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138-2010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pdf

  • CJJ138-2010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6
  • 发 布 人: tina0614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能够为人类经济、合理开发利用的地 球内部的地热能,包括作为主要地热载体的地热流体及围岩中的 热能,

    在当前或近期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 集区。

    2. 0. 4 稳定流温

    蝶阀标准geothermal well

    geothermal well

    能够开采出地热流体的管并。开采地热流体的并称为“开采 并”或称“生产井”;将利用后的地热流体回灌到热储层的井称 为“回灌井”。

    2.0.6地热直接供热系统

    采用换热器进行地热流体与供热循环水换热的供热系统。 2.0.8地热供热调峰系统peakloadsystemforgeother heating

    防止地热流体对设备腐蚀而采取的措施 2.0.10地热防垢 geothermal scale prevention

    将供热利用后的地热流体通过回灌并,重新注人 措施。

    将地热流体回灌至同一开采热储的回灌方式。

    将地热流体回灌至不同热储的回灌方式

    3.1.1地热供热工程设计前,必须对工程场地及周边状况等资 料进行搜集和调查。 3.1.2地热供热工程应依据地热资源勘查部门所提供的资源可 采储量及地热井参数进行设计。主要参数应包括地热流体稳定条 件下的温度、流量、压力或水位。 3.1.3地热供热设计应确定地热供热负荷、调峰负荷、供热工 艺流程和地热井井泵选型。 3.1.4地热供热系统设计与能源配置应考虑下列措施: 1采用地热梯级综合利用形式:

    采储量及地热井参数进行设计。主要参数应包括地热流体稳定条 牛下的温度、流量、压力或水位。 3.1.3地热供热设计应确定地热供热负荷、调峰负荷、供热工 艺流程和地热井井泵选型。 3.1.4地热供热系统设计与能源配置应考虑下列措施: 采用地热梯级综合利用形式: 2 设置调峰系统; 采用蓄热储能系统; 4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 采用低温高效的末端装置。 3.1.5中、低温地热田供热工程设计,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的保 证程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 的有关规定执行。

    3.2.1地热用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热负荷的确定应按压

    3.2.1地热用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热负荷的确定应按国 家现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城市 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 建筑部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 定执行;既有建筑应按调查实际热负荷确定;生活热水设计热负 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

    3.2.2地热供热系统设计应以地热承担基本热负荷,辅助能源

    3.2.2地热供热系统设计应以地热承担基本热负荷,辅助能源

    2地热供热系统设计应以地热承担基本热负荷,辅助能源 调峰热负荷。热负荷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地热基本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d 基本热负荷(kw); Gd 地热井开采量(m/h); Op 地热流体的密度(kg/m3); Cp 地热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 tdi 地热流体供水温度(℃); tdo 无调峰装置时地热流体回水温度(℃) 2 调峰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 调峰热负荷(kW); Q —设计热负荷(kW)。

    3.3. 1地热利用率应按下式计算:

    3.3.1地热利用率应按下式

    式中:Ⅱ 地热利用率; Q: 地热实际利用热量(kW); Qmax 地热最大可供热量(kW); 地热稳定流温(℃); t2 地热流体排放温度(℃); to 当地年平均气温(℃)。

    4.1.1当地热水水质符合供热水质标准,或供热系统及未端装 置采用非金属材料并不会产生结垢堵塞时,可采用地热直接供热 系统。

    系统。 4.1.2地热直接供热系统应由热源、输配系统、未端装置组成 (图4.1.2)。热源部分应包括地热开采井、回灌井等,

    4.1.2地热直接供热系统应由热源、输配系统、末端

    (图4.1.2)。热源部分应包括地热开采井、回灌井等

    图4.1.2地热直供系统工艺流程示意 进;2—回灌井;3—温控阀;4—循环泵;5—热用户

    开采井:2一回灌井:3一温控阀:4一循环泵:5—热用户

    4.2.1城镇地热供热工程宜采用间接供热系统。 4.2.2地热间接供热系统由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组成 (图4.2.2)。热源部分应包括地热开采井、回灌、换热器等。 4.2.3温度较高的地热流体应采用高温段和低温段适合的末端

