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00-2016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pdf

  • GBT51200-2016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9
  • 发 布 人: 薛晓禅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0.8站址选择应考虑邻近已有工程接地极对换流站

    站址选择应考虑邻近已有工程接地极对换流站的影响。 接地极选择应与换流站站址相协调

    本工程接地极选择应与换流站站址相协调

    4.1.1 交流系统基本数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 2 换流站交流侧短路电流水平; 3 负序工频电压及背景谐波电压; 4 故障清除时间及单相重合闸时序。 4.1.2 直流输电系统研究所需的等值交流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用于AC/DC仿真模拟研究的等值系统; 2 用于AC/DC系统电磁暂态特性研究的等值系统; 3 用于无功投切和工频过电压研究的等值系统; 4 用于交流滤波器性能计算的等值阻抗。

    电动汽车标准规范范本4.2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要求

    4.2.1直流输电系统的额定参数应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和额 定电压。 4.2.2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应包括连续过负荷能力、短时 (2h)过负荷能力和暂态过负荷能力。 4.2.3直流输电系统允许的最小直流电流宜按额定电流的10% 选取。

    4.2.4在不额外增加无功补偿容量的前提下,直流输电

    极应具备降低直流电压运行的能力。降压运行电压值宜为额定电 压70%及以上。

    4.2.5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倒送的输送容量应相

    统要求确定。背靠背换流站应同时具备功率正送和功率 能力。

    统要求确定。背靠背换流站应同 具备切率正送和切率倒送的 能力。 4.2.6 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应具备下列基本运行方式: 1 双极运行方式; 2 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 31 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

    4.2.7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流站直充分利用交流系统提供无功的能力,不足部分应 在站内安装无功补偿设备;逆变站的无功功率宜就地平衡;当直流 小负荷运行方式因投入交流滤波器引起容性无功过剩时,可利用 交流系统的无功吸收能力和直流低负荷无功优化策略。 2无功补偿设备应根据换流站接入的交流系统强弱,选择采 用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等;当采用并联 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设备时,应与交流滤波器统一设计。 3无功补偿设备宜分成若干个小组,在额定工况下应至少有 一小组备用。 4无功补偿设备分组容量除应满足无功平衡的要求外,还应 符合下列要求: 1)投切单组无功补偿设备引起的稳态和暂态交流母线电压 变化率,应在系统可承受范围内; 2)任一小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不应改变直流控制模式 或直流输送功率,不应引起换相失败,不应引起邻近的同 步电机自励磁。 5无功补偿设备的额定无功容量宜按不低于交流系统的长 期运行电压计算。

    4.2.8直流输电系统不应与邻近的发电机产生次同步谐振。

    1换流站交流母线上谐波干扰指标可采用单次谐波的畸变

    4.2.10直流系统谐波干扰指标及滤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0.5%; 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 1. 0%;

    3单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5次/极·年; 双极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0.1次/年。 4.2.15 背靠背换流站可靠性设计目标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迫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0.5%; 2 计划能量不可用率不宜大于1.0%: 3 背靠背换流单元强迫停运次数不宜大于6次/年。 4.2.16 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和暂态性能应根据系统研究确定

    5.1.1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根据换流站的接入系统要求及建 设规模确定。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包括 换流器单元接线、交/直流开关场接线、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 备接线以及站用电接线。背靠背换流站的电气主接线应包括换流 器单元接线、交流开关场接线、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设备接线以 及站用电接线。

    5.1.2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和背靠背换流站

    应采用12脉动阀组接线

    5.1.3换流器单元的接线应根据晶闻管的额定参数、换流变压器

    的制造水平及运输条件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换流器单 元宜采用下列接线方式: 1三台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与一个三相桥式6脉动整流 电路联接形成6脉动换流器单元,两个6脉动换流器单元串联构 成一个12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接线方式; 2三台单相三绕组换流变压器与一个三相桥式12脉动整流 电路联接形成12脉动换流器单元的接线方式

    1交流开关场接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 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的规定 2直流开关场接线应按极组成,极与极之间应相对独立。接 线中应包括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直流极线、中性母线、接地极 线和金属回线等。 3直流开关场接线应具有下列功能:

