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预制组合立管在工厂进行的用于验证组合单元结构承载力、 变形等的翻转、竖立试吊作业。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1
城市轨道标准规范范本补偿器位移产生的轴向弹性力:
Fml 管道补偿对最下端固定支架的作用力; Ft1 最下端管道补偿器的轴向弹性力; Fhl 最下端管道补偿器的内压作用力; Fm2 管道补偿器对最上端固定支架的作用力: Fh2 最上端管道补偿器的内压作用力; Ft2 最上端管道补偿器的轴向弹性力; Fn 固定支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最下端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p1 作用于最下端固定支架上的管道内压作用力: F2 最上部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p2 作用于最上端固定支架上的管道内压作用力: Fpm 作用于固定支架上的管道内压作用力; Fb 固定支架接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套管撑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f一 管道框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 管架所承受的封堵材料的重量: F. 可转动支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F 可转动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M 同一截面处绕工轴的弯矩
A 压力不平衡式补偿器的有效截面积; 螺栓的净截面积; 螺栓杆直径;
I 毛截面惯性矩; he 角焊缝的计算厚度; AL 管道轴向伸缩量; L一 固定支架之间的管段长度; 框架梁的跨度; 一 可转动支架的跨度; lw 角焊缝计算长度; S 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t 承压构件总厚度; tw 腹板厚度; Wnx 对轴的净截面模量。
.2.4计算系数及其他
3.0.1预制组合立管宜在工程设计阶段完成方案设计,施工阶 段进行深化设计。 3.0.2预制组合立管的深化设计应依据设计文件选用管材和管 道连接方式,管材及连接材料等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 产品标准的规定。
3.0.1预制组合立管宜在工程设计阶段完成方案设计,施工阶
选择合适的补偿器和固定支架形式,立管预留口标高应按热位移 计算结果进行确定。 4.1.3预制组合立管设计应包含构造设计与构件计算,并绘制 立管系统图、单元节制作图、单元节装配图,编制制作及安装说 明书。 4.1.4 预制组合立管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管井防火封堵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及设计文件的 要求; 2应满足后续施工作业及检修的要求,运输道路及现场水 平、垂真运输条件和施工机械的性能; 3其分节应与结构工程施工保持协调,满足各工序的流水 作业。
1应满足管井并防火封堵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及设计文件的 要求; 2应满足后续施工作业及检修的要求,运输道路及现场水 平、垂直运输条件和施工机械的性能; 3其分节应与结构工程施工保持协调,满足各工序的流水 作业。
用在管道支架上的所有荷载加以组合,按施工状态和运行状态的 各种工况分别进行荷载计算,取其中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计算, 4.2.2 预制组合立管的管道热补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的轴向补偿及补偿量; 2 固定支架和结构承受的作用力: 3补偿器的合理选型。
用在管道支架上的所有荷载加以组合,按施工状态和运行状态的 各种工况分别进行荷载计算,取其中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计算
.2.3 预制组合立管的管道支架进行计算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固定支架连接板的强度计算; 2 套管撑板的强度计算; 3 管道框架的强度和变形计算; 4 可转动支架的强度和变形计算,紧固螺栓的强度计算; 5 可转动支架连接板的强度计算; 6 焊缝计算。
4.2.5组合立管单元节应进行吊装强度和变形验算,并应通过
4.2.5组合立管单元节应进行吊装强度和变形验算,并应通过 转立试验验证。
4.3管道补偿产生的荷载计算
.1介质温度变化引起的管道轴向伸缩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L 管道轴向伸缩量(mm); 管道的线膨胀系数[mm/(m·℃); L一固定支架之间的管段长度(m); △t闭合温差(℃)。 4.3.2管道补偿产生的作用力应包括补偿器位移产生的轴向弹 性力和内压作用力,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偿器位移产生的轴向弹性力可按下式计算:
3管道补偿对固定支架的作用力计算(图4.3.2),应符合 下列规定: 1)两端固定支架的受力,可按下式 ?Fm2 计算:
Fml = Fu +Fhl Fm2 = Ft2 +Fk2
Fml 管道补偿对最下端固定支架的 作用力(N); Ft1 最下端管道补偿器的轴向弹性 力 (N); Fh1 最下端管道补偿器的内压作用 力 (N); Fm2 管道补偿器对最上端固定支架 的作用力(N); Ft2 最上端管道补偿器的轴向弹性 力(N):
图4.3.2固定支 架受力示意
Fhz一一最上端管道补偿器的内压作用力(N)。 2)中间固定支架的受力,可按下式计算:
4.4.1预制组合立管施工阶段各层管架所承受的荷载计算,应 符合下列要求: 1各单元节最上层支架承受本单元节立管的全部荷载; 2其他层支架承受其与下部相邻支架间的配管重量。 4.4.2预制组合立管与其上部相固定支架间运行状态的配管 荷载(图4.4.2),在计算荷载时,应根据固定支架及补偿器的 设置情况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需要设补偿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多个固定支架时,每个固定支架分担本段管道重力
