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470-2017 竹缠绕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 TCECS470-2017 竹缠绕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1.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4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管壁截面设计稳定性系数; 管壁失稳时的折波数; kh 一竖向压力作用下管道的竖向变形系数;

    中 地面作用传递至管顶压力的准永久值系 DL 变形滞后效应系数; Kf 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 K. 整体稳定性抗力系数; Y 管道的重要性系数; YG 管道结构自重作用分项系数; YG.SV 竖向和侧向水土压力作用分项系数; YGW 管内水重作用分项系数; Y 可变作用分项系数; ? 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3.1.2出厂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生产厂名称(或商标); 2 批号及产品编号: 3 产品标准号及生产日期; 4 给水管需提供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批准号。 3.1.3 出厂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生产厂名称或商标,应注明饮水管或非饮水管 2 产品标记; 3 产品生产日期。

    无缝钢管标准竹复合管内径尺寸和允许偏差(mm

    图3.乙.乙乙门发合自承抽 1一注水孔:2一承口大端;3一密封胶圈:4一插口小端; α一承口工作面与管内径过渡角;β一导入端倒角;L一工作面长度; L2一导入段斜坡长度;L一导入段长度;A一导人段内直径;B一工作面内径 C一插口外径;D一密封槽直径;E一导入口宽度;F一外背宽度; G一背宽:H一密封槽宽

    5环刚度超过10000N/m的竹复合管壁厚,应根据具体工 况进行设计。

    3.2.3管壁由内衬层、结构层和外防护层组成。内衬层的厚度应 大于或等于1.2mm,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的 95%,外防护层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5mm。树脂的不可溶分含 量应大于或等于92%。 3.2.4管材的环刚度应大于或等于相应的环刚度等级值。 3.2.5管材短时失效水压应大于或等于其公称压力的3倍。 3.2.6管材和管件连接部位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应大于或等于 所连接管材的相应性能。 3.2.7竹复合管及管件连接用0形密封圈应满足本规程附录A 的技术要求。

    3.2.3管壁由内衬层、结构层和外防护层组成。内衬层的厚度应 大于或等于1.2mm,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的 95%,外防护层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5mm。树脂的不可溶分含 量应大于或等于92%。

    3.2.7竹复合管及管件连接用0形密封圈应满足本规程附录A 的技术要求。

    表3.2.8竹复合管选型分类

    3.3.1竹复合管的法兰、三通、弯头、异径管及束节等管件的力学

    3.3.1竹复合管的法兰、三通、弯头、异径管及束节等管件的力 性能应大于或等于管材相应性能

    采用活套法兰连接时,由钢制法兰盘和竹复合凸台构成的法兰(图 3.3.2)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3.3.2法兰剖面

    3竹复合凸台的外 3.3.3弯头的尺寸、角度及曲率半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头的公称内径应与相应竹复合管公称内径一致。 2竹复合管弯头方向角的允许偏差为士0.5°,弯头的曲率半 径R应为管道公称内径的1.5倍(见图3.3.3)。

    图3.3.3弯头示意图 P曲密平径

    3.3.4T形三通公称内径、直径允许偏差、角度取值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T形三通的公称内径应与相应竹复合管的公称内径一致 2 T形三通角度的允许偏差为士0.5°。 3 T形三通的最小主体长度Lb应为主管公称内径的2倍。 4T形三通的支管长度(图3.3.4)应与主管的公称内径相 一致。

    图3.3.4T形三通

    5T形三通的主体长度和支管长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3.4的规定

    3.3.5异径管的尺寸应符合下列

    1异径管的公称内径D和D2与相应竹复合管的公称内径 致(图3.3.5)

    2竹复合管异径管尺寸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图3.3.5同心异径管

    一插口:L一渐变段长度:H一直管段长度

    表3.3.5竹复合管异径管尺寸(mm)

    3.3.6用于压力管道的束节(图3.3.6)最小长度应符合表3.3.6 的规定,

    图3.3.6束节剖面 L一束节的最小长度

    表3.3.6束节的最小长度(mm)

