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2013》.pdf

  •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2013》.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2-21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入1 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入2 外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介质密度: (Op 管壁密度; 4 相对湿度: β 冷冻系数: 黑度。

    3.0.1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温

    1外表面温度高于50℃(环境温度为25℃时)工艺需要减 少散热损失者。 2外表面温度低于或等于50℃且工艺需要减少介质的温度 降低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不要求保温的设备及管道,当其表面温度超过60℃, 对需要操作维护,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人身烫伤的部位,在距 地面或工作台面2.1m高度以下及工作台面边缘与热表面间的距 离小于0.75m的范围内,必须设置防烫伤保温设施。 3.0.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冷: 1外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耳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 过程中冷损失量者。 2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温度升高或气化者。 3为防止常温以下、0℃以上设备及管道外壁表面凝露者。 4与保冷设备或管道相连的仪表及其附件。 3.0.3除人身防护要求绝热的部位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 备、管道及其附件不应绝热: 1工艺上无特殊要求的放空和排气管道。 2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的法兰连接处。 3工艺过程要求裸露的设备及管道。 4 要求经常监测,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

    1外表面温度高于50℃(环境温度为25℃时)且工艺需要减 少散热损失者。 2外表面温度低于或等于50℃且工艺需要减少介质的温度 降低或延迟介质凝结者。 3工艺不要求保温的设备及管道,当其表面温度超过60℃ 钢管标准, 对需要操作维护,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人身烫伤的部位,在距 地面或工作台面2.1m高度以下及工作台面边缘与热表面间的距 离小干0.75m的范围内,必须设置防烫伤保温设施

    4.1绝热层材料性能要求

    4.1.1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 程式或图表的产品。对于软质绝热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在使用密 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绝热设计计算时可采用本 规范附录A中的数据。 4.1.2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常用绝热材料的主要性能应符合本规范 附录A的规定。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保温材料在平均温度为70℃时,其导热系数不得大于 0.080W/(m·K)。 2用于保冷的泡沫塑料及其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的导 热系数不应大于0.044W/(m·K)。 3泡沫橡塑制品在平均温度为0℃时的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36W/(m·K)。 4I类泡沫玻璃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的导热系数不应 大于0.045W/(m·K),Ⅱ类泡沫玻璃制品在平均温度为25℃时 的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64W/(m·K)。 4.1.3硬质保温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20kg/m,半硬质保温制 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软质保温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 150kg/m3。用于保冷的泡沫塑料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60kg/m3, 泡沫橡塑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95kg/m3,泡沫玻璃制品的密度不 应大于180kg/m3。 4.1.4常用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符

    4.1.1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 程式或图表的产品。对于软质绝热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在使用密 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绝热设计计算时可采用本 规范附录A中的数据

    4.1.4常用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栏

    4.1.5高密度聚异氰酸酯(HDPIR)硬质保冷垫块材料的闭孔

    率不得小于90%,体积吸水率不得大于4.0%,水蒸气透湿系数 得大于5.8×10"°g/(Pa·m·s)。不同品种高密度聚异氰豚酸 垫块的主要性能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1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大于100℃时,应选择不低于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A2 级材料。 2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应选择 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 的C级材料,当选择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中规定的B级和C级材料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1.7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其氯化物、氟 化物、硅酸根、钠离子的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覆盖奥氏体不 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GB/T17393的有关规定,其浸出液的pH 值在25℃应为7.0~11.0。 4.1.8用于覆盖铝、铜、钢材的矿物纤维类绝热材料,应按国家标 准《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的有关规定试验 并判定,对照样的秩和不应小于21。

    1被绝热设备或實道表面温度大于100C时,应选择不低于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A2 级材料。 2被绝热设备或管道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100℃时,应选择 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 的C级材料,当选择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中规定的B级和C级材料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1.8用于覆盖铝、、钢材的矿物纤维类绝热材料,应按国家标

    高于工况使用温度至少100℃的最高使用温度评估报告,试验方 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评估方法》GB/T 17430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定依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期岩 棉、矿渣棉及其制品》GB/T11835和《绝热用玻璃棉及其制品 GB/T13350的有关规定判定,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4.1.10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最高或最低使用温度、燃 烧性能、腐蚀性及耐蚀性、防潮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化学稳 定性、热稳定性指标的产品。对硬质绝热材料尚应提供材料的线 胀系数或线收缩率数据。

    4.2.1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抗蒸气渗透性、防水性和防潮 性,且其吸水率不大于1.0%的材料

    4.2.2防潮层材料必须阻燃,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2.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

    起泡和不流消的材料,且在冬季用不脆化、不开裂和不 材料。

    4.2.5涂抹型防潮层材料,20℃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1

    4.3保护层材料性能要求

    4.3.1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

    4.3.1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 等性能,并不得对防潮层材料或绝热层材料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4.3.2保护层应选择机械强度高,且在使用环境下不软化、不脆 裂和抗老化的材料。

    4.3.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 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C级材料。 4.3.4对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以及与其邻 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 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A2级材料。

    4.3.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 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C级材料。 4.3.4对购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以及 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 烧性能分级》GB8624中规定的A2级材料。 4.4粘结剂、密封胶和耐磨剂的性能要求 4.4.1粘结剂应根据保冷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温度选择 用的粘结剂应在使用的低温范围内保持粘结性能,粘结强 温时应大于0.15MPa,软化温度应大于65℃。泡沫玻璃宜 性粘结剂或密封胶,在一196℃时的粘结强度应大于0.05M 4.4.2采用的粘结剂、密封胶利耐磨剂不应对金属壁产生 引起保冷材料溶解。在由于温度变化引起伸缩或振动情 磨剂应能防止泡沫玻璃因自身或与金属相互摩擦而受损。 4.4.3粘结剂、密封胶应选择固化时间短、具有密封性能

