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pdf

  •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18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0.1 土的分类应根据下列指标确定: 1 土颗粒组成及其特征。 2 土的塑性指标:液限L、塑限Wp和塑性指数Ip。 土中有机质含量。

    3.0.2土的粒组应根据表3.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

    垫圈标准3.0.2土的粒组应根据表3.0.2规定的土颗粒粒径范围划分

    3.0.3土颗粒级配特征应根据土的不均勾系数C.和曲率系数 C。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均匀系数Cu,应按下式计算:

    曲率系数C,应按下式计算

    d30 C." do Xd.o

    式中d3o———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 质量为总士粒质量的30%。

    式中d30一一一土的粒径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粒 质量为总土粒质量的30%。 3.0.4土按其不同粒组的相对含量可划分为巨粒类土、粗粒类土 和细粒类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巨粒类土应按粒组划分。 2 粗粒类土应按粒组、级配、细粒土含量划分。 3 细粒类土应按塑性图、所含粗粒类别以及有机质含量划 分。 3.0.5 细粒十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图3.0.5)。

    表4.0.1巨粒类土的分类

    注:巨粒混合土可根据所含粗粒或细粒的含量进行细分

    4.0.2试样中巨粒组含量不大于15%时,可扣除巨粒,按粗粒类 土或细粒类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当巨粒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 可将巨粒计入砾粒组进行分类。 4.0.3试样中粗粒组含量大于50%的土称粗粒类,其分类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砾粒组含量大于砂粒组含量的土称砾类土。 2砾粒组含量不大于砂粒组含量的土称砂类土。 4.0.4 砾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表4.0.4砾类土的分类

    4.0.5砂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4.0.5砂类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5的规定

    表4.0.5砂类十的分类

    4.0.6试样中细粒组含量不小于50%的土为细粒类土

    4.0.6 试样中细粒组含量不小于50%的土为细粒类土。 4.0.7 细粒类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粗粒组含量不大于25%的土称细粒土。 2 粗粒组含量大于25%且不大于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 土。 3有机质含量小于10%月不小于5%的士称有机质土。 4.0.8 细粒土的分类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细粒土的分类

    中的位置及所含粗粒类别,按下列规定划分: 1粗粒中砾粒含量大于砂粒含量,称含细粒土,应在细粒 土代号后加代号G。 2粗粒中砾粒含量不大于砂粒含量,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 粒土代号后加代号S。 4.0.10有机质土应按表4.0.8划分,在各相应土类代号之后应 加代号0。 4.0.11土的含量或指标等于界限值时,可根据使用目的按偏于 安全的原则分类。

    5.11自测法鉴别:将研散的风干试样摊成一薄层,估计士 粗、细粒组所占的比例确定土的分类

    细粒组所占的比例确定土的分类。

    5.1.3手捻试验:将稍湿或硬塑的小土块在手中捻捏,然月

    5.1.5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限的土块在手中

    条的可能性进行下列区分: 1 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揉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2可再揉成团,捏而不易碎者为韧性中等。 3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低。 5.1.6摇震反应试验: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 掌上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 呈现光泽;用二个手指握土球,放松后水文被吸人,光泽消失。并 应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进行下列区分: 1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快。 2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3渗水、吸水慢者为反应慢。 4不渗水、不吸水者为无反应。

    表5.2.2细粒土的简易分类

    注:表中所列各类土凡呈灰色或暗色且有特殊气味的,应在相应土类代号后加代 号.O,如 MLO.CLO.MHO.CHO

    5.2.3土中有机质系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和无定形物质, 可采用目测、手摸或膜感判别,有机质一般呈灰色或暗色,有特殊 气味,有弹性和海绵感

    5.3.1土的描述宜包含下列内容:

    1巨粒类土、粗粒类土: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的最大 粒径;土颗粒风化程度;巨粒、砾粒、砂粒组的含最百分数;巨粒或 粗粒形状(圆、次圆、棱角或次棱角);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土颜色和 有机质;天然密实度;所含细粒土类别(黏土或粉土);土或土层的 代号和名称。 2细粒类土:通俗名称及当地名称;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巨 粒、砾粒、砂粒组的含量百分数;天然密实度;潮湿时土的颜色及有 机质;土的湿度(干、湿、很湿或饱和);土的稠度(流塑、软塑、可塑 便塑、坚硬):土的塑性(高、中或低);土的代号和名称,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总 则 术语、符号和代号 (2 2) 2. 1 术语 (22) 2.2符号 (22) 2.3 代号 (22) 基本规定 (23) 土的分类 (25) 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 (29) 5. 1 简易鉴别方法 (29) 5. 2 鉴别分类 (29) 5. 3 土的描述 (29)

    1.0.1本标准系为工程用土进行分类而编制,其内容有

    进行鉴别,确定其名称与代号,并给以必要的描述。由此可使工程 用土的名称得到统一,并对士的工程性状有定性的了解。

    1.0.2本标准对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土均是适用的。但混凝土中

    采用的砂、石骨料不属土的范畴。 本标准中所指的“土的分类”是从土的基本特性出发,以士的 颗粒尺寸、水理性质等为界定指标的分类体系,是的基本分类。 对于特殊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盐渍土等),其性质 与其成因、环境、状态、结构性等有关,除按照本标准分类以外,还 应根据土的特殊性(如胀缩特性、湿陷性、有机质含量等),依据相 应士类的技术标准进行分类。 各行业在工程中对土的分类有各自的专门需要,细节繁多,难 以统一规定,故本标准只能从整体上建立共同遵守的体系,较为原 则与概括,属通用分类范畴。各行业可据此延伸与充实,编制符合 需要的专门分类标准。 1.0.3土的工程分类是十工试验的内容之~一,分类指标试验应遵

    1.0.3土的工程分类是土工试验的内容之,分类指标试验应遵

    2.2符号 这里列出了有关土分类的最常用的物理性质符号。 2.3代号 2.3.1、2.3.2表示土类的代号按下列原则构成: 1一个代号即表示土的名称。 2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成分,或土的级配、液限。 3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第三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 成分。

    2.3.1、2.3.2表示土类的代号按下列原则构成

    1一个代号即表示土的名称。 2由两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成分,或土的级配、液限。 3由三个基本代号构成时,第一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主成 分,第二个基本代号表示液限的高低,第三个基本代号表示土的次 成分。

    3.0.1将土按粒径级配及液塑性进行分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 用的土分类方法。根据当前的科技水平,认为粗粒土的性质主要 决定于构成土的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它们的特征,而细粒土的性 质却主要取决于士粒和水相互作用时的性态,即决定于土的塑性。 土中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也有影响。土颗粒的分布特征可用筛 分析方法确定,土的塑性指标可按常规试验方法测定。这些特征 和指标在现场凭自测和触感的经验方法也容易予以估计。根据这 些特征和指标判别土类,既能反映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也便于 实际操作。 3.0.2本标准采用的粒组范围主要是根据原标准确定。其中把 过去的细砾粒组细分为中砾和细砾两个粒组,其界限粒径为 5mm,与粗粒土的各项试验中常用的粗粒料和细粒料的界限相一 致;砂粒组细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个粒组。这样划分砾粒组和 砂粒组与我国现行的多数标准或规范相一致。· 3.0.3粗粒类土的可压实性、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都和土的 级配指标有关。Cu和C。两指标是国际通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 级配曲线形态和级配优劣性状。 3.0.4本标准包括工程上所遇到的一般土类。由于土分类系根 据扰动土试样,土的天然状态如密度的松、密,含水状态如干、湿, 结构状态的成层或各向异性,历史应力为正常固结或超固结等,在 分类中均未考虑。为此,软士、冻土等都没有列人标准。土的地质 成因对土的性质有一·定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反映这种因素的定 量指标,而直属于同一成因的土类,其性质也会千差万别,所以绝