    1)直流开关场接线应满足双极、单极大地回线、单极金属回 线等基本运行方式; 2)换流站内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3)直流线路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4)在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 接地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5)在双极平衡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 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6双极中的任一极运行时,单极大地回线方式与单极金属 回线方式之间的转换,不应中断直流功率输送,且不宜降 低稳态直流输送功率; 7)故障极的切除和检修不应影响健全极的功率输送。 4平波电抗器宜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上。当采用干式平 电抗器时,也可分置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和中性母线上。

    1直流开天场接线应满足双极、单极大地回线、单极金属回 线等基本运行方式; 2)换流站内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3)直流线路任一极检修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4)在单极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 接地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5)在双极平衡运行方式下,检修直流系统一端或两端接地 极及其引线时,应能对其进行隔离和接地; 6)双极中的任一极运行时,单极大地回线方式与单极金属 回线方式之间的转换,不应中断直流功率输送,且不宜降 低稳态直流输送功率; 7)故障极的切除和检修不应影响健全极的功率输送。 4平波电抗器宜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上。当采用干式平 皮电抗器时,也可分置串接在每极直流极母线和中性母线上。 .1.5交流滤波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流滤波器接线除应满足直流系统要求外,还应满足交流 系统接线以及交直流系统对交流滤波器投切的要求; 2交流滤波器宜采用大组的方式接入换流器单元所联接的 交流母线; 3交流滤波器的高压电容器前应设接地开关。 5.1.6站用电系统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用电源宜按三回相对独立电源设置,且至少有一回应从 钻内交流系统引接; 2站用电系统宜采用两级降压;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10kV 电压,低压站用电系统电压宜采用380V/220V; 3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全站宜设置两段 工作母线和一段专用备用母线,每段母线均应由相对独立的电源 共电,工作母线和备用母线之间应设置分段开关; 4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按极

    5.1.5交流滤波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系统接线以及交直流系统对交流滤波器投切的要求: 2交流滤波器宜采用大组的方式接入换流器单元所联接的 交流母线; 3交流滤波器的高压电容器前应设接地开关。 5.1.6站用电系统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用电源宜按三回相对独立电源设置,且至少有一回应从 站内交流系统引接; 2站用电系统宜采用两级降压;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10kV 电压,低压站用电系统电压宜采用380V/220V; 3高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全站宜设置两段 工作母线和一段专用备用母线,每段母线均应由相对独立的电源 供电,工作母线和备用母线之间应设置分段开关; 4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按极

    设置;背靠背换流站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按背靠背换流单元设置。 每个极或背靠背换流单元的低压站用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单分段 接线,两段工作母线应分别由不同的高压站用工作母线供电,两段 母线之间应设置分段开关。

    .2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

    5.2.1换流站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缘 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GB/T311.2、《绝缘配合第3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GB/T311.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 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以及现行电力行业 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导则》DL/T605的有关规定 5.2.2换流站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

    5.2.6换流站绝缘配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流站设备额定耐受电压应采用绝缘配合的确定性法 确定; 2避雷器直接保护的设备额定操作耐受电压、雷电耐受电压 和陡波前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最小裕度系数应符合表 5. 2. 6 的规定。

    表5.2.6额定耐受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最小裕度系数

    5.3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

    5.3污秽水平及直流外绝缘

    5.3.1换流站交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等级,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 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26218.1、《污移条件下 更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 玻璃绝缘子》GB/T26218.2以及《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 选择和尺寸确定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GB/T26218.3

    5.3.2换流站直流侧设备外绝缘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移水平 预测的研究结果确定。

    1直流侧设备的爬电比距应根据换流站的污移水平以及直 流绝缘子和套管的耐污特性选择,还应计及直径对爬电距离的 影响; 2直流侧设备的外绝缘应根据污移特征选择合适的伞形 结构; 3直流侧设备干闪距离应通过研究确定; 4高海拔地区换流站的外绝缘设计应根据海拔对外绝缘闪 络特性的影响,进行高海拔修正。

    5.4主要设备和导体选择

    5.4.1换流站交流设备和导体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 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和现行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 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的有关规定。 5.4.2换流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流阀宜采用户内悬吊式、空气绝缘、水冷却; 2 换流阀触发方式可采用电触发方式或光触发方式; 3 换流阀应为组件式,晶闸管元余度不宜小于3%; 4 换流阀连续运行额定值和过负荷能力应满足系统要求; 5 换流阀浪涌电流取值不应小于阀的最大短路电流; 6换流阀应能承受各种过电压,并应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7换流阀本体及其控制、保护装置的设计应保证阀能承受由 于阀触发系统误动以及站内外各种故障所产生的电气应力。

