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29-2015 交错桁架钢结构设计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0.9钢管混凝土柱及桁架腹杆钢管宜采用热轧管或冷成型的
3.0.10墙体宜采用轻质材料
4.0.1交错桁架钢结构的平面布置宜采用矩形(图4.0.1)、环 形等平面,应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平作用合力中心 接近,同时各层刚度中心应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框架宜沿建筑 物纵向等柱距布置,框架数宜为奇数
图4.0.1交错桁架结构单元的平面、剖面 1一立柱
水利软件、计算4.0.2交错桁架钢结构的经济高宽比宜为36。架的跨度不 宜天于21m。桁架的跨高比宜为5~6。 4.0.3结构的纵向柱距宜为6m9m。楼板可直接与相邻架 的上下弦相连。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 4.0.4作用在交错桁架结构上的纵向水平力应由纵向框架或框
4.0.5根据桁架形式不同,桁架上下弦杆与边柱可采
铰接,纵向框架梁与边柱应采用刚接,楼板应采用现浇楼板(图 4.0.5)
4.0.6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在横向可不设支撑体系,纵问框架的 支撑体系宜按需要设置。柱子截面的强轴宜与横向桁架平行。 4.0.7当底层局部无落地桁架时,应在底层对应轴线及相邻两 设横向支撑(图4.0.7)。 4.0.8顶层无桁架的轴线可采用立柱支承屋面结构。底层无落 地桁架时,可在二层无架轴线设吊杆支承楼面。
【】第二层设桁架时支撑做法
(b)第三层设析架时支撑做法
4.0.9采用立柱或吊杆支承楼面时,立柱和吊杆应连在架节 点处,避免架弦杆产生附加弯矩。 4.0.10架可采用混合桁架L图4.0.10(a)和空腹桁架 4.0.10(b)」两种形式。混合桁架宜采用单斜杆体系,斜腹杆 的倾角宜为45°~60°;设置走廊处可不设斜杆,走廊应设在桁架 剪力较小的节间。
图4.0.10桁架形式
4.0.11采用空腹桁架时,桁架节点应设计成刚性节点,桁架 弦杆与柱的连接应按刚性连接设计。采用混合桁架时,弦杆应 连续,桁架腹杆与弦杆的连接、架与柱子的连接可按铰接 设计。 4.0.12交错桁架结构端部宜采用平面框架或框架一支撑抵抗侧 卢士热风生
向力,抗风柱应能将山墙风荷载传递到主体结构。
4.0.13 楼梯、电梯间可设置局部框架。 4.0.14 结构底层布置桁架时,基础梁可作为落地桁架的下弦。 4.0.15楼板与桁架弦杆应有可靠连接。楼板宜采用压型钢板组 合楼板、现浇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5.0.1交错桁架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 规定。 5.0.2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 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5.0.3结构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
式中:C一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变形容许值 (mm); Sd一一荷载效应组合的标准值(mm)。 5.0.5计算架、梁的挠度时可考虑楼板的组合作用,可不考 虑螺栓孔引起的截面削弱。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不宜天于表 5.0.5的规定值。
表5.0.5受弯构件挠度容许值
注:L为构件跨度;[vT]为全部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起拱应减去拱度)的容许 值:v1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挑度容许值
5.0.6交错架结构中架可预先起拱。起拱值应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可为恒载标准值加二分之一活载标准值所产生的挠度。 5.0.7结构在风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h/250,h 为层高。 5.0.8地震作用下交错桁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应满足表5.0.8
5.0.8地震作用下交错桁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应满足表5.0.8
5.0.8交错桁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限1
6.0.1交错桁架钢结构的荷载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效 应组合、组合值系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 6.0.2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 合,荷载和材料强度均采用设计值。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包括构件 和连接的强度、结构和构件的稳定性。 6.0.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采 用荷载标准值、组合值和变形容许值进行计算。 6.0.4阻尼比在多遇地震作用计算时可取0.04,在罕遇地震作 用计算时可取0.05。 6.0.5交错架钢结构按多遇地震进行抗震变形验算时,可不 计入与风荷载效应的组合。进行罕遇地震作用验算时,不应计入 风荷载,其竖向荷载宜取重力荷载代表值。 6.0.6当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基本对称时,应充许沿结构 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6.0.7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 震作用并计人扭转的影响。 6.0.8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
e. =± 0. 05L
式中:e;一 第i层质心偏移值(m),各楼层质心偏移方向 相同; L 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长度(mm)
