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124-2015 马铃薯贮藏设施设计规范(不清晰).pdf

  • GBT51124-2015 马铃薯贮藏设施设计规范(不清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8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小型购藏设施,藏量100t及以下; 2中型贮藏设施,贮藏量100t(不含19 1000t); 3大型贮藏设施,贮藏量1000t及以上。 3.1.2 贮藏设施按结构材料可分为下列类型: 1 砌体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3 钢结构; 4 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 3.1.3 贮藏设施按受力形式可分为下列类型: 1 框(排)架结构: 拱形结构; 3 门式刚架结构。 3.1.4 藏设施按结构施工方法可分为下列头 1 现浇结构; 2 预制装配结构; 3装配整体式结构。

    .2.1贮藏设施应利用自然有利地形,有效使用土地。 .2.2贮藏设施宜临近村庄主要道路,根据贮藏设施规模及运输 古式合理确定贮藏设施出入口位置及装卸场地尺寸。

    3.2.1贮藏设施应利用自然有利地形天然气标准,有效使用土地。

    3.2.3贮藏设施应远离有害物质、污染源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3.3.1小型贮藏设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年,中型、大型则 藏设施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25年,安全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 类别应按适度设防类建筑执行。

    4.1.1种薯购藏温度宜为2℃~4℃,鲜食薯必藏温度宜为4℃~ 6℃,加工薯贮藏温度宜为6℃~10℃。 4.1.2马铃薯贮藏相对湿度宜为85%~90%。 4.1.3贮藏库(窖)内CO2浓度应小于0.30%。 4.1.4马铃薯应避光贮藏。

    4.1.1种薯购藏温度宜为2℃~4℃,鲜食薯贴藏温度宜为4℃~ 6℃,加工薯贮藏温度宜为6℃~10℃。 4.1.2马铃薯贮藏相对湿度宜为85%~90%。 4.1.3贮藏库(窖)内CO,浓度应小于0.30%。 4.1.4马铃薯应避光贮藏。

    6℃,加工薯贮藏温度宜为6℃10℃。

    4.2.1散堆贮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藏窖内贮藏高度不宜大于2.00m,且贮量不宜超过窖容 的2/3; 2贮藏库内藏高度不宜大于3.00m,且贮量不宜超过库容 的2/3; 3大型贮藏库贮藏高度不宜大于4.50m。 4.2.2袋装贮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垛高不宜大于2.00m,垛宽不宜大于2.00m,垛长不宜大 于10.00m,垛与垛相距不宜小于0.40m,垛与墙壁距离不宜小于

    3天型贴藏库贴藏高度不直天于4.50m。 4.2.2袋装贮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垛高不宜大于2.00m,垛宽不宜大于2.00m,垛长不宜大 于10.00m,垛与垛相距不宜小于0.40m,垛与墙壁距离不宜小于 0.20m; 2有地面通风道的大型贮藏库,垛长、垛宽和垛与垛间距可 不受限。 4.2.3箱式贮藏箱的容积宜为1.50m~2.50m,堆垛高度不宜 大于7.50m。

    4.2.2袋装购藏应符合下列规定

    2.2袋装购藏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马铃薯贮藏库(窖)必藏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一一库(窖)贮藏容量(kg); 可取500kg/m; l。一一马铃薯薯堆设计长度(m); bo一一马铃薯薯堆实际宽度(m); h。一一马铃薯薯堆实际高度(m)。 5.1.2贮藏窖宜设置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贮藏库宜设置在寒冷 温和及夏热冬冷地区。 5.1.3贮藏库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戊类仓库的有关规定。 5.1.4建筑平面布局及建筑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跨度、高度、柱距及构件尺寸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规定; 2单跨窖平面应为矩形,跨度3.00m~6.00m,长度不宜超 过30.00m,平屋面时,净高应大于2.50m,拱屋面时,肩高应大于 1.50m,起弧弧度应由结构计算后确定;多窖宜采用“非”字形平面 布局时,中间应为走道,走道两侧应为单跨窖,窖口应面向走道,走 道宽度不宜小于4.00m; 3贮藏库平面宜为矩形,净高应大于3.00m。其中,大型贮 藏库净高宜大于6.00m。多库宜采用“非”字形平面布局,走道宽 度宜大于6.00m。

