(含5000m)时,应 随机选取同一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1组; 2单位工程建筑面积5000m以上时,应随机选取同一生产 厂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2组; 3每组应为同系列、同规格、同分格形式的3个窗口部位 7.2.2外窗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列 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定的方 法进行。
7.2.3外窗气密性能的合格指
1受检外窗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1.5m/(m· h)或受检外窗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4.5m/(m· ; 2受检外窗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 合格。
7.3.1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
7.3透明幕墙气密性能检测
3.1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中面积超过300m的每一种幕墙均应随机选取 一个部位进行气密性能检测; 2每个部位不应少于1个层高和2个水平分格,并应包括 1个可开启部分。 7.3.2透明幕墙气密性能的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JG/T211规定 的方法进行。
7.3.3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检幕墙开后部分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于 1.5m3/(m·h),受检幕墙整体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应小于或等 于 2. 0m /(m: h); 2受检幕墙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 合格。
8.1.1采暖空调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 下进行。 8.1.2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 规定: 1冷水(热泵)机组运行正常,系统负荷不宜小于实际运 行最大负荷的60%,且运行机组负荷不宜小于其额定负荷的 80%,并处于稳定状态; 2冷水出水温度应在(6~9)℃之间; 3水冷冷水(热泵)机组冷却水进水温度应在(29~32)℃ 之间;风冷冷水(热泵)机组要求室外干球温度在(32~35)℃ 之间。 8.1.3锅炉及其水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锅炉运行正常; 2燃煤锅炉的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60%,燃油和燃 气锅炉瞬时运行负荷率不应小于30%。 8.1.4锅炉运行效率、补水率检测方法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的有关规定执行。 8.1.5采暖空调水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 执行。
8.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
.2.1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符合 见定:
1对于2台及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 1台; 对于3台及以上(含3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 2台。 8.2.2 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 规定: 检测况下,应每隔(5~10)min读1次数,连续测 60m1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2 供冷(热)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3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o = Vpc△t/3600
式中:Q 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kW); V一冷水平均流量(m/h); △t一一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 β一一冷水平均密度(kg/m); c冷水平均定压比热[kJ/(kg·℃); β、c可根据介质进、出口平均温度由物性参数表查取。 4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输人 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输入功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的规定。 5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阿) 性能系数(COP)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COPa 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 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N一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人功率(kW)。 6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COPx)应按下 式计算:
COPx= Q (W/3600)±b
式中:COPx 漠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燃气消耗量(m/h),或 燃油消耗量(kg/h) 燃料发热值(kJ/m或kJ/kg); 一 p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 能,kW)。 8.2.3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工况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 5. 4.5、5.4.9 条的规定; 2一当检测结果符合本冬筐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8.3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
8.3.1与水系统集水器相连的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水系统回水 温度一致性检测。 8.3.2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位置应在系统集水器处: 2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4h,检测数据记录间隔不应大 于1h。 8.3.3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检测持续时间内,冷水系统各一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 允许偏差为1℃;热水系统各级支管路回水温度间的允许偏差 为2℃; 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检测工况下启用的冷水机组或热源设备均应进行水系 回水温差检测
8.4.2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水机组或热源设备供、回水温度应同时进行检测; 2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的进、出口处,测量时应采 取减少测量误差的有效措施: 3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 60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8.4.3水系统供、回水温差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检测工况下,水系统供、回水温差检测值不应小于设计 温差的80%; 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8.5.3水泵效率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工况下,水泵效率检测值应大于设备铭牌值 的80%; 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8.6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
8.6.1J 所有独立冷源系统均应进行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 8.6.2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工况下,应每隔(5~10)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 60m1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的检测值。 2 供冷量测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3 冷源系统的供冷量应按下式计算:
Qo = Vpc△t/3600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值不应小于表8.6.3的规定; 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合格
表8.6.3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
9.1.1 空调风系统各项性能检测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 进行。 9.1.2 空调风系统管道的保温性能检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有关规定热行
9.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
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
9.2.1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20%; 2 不同风量的空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台。 9.2.2 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应在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下进行: 2风量检测应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E的规定; 3风机的风量应为吸人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 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 4风机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同时测量,输人功 率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5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应按下式计算:
9.2.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的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应
抽检比例不应少于新风系统数量的20%; 2 不同风量的新风系统不应少于1个。 9.3.2新风量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 开启状态; 2新风量检测应采用凤管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 附录E的规定。 9.3.3新风量的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 1 新风量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应为士10%;
1 新风量检测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允许偏差应为士10%; 2当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9.4定风量系统平衡度检测
9.4.1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一级支管路均应进行风系统平衡度检测; 2当其余支路小于或等于5个时,宜全数检测; 3当其余支路大于5个时,宜按照近端2个,中间区域2 个,远端2个的原则进行检测。 9.4.2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应在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 开启状态; 2风系统检测期间,受检风系统的总风量应维持恒定且宜 为设计值的100%~110%; 3风量检测方法可采用风管风量检测方法,也可采用风量
罩风量检测方法,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4风系统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FHB, 第j个支路的风系统平衡度; Ga, 第,个支路的实际风量(m/h); Gd. 第1个支路的设计风量(m/h); 支路编号。 9.4.3 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合格指标与判别方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90%的受检支路平衡度应为0.9~1.2; 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1 90%的受检支路平衡度应为0.9~1.2; 2检测结果符合本条第1款规定时,应判为合格
档案标准10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及
10.0.1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检测应符合下列原则: 1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应采用全年统计或计量的方式 进行; 2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应包括采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其 地类型的耗能量(燃气、蒸汽、煤、油等),及区域集中冷热源 供热、供冷量; 3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的统计或计量应在建筑物投入正 常使用一年后进行; 4当一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采用不同的能源时,宜通过换 算将能耗计量单位进行统一。 10.0.2对于没有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 能耗可根据建筑物全年的运行记录、设备的实际运行功率和建筑 的实际使用情况等统计分析得到。统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冷水机组、水泵、电锅炉等运行记录中记录了实际 运行功率或运行电流的设备,运行数据经校核后,可直接统计得 到设备的年运行能耗; 2当运行记录没有有关能耗数据时,可先实测设备运行功 率,并从运行记录中得到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再分析得到该设 备的年运行能耗。 10.0.3对于设置用能分项计量的建筑,建筑物年采暖空调能耗 可直接通过对分项计量仪表记录的数据统计,得到该建筑物的年 米暖空调能耗。 10.0.4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10. 0. 4)
式中:E。 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 E,一一各个系统一年的采暖、空调能耗; A一一建筑面积(m),不应包含没有设置采暖空调的地 下车库面积。 10.0.5年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sL)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10. 0. 5)
11.1.1低压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检测宜包括三相电压不平衡、 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功率因数、电压偏差检测,各类参数测量 宜选择在配电室内低压配电柜断路器下端进行。 11.1.2电能质量检测应在负荷率大于20%的配电回路地铁标准规范范本,且应 在负载正常使用的时间内进行。应采用A级或B级的仪器并配 置不小于0.5级的互感器进行测量;当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应 采用A级测量仪器进行复检
....-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