算。对高度不大于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交错 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弹性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对复杂交错 架结构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 6.0.10交错桁架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 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6. 0. 10)
式中:VEKi 第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kN); 入一一剪力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取值; G,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kN); n一一结构计算总层数。 .0.11抗震设防区的地震作用及抗震计算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7.0.6采用平面结构分析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分别对体系 中单稿框架分析其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和变形。桁架上下弦杆均 应承受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
7.0.9当框架底层局部无落地桁架只设横向支撑时,设支撑的 底层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5。 7.0.10结构不进行平扭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 个边框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短边可按1.15采 用,长边可按1.05采用,角部构件宜同时乘以两个方向各自的 增大系数。 7.0.11在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计人结构整体扭转对结构内力 的影响时宜平用空间公折注
8.0.1架弦杆宜采用热轧H形钢或焊接工字形截面,混合桁 架腹杆宜采用矩形钢管截面,腹杆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 X100mm×6mm,节点板厚度不宜小于12mm。桁架弦杆的宽 度不宜小于200mm。 8.0.2桁架杆件不宜采用由垫板缀合的型钢组合截面。 8.0.3架上、下弦杆应按连续压(拉)弯构件设计。楼板与 架弦杆有抗剪连接件可靠连接时,弦杆可不计算平面外稳定 弦杆平面内计算长度取节间的儿何长度。 8.0.4混合桁架腹杆应按轴心受力构件计算其强度、整体稳定及 局部稳定。混合桁架腹杆可采用节点板与弦杆连接,桁架端部斜 杆和底层横向支撑斜杆平面内、外计算长度均取,架其他腹杆 平面内计算长度取0.8l,平面外计算长度取1,1为节间几何长度 8.0.5桁架压杆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20 y 235 180元 ,,为钢材屈服强度。
8.0.5架压杆的长细比不宜大于120./,拉杆不宜大于
表8.0.6桁架杆件的板件宽厚比限值
8.0.7交错桁架钢结构的框架梁、柱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7有关规定及本节的规定,计算其强度和 急定性。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取该层柱的高度乘 以计算长度系数。混合、空腹架结构柱子平面内计算长度系 数从均可取为1.0,平面外计算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7框架柱计算长度取值。 8.0.8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天于120 大王表8.0.8规定的限值
8.0.8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天手120 ,板件宽厚比不应 大于表8.0.8规定的限值。
表8.0.8支撑的板件宽厚比限值
8.0.9框架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20 235 梁柱板件宽厚比不 y 应大于表8.0.9规定的限值
表8.0.9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
注:表列数值适用于Q235钢,采用其他牌号钢材时应乘以 :N为梁中轴 力:A为梁截面面积,f为钢材抗拉(压)强度设计值。
8.0.10纵向框架梁与框架柱刚接并同时作为楼板的边梁时,应 计入楼板平面内的弯矩在梁内产生的轴力,纵向框架梁与柱的连 接计算也应计入该轴力。该轴力可按下式计算:
h一一楼板宽度(mm)。 8.0.11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尚应按 空钢管进行施工阶段的强度、稳定 性和变形验算。矩形钢管柱在施工 阶价段的轴向应力不应大于其抗压强 度设计值的60%,并应满足强度 和稳定性的要求。
8.0.12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截
面最小边尺寸不宜小手400mm, 壁厚不宜小于10mm,截面的高宽 比不宜大于2
8.0.13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壁板件
楼板纵向边梁中的拉(压)力设计值(kN); 行架横向水平剪力作用下楼板平面内的弯矩设计值 (kN.mm);
图8.0.13矩形钢管截面板件 应力分布 1h;2b;3t;4—o1:502
表8.0.13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壁板宽厚比b/t、h/的限值
e=V235/1.1oo;f为钢材的届服强度;a1、o2分别为板件最外边缘的最大 最小应力,压应力为正,拉应力为负:为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板件实际应 力设计值,压弯时取1。
=V235/1.1oo;f,为钢材的届服强度;61、o2分别为板件最外边缘的最大、 最小应力,压应力为正,拉应力为负:o为施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板件实际应 力设计值,压弯时取0。
9.0.1交错桁架结构除应验算楼面及屋面板在重力荷载作用下 的承载力、变形外,尚应验算其在桁架传来的横向水平力作用下 的平面内抗剪承载力及其与桁架间的连接承载力。 9.0.2楼层间每榻桁架分担的层间剪力可由结构的空间分析确 定,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9.0.2楼层间每稿架分担的层间剪力可由结构的空间分析 定,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Vs+Vtors V,= Qw.D,/ ED; (2 Dx?)
