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L11-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pdf

  • JTGT L11-2014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7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0.4线形拟合alignmentfitting

    单侧拼宽时,既有中央分隔带改造为路面后,供同向车道分隔带两侧车辆转换行 带状区域。

    有色金属标准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ITC/TL11

    3.0.1应按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区域路网交通适应性分析,确定高速 公路通道规模。 3.0.2应对利用既有公路改扩建、另建新线进行论证,确定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方案 3.0.3应综合考虑交通量发展趋势、改扩建技术难度、施工及运营安全、区域交通 影响等因素,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建设时机和实施方式。高速公路改扩建宣在服务水平 下降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实施。

    3.0.2应对利用既有公路改扩建、另建新线进行论证,确定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方案 3.0.3应综合考愿交通量发展趋势、改扩建技术难度、施工及运营安全、区域交通 影响等因素,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建设时机和实施方式。高速公路改扩建宣在服务水平 下降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实施。 条文说明 建设时机不同,改扩建受交通量、路网等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建设时机的选择 对工程技术方案与交通组织方案的协调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施方式一般分“边通 车边施工”、“完全封闭施工”、“局部(局部路段、局部时段)封闭施工”等儿种,也 主要由工程技术方案与交通组织方案协调的结果而定。不同的工程技术方案可能需要不 同的交通组织方案与之协调,反过来,交通组织的需求也有可能决定着工程技术方案。 故对建设时机和实施方式需综合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 根据已实施工程的经验,当既有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下降至三级服务水平下限时 改扩建施工与运营的矛盾普遍都非常突出,既容易严重降低本路服务水平,又会对周边 路网产生过大的交通压力,同时也会给工程建设增加难度和安全风险,故对实施时宜满 足的服务水平作了规定。

    3.0.4应在既有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基础上,综合考虑改扩建公路功能、建设条件、 运行速度、土地利用等因素,论证确定改扩建项目的设计速度。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改扩建一般采用原设计速度,但由于规划调整引起公路功能的变化、既有 公路实际运行状况与原设计预期变化较大、遇特殊国难路段等因素,不排除在改扩建时 对设计速度进行调整,对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论证。

    3.0.5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起算年为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 年。设计小时交通量不应小于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

    主:图中箭头表示行车方向。

    b)单侧整体式拼宽(设置车道转换带)

    )单侧分离增建(设置同向车道分隔带)

    侧分离增建(设置车道转换带)

    单侧加宽,既有公路由双向行驶改为单向行驶,其建筑限界组成发生 以规定。

    单侧加宽,既有公路由双向行驶改为单向行驶,其建筑限界组成发生变化,为此 人规定。

    3.0.8拼宽桥涵的新建部 隧结松诺时 应进行整体验算和评价。既 涵极限承载能力应满足或采取加固措施后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齿足原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在让

    3.0.9桥涵荷载等级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既有桥涵的检测评价应采用原设计荷载等级。 2对拼宽部分与既有部分结构连接进行整体验算,评价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采 用原设计荷载等级,评价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应采用现行荷载等级。 3分离增建桥涵、拼宽桥涵的新建部分设计,应采用现行荷载等级。 4分离增建时,既有桥涵可维持原设计荷载等级

    3.0.8~3.0.9目前,国内已实施的改扩建项目普遍采用了“老桥老标准、新桥 新标准”的原则进行设计。 国内几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实践中,对拼宽桥梁整体验算的结果表明,采用《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规定的荷载等级时,大多数既有桥梁的极限承载能 力能够满足,交通运输部《关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处理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13】634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对此均作了明 确,本细则沿用。

    3.0.8~3.0.9目前,国内已实施的改扩建项目普遍采用了“老桥老标准、新桥 新标准”的原则进行设计。 国内几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实践中,对拼宽桥梁整体验算的结果表明,采用《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规定的荷载等级时,大多数既有桥梁的极限承载能 力能够满足,交通运输部《关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处理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13】634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对此均作了明 确,本细则沿用。