    14. 2. 2 地热间供系统工艺流程示

    地热供热工程应设置调峰系统

    3.1地热供热调峰系统工艺流程

    4.3.2调峰热源宜采用水源热泵,燃煤、燃气、燃油锅炉 市集中供热热源等。

    3.4启动调峰系统的室外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wk 启动调峰系统的外界空气温度(℃); tn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Qd 基本热负荷(kW); Qn 设计热负荷(kW)。 tw 采暖室外设计温度(℃)

    5.1.1 地热井泵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城镇规划和小区总体规划要求; 2 应有维修场地和较好的通风米光条件: 地热尾水应有排放去处。 5.1.2 地热井泵房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井泵房宜采用地上独立建筑: 2井泵房与周边建筑间距不应小于10m,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的规定。

    5.1.4 地上式井泵房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和管理要求: 2 井泵房室内地面应做排水明沟; 3 井泵房地面标高应高于室外地面200mm; 4 积水坑自流排水管管径应满足地热井出水量: 5 应设置起重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移动式起重设备时,室内净高不应小于 4.0m,且应在与并口垂直的屋顶设置不小于1.0m X1.0m的吊装孔: 2)当采用固定式起重设备时,室内净高不应小于6m; 3)吊装孔可设计为活动盖板; 6 井泵房内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7 地热井中心线至内墙面的间距不应小于1.5m。

    5.1.5地下或半地下式井泵房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程

    条中第1、2款和第4~7款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井泵房屋顶应设置井泵提升孔、进出人孔、进气孔及排 气孔,并做防水;进气孔、排气孔管道室外部分均应设防雨、防 尘帽,并在附近设置警示标志; 2进气孔管道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排气孔管道应高出 室外地面500mm; 3室内排水沟末端应设置集水坑,并应安装自动潜水排 污泵; 4 进出泵房的各种管道、电缆应预理穿墙防水套管; 5地下式井泵房不应建在其他建筑物之下。 5.1.6当地热井水温超过45℃时,地下或半地下式井泵房必须 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通道。

    5.2.1地热井井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H=H+ H2 X V? 2g +h

    式中: H 井泵的扬程(m); H1 动水位液面到泵座出口测压点的垂直距离(m); H2 系统所需的扬程(m); V 流体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 h 并内泵管的沿程阻力损失(m)

    2地热并泵宜配置变频控制装

    5.2.2地热井泵宜配置变频控制装置。

    1井泵的吸人口必须位于动水位下8m~10m处; 2地热流体腐蚀性轻的地热并,并泵管的连接可采用法兰连 接;腐蚀性严重的地热井,应选用特种石油套管并采用管螺纹连接 3井泵管应安装水位测量管; +井泵管表面应涂敷聚氨酯漆或环氧树脂漆等防腐涂料。 5.2.←每年供热期结束后应对地热井泵进行检修

    5.3.1地热并应根据地热流体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 司类型的并口装置。温度超过70℃或压力超过0:1MPa的自流 地热井,应采用防喷型井口装置。 5.3.2当地热流体含有天然气或其他有害气体时,井口应安装

    5.3.1地热并应根据地热流体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分

    5.3.3地热并口装置应满足

    1 能承受所需的温度、压力; 2 密封性良好; 3 满足井管伸缩: + 配置测量流体温度、压力和流量的仪表; 5 能适应更换泵型规格的要求; 6 并口顶盖应具备可开启的水位测量孔。 5.3.4 并口宜设置微正压氮气保护系统,且充氮装置应设置自 动压力控制设备。

    5. 4. 1 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0.05%时,井口应设置除 砂器。

    地热流体不与空气接触等要求。

    6.1.1地热供热站宜靠近用热负荷中心,其位置的选择、总平 面布置和建筑应符合本规程第5.1.1、5.1.2条的规定。 6.1.2 地上式供热站的建筑与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功能分区应明确且管理方便: 3 供热站设备间地面应设排水明沟: 4 外墙上应预留大型设备安装和维修时用的哑口; 地热流体含有有毒气体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6.1.3地下或半地下式供热站的建筑与结构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6.1.2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间排水明沟末端应设置集水坑,并应设置自动潜水 排污泵; 2进出供热站的各种管道、电缆应预埋穿墙防水套管; 3出人通道或在屋顶开设备吊装孔的尺寸应满足设备最大 组件的运输要求: 4对于自流井,供热站必须与井口泵房隔离,两者之间不 得设连接通道和开放型连接管道,也不得共用排污沟。