    表3.3.7竹复合管件的选型分类

    4.1竹复合管的环刚度SN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3.4.1竹复合管的环刚度SN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SN—一管材的环刚度(N/m); E,——管材的环向弯曲弹性模量(MPa); t一管壁厚度(mm); D。管壁中心直径(mm)。

    SN = Ept3 X10 12D3

    4.1.1竹复合管可用作水利、市政、工业类(含石油、化工)等行业 的灌溉、给排水、水系防污处理、工业循环水等管道输水工程。 4.1.2管道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 4.1.3竹复合管及配件当用作给水管道或用于输送原水时,所采 用的内衬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相关规定;当用作排水管 道时,输送的污水水质应符合排水水质标准,不得腐蚀管道内壁及 接口胶圈。

    4.1.1竹复合管可用作水利、市政、工业类(含石油、化工)等行业

    用的内衬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 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相关规定;当用作排水管 道时,输送的污水水质应符合排水水质标准,不得腐蚀管道内壁及 接口胶圈。

    4.1.4竹复合管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小于或等于

    4.2.1竹复合管用作城市给水、排水管道时,其平面布置和竖向 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 的规定执行。与其他地下管道、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和《室外排水设计 规范》GB50014的相关规定

    4.2.2竹复合管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地质、地下水位、道

    能、抗浮要求、土壤性质及与其他管道交叉情况,依据城镇规划综

    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竹复合管不应影响道路质量,管 道埋设的最小覆土深度应大于或等于1.0m; 2当理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时,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 深度应大于或等于0.7m。 4.2.4竹复合管宜采用直线铺设,当遇到需进行折线或曲线铺设 情况时管道接口偏斜来角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值

    表4.2.4管道接口允许偏斜夹角

    4.2.5竹复合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用作生活饮用水管道时,应避免穿过毒物污染及腐蚀性 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当用作生活饮用水管道时,且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 管道交叉,给水管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 3竹复合管不应与其他工程管线重叠直埋敷设。 4敷设和检修管道时,不应相互影响。 4.2.6竹复合管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 租旅工卫啥收规营CP50260的?规宝

    定。当管道地基不均匀沉降计算值超过管道接口允许偏斜夹角 时,应采取地基加固措施。

    .艺当压力官道微设方可改受的,应按管道管径、管道设计压 力、转弯角度和接口形式,计算确定管道支墩设置方式。 4.3.3管道的沟槽开挖、边坡、基础、垫层、回填土压实密度、支撑 加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的有关规定。

    4.4.1竹复合管用于压力输水时,管道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 设计内水压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Fwd.k = 1. 5Fwk

    式中:Fwd.k 管道的设计内水压力标准值(kN/m); Fwk 管道的工作压力标准值(kN/m)

    中:wd.k 值时收 Fwk一一管道的工作压力标准值(kN/m)。 4.4.2竹复合管应按柔性管道进行管道工程结构设计。竹复合 管环向截面结构设计,应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进 行计算和验算,并满足下列规定: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管道结构环截面强度计 算、环截面压屈失稳计算、管道抗浮稳定计算。 2正常便用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管道环截面变形验算。 3竹复合管的结构设计文件应规定管体间的连接构造及管 周各部位回填土的密实度设计要求

    4.4.2竹复合管应按柔性管道进行管道工程结构设计。个

    1竹复合管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设计表达 式。 2竹复合管结构的强度计算应采用下式计算极限状态:

    :。—管道的重要性系数,给水工程单线输水管道取1.1 双线输水管道和配水管道取1.0,污水管道取1.0,灌 溉管道取1.0,雨水管道取0.9; 管道结构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

