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火炕系统通用技术规程JGJ_T 358-2015.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良好的蓄热性能和传热性能,且应取材容易、坚固耐用、经 合理。
3.1.4火炕上表面平均温度应在25℃~40℃之间,炕面温度 均匀度应小于 15℃。
3.1.5落地式火炕热效率应大于40%封头标准,架空式火炕热效
3.1.6当火炕主体和室内烟窗主体材料采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时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放射性指标限量应符合表3.1.6的规定
表3.1.6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放射性指标限量
3.1.7火炕系统中的炉灶应采用不燃材料建造或制作,选用的 炉灶应与所使用燃料相适应,炉灶热效率应高于30%。与可燃 物体相邻部位的炉灶外表面壁厚不应小于120mm。灶台台面标 高应低于火炕炕面板标高100mm以上,炉灶应有进风口。
3.2.1火炕长度可根据房屋开间的大小确定,宽度不宜小
2.1火炕长度可根据房屋开间的大小确定,宽度不宜小于 00mm,高度宜为550mm~670mm。 2.2火炕烟道内烟气流程设计应使烟气流动顺畅。烟道底面 沿烟气流向拾高,坡度不应小于5%
3.2.4炕体材料和制品的选取应满足热性能、强度、耐火性和 外观平整等方面要求,可采用红砖、土坏、定型石板、钢筋混凝 土预制板砌筑,且热工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1火炕进排烟口位置应合理,内壁应光滑: 2火炕进烟口应逐渐加宽、提高,呈扁宽喇叭形;高 为80mm~100mm,宽度宜为180mm~200mm; 3火炕出烟口高度宜为160mm,宽度宜为200mm;
3.2.6落地式火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落地式火炕炕墙高度宜为500mm,炕梢处炕墙略低,落 差宜为20mm~40mm; 2落地式火炕内部宜用干土或干炉渣填充。炕头填充材料 厚度宜为320mm,炕梢填充材料厚度宜为340mm; 3炕洞内分烟墙宜设置在炕头处,宜采用船头形、弧形或 斜砖式;
3.2.7架空式火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2.7):
1炕底板支柱尺寸长度宜为120mm~240mm,宽度宜为 20mm,高度宜为炕梢处370mm,炕头处350mm。炕底板支柱数 量可根据炕底板数量确定,炕中间支柱中心点应与所支撑的四块 亢板的角顶点重合,炕底板支柱与炕面板支柱的支撑点应重合。 2炕墙可立砖砌筑或采用预制件。炕墙厚度宜为60mm~ 30mm;炕头高度宜为260mm,炕梢高度宜为240mm
(c)架空式火炕烟肉在炕上下角砌筑平面图
图3.2.7架空式火炕砌筑参考图(一) 1一炉灶;2一进烟口;3一底板支柱;4一炕面板支柱;5—炕底板; 6—炕面板;7一炕面抹面泥;8—饰面层;9—烟道插板;10一出烟口; 11一烟窗;12一保温墙;13一炕洞分烟墙;14一添柴(煤)口; 15一炕洞导烟墙;16一前炕墙立砖砌筑
图3.2.7架空式火炕砌筑参考图(二) 1一炉灶;2一进烟口;3一底板支柱;4一炕面板支柱;5一炕底板; 6炕面板;7—炕面抹面泥;8—饰面层;9—烟道插板;10—出烟口 11一烟卤;12一保温墙;13—炕洞分烟墙;14一添柴(煤)口; 15一炕洞导烟墙;16一前炕墙立砖砌筑
女 挡,在炕梢应设人字缓流式后分烟墙。每侧分烟墙尺寸长度宜 420mm,高度宜为160mm~180mm,宽度宜为60mm,内角 为150°。 4分烟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岗位于炕梢中央时,人字缓流式后分烟墙宜设在排 烟口前部,后分烟墙的人字开口部位对着烟口,人字 分烟墙两侧离烟岗所在墙体最近距离不宜小于 200mm,与炕体两侧应留有270mm~340mm的烟气
2)烟位于炕梢上下两用时,应在排烟口前部设一段长 700mm的立砖墙。立砖墙距烟所在墙体距离宜为 250mm,后分烟墙的人字开口部位对着烟所在墙 体,人字两侧离烟岗所在墙体距离应为460mm~ 500mm,与炕体两侧应留有270mm~340mm的烟气 通道。 5炕面板支柱尺寸长度宜为120mm,宽度宜为120mm 抗梢处高度宜为160mm,炕头处高度宜为180mm。 6炕底板的长度应为炕全长减去50mm后的1/3,宽度应 为600mm,厚度应为50mm,共9块。炕面板中与炕底板尺寸 相同的有6块,另外3块炕面板的长度应为炕全长减去50mm后 的1/3,宽度应为500mm,厚度应为50mm
3.3相变蓄热炕面设计
3.3.4相变材料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3.4相变材料用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pcM = 0.8. V H W= nz: nk.M.Q
3.3.5相变材料可采用管道封装或直接置于预制炕面板上部设