    6.2.1 换热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传热性能好、流通阻力小、耐腐蚀、在使用压力和温 度下安全可靠; 2换热器应根据地热水温和水质选型及选材; 3地热供热系统宜选用板式换热器,对于高温、高压的地

    供热系统应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泵机组换热设备,或采用换热器将热泵机组与地热流体隔开的工 艺流程; 3热泵机组应设置控制低温热源进水温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6.2.3储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工艺要求和场地情况,可采用水箱、水罐或蓄水池: 2选材应考虑地热流体的温度和腐蚀性;当采用钢制储水 装置时,装置内部应进行防腐处理,且防腐处理应按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执行; 3储水装置应采取保温措施; 4储水装置应设置溢流、泄水、放气口,并应设置温度及 液位传感器: 5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供热站,储水装置必须设置直通室 外的排气通道,不得将气体排至供热站内; 6储水装置应设置自动补水和水位高低限报警装置

    6.3.1地热供热系统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的选择与安装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和《通用用电设备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规定执行。 6.3.2地热供热站、地热井泵房的防雷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执行

    7 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

    7.1.1地热供热管网的设计和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热 力网设计规范》CJI34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的规定执行。 7.1.2地热供热管道宜采用直理敷设,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T81的规定。 7.1.3地热水输送管道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其腐蚀性 结垢等特点,选用安全可靠的管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当采用非金属管材时,其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

    琪 7.1.3地热水输送管道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其腐蚀性 结垢等特点,选用安全可靠的管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当采用非金属管材时,其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 程》JGJ 142 的规定。

    考虑,设计参数和系统形式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3地热供热系统未端装置的形式与供水温度可按表7.2

    表7.2.3地热供热系统末端装置形式与供水温度

    7.2.←地热供热系统的末端设备应设置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并 应按户设置热计量或热量分摊装置。

    8.0.1城镇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地热资源 的情况,并结合城镇的发展规划进行。 8.0.2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内容应包括地热水的利用方式 共应范围、供应规模以及系统设施的布置等。 8.0.3地热水宜就近利用,地热水输送时的温降不应天于 0.6℃/km

    8.0.6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8.0.7当地热水中含有H2S、CH4等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时 必须进行气水分离处理,并应加强室内的通风。 8.0.8对干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保温调节池 8.0.9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调节池、泵站及其附属设施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规定

    9.1.1地热供热工程防腐设计必须依据国家认定部门检测的水 质全分析报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 执行。

    9.1.3设备和管道的外防腐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化工设

    .1.3设备和管道的外防腐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化工设备

    9.2.1当地热流体具有腐蚀性时,应采取下列防腐措施之一或 同时采用两种以上措施: 1 采用有换热器的间接供热系统: 采用防腐材料; 系统隔绝空气; 地热流体接触的金属表面涂敷防腐涂料;

    9.2.2与有腐蚀性地热流体直接接触的管道或容器,宜采用非 金属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外输送地热流体的管道,宜采用适合该流体温度和压 力的玻璃钢材料; 2地热流体储存容器,宜采用内衬防腐材料的钢罐或采用 玻璃钢材料; 3室内地热流体输送管道,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 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的要求选用。 9.2.3当采用间接供热系统时,换热器前与地热流体直接接触 的管道或设备,应采取隔绝空气或采取并口充氮气的防腐措施。 9.2.4受流体高速冲击、易磨蚀的部件和转动的部件,其金属 表面不应采用涂敷防腐涂料的防腐方法