    新标准”的原则进行设计。 国内几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实践中,对拼宽桥梁整体验算的结果表明,采用《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03)规定的荷载等级时,大多数既有桥梁的极限承载能 力能够满足,交通运输部《关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处理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13】634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对此均作了明 确,本细则沿用。 3.0.10新建桥梁桥下净空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规定 拼宽桥梁桥下净空应不小于原设计时的净空要求。 3.0.11应对既有公路技术状况与运营安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确定既有工程的直 接利用、维修加固后利用或重建等方案。 3.0.12应考虑施工及运营安全、区域交通影响等因素,结合工程技术方案进行交通 组织设计。维持通车的施工路段,其服务水平可较正常路段降低一级。

    新建桥梁桥下净空满足现行《公路上程技术标准》(G1) 的规定, 拼宽桥梁桥下净空应不小于原设计时的净空要求。 3.0.11应对既有公路技术状况与运营安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确定既有工程的直 接利用、维修加固后利用或重建等方案。 3.0.12应考虑施工及运营安全、区域交通影响等因素,结合工程技术方案进行交通 组织设计。维持通车的施工路段,其服务水平可较正常路段降低一级。

    3.0.13施工阶段应重点对隐蔽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跟踪、检验、监测,印证设计入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设计

    改扩建工程设计阶段对既有公路的调查评价不可能深入既有公路的全部细节内容 施工过程中既有公路一旦打开,各种始料不及的新问题会随之出现,故应在施工过程中 进行跟踪、检验、监测,动态调整设计,这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重要措施。 3.0.14利用或再生利用既有资源、防治污染、处治废弃物时,应满足环境协调与生 态保护要求。

    3.0.15高速公路改扩建分期修建时,应采用纵向分段分期的方式,前期工程应为月 工程的修建创造有利条件。

    条文说明 既有公路调查与评价分运营安全性、技术状况两部分,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既有公 路自身状况,评价利用价值,为确定既有工程的利用方案奠定基础。 4.1.2既有公路调查应采用资料搜集、现场调查、测量、试验检测等手段。资料搜 集宜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等相关资料。 4.1.3应运用经验判断、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 承载能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量 评价。

    4.1.3应运用经验判断、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1 承载能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 评价。

    4.2.1路线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现行标准对运营阶段评价的规定收集资料。 2应收集运营期间的交通量和交通事故资料。 3应对既有公路平面线形、纵面线形和横断面进行测量

    1平面线形测量时,应在左、右幅中央分隔带边缘和右侧硬路肩外边缘四条线 市设测点,左、右幅的测点宜基本位于同一断面上。 2测点纵向间距应不大于25m,半径较小的圆曲线路段和特殊路基路段应适当

    密;桥梁、桥式通道、主线上跨的分离式立体交叉桥梁等明式构造物两端100m范围 内,测点纵向间距应不大于10m。 3纵面线形测量时,应与平面线形布设的测点一一对应。 4横断面调查应包括断面布置、边沟形式、边坡坡度和视距及超高设置等。 4.2.3应根据现行标准对运营阶段评价的要求,进行既有公路的设计符合性、运行 速度协调性和设计速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安全性评价。

    运营安全性评价一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根据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标准的规 定,其包括公路状况评价、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三部分,其中公路状况评价又包括设计 符合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设计速度协调性三个子项。 改扩建项目设计符合性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结果与现行技术标准对照的方法 评价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线形。

    4.3.1路基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调查既有路基主体的使用状况。 2应调查既有路基支挡结构、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的实际状况。 3软土地区应调查既有路基工后沉降情况。

    .3.2应根据现行标准综合分析路基病害成因,评价既有路基承载力、稳定性和技 伏况,对既有路基的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出病害处治建议。