室外风向、风速和静压分布确定,烟应设在负压区,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平屋顶和1:3坡屋顶的建筑,烟可设置在屋顶的任何 位置上; 21:2坡屋顶的建筑,烟应设在背风侧; 31:1坡屋顶的建筑,烟应设在屋脊处。 3.4.2 烟窗与炉灶的相对位置可与炉灶同侧,也可与炉灶异侧 3.4.3 烟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岗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于烟气扩散,并应根 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 2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应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
3.4.3烟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卤应伸出屋面,伸出高度应有利于烟气扩散,并应根 据屋面形式、排出口周围遮挡物的高度、距离和积雪深度确定; 2平屋面伸出高度不应小于0.60m,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 高度; 3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3.4.4烟窗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通过屋顶或保温顶棚时,顶棚至屋面层范围内应采 用不燃材料砌抹; 2烟道直接在外墙上开设出烟口与烟窗相连时,外墙出烟 口处周边应采用不燃材料砌筑,且出烟口应突出外墙,突出长度 不应小于250mm; 3烟穿过可燃性保温层、防水层时,在其周围500mm 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隔热层,不应在闷顶内开设烟清 扫孔
插板开关应灵活、严密,烟道插板尺寸不应小于火炕排烟口尺 或烟卤内径尺寸。
4.1.1火炕的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炕内墙体砌筑时,炕内墙面宜用15mm厚的砂泥抹严, 不应漏烟。 2炕体保温墙砌筑时,靠近外墙处应砌一道立砖,立砖与 居室外墙距离宜为40mm~50mm,立砖、居室外墙与炕面构成 的空间内应填充珍珠岩或炉渣等绝热不燃材料,保温层上部应用 砂浆抹严。 3在炕面板上应抹炕面泥两遍。 4炕面泥宜为加植物纤维的4:1或5:1砂泥,落地式 火炕第一遍炕面泥的厚度炕头处宜为30mm,炕梢处宜为 20mm;架空式火炕第一遍炕面泥的厚度炕头处宜为55mm,炕 梢处宜为35mm。 5第二遍炕面泥应采用筛好后的细砂、细黏土按3:1比例 合成。在第一遍泥干燥程度约80%时,宜抹第二遍炕面泥,并 应进行压光。第二遍炕面泥厚度宜为5mm。炕面抹泥应平整、 光滑、无裂痕,充许偏差不应大于3mm。 6火炕搭建结束后,应缓慢烘干,及时用泥浆修补炕体出 现的裂缝。火炕应待养生牢固后再生火。 4.1.2架空式火炕砌筑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4. 1.2架空式火炕砌筑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进行炕体周边墙体及下部地面处理时,与炕体接触的 周边墙体应用水泥砂浆抹严,不得漏烟。炕体下部地面土壤夯实 后,应铺设水泥混凝土垫层,垫层表面应平整,允许偏差不应大 于4mm。 2炕底板支柱应用砂泥固定在地面上,中心点应与所支撑
的四块炕板的角顶点重合,炕底板支柱与炕面板支柱的支撑点应 重合。炕底板由炕梢到炕头按照5%的坡度摆放,炕底板间缝隙 应用1:2水泥砂浆抹严,炕底板上应用5:1砂泥找平,并应采 用干细炉渣灰在上面平铺10mm,且应找平踩实。 3炕面板应用砂泥固定在支柱上,并应严密、平整,
4.2.1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炕面板时,铺装完炕面板后,应用 密封材料将凹槽密封,不应出现渗漏。在凹槽内放置相变材料 后,应用木条密封,木条尺寸应略大于凹槽尺寸,木条缝隙可用 水泥砂浆找平封严。木条上部炕面抹泥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 4.1.1条的规定。
4.2.2采用管道封装相变材料时,应在铺装完炕面板后,将
道盘于炕板上,且应将封装相变材料的管道均匀布置到炕面 上;也可将管道截成若十段,炕体宽度宜为管道长度,沿炕体 度方向平行敷设,管道上方炕面抹泥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4.1. 条的规定。
4.3.1烟肉砌筑所用的砖应质量合格,砖应浸湿,灰缝应饱满。 4.3.2烟窗中心线应垂直,烟窗内宜增设陶瓷管,连接处应用 水泥砂浆密闭,内腔应光滑,内截面应上下一致。 4.3.3烟肉应砌严密不透风
5.1.1火炕应进行质量检测、热工性能检测和室内环境质量 检测。
检测。 5.1.2检测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有效期 内的检定合格证或测试证书。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 附录C的规定。 5.1.3火炕正式检测前,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应有潮湿部 位及预热情况,火炕各部分不应漏烟。火炕上不应有覆盖物,火 炕散热表面附近不应有遮挡物。当有其他燃烧装置与检测火炕共 用一个烟时,应停止运行,并应封闭进烟口。 5.1.4炕面平整度应采用靠尺和塞尺检查