    5.4.1换流站交流设备和导体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

    5.4.3换流变压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流变压器容量应满定直流系统额定输送容量及过负伺 要求:

    2换流变压器型式应结合容量、设备制造能力以及运输条件 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换流变压器阻抗除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要求外,还应满足换 流阀的浪涌电流能力要求; 4有载调压范围应满足交直流系统运行工况; 5调压开关分接头级差应与无功分组的投切协调; 6换流变压器耐受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不宜低于单相10A; 7换流变压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5.4.4平波电抗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波电抗器的型式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选择油浸式或空 芯干式; 2平波电抗器额定电流应按直流系统额定电流选定,并应考 虑各种运行工况下的过电流能力; 3平波电抗器电感值应能满足在最大直流电流到最小直流 电流之间总体性能的要求,并应避免直流侧发生低频谐振; 4平波电抗器应能承受由于短路冲击电流产生的机械应力; 5平波电抗器的噪声水平应满足换流站的总体噪声控制 要求。 5.4.5交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流滤波器可采用单调谐型、双调谐型、三调谐型等类型, 结合不同频次的谐波可组成多种型式; 2同一个换流站内交流滤波器型式不宜超过3种;

    1交流滤波器可采用单调谐型、双调谐型、三调谐型等类型, 结合不同频次的谐波可组成多种型式; 2同一个换流站内交流滤波器型式不宜超过3种; 3交流滤波器各元件的额定参数应根据换流器产生的谐波 电流和电压以及背景谐波所产生的谐波电流和电压确定; 4交流滤波器电抗器宜采用低噪声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电容 器应采用低噪声结构。

    5.4.6直流滤波器选择应符合下

    2直流滤波器元件额定参数应根据直流电压分量和换流器 产生的谐波电压确定。 5.4.7直流避雷器配置和参数选择应根据换流站过电压计算和 绝缘配合结果确定。 5.4.8金属回线转换开关和大地回线转换开关宜具备在直流输 电系统允许的短时过负荷电流工况下的转换能力。 5.4.9直流中性母线低压高速开关和中性母线临时接地开关的 电流转换能力不宜小于直流输电系统充许的短时过负荷电流。 5.4.10直流隔离开关应满足各种工况的直流工作电流的要求, 直流滤波器回路的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应具有带电投切直流滤波器 的能力。

    1用于极线和中性母线的直流电压分压器宜采用阻容分压器; 2极线和中性母线上的直流电流测量装置可选用电子式电 流互感器或零磁通直流电流测量装置; 3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应具有良好的暂态响应和频率 响应特性,并应满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求。

    5.4.12直流绝缘子、套管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绝缘子和套管应根据等值盐密与积污特性关系、运行 电压和伞裙对积污的影响、闪络特性及闪距选择; 2直流极母线设备的套管宜采用复合绝缘型: 3直流极母线支柱绝缘子宜采用瓷质型或涂防污涂料瓷质 型支柱绝缘子,也可选用瓷质芯棒复合绝缘型或玻璃钢芯棒复合 绝缘型; 4复合绝缘型直流设备套管或绝缘子的最小爬电比距可按 瓷质直流套管或绝缘子爬电比距的75%选择

    备、阀厅、换流变压器以及换流建筑物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的 有关规定,

    1交流滤波器及无切补偿设备直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直,整体 布局设计还应满足换流站厂界的噪声标准要求; 2当小组交流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分散接入主母线时,宜 与交流配电装置的布置统筹考虑; 3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的高压电容器宜采用单塔布置, 当单塔高度不满足噪声控制要求时可采用双塔布置

    5.3直流开关场布置应符合下及

    1极母线设备宜采用户外布置,当站址污移条件较严重时经 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户内布置; 2直流开关场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对于静电感应场 强等电磁环境的有关规定; 3直流开关场宜按极对称分区布置,布置方式应便于设备的 巡视、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

