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外的后张预应力筋及外护
改变体外预应力束方向的、与混凝土构件相连接的中间支 承块。
2.1.5锚固块anchorage block
钢丝绳标准承受预应力锚具作用并将其传递给混凝土结构的附加锚固 装置。
体外预应力筋与构件横向变形不一致而引起的附加预 效应。
E 混凝土弹性模量; E 钢筋弹性模量;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tk、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ptk 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 fpyk 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fy、f 非预应力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受剪计算非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o 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作用、作用效应
M 一 弯矩设计值: Mi一 主弯矩值,即由预加力对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 矩值; M2 由预加力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的次弯矩: 、Mg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cr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N2 由预加力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的次轴力: Npo 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 的合力; V 剪力设计值; Wmax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 最大裂缝宽度; Opc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由预应力在抗裂验算边缘 产生的混凝土法向预压应力;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po 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 力筋应力; Ope 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Opu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 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中和轴到受 压区边缘的距离)的比值; Y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入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K 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从 摩擦系数; P 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3.1.1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可用于下列情况的混凝土构
1提高结构与构件的承载能力; 2减小结构构件正常使用中的变形或裂缝宽度; 3既有结构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 构上的荷载: 4抗震加固及其他特殊要求的加固。 3.1.2既有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3.1.3既有混凝土结构需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时,应按鉴定结 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行加 固设计。 3.1.4加固后的混凝土结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 重性、结构重要性、既有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果和加固设计使用年 限,由委托方和设计单位按实际情况确定。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 限应根据既有结构的使用年限、可靠性鉴定结果和使用要求 确定。 3.1.5混凝土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的可 行性,合理选用预应力锚固体系,保证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316对高温高湿 低温融 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
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进行加 固设计。 3.1.4加固后的混凝土结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 重性、结构重要性、既有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果和加固设计使用年 限,由委托方和设计单位按实际情况确定。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年 限应根据既有结构的使用年限、可靠性鉴定结果和使用要求 确定。
3.1.4加固后的混凝土结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
重性、结构重要性、既有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果和加固设计便 限,由委托方和设计单位按实际情况确定。结构加固设计使 限应根据既有结构的使用年限、可靠性鉴定结果和使用 确定。
3.1.5混凝士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的可
行性,合理选用预应力锚固体系,保证受力合理、施工方便。 3.1.6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 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引起的既有结构损坏,应在加固 设计文件中提出防治对策,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治理和加固。 3.1.7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天变形或珊塌的 混凝土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施工安全和施工监 测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3.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
3.2.1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对结构的整体进 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并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并应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确定其标 准值或代表值。结构上的作用已在可靠性鉴定中确定时,宜在加 固设计中引用。 2既有结构的加固计算模型,应符合其实际受力和构造状 况;作用效应组合和组合值系数及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确定。 3结构的儿何尺寸,对既有结构应采用实测值;对新增部 分,可采用加固设计文件给出的名义值。 4既有结构钢筋强度标准值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检测 结果推定的标准值,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原 设计的标准值。 5超静定结构应考虑体外预应力对相邻构件内力的影响以 及预应力产生的次内力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6加固后构件刚度发生变化时,整体静力计算和抗震计算 应考虑刚度变化对内力分配的影响。 3.2.3既有结构为普通混凝土结构时,体外预应力束配筋截面 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板、简支梁、框架梁跨中:
fyhs As A≤4 Opuhp
式中:pu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N/mm); 非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hs、hp 非预应力筋合力点、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 的距离(mm); As、Ap 构件受拉区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体外预应力筋截 面面积(mm) 4册士灶格头 工
的距离(mm): As、A,一一构件受拉区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体外预应力筋截 面面积(mm)。 3.2.4既有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应综合考虑加固前和 加固后的预应力度,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
体外预应力加固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4.2.1体外预应力束的选用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环境条件和施 工方法等确定,体外预应力束的预应力筋可采用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螺纹钢筋,并宜采用涂层预应力筋或二次加工预应力筋, 4.2.2预应力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fpyk)、极限强度标准值(fptk)及抗拉强度设计值(fpy)应按表 4. 2. 2 采用。
表4.2.2预应力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 强度标准值及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4.2.3预应力筋弹性模量(E,)应按表4.2.3采用,对于
4.2.3预应力筋弹性模量(E,)应按表4.2.3采用,对于重要 的工程,钢绞线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
的工程,钢绞线可采用实测的弹性模量
4.2.4涂层预应力筋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和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 线,当防腐材料为灌注水泥浆时,不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涂层预 应力筋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镀锌钢绞线的规格和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 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YB/T152的规定; 2·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环 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GB/T21073和《填充型环氧涂层钢 绞线》JT/T737的规定。 4.2.5二次加工钢绞线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规格和 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
4.2.5二次加工钢绞线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其规格和
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C 的规定。
4.3.1体外预应力加固用锚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
+..I 日家玩 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和《预应 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并 宜选用结构紧凑、锚固回缩值小的锚具。 4.3.2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的
4.3.2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松拉力等张拉工艺的 要求。
4.4转向块、锚固块及连接用材料
1转向块、锚固块的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 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是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有关规定。 转向块、锚固块与既有结构的连接用材料性能应符合现 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