:V一一层间第i榻桁架分担的剪力(kN); V结构平移产生的剪力(kN); Vror一 结构扭转产生的剪力,忽略扭转影响时此项为零 (kN); D;第i榻桁架的剪切刚度(kN/mm),混合桁架按本 规程第9.0.3条的规定计算; ZD. 结构的层间总剪切刚度(kN/mm),为同层各桁架 剪切刚度D,之和; 扭转计算偏心距(mm),其值为层间水平力作用 线和层间刚度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偶然偏心e 之和,层间刚度中心的坐标可按本规程第9.0.4条 的规定计算,偶然偏心按本规程第6.0.8条的规定 采用; Qw一侧向荷载引起的层剪力(kN); 一 相对于层刚度中心的桁架位置坐标(mm),应注 意奇数层和偶数层刚度中心及桁架位置的不同。
:V一一层间第i榻桁架分担的剪力(kN); V结构平移产生的剪力(kN); Vron一 结构扭转产生的剪力,忽略扭转影响时此项为零 (kN); D;一第i榻桁架的剪切刚度(kN/mm),混合桁架按本 规程第9.0.3条的规定计算; ZD 结构的层间总剪切刚度(kN/mm),为同层各桁架 剪切刚度D,之和; 扭转计算偏心距(mm),其值为层间水平力作用 线和层间刚度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偶然偏心e 之和,层间刚度中心的坐标可按本规程第9.0.4条 的规定计算,偶然偏心按本规程第6.0.8条的规定 采用; Qw一侧向荷载引起的层剪力(kN); 一 相对于层刚度中心的桁架位置坐标(mm),应注 意奇数层和偶数层刚度中心及架位置的不同。
9.0.3混合桁架的剪切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9.0.3混合架的剪切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 =ZD, D, =E/(d/(A)+/A)
式中:D; 某层第i榻架的剪切刚度(kN/mm); 第i榻桁架第;节间的剪切刚度; m一第i榻桁架中有斜腹杆节间的数目,无斜腹杆节间 的剪切刚度为零; E 钢材的弹性模量(N/mm); d 一斜腹杆长度(mm); 桁架竖杆的水平距离(mm); Ad 斜腹杆的截面面积(mm); A 一上弦杆的截面面积(mm)
)桁架承受剪切力受力
面层间刚度中心坐标(图9.0.4)
C0 = 2(DT,)/2D: y = B/
9.0.5验算楼板平面内抗剪承载力时,最大水平剪力设计值应 按下式确定:
V = max(1. 4Vwk, 1. 3Vehk)
式中:Vwk一 一风载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 VEhk一一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kN)。 9.0.6楼面板、屋面板与抗侧力桁架间的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 钉、槽钢、弯筋等。桁架弦杆上的抗剪连接件宜均匀布置,抗剪 连接件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 9.0.10楼板在横向水平剪力标准值作用下,宜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不出现斜裂缝的深梁验算抗 剪强度。 9.0.11楼板的开口部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设边缘构件加强。 9.0.12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在桁架弦杆支承部位宜增加沿桁 架方向的配筋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 9.0.10楼板在横向水平剪力标准值作用下,宜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不出现斜裂缝的深梁验算抗 剪强度。 9.0.11楼板的开口部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设边缘构件加强。 9.0.12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在架弦杆支承部位宜增加沿 架方向的配筋,
10.0.2采用混合桁架时,桁架在空腹节间的竖腹杆与弦杆宜采 用刚性连接(图10.0.2)
10.0.3架弦杆与框架柱采用节点板连接时,节点板控制截面 应按下式验算承载力:
标准血压(10. 0. 3]
N2 < 4lwtf
N3≤4X0.7hilwfm
α 第段破坏线与拉力轴线的夹角
(10. 0. 5)
10.0.7连接腹杆的节点板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1节点板的剪切承载力极限值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不锈钢板标准0.75Pbs≥1.2Py (10 P,=Agwfy (10 P=0.72fAg+fuAn,当fuAm≥0.6fuAm (10 Pb=0.6fuAn+1.2fyAg,当fuAm<0.6fuA,
Pbs=0.6fuAny+1.2fyA,当fuAn<0.6fuAny
0. 75P. >1. 2P, P, = Awf.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