    用的土分类方法。根据当前的科技水平,认为粗粒土的性质主要 决定于构成土的土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它们的特征,而细粒土的性 质却主要取决于士粒和水相互作用时的性态,即决定于土的塑性。 土中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也有影响。土颗粒的分布特征可用筛 分析方法确定,土的塑性指标可按常规试验方法测定。这些特征 和指标在现场凭自测和触感的经验方法也容易予以估计。根据这 些特征和指标判别土类,既能反映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也便于 实际操作。

    3.0.2本标准采用的粒组范围主要是根据原标准确定。其

    3.0.3粗粒类的可压实性、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都和土的 级配指标有关。C.和C。两指标是国际通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 级配曲线形态和级配优劣性状

    据扰动土试样,土的天然状态如密度的松、密,含水状态如干、湿 结构状态的成层或各向异性,历史应力为正常固结或超固结等,在 分类中均未考虑。为此,软土、冻土等都没有列人标准。土的地质 成因对土的性质有一·定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反映这种因素的定 量指标,而且属于同一成因的土类,其性质也会千差方别,所以绝 大多数的分类法都不按其划分十类。填十实际上是一种无确定概

    4.0.1土中巨粒组含量(按质量计,巨粒可采用量取颗粒最小断 面宽度大于60mm的方法确定)大于75%时,它们在土中所占体 积已超过2/3,形成了骨架,对土性状起控制作用,这类土称巨粒 土。应按巨粒组中的何种粒组(漂石或卵石)占优势给予定名。若 按某种粒组(漂石或卵石)超过总质量的50%来分类定名,可能会 发生某种粒组如卵石含量极少而漂石含量大大超过卵石含量却被 定名为卵石的情况;另外从力学性能上说,此种土可能被“降级”使 用了,然而从渗透性能上说,此种土却被“升级”使用了,这是不合 适的。 土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而不大于75%的土称混 合巨粒土,这时巨粒在土中已起骨架作用,决定着土的主要性状。 土中巨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而不大于50%时,其中的 土占优势,巨粒部分起骨架作用,部分起充填作用,实为含巨粒的 土,统称为巨粒混合土。如有需要,此类土可以根据所含粗粒或细 粒的多少进一步细分。 4.0.2土中巨粒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5%时,巨粒体积将 不及试样总体积的10%,可视为散布在土内的零星颗粒,当其对 土的总体性状不致有明显影响时,可扣除巨粒,按粗粒类土或细粒

    不及试样总体积的10%,可视为散布在土内的零星颗粒,当 土的总体性状不致有明显影响时,可扣除巨粒,按粗粒类土或 类土的规定分类定名;当巨粒体积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 巨粒计砾粒组按粗粒类土或细粒类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类土的规定分类定名;当巨粒体积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可将 巨粒计入砾粒组按粗粒类土或细粒类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 4.0.3粗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意味着粗粒组质量大于 细粒组,应称其为粗粒类土。粗粒组包括砾粒和砂粒,按累积含量 概念,应划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4.0.4砾类土按其中所含细粒组的多少可以区分为三档。

    当细粒组质量小于总质量的5%时,细粒对砾类土性质无甚 影响,应认为是(纯)砾。此时级配对土性质有明显影响,应予考 虑。本标准采用的两个级配指标和界限系根据我国长期工程经 验,并参考国外主要标准确定的。 当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或等于总质量的15%且小于总 质量的50%时,区分细粒组类别可以更好地反映土的性质。