设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有关规定。
5.1体外束的外套管可采用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HDI 管等。对不可更换的体外束,可在管内灌注水泥浆;对可更 外束,管内应灌注专用防腐油脂
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B50119等的规定。
4.5.4水泥浆水胶比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4.5.5专用防腐油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
火涂料》GB14907的规定。
火涂料》GB14907的规
5.1.1体外预应力加固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在进行承载力极限 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考虑预应力次弯矩、次 剪力、次轴力的影响。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 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取1.0。体外预应 力配筋截面积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估算。 5.1.2体外预应力加固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计算截面的次弯矩
力配筋截面积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估算。 5.1.2体外预应力加固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计算截面的次弯矩 (M2)和次轴力(N)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5.1.2体外预应力加固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计算截面的次弯矩
式中:M、N 由预加力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 的综合弯矩值(N·mm)、综合轴力值(N) Mi一一主弯矩值,即预加力对计算截面重心偏心引 起的弯矩值(N·mm); Ni一一主轴力值,即计算截面预加力在构件轴线上 的分力(N),当预应力筋弯起角度很小时, 可近似取peAp;
epl一 截面重心至预加力合力点距离(mm)。 次剪力宜根据构件各截面次弯矩的分布按结构力学方法 计算。
5.1.3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5.1.3的规定计算
1.3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值
注:孔道指张拉前已固定的孔道。
直线预应力筋因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 力损失值(o,)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α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mm),可按表 5.1. 4采用; 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
表5.1.4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值a(mm)
预应力筋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o,)可按下列规定 预应力螺纹钢筋
式中:con 体外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N/mm),按本规 程第8.5.2条取值; 3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固定孔道长度累计值(m),当 r<2m时,可忽略;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预应力筋转角累计值(rad); K 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1/m), 可按表5.1.5采用; 从一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表5.1.5 采用。
表 5. 1. 5 5摩擦系数取值
注:表中系数也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孔道采用不同材料时,应分别考虑,分 段计算。
表中系数也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孔道采用不同材料时,应分别考虑,分 段计算。
5.1.6预应力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4)可按下 定计算:
1)当Ocon≤0.5fptk时,取4=0; 2) 当 0. 5 f ptk<0con<0. 7 f ptk时 :
con —0.5)0con °i4 = 0. 125 f otk
7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终极值(αis)可按 J规定计算: 1对一般建筑结构构件
55+300 Opc is = 1+15p
= (Ap+As)/A
式中:pc 受拉区体外预应力筋合力点高度处的混凝土法向 压应力(N/mm),当预应力筋位于截面受拉边缘 外时,可假设预应力筋合力点高度处有混凝土并 按平截面假定计算; fcu一一施加预应力时既有结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N/mm?); β一受拉区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配筋率。 计算受拉区体外预应力筋合力点高度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op)时,预应力损失值应仅考虑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的损 失;Opc值不得大于0.5fcu;同一段体外预应力筋取其平均值 计算。 2当结构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低于40%的环境下,65值应 增加30%。 3既有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时间超过5年时,0i5值可 取0。 4对重要的建筑结构构件,当需要考虑与时间相关的混凝 土收缩、徐变及预应力筋应力松弛预应力损失值时,可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算。 5.1.8体外预应力加固进行分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 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于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可将先 批张拉的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增加αe°pci。 注:opci为后批张拉预应力筋在先批张拉预应力筋重心处所产生的混凝 土法向压应力,同一体外段取其平均值计算,当预应力筋位于截面受拉边 缘外时,可假设预应力筋高度处有混凝土并按平截面假定计算。 5.1.9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设计值(opu)可按下式计算:
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于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可将先 批张拉的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增加αgpci。 注:opci为后批张拉预应力筋在先批张拉预应力筋重心处所产生的混凝 土法向压应力,同一体外段取其平均值计算,当预应力筋位于截面受拉边 缘外时,可假设预应力筋高度处有混凝土并按平截面假定计算。
Opu=Ope十op 值(N/mm):
中:Ope 有效预应力值(N/mm); △op 预应力增量,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对于简支 受弯构件△o,取为100N/mm,连续、悬臂受弯构
件△o取为50N/mm;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 Ag,取为 50N/mm
5.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图 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
受压区高度(α)尚应符合下
图5.2.1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一截面重心轴
图5.2.2T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位置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α)应按下式确定:
V< 0. 25β f.bl
3当4
β一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时,取β等于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取β等于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6一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mm); ho一一原截面的有效高度(mm); hw w一一截面的腹板高度(mm):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 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5.2.5当既有结构受剪截面不符合本规程第5.2.4的规定时,
V=Vcs+Vp+0.8fwAsbsinαs+0.8opuApbsinα
Asho Vcs=αcyfbho+ + yv S Vp = 0. 05(Npo +N2)
V 一考虑次剪力组合的斜截面上最大剪力设计值(N); 一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N); V—一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mm):As=nAsvl,此处,n为在同一截面内箍筋 的肢数,Asvl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mm);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m); ho 原截面的有效高度(mm); fy 受剪计算非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Asb、Apb 分别为同一平面内的弯起非预应力筋、弯起预应力 筋的截面面积(mm); αs、αp 分别为斜截面弯起非预应力筋、弯起预应力筋的切 线与构件纵轴线的夹角; αcv 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一般受弯构件取 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 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 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αc为 1.75 入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入等于a/ho, 入十1, 当入<1.5时,取入为1.5,当入3时,取入为3, a为集中荷载作取点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No—一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纵向预应 力筋及非预应力筋合力(N);当Npo十N2>0.3fAo 时,取Npo十N2=0.3fAo,此处,A为构件的换 算截面面积。 注,对合五引起的截面查箱
1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 值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保温标准规范范本,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度限值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按现行国家标
沟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确定。 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所 本外预加力(Nclo)可按下式计算:
5.3.2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所
5.3.2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
排水标准规范范本M; Oclo+ W Nelo = Epo 1 W 1 A
....- 建筑标准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