    4.3.1~4.3.2既有公路路基原则上要尽量利用,其可利用的标准,简括地说,就 是其病害和隐患经处治后可满足使用功能。调查既有路基是否有过大的变形和开裂,按 照现行标准的要求分析病害和隐患产生的原因,并在改扩建设计时提出避免和解决措 施。在调查评价的过程中,如需要可采取针对性的勘察、试验、检测、理论计算等手 段,具体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路基填料性质、压实度、模量等的试验,可 视调查深度的需要而定,其目的是辅助分析病害原因,其是否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不作 为确定是否利用的直接依据。 软土地区既有路基工后沉降调查,一般采用测量高程变化,并考虑路面加铺等因素 的方法。

    4.4.1路面调查与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现场调查路面的结构形式、使用状况、破损形式、排水状况等。 2应检测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厚度、弯沉、破损率、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等。 3应检测水泥路面的结构层厚度、断板率、破损率、错台量、接缝传荷系数、抗 滑性能等。 4应根据需要进行路面混合料强度、模量等力学试验。 4.4.2应根据现行标准综合分析路面病害成因,评价既有路面承载力和技术状况 时有版南的尚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出病外治建议

    4.5.1桥涵调查与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现场调查桥涵的结构形式、使用状态、缺损状况和适应性等。 应检测桥涵的材质状况、变形变位情况、耐久性相关参数等。 3 应根据需要进行桥梁承载能力试验鉴定。 4.5.2桥涵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现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评定桥梁技术状况。 2 应按现行《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鉴定桥梁承载 能力。 3 应按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评价桥涵适应性,并提出改进 建议。 4 涵洞评价应符合本细则附录A的规定。 5应分析桥涵病害成因,对既有桥涵的可利用性做出评价,提出维修加固建议。

    4.5.1~4.5.2改扩建工程桥涵的调查,主要为了判定桥涵的技术状况,确定桥涵 能否利用,同时为拟定桥涵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凡涉及以上方面的内容均需 进行调查。桥梁总体技术状况等级是桥梁整体能否利用的主要依据,主要部件技术状况 评定等级是部件利用的主要依据。根据调查资料了解缺损状况,有利于设计人员对利用 与否作明确的判定并在必要时确定维修方案。

    4.6.1隧道调查与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调查隧道的结构形式、使用状态、缺损状况、渗漏水情况、瓦斯及其他有害 气体渗人情况、路面病害、冻害状况和适应性等。 2应检测隧道的材质状况、变形变位情况、衬砌背后空洞、耐久性相关参数、路 面抗滑性能等。 3应排查隧道机电及交通工程等附属设施的缺陷。

    1 应按现行标准对既有隧道的结构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 2 应分析评价增建隧道或扩挖隧道对邻近既有隧道安全性的影响。 3应评价既有隧道的交通运营安全性,分析事故成因,提出隧道及相关设施缺陷 的改进建议。

    4.6.1~4.6.2隧道改扩建设计前应对既有隧道的设计、施工及运营安全等情况进 行详细的调查,为隧道改扩建方案确定、既有隧道维修加固、施工期间应急预案制订等 提供基础资料。既有隧道技术状况的调查主要进行隧道竣工图、设计与施工阶段相关地 质资料、设计与施工变更情况、施工记录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对隧道运营后隧道 结构与附属设施的病害与处治情况、通风照明及其他机电设施的运营状况、交通事故情 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分析。既有隧道利用时,还应对隧道结构的技术状况及病害情 况进行专项检查及必要的监测。 在对既有隧道全面调查(含专项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工作。评价重点是针 对衬砌裂缝、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背后空洞等病害或施工缺陷对隧道衬砌结构承载能力 的影响,及渗漏水等其他影响运营安全性、结构耐久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判定分 类等级,提出技术措施建议。按照现行《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的相关 规定评定等级分类,根据隧道结构的理论分析,参照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相关规定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定量化判定。

    增建或扩挖隧道距离既有隧道较近时,还应分析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提出 建议措施。