    1跨度、高度、柱距及构件尺寸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有关规定; 2单跨窖平面应为矩形,跨度3.00m6.00m,长度不宜超 过30.00m,平屋面时,净高应大于2.50m,拱屋面时,肩高应大于 1.50m,起弧弧度应由结构计算后确定;多窖宜采用“非”字形平面 布局时,中间应为走道,走道两侧应为单跨窖,窖口应面向走道,走 道宽度不宜小于4.00m; 3贮藏库平面宜为矩形,净高应大于3.00m。其中,大型购 藏库净高宜大于6.00m。多库宜采用“非”字形平面布局,走道宽 度宜大于6.00m

    5.2.1马铃薯贮藏库(窖)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大型贮藏库地面应采用保温地面,地面热阻应大于1.72 (m . K)/W

    5大型贮藏库地面应采用保温地面,地面热阻应大于1.72

    1墙体材料可根据当地建材实际情况选择,但应满足结构改 计要求,采用防结露无污染材料; 2贮藏窖墙体宜采用外保温,贮藏库墙体宜采用内保温; 3贮藏窖内墙面宜为清水砖墙,贮藏库内墙面宜来用水泥砂 浆墙面,内墙面应光滑; 4藏库外墙外保温材料采用吸湿性材料时,应选用气密 性水密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应在保温层内侧做隔汽层。

    5.2.4地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裁窖地面宜采用夯实土地面; 2贮藏库地面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 范》GB50037的有关规定。 5.2.5门、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的位置与数量应根据购藏量和工艺要求合理确定: 2严寒地区、寒冷地区赋藏库(窖)对外出人口应设门斗缓冲 间,览藏窖应设两道门; 3门的最小宽度和最小高度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5.2.5门、窗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5.2.5门的最小宽度和量小高度(m)

    5.2.6散水、台阶、坡道

    5%。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宽出檐口线0.2m以 上。混凝土水应设置伸缩缝,问距不宜大于12m;散水与外墙之 间宜设宽20mm~30mm的缝,缝内应嵌柔性防水材料; 2贮藏量小于20t的窖可采用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240mm,高度不应大于200mm;贮量为20t及以上的窖宜采用 坡道,坡道宜采用混凝土坡道,混凝土面层厚度及垫层材料应满足 运输机械通行强度要求,坡度应小于1:6; 3藏设施对外出人口应有雨篷。

    5.2.7通风道及出屋面通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通风道的底面应设混凝土垫层; 2砖砌拱顶上应预理垂直通风管或预留通风口; 3出屋面通风口,屋面防水层上翻高度应大于250mm,且与 通风口紧密连接,出屋面通风道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

    6.1.1马铃薯藏库(窖)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条件、地下水位、

    6.1.1马铃薯藏库(窖)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条件、地下水位、 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在规定的 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施工和正常使用的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耐久性要求。

    .1.2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2结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藏窄宜采用砖砌墙体,砖砌拱形屋面或混凝土屋面承重 的结构形式; 2贮藏库主体结构宜采用框(排)架结构,门式刚架。 6.1.3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砌体、钢结构、地基设计规范的 规定。

    6.2.1荷载可分为下列类型

    6.2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1永久性荷载包括结构自重、覆土和土压力: 2可变荷载包括屋面活荷载、马铃薯堆积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和地面附加荷载; 3地震作用。 6.2.2马铃薯荷载对库(窖)壁的作用力包括作用于库(窖)壁的 水平压力、竖向摩擦力;当未确定贮藏方式时,马铃薯荷载应按照 对结构产生最不利作用的贮藏方式产生的作用力计算。 6.2.3散堆马铃薯对库(窖)壁的压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计算深度s处马铃薯作用于库(窖)壁单位面积上的水平 压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2计算深度s处马铃薯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竖向摩擦力标 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P,=ksytand