    4.0.5砂类土的分类定名和砾类土的分类定名是相对应

    0.7细粒土可分为以下几种

    1土内粗粒组含量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25%时,粗粒零星 散布,对土性状影响不大,故称(纯)细粒土 2土内粗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25%且小于或等于总质量 的50%时,粗粒已起部分骨架作用,为简便计,统称含粗粒的细粒 十。 3有机质成分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 类时应予反映。按理说只要土内含有机质,就应称为有机质土。 但若有机质含量很低(不大于5%),其性质与无机土没有太大区 别,可视为无机土。只有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内才称其为有机 质土。如果有机质含量很高(大于10%),其性质将大大不同于一 般细粒士,可称其为有机土,本标准不再给予分类。 4.0.8利用塑性图进行细粒土分类的依据见第3.0.5条说明 图中土类划分界限是按国际上广泛应用和我国多个行业采用的标 准确定的。图3.0.5中有Ip=7和Ip二4的横虚线,表明其间区 域可能由黏土过渡为粉土,在编制专门分类标准时,该区域的土可 以考虑细分。原标准中表3.0.9细粒土的分类中左下栏内容1 <0.73(e1一20)和Ip<10”使用时会引起误解,应为“A线以下或 Ip<7”,这次作了更正。

    的50%时,粗粒对土性状有相当影响,在分类定名时应予以反映, 为简便计,统称为含粗粒的细粒土,并在细粒土代号后加所含粗粒 代号。 4.0.10有机质成分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 分类时应予反映。卡萨格兰德原统计有机质土均位于塑性图A 线以下,但我国学者杨可铭早在1978~1979年调查松嫩平原和三 江平原59个市县所得1804组土料分析中,即发现A线以上也有 有机质土存在。1981年在沿海、内陆及山区搜集的3902组土粒 资料中,再一次证实上述观点,发现沿海和内陆冲积河漫滩相的有 机质土位于A线以上,而内陆湖泊相沉积的有机质上则位于A线 以下(见图1),A线以上有机质土的灼烧损失一般为5%~10%, A线以下的则均在15%以上,而且距A线愈远,灼烧损失愈大,

    图1有机质土在塑性图上的分布(根据杨可铭,1981年资料)

    档:L>50%的记为OH,W<50%的记为OL。既然A线上、下 均存在有机质土,为了将这类土的类别表示得更明确,本标准规定 此种土应先根据塑性图按本标准第4.0.9条分类,若其中确含有 一定有机质,则在其分类代号后缀以有机质代号“0”。 4.0.11尽管本标准规定了土的含量或指标的分类界限,但当士 的含量或指标等于界限值时,从工程的实际应用角度,土的分类可 根据使用自的按偏于安全的原则分类。 4.0.12本标准将土的分类体系制成框图,以便于使用,见附录A。

    4.0.12本标准将土的分类体系制成框图,以便于使用,见

    上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摧

    5.1.1本条说明对土粒粒组含量进行药估的具体方法。 5.1.2~5.1.6说明几种简易鉴别的具体方法。土的简易鉴别、 分类和描述是在现场勘探采样和试验室开启试样时煤矿标准规范范本,采用简易鉴 别方法对土进行分类和描述。对每一种鉴别结果以三或四个档次 表示,是根据我国工程勘察多年实践经验确定的,由此可以对土类 进行较可靠的评价。

    5.2.1本条说明巨粒类土和粗粒类土按鉴别结果进行分类定名 的方法。

    5.2.1本条说明巨粒类土和粗粒类土按鉴别结果进行分类定名

    关标准、规程、技术手册,结合多年来的工程勘察经验综合后提出 的,

    能是经过分解失去了原成分性质的深色无定形物质,通常可由外 观识别。例如它们皇灰色或黑、青黑、深绿等暗色;有特殊臭味;灼 烧损失可达20%;大多有弹性、塑性;搓条时有海绵感;有的夹有 植物纤维。

    5.3.1单独的土的分类名称和代号不能反映其原位状态和某些 特殊状态。本条所列内容为描述性状的最基本的内容建筑造价、预算、定额,以便于 为土的利用作出更准确的依据。

    土的描述是工程中利用土或评价土的重要依据,故描述的重 点应密切配合工程需要。例如,用土作为填料时,其天然含水率, 密实度,有机质含量,粗细粒的搭配情况,土层分布以及厚度等直 接影响到土料的适宜性和蕴藏量的估计等。如土用作建筑物地 基,则其类别、天然密实度、稠度状态和结构性等,都与地基承载 力渗透性等关系密切。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