    4.7路线交叉调查与评价

    4.7.1路线交叉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调查交叉范围内的建筑限界情况。 2应调查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大桥、隧道等的间距。 3应调查交叉范围内的实际运营状况、交通事故、历史交通量等。 4应调查收费站车道数、设备配置情况,以及收费广场、匝道、被交线交叉口等 的运营情况。 4.7.2路线交叉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核查路线交叉范围内技术指标的规范符合性。 2应对路线交叉范围内事故多发的路段或工点,评价其视距、车道宽度、平纵线 形、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等技术指标的合理性。 3应评价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大桥、隧道等间距的合理性。 4应评价路线交叉对施工期各时段实施交通转换的影响。 5应评价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收费站、平面交叉的 运行状况和交通量适应性,提出利用和改建措施。

    4.7.1~4.7.2既有公路路线交叉调查时需做好与主线的衔接,做好与桥梁、路 基、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等其他专业的配合。在测量的基础上,收集既有工程的原始资 料,调查路线交叉范围内的路况、建筑限界、运营状况、事故状况及与其他结构物或设 施的间距等信息,了解交通需求变化、既有工程的规模和设施的适应性等内容。 路线交叉评价的目的是为改扩建方案拟定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撑,根据现行标准 中的有关要求,对路线交叉范围内的既有工程的规范符合性、道路运行状况、设计速度 协调性、运行速度协调性等方面做出评价,提出既有工程及设施的可利用条件和可利用 程度等。

    4.8交通组织调查与评价

    4.8.1交通组织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影响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城镇分布、人口、产业、资源和自然条件等 情况。 2影响区内可供分流的公路网结构、技术状况、交通特性等。

    3施工期供分流路段的维修加固、交通管制等情况。 4对交通组织有影响的既有公路构造物分布情况。

    4.8.2交通组织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分析既有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评价既有公路交通流的运行状况。 2应分析预测施工期路段和区域路网的交通量,分析既有公路构造物分布、主体 工程改扩建方案对交通组织的影响。 3应分析提出路网分流的可行路径,当分流公路需进行维护改造时,应提出相应 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4.8.2交通组织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4.8.1~4.8.2区域路网日常交通流量流向、节假日交通流量流向、客货组成、车 辆类型组成、项目路过境、区间、路段车流状况等,总称交通特性。 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包括路段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服务水平及路网 首路通行能力、可容纳的交通量等方面。

    4.8.1~4.8.2区域路网日常交通流量流向、节假日交通流量流向、客货组 辆类型组成、项目路过境、区间、路段车流状况等,总称交通特性。 对交通组织的影响包括路段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可容纳的交通量等方面。

    5.1.1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改扩建形式、技术标准与规模、建设时机、 实施方式等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 5.1.2应综合考虑建设条件、既有工程利用、施工期对区域路网的影响、建设与运 营管理、经济性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方案应包括工 程技术方案和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

    一般情况下,改扩建的路线线形、结构物形式与跨径、交叉形式与位置等与既有公 路相同或相适应,但受改扩建需求、交叉关系、拼宽条件、施工环境以及运营等因素的 影响,需要更周密细致的方案比选方能确定。

    5.1.3高速公路改扩建宜采用两侧加宽,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单侧加宽。采用单侧 口宽时,应加强原路侧车道转换带、交通工程等设计。

    目前,已实施的改扩建工程大多采用两侧加宽。两侧加宽在土地节约、资源集约利 用、运营影响等方面优势明显,是值得优先选择的。但特殊情况下,如施工期维持交通 要求特别高,或受大型构造物、地形等限制时,单侧加宽也是可以选择的。 既有公路为整体式断面,采用在一侧拼宽,同时对既有中央分隔带进行改移,建成 后与两侧拼宽断面布置相同,此种方式兼合了两侧加宽和单侧加宽的优点,有时也是个 不错的选择。对此类情况,本细则视为两侧拼宽的一种特例,在此特作说明。 单侧加宽,既有公路双向行驶改为单向行驶,受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入等影响,车辆 运行状况较为复杂,为确保行车安全,对车道转换带位置与长度、交通工程设施等的设 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1.4改扩建加宽的基本形式宜为拼宽、高边坡、隧道、复杂结构标