    4.4.1粘结剂应根据保冷材料的性能以及使用温度选择,保冷采 用的粘结剂应在使用的低温范围内保持粘结性能,粘结强度在常 温时应大于0.15MPa,软化温度应大于65℃。泡沫玻璃宜采用弹 性粘结剂或密封胶,在一196℃时的粘结强度应大于0.05MPa。 4.4.2采用的粘结剂、密封胶和耐磨剂不应对金属壁产生腐蚀及 引起保冷材料溶解。在由于温度变化引起伸缩或振动情况下,耐 磨剂应能防止泡沫玻璃因自身或与金属相互摩擦而受损。 4.4.3粘结剂、密封胶应选择固化时间短、具有密封性能、在设计 使用年限内不开裂的产品

    5.1.1保温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保温计算 公式,并应按本规范第5.8节规定确定计算参数。当无特殊工艺 要求时,保温的厚度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经济厚度偏小以致 散热损失量超过本规范附录B中最大充许热损失量时,应采用最 大允许热损失量下的保温厚度,且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1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25℃时,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外表 面温度不应超过50℃。 2环境温度高于25℃时,设备及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 不应高于环境温度25℃。 5.1.2防止人身遭受烫伤的部位,其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法 计算,且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不得大于60℃。 5.1.3当需要延迟冻结、凝固和结晶的时间及控制物料温降时, 其保温厚度应按热平衡方法计算。

    5.2.1保冷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保冷计算参数。当无特残

    5.3.1圆简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双层保温时内层厚度:

    双层保温时外层厚度:

    双层保冷时内层厚度:

    双层保冷时外层厚度:

    K一保冷厚度修正系数,除经济厚度计算中K值为1以 外,其他计算中,K应按本规范第5.9.8条规定取 值。

    5.3.2绝热层的经济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圆筒型绝热层经济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层外径D1满 下式要求:

    5.3.3圆筒型单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按本规范附录B取值,最大允许冷 损失量应按本规范第5.4.2条的规定取值,此时,绝热层厚度计算 中.应使其外径D,满足下式要求:

    D,In D1 Do [Q1 as

    式中:EqJ——以每米管道长度为单位的最大充许热损失量(W/m), 其值以工艺计算为准。保温时,[为正值;保冷时, Lq为负值。 5.3.4圆筒型不同材料双层热、冷损失下的绝热层厚度,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当最大允许热损失量按本规范附录B取值或最大允许冷 损失量按本规范第5.4.2条规定取值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同材料双层绝热层总厚度8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 外径D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EqJ 以每米管道长度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损失量(W/m) 其值以工艺计算为准。保温时,[]为正值;保冷时 Lq为负值。

    Dzin D2 D. Q as

    2)内层厚度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满足下式的 要求:

    式中:Lq]一以每米管道长度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损失量(W/m) 可按本规范第5.3.3条第2款的规定取值。 2)内层厚度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的外径D,满足下式 的要求:

    D1 =2元入1 To Ti n D [ql

    5.3.6平面型不同材料双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应 按下列公式计算: 1内层厚度8应按下式计算:

    2外层厚度82应按下式计算:

    5.3.7圆筒型单层防止绝热层外表面结露的绝热层厚度计算中, 应使绝热层外径D满足下式的要求:

    规定取值。 3.8圆简型不同材料双层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 径D2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1不同材料双层绝热层总厚度的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 小径D,满足下式的要求

    5.3.8圆简型不同材料双层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计算中,应使

    外径D,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1不同材料双层绝热层总厚度的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 外径D,满足下式的要求:

    2内层厚度的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满足下式 的要求:

    D, 2入1. n Do Daas T

    3外层厚度8的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满足下式 的要求:

    5.3.9平面型单层防结露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5.3.9平面型单层防结露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5.3.10平面型不同材料双层防结露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 内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2外层厚度82应按下式计算

    5.3.11用表面温度方法计算的圆筒型绝热层厚度,其绝热层外 径D应满足下式要求:

    (5. 3. 11)

    式中:T绝热层外表面温度(℃),对防烫伤保温,可取为 60℃。

    5.3.12用表面温度方法计算的平面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式 计算:

    (5. 3. 12)

    5.3.13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结晶的保温厚度计算,应使 绝热层外径D符合下式的要求:

    (5. 3. 13)

    式中:K“ 管道通过吊架处的热损失附加系数,K,一1.1~~1.2, 大管取值应靠下限,小管取值应靠上限; 介质凝固点(℃); 环境温度(℃),室外管道应取冬季极端平均最低温

    1对于无分支(无结点)液体管道在给定充许温度降条件下 的保温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层外径D满足下式的要求:

    5.3.15球形容器保冷层厚

    式中T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

    5. 4热、冷损失量计算

    5.4.1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5.4.1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5.4.2最大允许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当 T T,≤4. 5 时

    当 T Ta>4. 5 时:

    计算机标准式中,T,当地气象条件下最热月的露点温度(℃)。

    5.4.3求取绝热层的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圆简型单层绝热结构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式计算: 1

    圆简型单层绝热结构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式计算:

    两种不同热损失单位之间的数值转换,应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Q 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表示的热损失量(W/m), Q为负值时,为冷损失量; 以每米管道长度表示的热损失量(W/m),9为负值 9一 时,为冷损失量。 3圆筒型不同材料双层绝热结构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式 计算,

    两种不同热损失单位之间的数值转换,应采用下式计算:

    花纹板标准型单层绝热结构热、冷损失量应按

    ....
  • 管道标准 工业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工业设备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