    2.5严禁采用在地热流体中添加防腐剂的防腐处理方法。

    9.2.5严禁采用在地热流体中添加防腐剂的防腐处理方法。

    1金属板之间的连接不宜采用叠接方式; 除必须采用法兰连接的设备、阀门外,其他设备应采用 焊接; 设备停运时,应能将地热流体完全排净; 4 应选择合理的介质流速; 5 易损件应便于更换。

    9.3.1对结垢性的地热流体,应对与地热流体直接接触的设备 采取防垢或阻垢措施。

    9.3.2阻垢可米用增压法、化学法或物理阻垢法。

    10.0.1地热并并泵和循环泵应采用变频控制装置。 10.0.2地热供热系统应在便于观察到的位置设置监测仪表,并 应监测下列重要参数: 1 地热井供回水温度和循环供回水温度; 地热流体侧流量和循环水侧流量; 3 地热供回水压力和循环供回水及补水压力: 4 地热井的水位。 10.0.3地热供热系统除应按本规程第10.0.2条的规定设置现 汤监测仪表外,还宜采用集中监控系统。 10.0. 4 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 表匹配。 10.0.5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水位监测仪,也可采用人 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法。 10.0.6井下自动水位监测仪测试探头应安装在井泵的吸人口 5m以上。信号线的保护套应与泵管固定,信号线出并口处必须 密封。

    11.0.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1.0.2当地热尾水排人城市污水管道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的有关规定 11.0.3当地热尾水用于灌溉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有关规定。 11.0.+当地热尾水排人地表水体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有关规定

    11.0.5地热供热尾水排放温度必须小于35C

    12. 1 一般规定

    12. 1. 1 地热供热系统应采取回灌措施。受污染的地 回灌。

    12. 1. 1 地热供热系统应采取回灌措施。受污染的地热流体严禁 回灌。 12.1.2 地热回灌应采用原水同层回灌。当采用异层回灌时,必 须进行回灌水对热储及水质的影响评价。

    12.2.1地热回灌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回灌可采用 真空回灌、自然回灌或加压回灌等方式。 12.2.2地热回灌系统应包括井泵房、井口装置、地热回灌监测 装置、水质净化过滤装置、排气装置、加压装置、进排水管 路等。 12.2.3 回灌井井口必须安装水位、水温、流量、压力等动态监

    装置、水质净化过滤装置、排气装置、加压装置、进排水管 路等。 12.2.3 回灌井井口必须安装水位、水温、流量、压力等动态监 测仪器仪表,

    2.2.3回灌井井口必须安装水位、水温、流量、压力等动态 则仪器仪表

    12.2.4回灌管网应能保证空气的排出和清洗方便

    1对基岩型热储层,回灌过滤精度应达到50μm; 2 对孔隙型热储层,过滤精度应达到3um~5um。

    固定资产标准12.3系统运行前准备

    12.3.1回灌前应对系统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开采并、回灌并的并口动态监测仪器仪表正常; 2 回灌系统电源、设备和阀门状态正常; 3回灌管网已密闭:

    4必须将生活热水尾水或其他被污染的地热水与回灌水分 离,不得将其混人回灌水中。

    4必须将生活热水尾水或其他被污染的地热水与回灌水分 不得将其混入回灌水中。 3.2回灌前应对系统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间应以目测 生排水的透明度与原水租同时为合格

    12.4.1回灌过程中应定期对开采量、回灌量、并口压力及水质 进行动态监测。人工测量水位的测量管应只在动态监测时开启, 则量结束后应及时关闭。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表可按本规程附 录E的要求执行。

    12.4.3判断回灌并发生堵塞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回灌堵塞 的判别及处理措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 12.4.4当采用加压回灌时,回灌压力与流量应经过回灌试验 确定。 12.4.5当过滤装置两端的压差达到50kPa~60kPa时,应进行 清洗或更换滤料。

    12.4.5当过滤装置两端的压差达到50kPa~60kPa时,应 清洗或更换滤料。

    建筑节能12.5系统停灌及回扬

    5.1 停灌后应及时回扬洗井。 5.2 回扬后应将回灌水管取出,并采取防腐等保养措施。 5.3回灌井井口应及时封闭,并应对系统进行密封,将液面 上的井管内充满氮气。

    ....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供热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