    改扩建加宽的基本形式宜为拼宽,高边坡、隧道、复杂结构桥梁等局部困难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

    居其特点合理地采用分离增建的形式。路段

    拼宽相对于分离增建,一般土地占用少,对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影响小,并减少了主 线分岔或合流现象,工程规模相对也小,实践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是值得优先选 择的。 5.1.5应分析施工与运营相互干扰的程度,工程技术方案与交通组织方案应相互 协调。 5.1.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改扩建的技术标准与规模应与主体工程相协调,并同步 实施。 5.1.7不同加宽形式之间的衔接过渡,应满足车道平衡、平纵面顺适、断面过渡合 理等要求。 5.1.8改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除应考虑与新建工程共性的因素外,尚应考虑下列 田

    5.1.7不同加宽形式之间的衔接过渡,应满足车道平衡、平纵面顺适、断面过渡合 理等要求。 5.1.8改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除应考虑与新建工程共性的因素外,尚应考虑下列 因素: 既有公路技术状况及运营安全性评价结果。 2 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等构筑物的利用与改造。 3 互通式立体交叉、大型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增设、改移与改造需求。 4 整体式断面单侧加宽后,双向行驶改为单向行驶的行车安全性。 5 车道数增加、行驶方向改变等引起的爬坡车道、避险车道调整。 6 路基拼宽或路面加铺后对限界、净空的影响。 施工期交通组织对运行安全、施工方案和工期等的影响。 既有公路运营及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5.2.1改扩建工程起、终点确定应符合改扩建规划要求,并宜选择在互通式立体交 叉处。 5.2.2改扩建工程经论证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分段长度不宜小于 15km,特殊困难路段可经论证确定;相邻段设计速度差不宜大于20km/h,其变化点宜 设置在地形、地物明显变化处或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节点处,并做好前后路段的线形 衔接。

    受既有公路建设时的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限制,原设计速度可能偏低,交通适应性 不足;增设互通式立体交叉时,可能引起互通区主线线形指标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若适当降低设计速度则可避免大规模的改造。因此,改扩建时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重新 论证设计速度和分段长度。

    5.2.3车道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设计速度、服务水平论证确定基本车道数。 2分离增建时各分幅应不少于2个车道。 3同向分离的其中一幅交通量特别大时,应根据该幅的预测交通量确定车道数

    为满足安全运行、救援、超车等需求,规定分离增建时各分幅至少2个车道。 同向分离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前后路段,可能因交通组织方式引起断面交通量不 衡,诸类情况导致其中一幅交通量特别大,产生增加车道数需求。

    路基与桥梁拼接因刚度与变形难以协调,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内均不采用;特殊情 ,如受地形限制拼宽部分桥台与既有桥桥台错位等,不得不采用时,要尽量减少其 没长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和延缓病害的发生。

    复杂路段,拼宽施工加载或卸载,或拆除支挡结构物后有可能造成路基不稳定,或 处治难度与代价特别高时,分离增建的形式更合适。 5.2.6拱桥、悬索桥、斜拉桥、大跨度连续梁桥等桥梁宜采用分离增建的形式加宽 其他桥梁宜服从路段加宽形式采用拼宽或分离增建。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2014

    5.2.7隧道路段宜采用分离增建的形式加宽。受条件限制时,中短隧道可采用原位 扩挖隧道方案。分离增建的长、特长隧道,不宜采用单洞四车道方案。

    隧道设计优先考虑对既有隧道予以充分利用。从已有工程实践来看,原位扩挖隧道 对既有交通影响较大,施工工序复杂,不确定施工风险多,故提出推荐采用分离增建的 方案。当条件受限制时,中短隧道可采用原位扩挖。 长、特长的单洞四车道隧道相比两个双车道隧道,其造价高,施工风险大,故提出 了不宜采用单洞四车道隧道的增建方案。