5.1.3灭炕正式检测前,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应有潮湿部 位及预热情况,火炕各部分不应漏烟。火炕上不应有覆盖物,火 炕散热表面附近不应有遮挡物。当有其他燃烧装置与检测火炕共 用一个烟卤时,应停止运行,并应封闭进烟口。 5.1.4炕面平整度应采用靠尺和塞尺检查
5.2.1火炕质量检测应检测炕面平整度。
.1 火灭质量检测应检测规面平整度 2.2 火炕热工性能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1 炕面平均温度; 2 最高炕面平均温度: 3 火炕的进口烟温和排烟烟温; 4 室内平均温度; 5 炕面温度不均匀度; 6 炕面平均升温速度; 7 炕面平均降温速度; 8 火炕综合热效率; 9 火炕单位面积散热量; 10 火炕自然循环作用压头
5.2.3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5.2.3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应包括下列项且: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 室内一氧化碳; 可吸人颗粒物
室内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5.3.1火炕达到热稳定工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温度应为12℃~18℃; 2火炕炕面温度变化率应小于2%。 5.3.2火炕热工性能开始检测时刻应从热稳定工况开始时刻计 算。正式检测时间不应少于4h。检测结束时,应记录停止检测 时刻。
5.3.3火炕表面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检火炕每个散热表面应布置9个温度测点(图
1受检火炕每个散热表面应布置9个温度测点( 5.3. 3) ;
2 火炕表面温度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r
室内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室内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检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30m时,宜设置两个测 点。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地面700mm~1800mm范围 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 直接影响
5.3.5最高炕面平均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红外热像仪扫描火炕表面,在火炕表面温度最高处 应设置1个温度测点; 2火炕表面最高温度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10min
1受检火炕应分别在火炕进烟口截面中心和火炕出烟口 面中心设置测量烟气温度的测点:
5.3.7火炕综合热效率及单位面积散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1应在炉灶运行1h后,开始清扫炉底或灶及烟道处的灰 渣,称量每次往炉灶内添加的燃料量: 2检测所用燃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 验规程》GB/T10180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料取样化验; 3检测结束后,应称量并记录全部灰渣质量,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0规定的方 法进行灰渣取样化验
1受检火炕的自然循环作用压头测点紧贴看炉灶入口设 测试时炉灶人口应封闭。 2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min,并应连续记 10组数据
5.4室内环境质量检测
5.4.1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应在燃料正常燃烧状况下进行。来 时间应大于45min
于等于50m的房间应设1个~3个点;天于50m且小于等于 0m应设3个~5个点;大于等于100m应至少设5个点。采 点应在对角线上或呈梅花式均匀分布
5.4.4采样点的高度应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距离地面高 度应为0.5m~1.5m。 5.4.5室内一氧化碳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 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执行;可吸入颗粒物测定应按现行 行业标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 的有关规定执行
5.5.1瞬时平均温度和受检对象的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5.1瞬时平均温度和受检对象的平均温度应按下列