    尊侧压力系数值,可按下式计算:

    cos" sin(+8)sing coso(1+ cosd

    式中:P一马铃薯作用于库(窖)壁单位面积上的水平压力标准 值(kN/m?); P一一马铃薯作用于库(窖)壁单位面积上的竖向摩擦力标 准值(kN/m); k一一马铃薯侧压力系数; s——马铃薯顶面至所计算截面的距离(m),如图6.2.3 所示; 一马铃薯重力密度(kN/m);

    图6.2.3库(容)壁受马铃薯作用计算示意图

    图6.23库(容)壁受马铃警作用计算示意图

    8一一马铃薯对墙体的外摩擦角(); 一一马铃薯堆内摩擦角()。 4地基承载力计算及地基变形验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是否考虑马铃薯库(窖)壁的侧压力及摩擦力。 5.2.4散堆马铃薯对地面的垂直 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一马铃薯作用于库(窖)壁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压力标准 值(kN/m)。 6.2.5单层贮藏库库房堆货高度达4.5m时,地面均布活荷载标 准值可采用25kN/m。 6.2.6设备置于设备平台时,设备荷载应按实际重量考虑,无设 备资料时,设备平台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按8kN/m。 6.2.7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贮藏窖应考虑空窖、满窖及单侧回填时与其

    1地下或半地下贮藏窖应考虑空窖、满窖及单侧回填时与其 他各种荷载的不利组合; 2贮藏库(窖)楼面和地面结构分布和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 值系数应根据用途按表6.2.7的规定采用

    表6.2.7购藏库(窖)楼面和地面结构分布和荷载标准值及准永久值系数

    6.2.8各种荷载取值,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其余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

    6.2.8各种荷载取值,除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其余均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

    6.3.1砌体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保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2石材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 3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6.3.2贮藏库(窖)钢筋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6.3.3钢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有关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 Q235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 门式刚架、焊接的擦条、墙梁等构件宜采用Q235B或Q345A及以 上等级的钢。非焊接的擦条和墙梁等构件可采用Q235A(B)钢。

    6.3.4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层不应低于C15; 2基础不应低于C20; 3基础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的有关规定。

    6.4.1 基础埋深应考虑下列因素: 贮藏库(窖)基础形式和构造: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 相邻库(窖)体的基础理深: 4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6.4.2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如必须理在地下水位以下 时,地基土在施工时应采取不受扰动的措施,保证正常使用时地下 水不能进人贮藏客。 6.4.3贮藏窖及贮藏库基础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

    6.4.3藏窖及购藏库基础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地基承载力计算除应考恩 柱或墙传来的竖向力、水平剪力和弯矩作用外,还应考虑压在基础 上的马铃尊荷载。

    6.4.4结构长度超过40m或置于不同土层时,应设置变形缝或 沉降缝。变形缝或沉降缝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6.4.5软土地基地坪应考虑下列因

    1大面积堆载对地坪沉降产生的影响,宜对地坪采取加强措 施,防止因地坪沉降开裂破坏防潮层。当受资金限制且工期充允许 时,也可采取预压的方法,待地坪地基沉降稳定后再施工永久 地坪。 2当库(窖)内地坪上的大面积堆载超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时,应考虑地基整体滑移及库(窖)外地坪隆起因素。 6.4.6藏窖基础应进行挡土墙土压力以及土坡稳定性验算