    R一一管道结构的抗力强度设计值。 3管道结构的抗力强度设计值,应根据管材的抗力分项系数 及强度标准值确定,其强度标准值应为管道长期静水压力环向抗 拉强度的最低保证值,应由管材企业提供,并出具检测报告。 4对理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竹复合管,应按最高地下水位和 管道覆土条件进行管道整体抗浮稳定性验算,计算时各项作用均 应取标准值,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Kf应大于或等于1.1。 5理地竹复合管应按各项作用的不利组合进行环向截面稳 定性计算,计算时各项作用均应取标准值,管壁截面设计稳定性系 数K应大于或等于2.0。 6竹复合管采用柔性接口时,在其敷设方向改变处的管道支 墩应进行抗滑移稳定计算,对各项作用均取标准值,抗滑移的稳定 性抗力系数K,应大于或等于1.5。 7竹复合管应进行管道环向截面竖向变形的验算,在准永久 组合作用效应下,最大竖向变形值应小于管道计算直径的0.03。 4.4.4竹复合管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两 类: 1永久作用包括管道结构自重、竖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以 及管道内水重。 2可变作用包括管道内的水压力、管道真空压力、地面堆积 荷载、地面车辆荷载以及地下水作用。 4.4.5竹复合管设计时,对不同性质的作用应采用不同的代表 值,并符合下列规定: 1对永久作用,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对可变作用,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或准永 久值作为代表值。 3可变作用组合值应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组合系数: 可变作用准永久值应为可变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的准永久值系 数。

    4.4.4竹复合管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

    1永久作用包括管道结构自重、竖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 及管道内水重。 2可变作用包括管道内的水压力、管道真空压力、地面堆 荷载、地面车辆荷载以及地下水作用

    4荷载作用标准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 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确定。

    P.Y。(CQ.wdFwd.k +CQvqvk+Com9mk) (4. 4.7)

    式中:。 在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管壁截面的环向应力设计值 (MPa); fo一管材环向长期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管材环向长期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管壁环向应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4.4.9竹复合管环向管壁截面稳定应满足下式要求:

    YFwd.kDo 0。= 2t

    Fer.k≥Kst Do

    式中:Fer.k 管壁截面失稳临界压力标准值(kN/m); Fk 管内真空压力标准值(kN/m),可取50kN/m; qik— 地面堆载或车辆轮压传至管顶的压力标准值 (kN/m);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 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规定计算; Kst——管壁截面设计稳定性系数,可取2.0。 4.4.10竹复合管环向管壁截面的临界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 管壁失稳时的折波数,其取值应使Fer.k为最小并为 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管两侧胸腔回填土的泊松比,应根据土工试验确定; 竹复合管的泊松比,可取值0.3; Ed 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M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给 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规定取值。 4.4.11 竹复合管在土压力和地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竖向变 形值 可按下式计筒,

    式中:Wd.max 最大竖向变形值(mm); DL——变形滞后效应系数,取1.2~1.5; D 管道外径(m);

    中 地面作用传递至管顶压力的准永久值系数,取 0.5; ks一一竖向压力作用下管道的竖向变形系数,可按表 4.4.11的规定取值,

    表4.4.11竖向压力作用下管道坚向变形系数k

    4.5.1当管道系统采用柔性连接时,在管道敷设方向改变处、管 径改变处,以及管道三通、四通、端头和阀门处,应按管道设计内水 压力计算管道推力。当推力大于管道外部土体支承强度时,应设 置支墩。支墩的整体稳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Epk 管道对支墩的止推力(N); Pr——埋地给水管道对支墩产生的推力(N); K、一整体稳定性抗力系数,不应小于1 5

    4.5.2管道推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式中:Q 由于截面外推力产生的水压合力(N)

    式中:PT 推力P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N); Pr2 推力P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N)。

    =1.57XDNXFwd.kXsin(α/2) PTI=PXsin(α/2) Pr2 = P. X cos(α/2)

    4.5.3当柔性连接的管道敷设坡度大于1:6时电力弱电技术、方案,应浇筑混凝土 防滑墩。防滑墩间距可按表4.5.3的规定执行

    表4.5.3防滑墩间距

    5.1.1当竹复合管周边条件不受限制且具备开挖条件时,应采用 地下埋设方式。

    5.1.1当竹复合管周边条件不受限制且具备开挖条件时,应采用

    5.1.2管道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复查市政工程标准规范范本,查明影响施工的不利因

    素。 5.1.3管道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技术准备,橡胶圈、法兰、阀门等重 要配件及各种工具应做好分类、储存和保管。 5.1.4对运至现场的管材、管件及其配件,应进行现场检查,产品 尺寸应符合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要求。 5.1.5沟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 围环境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符合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5.1.6受地表径流威胁的管线段,在管道施工时,应做好临时防 洪和渡汛准备。

    ....
  • 技术标准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