    .5.4阀厅及阀厅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应按极设置极1和极2阀 厅;背靠背换流站应按背靠背换流单元设置阀厅; 2换流阀布置方式宜根据换流变压器型式选择二重阀布置 或四重阀布置。当采用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二重阀 布置;当采用单相三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宜采用四重阀布置。

    5.5.5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布置应符合换流站总体布置 需要; 2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宜采用插入阀厅布置,插入阀厅布置 的阀侧套管应采用充气式或干式套管; 3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极母线的平波电抗器宜布

    置在阀厅和直流滤波器高压侧之间,当采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时: 阀侧套管宜插人阀厅布置; 4两端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直流开关场采用户内布置时,平 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背靠背换流站的平波电抗器当采用油浸式平抗时,阀侧套 管宜插人阀厅布置; 6换流变压器及平波电抗器的布置应满足搬运、安装及更换 的场地要求; 7备用换流变压器和备用平波电抗器布置位置应考虑搬运 和替换的要求; 8换流变压器和油浸式平波电抗器布置应满足消防要求。

    5.6.1换流站站用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换流站站用 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460的要求。

    6.1.1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控制和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换流站二次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499的规定 6.1.2 直流控制和保护应能既适用整流运行,也适用逆变运行。 6.1.3 直流控制和保护应相互独立配置。 6.1.4 直流控制系统和直流系统保护应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 体系。

    5.2.1高压直流换流站内交、直流系统应采用统一平台的计算机 监控系统,

    靠、合理、完善的监视、测量、控制,并具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找 全部的远动功能,具有与调度通信中心计算机系统交换信息 能力。

    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由站控层、控制 地设务组成

    6.2.3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由站控层、择

    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的规定。 6.2.5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换流阀组、直流场设备、平波 电抗器、换流变压器、交流场设备、交流滤波器组、站用电源系统、 阀冷却系统和站内其他辅助系统等。

    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的规定。

    6.3.1直流控制系统应按完全双重化原则设计,并应具备自动系 统选择和主备切换功能。 6.3.2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按极独 立配置;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应按换流单元独立配置 6.3.3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宜划分为 双极控制、极控制和阀组控制层;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宜 划分为背靠背换流单元控制层、单侧换流单元控制层和换流阀控 制层。

    双极控制、极控制和阀组控制层;背靠背换流站的直流控制系统宜 划分为背靠背换流单元控制层、单侧换流单元控制层和换流阀控 制层。

    6.3.5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式宜包括双极

    控制、独立极功率控制、同步极电流控制、无功功率控制、应急极电 流控制、极线路开路试验、潮流反转控制、直流全压/降压运行控 制、低负荷无功优化控制;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式宜 包括功率运行控制、电流运行控制

    6.4.1直流系统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 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直流系统保护应按保护区域设置,每一个保护区应与相邻 保护电路的保护区重叠,不应存在保护死区; 2对每一保护区域内设备的短路、开路、过电压或接地故障 及异常运行方式,宜配置相应的主、后备保护; 3直流系统保护应穴余配置,各保护装置的测量回路、通道 及辅助电源等应相互独立。 6.4.2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保护应按极独立配

    6.4.2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直流保护应按

    6.4.4换流变压器电量保护宜双重化独立配置,也可集成在1

    宜按极、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组分别独立配置;背靠背换流 的直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宜按换流单元、换流变压器、交流滤 组分别独立配置。

    6.4.7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线路故障测距装置宜单

    6.5交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6.5.1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线路保护、交流断路器保护、交流母线保 护、联络变压器保护、无功补偿设备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和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的有关 规定。

    6.5.2换流站交流系统暂态故障录波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6.5.4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交、直流系统用的保护及故险

    息管理子站。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与监控系统、保护及故障 录波系统的通信应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和通信协议,并将信息上

    6.6.1两端高压直置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 按极双重化配置;背靠背换流站的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宜按阀组 双重化配置。阀冷却控制保护系统应能对阀冷却系统进行控制、 保护和监视,并应适应高压直流系统的各种运行工况。

    6.6.2高压直流换流站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的规 定。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直流电源系统宜按极、站公用 或交流场分别独立设置;背靠背换流站直流电源系统宜按换流单 元、站公用或交流场分别独立设置。直流电源系统的标称电压可 采用110V,也可采用220V