    5.2.8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的主线宜采用两侧拼宽。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的主线采用两侧拼宽的形式进行加宽时,其改造难 度、改造工程量和改造影响范围相对最小,一般只需要考虑跨线桥的桥下净空问题和匝 道与主线的衔接问题。如采用其他方式,还存在中央分隔带改移、同向分岔等可能带来 的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惠问题。

    5.2.9当施工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产生不可控危险时,应采用局部封闭施工方式。

    条文说明 特殊高边坡路段爆破后的土石清理与运输,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需要利用既有 公路,此时施工将危及运营安全,诸如此类的特殊情况,需要局部封闭施工。

    5.2.10编制交通组织方案时,除应采取交通组织的各项措施外,尚可买

    5.2.10编制交通组织方案时,除应采取交通组织的各项措施外,尚可采取有效的工 措施,满足或提高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与通行安全。

    有效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括: (1)设置运营便道,利用便道通行; (2)加大桥梁拼宽宽度,以利用拼宽部分通车; (3)桥梁顶升或通道下挖,以抬高净高,减小拆除重建; (4)采用夹具固定新老梁板,或采用混凝土速凝剂等,减少湿接缝施工对通行的 影响; (5)加强边坡防护,减少边坡开挖; (6)采用静态爆破或机械开挖,减少爆破影响等。

    5.2.11上跨主线的分离式立体交叉桥梁及天桥不能中断交通时应移位改建,短期 年中断交通时可在原位改建。

    5.2.12不同加宽形式过渡段宜设置在平纵面指标较好的一般路基段,并考虑与主线 出人口、桥隧构筑物的距离等因素。 5.2.13单侧拼宽,既有公路双向行驶改单向行驶时,主线出人口附近应设置车道转 换带,其位置选择要考虑线形、桥隧结构物、与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等因素,与主线出 入口间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2km:车道转换带长度不应小于2km;当互通式立体交叉间 距较小,不满足设置条件时,可论证确定。

    5.2.13单侧拼宽,既有公路双向行驶改单向行驶时,主线出人口附近应设置车道 英带,其位置选择要考虑线形、桥隧结构物、与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等因素,与主线 <口间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2km;车道转换带长度不应小于2km;当互通式立体交叉 巨较小,不满足设置条件时,可论证确定。

    条文说明 受运营影响,改扩建项目相比新建工程,施工工效更低、工序转换更复杂,特别是 一些施工与运营干扰特别大的关键工点,有可能制约工期。

    5.2.15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分析士石方调运利用、大型结构物拆除及整个改扩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花纹板标准,制 宝相应对策。 2对原路各分项工程挖除或拆除的材料,宜结合本工程及沿线地方道路规划建设 等,进行统一调配利用。

    6.1.1改扩建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结合既有公路的利用与改造要求 理选用指标。

    改扩建工程首先需考虑对既有公路的利用,通过调查与评价,总体设计统筹 工程的利用与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路线设计,路线线形指标的采用应兼 求;如果难以满足,则需通过总体设计协调各分项专业调整方案。这是一个相辅 过程。

    改扩建工程首先需考虑对既有公路的利用,通过调查与评价,总体设计统筹各分项 工程的利用与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路线设计,路线线形指标的采用应兼顾此要 求;如果难以满足,则需通过总体设计协调各分项专业调整方案。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 过程。

    6.1.2拼宽路段应进行线形拟合设计;分离增建路段高速公路标准规范范本,路线设计应符合现行相关标 准的规定。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影响等各种原因,路基会产生变形,既有公路实际平纵面线形 不可能与原设计完全吻合。拼宽路段的平纵面设计不能简单地按新建工程进行设计,而 需以既有公路的实际位置为控制点来设计,以拟合既有公路来实现充分利用。 6.1.3既有公路运营阶段安全性评价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在路线设计时应采取相应 普施;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可维持既有公路现状。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