    6.4.6贮藏窖基础应进行挡土墙土压力以及土坡稳定性验算。

    6.5.1砖砌贮藏窖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窖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2墙体构造应根据地基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窖体外土压力及 马铃薯堆积荷载等影响,设置墙肩及基础圈梁; 3在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 不宜大于8m,构造柱应伸至圈梁并与图梁整浇在一起; 4当窖外墙采用自承重墙时,外墙与窖内承重结构之间每层 均应可靠拉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时,外墙应设置钢筋 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 6.5.2下列情况不宜采用未采取构造措施的砖砌拱顶窖体: 1 跨度大于6m的贮藏窖; 2 窖顶覆土厚度大于2m; 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 4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建筑场地为Ⅲ类及以下软弱 地区。 6.5.3 贮藏窖宜采用双跨及多跨的结构形式,不宜采用单跨

    6.5.4购藏睿侧墙的计算模型可按下列原则采用:

    6.5.4购藏窖侧的计算模型可按下列原则采用: 1当侧墙两侧有土时,侧墙可按上(拱脚处)下端铰接,并仅 考虑拱顶范围以外的地面荷载,按偏心受压计算; 2当侧墙两侧无土时,侧墙可按上端(拱脚处)悬臂,下端固 接,验算拱顶推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不考虑内部堆积物对侧墙的 推力。

    6.5.5贮藏窖墙体设计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在自重荷载和压力标准值作用下,增体设计的计算与验 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 关规定; 2贮藏窖砖砌拱顶截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 设计规范》GB50003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 3地震区的贮藏窖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且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6.5.6贮藏窖不应出现一侧有土另一侧无土的情况。贮藏客拱 顶应按双铰拱计算(图6.5.6),荷载组合应考虑拱上无土、拱上有 土、拱上有地面荷载等几种情况。

    图6.5.6必藏害拱顶计算图

    6.5.7砖砌拱顶贮藏窖填土施工应按顺序进行。

    6.6钢筋混凝士贮藏库

    6.6钢筋混凝士贮藏库

    6.6.1览藏库的变形缝设置及结构耐久性应符合下列

    6.6.1减库的变形缝设置及结构耐久性应符合下列规范: 1应根据结构类型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置温度伸缩缝。 2览藏库纵向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或分期建造的交 界处宜设置沉降缝。有抗震设防要求时,温度伸缩缝、沉降缝的设 置应同时满足防震缝的设置要求。 3贮藏库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6.6.1的环境类别 进行设计。

    表6.6.1混凝士结构的环境类别

    6.6.2钢筋混凝土贮藏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6.6.3贮藏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藏库钢筋混凝土板应增设温度配筋,每个方向全截面最 小温度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2钢筋混凝土柱与砌体之间应设拉结筋,沿高度每500mm 应设置一道,伸入砌体长度不应少于1000mm:拉结筋每120mm

    厚墙应设置一根6钢筋;应先砌墙后浇柱,留马牙礁,灰缝饱满度 应达到85%,砌体墙应按清水墙标准砌筑。 3藏库门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门柱纵向受力钢 筋应按计算确定,箍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1钢结构贮藏库可采用门式刚架、钢框(排)架结构、轻型钢 桁架结构。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有关规定。 2组装式钢结构应采用工厂化加工,热镀锌骨架,螺栓连接, 不宜在现场焊接。 3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擦条和墙梁,宜选用斜卷边Z形冷 杰光动墙形盗变型级

    6.7.2钢结构购藏库内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构件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受压强度应按有效净截 面计算,稳定性应按有效截面计算,变形和各种稳定系数均可按毛 截面计算; 2刚架结构贴藏库,应根据结点构造,按二铰、三饺或无铰刚 架进行内力分析

    6.8.1地面下架空通风道应考的荷载包括自重荷载、马铃署增 积荷载和土压力。 6.8.2计节地面下通风道时地面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

    得小于15kN/m

    6.8.3地下通风道在计算时应考虑侧墙两侧无土、一侧无土和内 侧右等冬种益载情况

    6.8.4墙体内预留通风道应验算墙体有效

    6.8.4墙体内预留通风道应验算

    藏温度的必要通风量;降低CO2浓度至工艺要求的必要通风量:排 除水汽,防止室内高湿度的必要通风量。设计通风量应取最大值。 7.1.5排出多余热量所需必要通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7.1.6降低 CO,浓度至工艺要求的必要通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7.1.7排除水汽,防止室