    6.6.5高压直流换流站宜配置独立的谐波监视系统,也可将

    6.6.7高压直流换流站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的有关规 定。监视范围宜包括换流站大门、阀厅、控制楼各功能房间、就地 继电器小室、交/直流配电装置、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和换流站 围墙等。

    受备状态监测的范围宜为换流变压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站用/联络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等。

    6. 7 二次设备布置

    6.7.1高压直流换流站控制楼的位置应与阀厅相邻布置,宜按规 划设计容量一次建成。对于双回直流换流站和多换流单元的背靠 背换流站宜增设辅控楼。 6.7.2二次设备的布置应结合工程远景规模规划,充分考虑分期 扩建的便利,布置宜功能明确、紧凑成组,并应合理设置预留和备 用屏位。

    7.1.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调 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5003的有关规定。 7.1.2直流远动系统及其通道应双重化配置,并按极间和站间分 别设置远动通道。 7.1.3高压直流换流站应配置交、直流系统共用的电能量远方 端。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 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3的有关规定。 7.1.4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 广、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的规定。 7.1.5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 调度数据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5364的规定。

    7.2.1换流站主要通信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换流站的通信系统应包括系统通信和站内通信; 2换流站主要通信设施可包括光纤通信设备、载波通信设 备、调度行政交换机、调度数据网设备、综合数据网设备、会议电视 终端设备、通信电源、动力和环境监测子站设备、综合布线设施和 控制保护的接口设备等。

    7.2.2系统通信应符合下列要

    1换流站与其电网调度机构之间应至少设立两个独立的调 度通信通道或两种通信方式: 2系统通信电路应满足传输电力调度、生产行政、继电保护

    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等业务的需求; 3换流站间交换信息应包括直流控制及保护信息、线路故障 定位装置站间交换信息、换流站监控系统交换信息等; 4换流站至各调度端传输信息应包括远动信息、电能计费信 息、故障录波信息、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信息、远方用户电 话等; 5换流站宜提供至运行管理单位之间的通信通道。 7.2.3站内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换流站内宜设一台用户数量为48门~128门的数字程控 调度交换机,并宜兼作站内行政通信;调度交换机的组网宜采用 Qsig信令及2Mbit/s数字中继方式,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就近 与上级汇接中心连接; 2行政交换机可就近接人当地市话网。 7.2.4通信电源、机房和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换流站内应设两套独立的、互为备用的直流48V电源系 统;每套电源系统宜配置一个开关电源和一组48V免维护蓄电 池,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的容量宜根据远期设备负荷确定并留有 裕度; 2换流站控制楼及相关的辅助建筑物内的通信网络可采用 综合布线方式; 3通信机房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220kV500kV 变电站通信设计规程》DL/T5225的有关规定; 4与控制保护的接口设备应符合2Mbit/sG.703同向型接 口要求。

    8±土建8.1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8.1.1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及《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的有关规定。8.1.2阀厅、控制楼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申抗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8.1.3换流站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8.1.3的规定:表8.1.3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序火灾危险性耐火建(构)筑物名称号类别等级1阀厅丁二级2控制楼戊二级3继电器小室戊二级4站用电室戊二级屋内配一、主要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以上丙二级电装置室5生产建(构)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及以下丁二级(楼)、户内筑物直流场无含油电气设备戊二级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以上丙二级屋外配6单台设备充油量60kg及以下丁二级电装置无含油电气设备戊二级7气体或干式变压器室丁二级:25:

    注:控制楼、继电器小室当不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 丙类。

    表8.1.4换流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m)丙、丁、换流变压站内辅助、戊类生产屋外建(构)器/平波事故附属建筑站内道路建筑(一、配电围墙筑物名称电抗器贮油池耐火等级(路边)二级耐火装置(油浸式)等级)二级|三级无出口丙、丁、戊类生1.5,有出口产建筑(一、二级10101051012无车道3.0;见注2耐火等级)有出口有车道6.0~8.0屋外配电装置10510121. 5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102530(油浸式)事故贮油池555101211站内辅二级1010251067无出口见注2助、附属建1.5,有出口筑耐火等级三级12123012>8无车道3.0见注2出口1.5,有出无出口口无车站内道路(路1.5,有出道3.0;1. 5边)1口无车道有出口3. 0有车道6.0~8.0见注见注围墙见注2122注:1表中未规定最小间距“一”者,该间距可根据工艺布置确定;2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内时,其间距由电气专业确定,围墙与丙、丁、戊类生产建筑物和站内辅助、附属建筑的间距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不限。:27:

    4建筑物外墙距屋外油浸式变压器和可燃介质电容器设备 外廓5m以内,该墙在设备总高度加3m的水平线以下及设备外廓 两侧各3m内,不应设有门窗和通风孔; 5当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内时,其与电气设备 及导线的距离应由电气专业确定

    8.1.5换流变压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6m,道路交叉口车

    半径应满足选定的超限货物运输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平波 抗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4.5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 形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其余道 各宽度不宜小于3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

    8.1.7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搬运轨道的布置,在满足安装

    8.1.8运输轨道轨顶标高宜保持一致。换流变广场宜沿长

    1.9站区一般地段围墙宜采用2.2m~2.8m的实体围墙;有 噪要求的地段,应根据降噪计算的结果和噪声防护标准的要求 定围墙高度和结构形式

    8.2.1换流站站区建筑物应包括阀厅、控制楼、站用电室、继电器 小室、综合水泵房、取水泵房(或深井泵房)、雨淋阀间(或泡沫消防 间)、综合楼、检修备品库、专用品库、车库、警传室等。户内直流 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等建筑物设置与否应根据工艺方案确定。

    8.2.2换流站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换

    :.联珀巩衫 你出室一 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阀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屋 内配电装置室(楼)、站用电室、继电器小室、综合楼的屋面防水等 级应为工级,其他建筑物的屋面防水等级宜为Ⅱ级

    内直流场与阀厅宜采用联合布置

    外,另一个出入口宜与控制楼连

    8.2.8阀厅内部应设置架空巡视走道。巡视走道宜通

    部屋架区域,且应与控制楼相衔接。巡视走道通往控制楼的门应 向控制楼方向开启,采用满足1.50h耐火性能(耐火隔热性和耐火 完整性)、40dB隔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磁屏蔽门

    8.2.14控制楼首层宜设置阀厅安装检修用升降机停放位,相关

    8.2.15控制楼内应配备起吊设施,宜结合建筑层数、安装检修要 求设置吊物孔(含单轨吊)或电梯。 8.2.16户内直流场零米层出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中应有一个 出入口通往室外并与站区主要道路相衔接。 8.2.17户内直流场外墙宜设置固定式采光窗。当户内直流场列 墙设置通风百叶窗时,百叶窗的叶片应设自动启闭装置。 8.2.18当户内直流场内布置有干式平波电抗器等较重设备时 宜设置起吊运输设施。 8.2.19户内直流场室内地坪应采用耐磨、抗冲击、不起尘、易清 洁的饰面材料。 8.2.20当阀厅、户内直流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等建筑物屋面 采用复合压型钢板围护系统时,外层压型钢板应采用360°咬口锁 边连接方式,屋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且应采取可靠的抗风、

    采用复合压型钢板围护系统时,外层压型钢板应采用360°咬口锁 边连接方式,屋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且应采取可靠的抗风、 防水措施。

    8.3.1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的有关规定。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表8.3.1确定垫片标准,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使用阶段的安全等 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表8.3.1换流站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8.3.2换流站建筑物楼(地)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系 数、准永久值系数和折减系数的取值,不应小于表8.3.2的规定。 当在生产使用和安装检修时,由设备和运输工具等产生的局部荷 载大于表中数值时,应按实际荷载进行设计。

    表8.3.2换流站建筑物楼(地)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 其组合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和折减系数

    8.3.3换流站建(构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 压,但不得小于0.3kN/m。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独立塔架、避雷 针、门式刚架等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

    8.3.4阀厅及防火墙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8.3.5控制楼主体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 楼、屋面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面围护系统的选材宜与主 结构相适应。

    民用航空标准土排架结构体系;屋面宜采用钢结构有標屋盖体系、复合压型钢板 轻型屋面围护结构;墙面围护系统的选材宜与主体结构相适应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阀厅、控制楼、户内直流场、屋内配电装置室(楼)、站用电 室、继电器小室为换流站的主要生产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为 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2其他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一般设防类(简称内 类)。

    ....
  • 相关专题: 换流站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