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pdf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5
  • 发 布 人: tina061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 合定性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 性降低,出现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 窝、松散等不良现象的统称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拨力或水平推力,观测 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拨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 试验方法

    用钻机钻取芯样航天标准,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 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

    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 时程曲线,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 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 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 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在预理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 个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 庄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桩身应变、位移的测试,计算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 瑞阻力或桩身弯矩的试验方法。

    2. 2. 1抗力和材料性能

    2.2.2作用与作用效应

    2. 2. 4 计算系数

    3.1.1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 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 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 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 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 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表3.1.1检测目的及检测方法

    3. 1.2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

    3.1.2当设计有要求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施工前应进行试验 桩检测并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无相关试桩资料可参考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 地基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成桩的基。 3.1.3 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检测。 3.1.4 桩基工程除应在工程桩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基桩检测外 尚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测与监测

    检测工作应按图3.2.1的程用

    图 3. 2. 1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3.2.2调查、资料收集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文件、 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自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3.2.3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地基条件、桩基设 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进 度以及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

    3检测项自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3.2.3检测方案的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地基条件、桩基设 计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数量、受检桩选取原则、检测进 度以及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 3.2.4基桩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基桩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 3.2.5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 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 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2.4基桩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

    5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 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士龄期应达到28d, 或受检桩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 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3.2.5规定的时间。

    表 3. 2. 5休止时间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休止时间。

    3.2.6 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 2 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3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部分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直类桩 4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5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6除本条第1~3款指定的受检桩外,其余受检桩的检测数 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3.3~3.3.8条的相关规定,且宜均匀或随 机选择。 3.2.7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 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承载力 检测时,宜在检测前、后,分别对受检桩、锚桩进行桩身完整性 检测。 3.2.8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

    3.2.9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 效的防护措施,

    3.3检测方法选择和检测数

    20%,且不应少于10根: 2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 于1根; 3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 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耕数 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4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数较多,或 为广全面广解整个工程基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 数量。 3.3.4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耕基分项工 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 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 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4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5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6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3.3.5除本规范第3.3.4条规定外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 载力可按下列方式进行验收检测: 1当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 3.3.4条的规定; 2预制桩和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 变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5%,且不得少于5根。 3.3.6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可作 为本规范第3.3.4条规定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 补充,其检测数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3.5条第2款的规定

    3.3.6当有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

    3.3.7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 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持力 层核验: 1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王 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 应少于10根; 2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或岩基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 的1%,且不应少于3根。 3.3.8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单桩承载力验

    3.3.8对设计有抗拔或水平力要求的桩基工程,单桩

    收检测应采用单桩竖向抗拔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数量应符 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

    3.4.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证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4.2桩身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 3.4.3桩身或接头存在裂隙的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验证,管 桩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验证。

    基桩增加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芯结果对受检桩 评价。

    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 法进行验证检测。

    性发现有I、类耕存在,耳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 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 继续扩大检测。当原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时,可改用钻芯

    8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

    3.4.8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

    8当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 原因并扩大检测。 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 方的确认

    ·4:8寸单逛承力议销心法位树绍来不网延设安时 分析原因并扩大检测。

    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 有关方的确认。

    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

    3.5.1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 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5.1的规定,并按本规范 第7~10章分别规定的技术内容划分

    表3.5.1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3.5.2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 并评价单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5.2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应给出受检桩的承载力

    5.3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 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 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地基条件描述; 3受检桩的桩型、尺寸、桩号、桩位、桩顶标高和相关施 工记录; 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 5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 结果; 6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

    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当桩身理设 有应变、位移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 应变或桩身截面位移,计算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 4.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与桩端的岩士 阻力达到极限状态;当桩的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 要求的加载量进行加载。 4.1.3工程验收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 载力特征值的2.0倍

    4.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片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受检桩的横截面形心重合。 4.2.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反力装置、压 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 倍; 2加载反力装置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应对锚桩的桩侧土阻力、钢筋、接头进行验算,并满足 抗拔承载力的要求; 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宣少于4根,且应对锚桩 上拔量进行监测;

    5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 且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4.2.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当通过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井 荷载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进行荷载换算。荷重传感器 力传感器或压力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试验用 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 的80%

    4.2.4沉降测量宜采用大量程的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且应符

    1测量误差不得大于0.1%FS,分度值/分辨力应优于或等 于0.01mm; 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应在其两个方尚对称安 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 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3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 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4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不得受气 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基准梁暴露在阳光下时,应 米取遮挡措施。 4.2.5沉降测定平面宜设置在桩顶以下200mm的位置,测点 应固定在桩身上。 4.2.6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之间的中心 距离,应符合表4.2.6的规定。当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或多 支盘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软土场地压重平台堆载重量较大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 中心和试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在试验过程中观测基准桩的 竖向位移。

    表4.2.6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

    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 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压 重平台支墩下2倍~3倍宽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测试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桩身截面位移时,桩身内传 位移杆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4.3.1试验桩的桩型尺寸、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 桩一致。

    4.3.2试验桩桩顶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

    1加载应分级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 最大加载值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级加载量可 取分级荷载的2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 倍,且应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 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4.3.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裁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4.3.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