    7.2.1应根据自然通风计算设置通风口面积,设计通风量应满足 最大必要通风量要求。 7.2.2进风口宜置于迎风面,出风口宜置于背风面,且出风口应 高于进风口。出风口应高于马铃薯堆或位于贮藏库(窖)项部附近 位置。应尽量加大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高差,进风口和出风口 上应设置可启闭调节的风阀或窗扇,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虫防 鼠等措施。 7.2.3中、小型贮藏库(窖)进、出风口直径宜为0.12m~0.20m, 间距4.00m~5.00m;地面通风道截面尺寸宜为0.30m×0.30m 060mY060m间脂含为200mt首上进风通

    7.3.1机械通风的通风量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但最小通风量不

    1正压通风系统进风口位置应低于出风口位置,以保证新鲜 空气穿过薯堆;同时,机械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水平 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出风口高出进风口 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6m,以避免通风短路; 2负压通风系统出风量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马铃薯放散的显热能形成稳定上升的气流时,宜从房 间上部区域排出; 2)当马铃薯放散的C02较多,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 上升的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 出风量的2/3,上部区域排出总出风量的1/3。 7.33架空地板

    式中:H一通风系统总阻力(Pa); H,一马铃薯堆阻力(Pa); Ha一风道系统阻力(Pa)。 7.3.4机械通风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内监测温度, 按照预设值启闭风机。 7.3.5大型贮藏库宜设架空通风地板。

    7.3.4机械通风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内监测温度, 按照预设值启闭风机。 7.3.5大型购藏库宜设架空通风地板。

    7.3.5大型贮藏库宜设架空通风地板。

    7.4大型贴藏库通风

    7.4.1藏库的空调设备应由回风段、新风调节段、新回风混合 段、表冷段、加湿段、送风段、出风气楼及控制系统等组成。主风道 与支风道连接处应设调节插板。

    7.4.2采用人工制冷空气通风时,应设置吊挂循环风机,保

    7.4.3选择机械通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时,热负荷应采用冬季室 外最冷月平均温度计算。

    7.4.3选择机械通风系统的空气加热器时,热负荷应采月

    7.4.4回风机风量及风压选择应符合库内正常通风状态下的各 参数规定,回风量宜为总送风量的70%85% 7.4.5严寒地区应设防冻地板采暖系统和大门空气热风幕系统。

    7.4.4回风机风量及风压选择应符合库内正常通风状态下的

    7.5.1通风机的选择宜考虑系统运行时的经济性,应对负载和系 统阻力特性进行分析,使设计的运行工况点在通风机的高效工作 区内。

    使用要求时,宜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同性能的通风机并 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和管 道的特性曲线确定。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不宜并联或 串联安装变电站标准规范范本

    7.5.3增压用通风机宜选用轴流式风机,风量应能满足设计需

    要,风机静压宜为150Pa~300Pa。

    7.6.1通风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宜优先采用耐锈蚀的风道 材质。 7.6.2通风道形式可采用地槽或地上波纹风管,风道宜对称布 置、简捷。通风道应笔直通畅,必须弯曲时,应采用缓冲圆形 拐角。 7.6.3通风道支管简距应不天于2m,长度不天于14m,采用更长 管道时,应在交叉区域做加固处理。通风道支管距墙体宜为 0.30m~0.45m。

    7.6.4通风道主管内风速宜为10m/s~13m/s通风道支管内风

    7.6.4通风道主管内风速宜为10m/s~13m/s幕墙标准规范范本,通风道支管内风

    4通风道主管内风速宣为10m/s~13m/s,通风道支管内风 下宜大于10m/s,出风口风速不宜大于4m/s。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