荷载,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 = 1. 2Gn + 1. 4Fm
Fi = 1. 2G+ 1. 4Fp
1)最下部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最 下端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设计值 应按下式计算:
Fi = 1. 2G + 1. 4(Fpl + Fml)
式中: G1 最下端固定支架上方补偿器以下 的管道的配管重量(N)。 2)最上部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应 按下式计算:
Fz = 1. 2G +1. 4(Fp2 +Fm2 )
式中:F2 ! 最上部固定支架上承受的荷载设 计值(ND:
最上端固定支架下方补偿器以工的配管重量(N); 一 3)多个补偿器时的中间固定支架承受的荷载,应按下式 计算
Fn = 1.2Gn +1. 4(Fpm +Fmn
式中: Gn 该固定支架下方补偿器到上方补偿器之间的配管 重量 (N)。 4.4.3 固定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图4.4.3),应按下式计算:
图4.4.3 固定支架示意
1一连接板;2一可转动支架:3管道框架:4一封堵板
F, =(F,F,...F,).ma
式中: Fb 固定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N)
Fb一一固定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N)。 套管撑板承受的荷载(图4.4.4),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4.4套管撑板示意 撑板;2一框架;3一可转动支架;4一套管
固定支架,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F一 套管撑板承受的何载设计值(N)。 2导向或滑动支架,仅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单元节内管道重 量(G),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4.4.5管道框架承受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管道框架承受荷载,应按下式
式中:F一管道框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N); F.一一管架所承受的封堵材料的重量(N) 4.4.6可转动支架承受的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F.一一管架所承受的封堵材料的重量(N)
式中:F一可转动支架承受的荷载设计值(N) Gf一管道框架的重量(N)。 4.4.7可转动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应按下式
F =>(Fs,FsF)+1.2F
F = F + 1. 2G
F. = F +1. 2G,
式中: Fu 可转动支架连接板承受的荷载设计值(N); 一可转动支架的重量(N)
4.5.1固定支架连接板、套管撑板计算时应将管道与连接板、 或套管撑板与套管简化为简支梁,简支梁截面按连接板和套管撑 板有效截面取值,将其承受的荷载简化为简支梁中点的集中荷 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让算:
M./ (YWnx)≤ f
2 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t = VS/(Itw)≤
式中:S 计算剪应力部位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 毛截面惯性矩: f一—一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t一 一腹板厚度。
4.5.2管道框架的计算,应
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5.3可转动支架的计算
2挠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一—可转动支架的跨度。 3螺栓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2)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M/(YWx)≤ f
/ < 1/ 400
M/ (Wx)≤ f
/ L. ≤ 1/ 400
4.5.4 可转动支架连接板(图4.5.4)的计算,应符合
4.5.4 可转动支架连接板(图4.5.4)的计算,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连接板的焊缝应按下式计算
M/ (YWx)
Of=Fu/(nhetw)≤Bf
中: 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尚的应力; n 有效连接板数(连接板数大于等于3时,n二3;连 接板数为2时,n=2); he一 角焊缝的计算厚度(直角角焊缝h。二0.7h,hz为 焊脚尺寸); w一 角焊缝计算长度: β一一正面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 一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4.6立管系统图及组合平、剖面图
4.6.1系统图应根据原设计各专业管线系统图绘制;系 注明各管道名称、材质、管径、结构标高、分支管预留口
4.6.1系统图应根据原设计各专业管线系统图绘制;
注明各管道名称、材质、管径、结构标高、分支管预留口标高及 管道组件、附件型号和规格。
4.6.2系统图应反映立管所在各楼层的支架形式、套管类型; 平、部面图应与系统图及各专业的楼层平面图相对应。 4.6.3平、剖面图根据系统图和布置方案,应按管组及楼层分 别进行绘制。 4.6.4平、剖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各管道的系统名称、规格及定位尺寸; 2 预留口的开口方向、开口尺寸、定位尺寸: 3支架类型及定位尺寸。
4.6.2系统图应反映立管所在各楼层的支架形式、套