    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min、15min、 30min

    4.3.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合本规范第4.3.5条的规定。

    4.4.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分析确

    时,应取低值。 4.4.4单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力的50%取值。 4.4.5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条规定的内容外,尚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受检桩和锚桩的尺寸、材料强度、配筋情况以及锚桩的 数量; 3加载反力种类,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应有反 力梁布置平面图; 4加、卸载方法; 5本规范第4.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6承载力判定依据; 7当进行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 安装位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 土层的桩侧极限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5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5.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岩土阻力达到

    5.1.4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

    5.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5.2.1试验加载设备宜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载方式应符合本规 范第4.2.1条的规定。 5.2.2试验反力系统宜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桩可采 用工程桩;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地基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架 的承载力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足够 的强度; 2采用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 重合。

    范第 4. 2. 1 条的规定

    5.2.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 的规定。 5.2.4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4 条的规定。

    5.2. 5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

    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 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 5.2.6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4.2.6 的规定

    5.2.6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 的规定。

    5.2.7测试桩侧抗拨侧阻力

    感器、桩端位移杆的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5.3.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拨桩试验前采 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拨灌 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桩身中、下部位出现明显扩 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拨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复核接头 强度。

    要求时,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或恒载法。慢速维持荷载法 的加、卸载分级以及桩顶上拔量的测读方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 第4.3.3条和第4.3.5条的规定

    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拨量大于前一级上拨荷载作 用下的上拨量5倍; 2按桩顶上拨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 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 或某根钢筋拉断; 4对于工程桩验收检测,达到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拨 量或上拔荷载值。

    5.3. 4检测数据可按本规范表 C. 0. 1 的格式进行记录。

    检测数据可按本规范表C.0.1的格式进行记录。

    检测数据可按本规范表C.0.1的格式进行记录。 测试桩身应变和桩端上拔位移时,数据的测读时间宜符 规范第4.3.5条的规定。

    4本规范第5.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承载力判定依据; 6当进行抗拔侧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 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土层的 抗拔极限侧阻力。

    4本规范第5.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承载力判定依据; 6当进行抗拨侧阻力测试时,应包括传感器类型、安装位 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身轴力曲线,各土层的 抗拔极限侧阻力

    6.1.1本方法适用于在桩顶自由的试验条件下,检测单桩的水 平承载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当桩身埋设有 应变测量传感器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测定桩身横截面的曲 应变,计算桩身弯矩以及确定钢筋混凝土桩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时 对应的水平荷载。

    6.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桩顶出

    6.1.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桩顶出现较大水平 位移或桩身结构破坏;对工程桩抽样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 位移允许值控制加载,

    6.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6.2.1水平推力加载设备宜采用臣卧式千斤顶,其加载能力不得 小于最大试验加载量的1.2倍。 6,2.2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 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 6.2.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 的规定;水平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 干斤顶和试验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铰支座,干斤顶作用力应水平 通过桩身轴线;当干斤顶与试桩接触面的混凝士不密实或不平整 时,应对其进行补强或补平处理。 6.2.4桩的水平位移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 4.2.4条的有关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 装两个位移计;当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平力作用平面以上 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

    4.2.4条的有关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 装两个位移计;当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平力作用平面以上 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

    4.2.4条的有关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

    6.2.5位移测量的基准点设置不应受试验和其他因素的影!

    基准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向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相反的计 面,基准点与试桩净距不应小于1倍桩径,

    1出 面,基准点与试桩净距不应小于1倍桩径 6.2.6测量桩身应变时,各测试断面的测量传感器应沿受力方 句对称布置在远离中性轴的受拉和受压主筋上;埋设传感器的纵 剖面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0°。地面下10倍桩径或桩 宽的深度范围内,桩身的主要受力部分应加密测试断面,断面间 距不宜超过1倍桩径;超过10倍桩径或桩宽的深度,测试断面 间距可以加大。桩身内传感器的理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 规定。

    6.3.1加载方法宜根据工程桩实际受力特性,选用单向多循环 加载法或按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当对试桩桩身 潢截面弯曲应变进行测量时,宜采用维持荷载法。 6.3.2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不应大于预估水平极限 承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r 后,可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 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 立移观测;试验不得中间停顿; 2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以及水平位移的测读方 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4.3.3条和第4.3.5条的规定。 6.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桩身折断; 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时 可取高值; 3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 6.3.47 检测数据可按本规范附录C表C.0.2的格式进行记录。 6.3.5测试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时,数据的测读宜与水平位移 测量同步

    2018标准规范范本6.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vy: H) bo Y,(EI) inb

    6.4.3对进行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测定的试验,应

    6.4.5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桩身不充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5% 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 的灌注桩水库标准规范范本,可取设计桩项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 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 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10mm

    3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 6.4.8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范第3.5.3条规定的内容外,尚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 2 受检桩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3 加、卸载方法; 4本规范第6.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 5 承载力判定依据; 6当进行钢筋应力测试并由此计算桩身弯矩时,应包括传 惑器类型、安装位置、内力计算方法以及本规范第6.4.2条要求 的计算结果

    ....
  • 建筑标准 技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基桩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