Lkm. km n D
式中: tkm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平均温度(℃); tkm,i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第i个瞬时平均温 度(℃); ti,j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第i个测点的第i个瞬 时值(℃);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逐时温度的个 数(℃);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布置的温度测点的 点数; j—受检对象的布置的温度测点的顺序号; i某测点温度逐时值顺序号。 5. 5. 2 炕面温度变化率应按下式计算:
5.5.3最高炕面平均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5.5.3最高炕面平均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ti,max tkm,max n
式中: S 炕面温度不均匀度: ti—火炕表面在第次采样的温度值(℃); t火炕表面在第次采样的温度均值(℃); i——测点数,i=l,2,n; t—采样次数,t =1,2.…m。 5.5.5火炕表面平均升温 速度应按下式计管
(ti t)2 2 n m
= Lkm.2 tkm.1 T2 = T1
式中:Φ—火炕表面平均升温速度(℃/h); tkm,1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初始时刻的平均温 度(℃); tkm,2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到达热稳定时刻的平均温 度(℃);
T2一T1 一一火炕升温阶段的检测持续时间(h) 5.5.6火炕表面平均降温速度应按下式计算:
5.5.6火炕表面平均降温速度应按下式计算:
火炕表面平均降温速度应按下
tkm,3 tkm,4 6 TA = T3
式中: 火炕表面平均降温速度(℃/h): tkm,3 火炕检测结束时刻炕面的平均温度(℃); tkm,4 火炕停止运行炕面到达热稳定时刻的平均温 度(℃); T4 二 t3 火炕降温阶段的检测持续时间(h)。
100%—(q2+93+4+9+6
式中: 火炕综合热效率(%); q2 排烟热损失(%),按本规程附录D计算; q3 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按本规程附录D 计算; q4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按本规程附录D 计算; q5 炉灶散热损失:按8%选取(%): q6——灰渣物理热损失,按0.5%选取(%)。 5.5.8火炕单位面积散执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k t F Qk= nk· Bk:Qaw,k · 103
式中: qF 火炕单位面积散热量(W/m): F—火炕的上表面炕面面积(m); T火炕检测时间(s); Qk———火炕达到热稳定工况后,检测时间内火炕累计散热 量(J);
燃料量(kg); Qw,k———火炕在检测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 量(kJ/kg)。 .9 火炕自然循环作用压头应按下式计算:
5.5.92 火炕自然循环作用压头应按下式计算:
ZAP: AP i= 1
式中:△Pm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平均自然循环作用压 头(Pa); △P; 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第i个瞬时自然循环 作用压头(Pa): n———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对象的作用压头的个数; i一一一某测点逐时值顺序号。 5.5.10 一氧化碳的质量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5. 5. 10)
式中: C1 标准状态下质量浓度(mg/m3); C2 氧化碳体积浓度(mL/m3); B 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0℃,101.3kPa时, B=22.41,当25℃,101.3kPa时,B=24.46; 28 一氧化碳分子量。 5.5. 11 PM2.5 和 PM10 的质量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5. 5. 11)
附录A火炕材料热工性能表
表A火炕材料热工性能表
钙镁磷肥标准附录 B相变材料物性表
附录 C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
表C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表
附录D火炕综合热效率计算表
表D火炕综合热效率计算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电子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