4.7.1制作及装配图应根据系统图及平面图分节绘制;宜分别 绘制剖面图、相关层平面图和管架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剖面图主要体现整节的形式,立管的尺寸、开口位置、 制作和组对的尺寸等; 2平面图主要体现各立管在本层的布置位置与形式; 3管架图主要体现管架及其部件的加工要求。 4.7.2制作及装配图应注明各管道及其附件的名称、材质、规 格、尺寸,以及各管道与管架的定位尺寸。 4.7.3各预留口的标高及开口方向应根据施工平面图在装配图 上详细注明。 4.7.4制作及装配图宜注明管道连接焊缝或法兰等的设置及管 道下料要求。 4.7.5管架图应详细注明所选用的型钢规格及尺寸。 4.7.6管架图应包括各零部件、用于吊装及组对的临时部件等 的加工制造详图。 4.7.7制作前,应复核现场结构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加工 制作详图。
4.7.1制作及装配图应根据系统图及平面图分节绘
7.6管架图应包括各零部件、用于吊装及组对的临时部作 加工制造详图。 7.7制作前,应复核现场结构情况,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力 作详图。
4.7.8制作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依据; 2 制作流程;
1 编制依据; 制作流程; 2
3 预制组合立管分节表; 4 材料一览表; 5 节间、节内连接方式; 6 加工顺序; 7 管道预处理要求及方法; 8 加工要点; 9 标识要求; 10 检查要点; 11 成品保护; 12 场内转运储存要点。
5.1.1 预制组合立管制作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预制加工工厂、车间或者有加工、组装条件的场地: 2完备的施工图纸、制作装配图、制作说明书及有关技术 文件: 3管道清洗、脱脂、内防腐等预处理完成。 5.1.2所有材料和产品的标识应清晰,质量、技术文件齐全 并按有关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5.1.3预制组合立管装配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门验收
5.1.3预制组合立管装配完成后应组织有关部门验
5.2.1管道切割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
2.1管道切割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管道切割加工尺寸允许偏差(mm)
5.2.2管道下料,应将焊缝、法兰及其他莲接件设置于便于检 修的位置,不宜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开孔位置不得在管道焊 缝及其边缘。
表5.2.4管道焊接预制加工尺寸允许偏差(mm)
5.2.5管道内应无杂物,管道预制完成后应进行涂装、封堵。 其涂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焊缝处、坡口处不应涂漆,当放置时间较长时,应进行 防锈处理; 3焊接预制加工完成后,需做镀锌处理的,应逐根试压并 填写试验记录。
5.3. 1 管道支架各组件在拼装前:应做好拼装标识。 5.3.2管道支架制作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3.2管道支架制作尺寸的充许偏差
续表 5. 3. 2
5.3.3 可转动支架应与管道框架配钻,且应进行螺栓的连接 确认。 5.3.4安装后需现浇混凝土覆盖的管道支架接触面不应涂漆
5.4.1 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装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1的 规定。
表5.4.1单元节装配尺寸的允许低
5. 4.2 防滑块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每节配管最上层的管卡上下方各设置2个防滑块: 2 在每节配管中间层及最下层的管卡下方各设置2个防 滑块; 3防滑块与管卡距离应大于管道的热膨胀量
5.4.3预留口的朝向、定位应符合制作装配图的要求。
5.4.4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装配完成后应按装配图做标识工程造价标准规范范本,且
5.4.4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装配完成后应按装配图做标识,且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元节编号; 2 安装楼层和方向标识; 3 管井号和顺序编号: 4 系统编号、介质、流向、压力等级等相关标识, 5.4.57 吊点的设置应进行受力计算,并应保证受力平衡。 5.4.6手 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装配完成后必须进行转立试验,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行全数试验和检查。 2试验单元节应由平置状态起吊至垂立悬吊状态,静置 Smin,过程无异响;平置后检查单元节,焊缝应无裂纹,紧固 件无松动或位移,部件无形变为合格。
5.5.1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出厂前应按照本规范、制作装配图 及制作说明书要求进行出厂验收。 5.5.2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验收合格后,应按照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填写验收记录。
验收合格标识; 2 验收负责人编码; 3 验收日期。
.6.1 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压实,周围必须设排水沟; 2单元节宜架空存放,管口应做临时封堵;
3管道及构件表面涂层损伤处应及时修补; 4 管道宜米用塑料薄膜缠绕进行保护。 5.6.2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厂内转运和堆码应采取防止构件变 形和单元节倾霜碰的措施
3管道及构件表面涂层损伤处应及时修补; 4 管道宜米用塑料薄膜缠绕进行保护。 2 预制组合立管单元节厂内转运和堆码应采取防止构件 单元节倾覆、碰撞的措施。
3管道及构件表面涂层损伤处应及时修补; 4管道宜采用塑料薄膜缠绕进行保护设备标准,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